袁俊华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袁俊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免疫学会山东分会委员,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幽门螺杆菌会使人消瘦吗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破坏胃黏膜影响消化、引发免疫炎症消耗能量致消瘦,不同人群(儿童、成年、老年)感染致消瘦各有特点及影响,发现后应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并补充营养,不同人群治疗需考虑自身特点以改善消瘦恢复健康。 不同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瘦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后,除了影响消化吸收外,还可能影响食欲。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进而导致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而且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快,能量消耗相对较多,若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更容易出现消瘦情况,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成年人群:成年人群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消瘦,可能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因素叠加有关。一些成年患者可能因为胃部不适而减少进食量,再加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会进一步加重消瘦情况。不同性别方面,在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上没有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体重变化,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消瘦可能更容易被女性察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消瘦可能会干扰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消瘦可能影响血糖等指标的稳定,需要更加关注营养状态的调整。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消化功能本身逐渐减退,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这种消化功能的损伤。老年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消瘦可能更为明显。同时,老年人群的机体修复能力较弱,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和能量消耗增加,会使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更容易出现体弱、免疫力下降等情况。而且老年人群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消瘦会影响其对基础疾病的耐受能力,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消瘦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 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瘦后的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消瘦,首先应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规范治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适当的营养制剂;成年患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如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精细地安排饮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同时,不同人群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要考虑其自身特点,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不适当药物,老年患者要关注药物对其肝肾功能等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来根除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因感染导致的消瘦状况,恢复机体的营养状态和健康水平。

    2025-10-16 13:19:59
  • 胃胀气疼痛怎么办

    胃胀气疼痛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少食多餐)、适度运动(步行、腹部按摩)来缓解,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就医排查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梗阻等)并针对性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治疗需考虑特殊身体状况,无改善或加重则及时就医专业诊治。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减少产气食物摄入:某些食物易引起胃胀气,如豆类、洋葱、土豆、碳酸饮料等。这类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会产生大量气体,应适当减少食用。以豆类为例,红豆、绿豆等豆类富含低聚糖,人体难以完全消化吸收,进入肠道后被细菌分解就会产生气体导致胀气。 2.少食多餐:对于胃胀气疼痛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每餐吃七分饱,每天可分为5-6餐进食。这样能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减轻胃肠消化压力,从而缓解胃胀气疼痛症状。比如早餐可以吃半杯燕麦粥加一个水煮蛋,上午10点左右吃点水果,午餐适量吃些米饭和蔬菜,下午3点左右吃小份酸奶,晚餐吃清淡的面条等。 二、适度运动 1.步行: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适度步行,速度以微微出汗为宜。步行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一般每次步行15-20分钟,年龄较小的儿童可由家长陪同在室内缓慢走动;老年人则要注意步伐不宜过快,避免摔倒。比如儿童饭后由家长牵着手在室内慢慢踱步,老年人选择平坦的小区道路缓慢行走。 2.腹部按摩: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放松身体,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这样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儿童进行腹部按摩时力度要轻柔,由家长操作;老年人若有腹部疾病等情况,按摩力度需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例如儿童按摩时家长用手掌轻轻打圈按摩,老年人按摩时感觉腹部微微发热即可。 三、就医检查与针对性处理 1.疾病排查:如果胃胀气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黑便、体重下降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如胃炎、胃溃疡、肠梗阻等,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腹部超声、大便潜血试验等。对于儿童出现胃胀气疼痛且伴有呕吐、哭闹不止等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到儿科就诊排查疾病;老年人有胃胀气疼痛症状时,也要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2.针对疾病治疗:若是胃炎引起的胃胀气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若是胃溃疡导致的,也会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殊身体状况,儿童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老年人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 总之,胃胀气疼痛时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等非药物方式先尝试缓解,若情况无改善或加重则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2025-10-16 13:18:57
  • 坐月子胃疼怎么办呢

    坐月子期间胃疼可通过饮食调整(少量多餐、选易消化食物,避油腻辛辣刺激)、注意保暖(腹部保暖)、适当活动(产后适度活动促胃肠蠕动)、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来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评估,综合多方面因素保障自身健康与恢复。 一、饮食调整 1.少量多餐:坐月子期间胃疼可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例如,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适量进食,这样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可减轻胃部消化压力。因为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过多食物堆积在胃内会引起胃疼等不适。 2.选择易消化食物: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小米粥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吸收,还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软面条经过蒸煮,质地柔软,对胃部刺激较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疼症状。比如油炸食品、辣椒、咖啡、浓茶等都应尽量避免。 二、注意保暖 1.腹部保暖:坐月子期间身体较为虚弱,容易受寒,腹部着凉可能会导致胃疼。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可适当增添衣物,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从而引发胃疼。 三、适当活动 1.产后适度活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产后活动,如产后瑜伽中的一些轻度动作(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产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剧烈运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四、心理调节 1.保持心情舒畅:产后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疼。要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产妇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 五、就医评估 1.及时就医:如果坐月子期间胃疼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排除胃部疾病等其他问题。因为产后身体处于特殊时期,一些胃部疾病可能会被忽视或加重,通过医生的专业评估和诊断,能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产妇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对于伴有呕吐、黑便等异常症状时,更要立即就医,以排除严重的胃部病变等情况。 对于坐月子期间的女性,由于其身体处于恢复阶段,各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在应对胃疼问题时,要综合考虑饮食、保暖、活动、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如果通过上述一般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务必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以保障自身健康和顺利恢复。

    2025-10-16 13:18:02
  • 患有食道炎会出现什么反应

    典型消化道相关反应有烧心表现为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多在进食后尤其饱食平卧或弯腰时出现系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所致,吞咽困难初期因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随病情进展食管黏膜受损后修复形成瘢痕致食管狭窄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影响进食及营养摄入,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系食管神经受刺激引发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需注意鉴别;其他伴随反应有反酸即胃内容物不自主反流至口腔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常伴烧心症状,咽喉不适因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长期可导致咽喉炎等并发症,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哮喘等因胃酸反流至咽喉气管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患者可能因反流加重病情;不同人群特殊反应中儿童患者多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需警惕食道炎影响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烧心胸痛等表现可能不明显易延误诊断需密切关注其进食情况及有无隐匿性不适,特殊生活方式或用药史人群长期吸烟饮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人群食道炎发生率较高反应可能更明显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因药物对食管黏膜的直接损伤可加重食道炎相关症状。 一、典型消化道相关反应 1.烧心:为食道炎常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多在进食后尤其是饱食、平卧或弯腰时出现,系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所致。 2.吞咽困难:初期因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随病情进展,食管黏膜受损后修复形成瘢痕致食管狭窄,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影响进食及营养摄入。 3.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系食管神经受刺激引发,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需注意鉴别。 二、其他伴随反应 1.反酸:胃内容物不自主反流至口腔,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清除能力降低等因素相关,常伴烧心症状。 2.咽喉不适: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长期可导致咽喉炎等并发症。 3.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哮喘等,胃酸反流至咽喉、气管可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患者可能因反流加重病情。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反应体现 1.儿童患者:多表现为拒食、喂养困难,因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进食时的异常表现提示,需警惕食道炎影响营养摄入及生长发育。 2.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烧心、胸痛等表现可能不明显,易延误诊断,需密切关注其进食情况及有无隐匿性不适。 3.特殊生活方式或用药史人群:长期吸烟、饮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人群,食道炎发生率较高,反应可能更明显,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因药物对食管黏膜的直接损伤,可加重食道炎相关症状。

    2025-10-16 13:16:42
  • 剖腹产便秘了怎么办啊

    剖腹产术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当运动(术后早期活动、产后康复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蹲用力)、心理调节(缓解焦虑情绪)来改善便秘,若便秘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要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水分可以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可以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比如早上起床后喝一杯5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白天每隔1-2小时喝100-200毫升水。 适当运动 术后早期活动:剖腹产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活动。术后6小时左右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的轻微活动,如屈伸小腿、握拳松开等动作,促进胃肠蠕动。术后第1天可以在家人协助下坐起,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运动。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周左右如果伤口恢复良好可以在室内缓慢行走,每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每天可进行2-3次,这样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产后康复运动:产后身体进一步恢复后可以进行产后康复运动,如凯格尔运动等,同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像猫牛式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情况。一般产后2-3周左右可以逐渐开始进行这类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从10分钟左右开始,逐步增加到20-30分钟。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尝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去厕所排便,比如早餐后30分钟左右,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厕所坐几分钟,养成排便反射。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早餐后肠道蠕动会比较活跃,此时定时去厕所有助于建立规律的排便节奏。 避免久蹲用力:排便时不要长时间蹲坐,以免增加腹压,影响伤口恢复。如果排便困难不要过度用力,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措施,如在脚下垫个小凳子,使膝盖高于臀部,这样有利于排便。 心理调节 缓解焦虑情绪:剖腹产术后女性由于身体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加上对自身和宝宝健康的担忧等,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可能会加重便秘。家人要多关心产妇,给予心理支持,让产妇保持心情舒畅。产妇自己也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转。例如,每天安排30分钟左右的时间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放松身心。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便秘严重: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便秘仍无改善,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泻药等药物,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通便栓剂等,但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剖腹产术后身体处于特殊时期,用药需要谨慎考虑对身体恢复和哺乳等的影响。

    2025-10-16 13:15: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