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华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袁俊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免疫学会山东分会委员,擅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五十多岁女人频繁放屁对身体好吗

    50多岁的女性频繁放屁可能对身体不利,这可能暗示了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或存在胃肠道疾病。 1.不合理的饮食 如果她日常饮食中含有较多容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这可能导致放屁频繁。 2.胃肠道疾病 当肠道内的菌群失衡,特别是产气球菌增多时,会使肠道的气体产生增加。如果患有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影响正常的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导致食物在体内滞留过久并发生无氧酵解,这同样会使气体产生增多。

    2025-04-01 14:07:05
  • 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处理。 1、药物治疗 可以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此类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等,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特别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的患者。此外,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适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需要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2、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例如,对于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应该及时补充清蛋白。除此之外,患者需要有充足的休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2025-04-01 14:07:04
  • 老是放屁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经常放屁和拉稀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甲亢等原因有关。 1.消化不良 这可能是由于暴饮暴食、摄入过多生冷或辛辣食物等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导致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其主要症状为频繁的放屁和拉稀。 2.肠道感染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导致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肠道,进而引发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这会导致胃肠功能减弱,表现为经常放屁和拉稀。 3.肠道菌群失调 当肠道中的有害细菌大量繁殖并占据主导地位时,可能导致产气增多和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频繁的放屁和拉稀症状。 4.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上升,导致机体代谢加速和胃肠蠕动增快。这可能引发经常放屁、拉稀的症状。此外,甲亢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慌、手抖等其他症状。

    2025-04-01 14:07:03
  • 大便颜色深褐色且黏腻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大便呈现深褐色且黏腻可能是由非疾病性因素引起的,例如食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无需特殊用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等方式即可缓解症状。然而,这种症状也可能是由疾病性因素导致的,例如胃肠功能紊乱,这时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1.食物因素 过多摄入肉类和黏性较高的食物,同时缺乏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可能导致大便呈现深褐色且黏腻。此时,通常无需特殊用药。改善饮食习惯是关键,建议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肉类和黏性较高的食物的摄入,以促进正常的排便。 2.胃肠功能紊乱 精神压力、心理压力以及不规律的饮食都容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反酸、嗳气(打嗝)、食欲不振以及大便黏腻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大便可能呈现深褐色。为了缓解症状,患者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稳定的心态。此外,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铝碳酸镁和枸橼酸铋钾等药物可用于保护胃黏膜。

    2025-04-01 14:07:01
  • 黄疸换血后多久出院

    黄疸换血后,病人的出院时间通常在1~2周,但这也取决于胆红素恢复的情况。 若换血后胆红素水平逐渐回归正常,病情稳定,且导致黄疸的病因已消除,胆红素在康复过程中逐渐正常化,同时病人的饮食、睡眠、大小便也恢复正常,日常饮食和活动不再受限,那么病人可能在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然而,如果换血后黄疸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人伴有其他疾病,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胆汁淤积等,这种情况下病人的病情通常较为不稳定,并需要针对这些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因此住院时间往往会延长。 在黄疸换血后,不建议病人急于出院,而是应当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医生同意后再出院,以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

    2025-04-01 14:07: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