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胡信群,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留学日本,法国,美国学习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率先在全国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率先在湖南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冠脉内超声、旋磨、IMR等技术。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延迟支架植入策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6部,参与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中南大学,省卫生厅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展开
个人擅长
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展开
  • 电子血压仪怎么量才准

    测量血压需注意多方面要点,测量前要在适宜环境休息、避免影响因素且保证身体与心脏水平;测量时要选合适袖带并正确佩戴,按操作要点使用血压仪;测量后要确认读数、记录保存,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有各自测量要点。 一、测量前的准备 1.环境要求 测量时应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下测量,因为温度变化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例如,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管收缩,可能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而在过热环境中,血管扩张,可能使血压测量值偏低。 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结果。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酒精、咖啡和浓茶中的成分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干扰血压的正常测量。 2.身体准备 测量前应休息至少5分钟,采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腿部不要交叉,上臂裸露并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果是卧位测量,也要使上臂与心脏位置平齐。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因为心脏水平位置是血压测量的标准位置,若上臂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血压的正确读数。 二、测量时的操作要点 1.袖带的选择与佩戴 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至关重要。袖带的气囊应至少包裹80%的上臂,袖带的宽度应能覆盖上臂的40%-50%。如果袖带过窄,测得的血压值会偏高;如果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会偏低。例如,对于成人,一般使用宽度为12-14厘米、长度为22-26厘米的袖带较为合适。 将袖带平整地缠在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约2.5厘米处,松紧度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过紧会导致血管受压,使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过松则会有漏气现象,导致测量值不准确。 2.血压仪的操作 正确启动电子血压仪,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一般来说,按下开始测量按钮后,仪器会自动充气、放气并显示血压值。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因为说话或身体移动可能会影响血流,从而干扰血压的测量结果。 三、测量后的注意事项 1.读数的确认 读取电子血压仪显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应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应在60-89mmHg之间。如果第一次测量结果异常,应稍等片刻后再次测量,一般建议间隔1-2分钟后复测,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2.记录与保存 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等信息。这样有助于患者自身对血压变化的监测,也方便在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血压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定期记录血压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的测量要点 1.儿童 儿童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合适大小的儿童专用袖带。儿童的血压测量方法与成人有一定差异,由于儿童血管较细,测量时要更加小心操作。例如,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卧式测量,袖带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上臂围来确定。同时,儿童在测量时可能会不配合,家长应尽量安抚儿童,使其保持安静,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测量时更要注意操作的轻柔。袖带的佩戴和充气放气过程都要缓慢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对老年人的血管造成过度刺激。此外,老年人可能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测量时应先测量卧位血压,再测量坐位血压,对比两者的差异,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血压状况。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在测量血压时,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监测血压,最好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状态下测量。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应增加测量次数。同时,要注意测量环境和操作的规范性,以确保测量结果能准确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2025-09-30 13:32:54
  • 心肌性神经官能症症状

    心肌性神经官能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如心悸(安静或情绪波动时明显,不同年龄性别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不规律等人群风险高)、胸痛(部位不固定、性质多样、持续时间不一,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人群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焦虑(与心脏症状相互影响,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出现,特定人群更易产生)、失眠(入睡难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能出现,特定生活方式及有神经官能症病史人群易伴随);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全身乏力(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出现,特定人群易出现)、多汗(情绪紧张焦虑时明显,不同年龄性别均可能出现,特定人群易出现)。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 1.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有时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这种情况在安静状态下或情绪波动时可能会更明显。例如,一些心肌性神经官能症患者在焦虑、紧张时,心悸症状会加重,这与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有关。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报道,女性相对男性可能在情绪因素影响下更易出现心悸症状,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也可能因神经功能紊乱诱发心悸。 2.胸痛 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可在胸前区、心前区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隐痛、闷痛等。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比如有的患者会描述胸痛像针刺一样,位置不固定,这是因为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胸部的感觉神经异常敏感,与真正的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胸痛有明显区别,其疼痛特点不符合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典型的胸痛特征。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应激状态的人群更易出现,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既往史的人群复发时胸痛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1.焦虑 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担忧、紧张不安,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心。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与心脏相关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例如,心悸症状出现时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而焦虑又会促使神经功能进一步紊乱,加重心脏相关症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陷入这种焦虑状态,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处于高压工作或生活环境的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家族神经官能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时焦虑症状可能更突出。 2.失眠 患者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睡眠障碍较为常见。睡眠质量差会影响身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紊乱,与心肌性神经官能症的症状相互关联。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出现失眠症状,年轻人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原因易出现,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或心理因素导致失眠,女性在生理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更易出现睡眠问题,生活方式中经常熬夜、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人群容易引发失眠,有神经官能症病史的人群更易伴随失眠症状。 三、其他伴随症状 1.全身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身体的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导致整体身体机能下降。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出现,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有慢性疾病病史且神经功能受影响的人群也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症状,女性在生理期等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时可能更易感觉乏力。 2.多汗 患者可能出现多汗的情况,尤其在情绪紧张、焦虑时出汗更为明显。这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汗腺分泌异常。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在面临考试、工作面试等压力情境时易出现多汗,老年人在情绪波动时也可能出现多汗,女性相对男性在情绪因素影响下更易多汗,生活方式中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人群容易出现多汗症状,有神经官能症病史的人群在症状发作时多汗可能更突出。

    2025-09-30 13:31:17
  • 高血压如何确诊

    血压测量有诊室、家庭、动态三种方式,不同方式有不同测量准备、方法及诊断标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高血压确诊各有注意事项,诊室血压测量前要避免影响因素,用校准血压计,取坐位或卧位,测2-3次取均值,正常及高血压诊断有标准;家庭血压监测选国际认证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2-3遍取均值,正常上限参考值不同;动态血压监测仪自动隔15-30分钟测24小时,有相应正常范围;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高血压确诊各有其特定标准及需注意的情况。 一、诊室血压测量 1.测量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内应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茶,排空膀胱。测量时应静坐休息至少5分钟。 2.测量方法:使用经过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袖带应平整地缠于上臂,其下缘应在肘窝以上约2.5厘米处,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测量时,患者手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通常取坐位,必要时也可取卧位。一般需测量2-3次,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家庭血压监测 1.测量设备选择:应选择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测量方法及要求:测量前同样要避免上述影响血压的因素,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平均值。一般来说,家庭血压值与诊室血压值存在一定差异,家庭血压的正常上限参考值为收缩压<135mmHg和舒张压<85mmHg。如果家庭血压测量值收缩压≥135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也应考虑高血压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三、动态血压监测 1.监测原理:动态血压监测仪会每隔一定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自动测量血压,连续监测24小时。 2.诊断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的正常范围为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0mmHg;白天(清醒活动期)平均血压<135mmHg和舒张压<85mmHg;夜间(睡眠期)平均血压<120mmHg和舒张压<70mmHg。如果24小时动态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或者白天、夜间的血压有相应异常,也可诊断为高血压。 特殊人群高血压确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血压范围来判断。由于儿童血压测量可能存在不配合等情况,测量时需要耐心引导,确保测量结果准确。例如,学龄前儿童(3-5岁)正常收缩压为80-110mmHg,舒张压为50-70mmHg;学龄儿童(6-12岁)正常收缩压为9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如果儿童多次测量血压异常,需要进一步排查可能的病因,如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 2.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在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测量姿势的正确,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测量误差。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血压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确诊高血压。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在不同的孕期阶段进行评估。在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可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如果在妊娠前已患有高血压或妊娠20周前发生高血压,则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在诊断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因为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025-09-30 13:30:44
  • 早上起床心脏不舒服怎么办

    早上起床心脏不舒服需初步判断严重程度,轻微可先休息观察,严重立即呼叫急救并记录信息,然后就医做心电图、血液、心脏超声等检查,根据结果制定方案,日常要调整作息、饮食、运动,管理好基础疾病。 一、初步评估与紧急处理 1.判断症状严重程度 若只是轻微的心悸、胸闷,持续时间短,可先坐下或躺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出现早上起床心脏不舒服需格外重视,因为儿童心脏问题可能更具隐匿性;老年人则要警惕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加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大量吸烟饮酒者晨起心脏不适概率更高,有基础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患者晨起心脏不舒服需高度关注病情变化。 若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同时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尽量减少活动。 2.记录相关信息 记录不适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持续时长、症状表现(如是刺痛、闷痛还是压榨性疼痛等)以及当时的身体状态,这些信息对医生后续诊断很重要。比如记录是晨起刚醒时马上出现还是清醒一段时间后出现,疼痛是局限在胸部还是放射到其他部位等。 二、进一步就医评估 1.就诊检查项目 心电图检查:这是初步筛查心脏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发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心电图表现有差异,儿童正常心电图与成人有别,老年人可能因心肌老化等出现非特异性改变。有高血压病史者心电图可能有左心室肥厚等表现,有冠心病病史者可能有ST-T改变等。 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常规、血糖、血脂等项目。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可能有心肌损伤,血糖异常(过高或过低)、血脂异常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晨起心脏不适需排查是否与血糖波动导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等有关。 心脏超声检查:能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查看是否有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病等情况。对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老年人心脏超声可发现心脏结构退行性改变等。 2.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方案 如果检查提示是心律失常引起,如偶发早搏,且患者无明显不适,可能只需定期随访;若是频发早搏或其他严重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对于有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来明确冠状动脉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等。 三、日常预防与生活建议 1.调整生活方式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更长,老年人也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心脏节律和血管调节功能。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例如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增加芹菜、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相应饮食控制原则。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游戏等运动方式,老年人运动要避免剧烈运动,以舒缓运动为主。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管理基础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患者,要规律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为140/90mmHg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但需遵医嘱);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使血糖稳定;冠心病患者要规范服用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定期复诊。不同人群在管理基础疾病时需注意个体差异,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管理上要兼顾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肝肾功能等因素。

    2025-09-30 13:29:59
  • 正常人的血压是多少

    正常血压分正常及正常高值,儿童不同年龄段血压有特点,成年人正常血压有范围且随年龄有变化趋势。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影响血压,应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来维持。老年人血压易波动要注重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妊娠期女性血压有特殊要求需密切监测及产检。 一、正常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正常血压一般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而正常高值血压为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 二、不同年龄段正常血压特点 (一)儿童 婴儿(1岁以内):收缩压约为70~100mmHg,舒张压约为30~50mmHg,且随着年龄增长,血压会逐渐升高。婴儿时期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哭闹、活动等,测量时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儿童(1-12岁):收缩压大致在90~110mmHg,舒张压在60~75mmHg。此阶段儿童血压会随身体发育而变化,家长应关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血压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 (二)成年人 一般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如前所述,即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为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正常血压范围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等变化可能会使血压有一定波动趋势,一般40岁以上人群血压有逐渐升高的倾向。 三、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及维持正常血压的建议 (一)生活方式的影响 饮食: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含量增加,导致血容量增多,进而升高血压。例如长期每日摄入盐量超过6克,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而富含钾、钙、镁的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等。 运动:缺乏运动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适当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帮助维持血管弹性,有助于控制血压。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弹性降低,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可降低饮酒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二)维持正常血压的建议 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6克;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减少油炸、油煎等方式。 坚持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久坐不动。 戒烟限酒,尽量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压,可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四、特殊人群血压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较为常见,正常血压范围虽仍遵循上述标准,但更易出现血压波动。在测量血压时,应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以获得准确结果。老年人应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防止血压剧烈波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还要定期监测血压,若血压异常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健康管理。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血压有其特殊情况,正常血压范围与非妊娠期成人有所不同,但一般要求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妊娠期女性需密切监测血压,因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情况可能危及母婴健康。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营养合理,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09-30 13:28:0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