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胡信群,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留学日本,法国,美国学习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率先在全国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率先在湖南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冠脉内超声、旋磨、IMR等技术。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延迟支架植入策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6部,参与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中南大学,省卫生厅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展开
个人擅长
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展开
  • 高血脂吃海参有好处吗

    海参含丰富优质蛋白且脂肪低、多为有益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血脂患者营养补充有一定益处,但对血脂指标直接影响有限,可作健康饮食一部分辅助;一般高血脂患者食用需适量且注意烹饪方式,合并其他疾病及儿童高血脂患者食用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海参的营养成分与高血脂的关系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组成中包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属于优质蛋白,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高血脂患者在营养补充方面有一定益处。同时,海参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其中多为对人体相对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代谢。有研究表明,适当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能对改善血脂水平有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参能直接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 二、海参对高血脂患者的具体影响 (一)对血脂指标的直接影响有限 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海参可以直接显著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主要血脂指标。高血脂的治疗主要还是依赖于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海参不能替代正规的降脂治疗手段。 (二)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可辅助 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海参可以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来搭配。在保证整体饮食结构合理的情况下,适量食用海参不会对血脂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还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营养。例如,高血脂患者可以将海参与蔬菜、全谷物等搭配食用,形成均衡的饮食组合,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营养平衡,间接对整体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而良好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血脂的控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不同人群食用海参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高血脂患者 一般高血脂患者食用海参时应注意适量,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每天可食用1-2只中等大小的海参,不宜过量食用,因为虽然海参营养丰富,但过量摄入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可能会给身体代谢带来一定负担。同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等清淡的烹饪方法,避免使用油炸等会增加油脂摄入的烹饪方式,以免影响血脂控制。 (二)特殊人群情况 1.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脂患者:如果高血脂患者同时合并有肾脏疾病等,需要谨慎食用海参。因为海参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肾脏疾病患者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果过量食用海参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这类患者食用海参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关于蛋白质摄入的具体建议。 2.儿童高血脂患者:儿童高血脂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儿童高血脂情况出现时,不建议过早或过量给儿童食用海参等高蛋白食物过多摄入可能会超出儿童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代谢系统负荷等情况,儿童高血脂的干预主要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例如合理控制饮食中脂肪、糖分的摄入以及鼓励适当运动等,海参对于儿童高血脂的直接作用不明确且需谨慎考虑其蛋白质等摄入对儿童身体的影响。

    2025-10-15 15:08:17
  • 高血脂有什么症状

    高血脂有不同表现,一般人群可出现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头晕乏力等;女性绝经后发生率升高且可能月经紊乱;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合并其他病且易被忽视;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者易早发且体重易增;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会加重病情;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者症状叠加且心脑血管风险高。 黄色瘤:是由于含有脂质的组织细胞在皮肤或肌腱部位沉积而形成的。常见于眼睑周围的睑黄瘤,表现为黄色、橘黄色的斑块;也有发生在肌腱处的腱黄瘤,如跟腱、手伸肌腱等部位,形状多为结节状。其形成机制是血脂长期升高,过多的脂质沉积在局部组织。 早发性角膜环:多见于40岁以下人群,表现为角膜边缘出现灰白色或白色的环,宽约1-2mm。这是因为角膜周围的脂质沉积所致,是血脂升高在眼部的一种表现。 头晕、乏力:当血脂过高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同时,身体各组织器官供氧、供能不足,会使人感到乏力。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高血脂患者中约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症状。 不同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下的特殊表现 女性:绝经后女性高血脂的发生率相对升高。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这是因为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影响了脂质代谢。例如,与同龄未绝经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患高血脂且出现相关不适症状的比例更高。 老年人:老年人高血脂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有上述黄色瘤、角膜环等表现外,还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等。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脂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老年人对头晕、乏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被忽视。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人群:这类人群更容易患高血脂,且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他们除了有常见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外,还可能在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较快。这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代谢紊乱,脂肪堆积加速。比如,长期每天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且缺乏运动的人群,在几个月内就可能出现血脂明显升高,并伴随体重上升、身体疲劳等表现。 特殊病史人群的症状特点 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人群:本身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血脂会加重病情。例如,已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血脂升高会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导致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患者会出现发作性的心前区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时间可能延长等。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人群: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脂,其症状可能相互叠加。除了高血脂本身的症状外,患者还会有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同时,由于糖尿病和高血脂都对血管有损伤,会加速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的频率可能更高。

    2025-10-15 15:07:59
  • 年轻人心肌缺血的原因

    年轻人心肌缺血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痉挛、代谢综合征;还有精神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增加患病风险。 一、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年轻人中吸烟人群不在少数,长期吸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多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显著高于非吸烟者。 2.过度饮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血脂紊乱,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肌的正常供血。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心肌病等心脏问题,进而引发心肌缺血。有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者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3.缺乏运动:年轻人若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血脂容易升高,体重增加,引发肥胖,而肥胖是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弹性降低,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例如,长期久坐不动的年轻人相比经常运动的同龄人,患心肌缺血的风险更高。 二、疾病因素 1.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会使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这些先天性结构异常在年轻人中也可能存在,从而引发心肌缺血。例如,室间隔缺损患者由于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肌缺血。 2.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会使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年轻人患心肌病也可能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研究显示,部分年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情况。 3.冠状动脉痉挛:年轻人群中可能因多种因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大量吸烟等,冠状动脉痉挛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例如,一些年轻患者在剧烈运动后或精神压力大时出现冠状动脉痉挛,进而发生心肌缺血。 4.代谢综合征:年轻人若存在代谢综合征,表现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聚集,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概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三、其他因素 1.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进而可能引发心肌缺血。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年轻人群,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有所上升。 2.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年轻人患心肌缺血相关疾病的风险。虽然遗传因素在年轻人心肌缺血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对于有家族心血管疾病遗传史的年轻人,需更加关注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例如,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病史的年轻人,其患心肌缺血的遗传易感性增加。

    2025-10-15 15:07:24
  • 动态心电图怎么做

    动态心电图检查前要注意穿着、皮肤准备和生活方式;检查时需粘贴电极片、佩戴记录仪并记录活动;检查后要去除电极片、归还记录仪并获取结果;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皮肤敏感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穿着方面:应穿着宽松、容易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电极片的粘贴。避免穿着高领、毛衣等不利于电极片粘贴的衣物。 2.皮肤准备:检查前需要清洁胸部皮肤,去除油脂、汗液等,因为油脂和汗液会影响电极片与皮肤的接触,保证电极能够良好导电。 3.生活方式:检查前正常饮食、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咖啡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剧烈运动后心率会加快,饮酒、喝咖啡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心电图的波形。 二、检查过程 1.电极片粘贴:医生会将电极片粘贴在胸部的特定位置,通常有10个左右的电极片,分别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胸骨左缘第4肋间、心尖区、左腋前线第5肋间、左肩胛下角线第5肋间等部位。电极片通过导线与记录仪相连,用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2.佩戴记录仪:患者佩戴一个小型的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记录仪通常会用腰带或肩带固定在身上,患者可以正常活动,记录仪会持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信息。 3.日常活动记录:在佩戴记录仪期间,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需要记录自己的活动情况,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等,因为有时心电图的异常可能与特定的活动相关,通过记录活动情况有助于医生分析心电图异常与活动的关系。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电极片去除: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去除胸部的电极片,此时可能会有少量皮肤发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2.记录仪归还:将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归还给医生或相关检查部门,医生会通过专业的软件对记录仪中记录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获取:一般在检查后的1-2个工作日可以获取动态心电图的结果,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结果的情况,如果结果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安排检查或制定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家长的配合。要安抚儿童的情绪,避免儿童过度哭闹导致电极片脱落等情况。由于儿童皮肤娇嫩,在粘贴电极片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大小的电极片,粘贴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儿童皮肤。 2.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要注意其身体状况。如果老年人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陪同。在粘贴电极片时要考虑老年人皮肤松弛等特点,确保电极片粘贴牢固。同时,要向老年人说明检查过程中正常活动的注意事项,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检查。 3.皮肤敏感人群: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在粘贴电极片前可以在皮肤上涂抹少量凡士林等保护剂,以减少电极片对皮肤的刺激。如果粘贴电极片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025-10-15 15:06:52
  • 什么是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体质性、体位性和继发性低血压,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调整、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根据低血压的病因可分为: 1.生理性低血压: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低血压: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 根据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1.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平卧位到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或长时间下蹲突然起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严重者可晕厥。 3.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调理:增加饮食营养,适量摄入盐分,避免过度节食或减肥。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 2.生活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调节能力。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到坐位、站立时,动作应缓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低血压。 3.药物治疗:如果低血压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升压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等。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4.病因治疗:针对低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贫血、心脏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避免长时间泡热水澡或桑拿浴。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 如果低血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此外,低血压患者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低血压情况,以便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2025-10-15 15:04: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