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胡信群,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留学日本,法国,美国学习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率先在全国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率先在湖南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冠脉内超声、旋磨、IMR等技术。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延迟支架植入策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6部,参与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中南大学,省卫生厅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展开
个人擅长
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展开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方面劳累后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心绞痛、活动时晕厥或接近晕厥、心悸;体征有心脏可闻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强度可变)、心尖搏动抬举性;晚期有心力衰竭表现,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需综合评估诊断。 心绞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绞痛症状,类似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多无异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肥厚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在年轻患者中,心绞痛可能容易被忽视,因为他们活动量相对较大,可能将其归咎于运动后的正常反应;而老年患者若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干扰对心绞痛的判断。 晕厥或接近晕厥: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多在活动时发生。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突然排血受阻,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儿童患者若出现晕厥,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需要引起重视;成年患者则可能在工作、运动等场景中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慌,这是由于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心律失常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会导致心悸症状。 体征特点 心脏杂音:多数患者可闻及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亮。其产生机制是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血流通过狭窄处产生湍流而引起杂音。杂音的强度可因一些因素而改变,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心肌收缩力减弱,流出道梗阻减轻,杂音可减弱;含服硝酸甘油或进行Valsalva动作时,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腔变小,流出道梗阻加重,杂音增强。儿童患者心脏杂音的听诊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儿科医生仔细听诊判断。 心尖搏动:心尖搏动呈抬举性,这是因为左心室肥厚,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搏动有力。 其他表现 心力衰竭表现:晚期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体循环淤血,出现肝大、下肢水肿等;肺循环淤血则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儿童患者中,心力衰竭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导致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成年患者则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各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全面评估。

    2025-10-15 13:47:03
  • 心率慢的危害

    心率慢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包括脑供血不足引发儿童智力认知受影响、成年人头晕黑矇及老年人神经功能缺损等,还会致心脏本身出现心肌缺血及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同时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影响儿童水盐平衡、成年人肾功能及加速老年人肾功能恶化,以及造成外周组织灌注不足使儿童四肢冰冷、成年人肢体乏力及老年人皮肤营养障碍等。 一、脑供血不足相关危害 心率慢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使得流向脑部的血液量减少。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智力发育和认知功能;成年人则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还会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脑梗死等。老年人本身脑血管弹性就有所下降,心率慢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更易诱发脑供血不足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像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 二、心脏本身相关危害 1.心肌缺血 心率慢时,心脏舒张期延长,冠状动脉灌注时间相对增加,但整体心输出量减少,可能导致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儿童若长期心肌缺血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生长发育;成年人会出现心绞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有所减退,心肌缺血更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问题,因为心脏在供血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更努力工作来维持基本功能,长期如此会加重心脏负担。 2.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心率慢使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为了维持机体的血液循环,心脏会逐渐扩大、心肌肥厚,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儿童心力衰竭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成年人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老年人本身心脏储备功能差,心率慢更容易触发心力衰竭的发生,且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较大。 三、其他器官灌注不足相关危害 1.肾脏灌注不足 心率慢导致肾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儿童可能出现尿液生成异常,影响体内水、电解质平衡;成年人会出现肾功能下降,表现为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老年人肾脏本身功能已经减退,心率慢引起的肾脏灌注不足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增加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2.外周组织灌注不足 全身外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儿童会表现为四肢冰冷等;成年人会出现肢体乏力、间歇性跛行等;老年人外周血管弹性差,外周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肤干燥、溃疡等情况,且伤口愈合能力下降。

    2025-10-15 13:45:56
  • 高血压可以吃牛肉吗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吃牛肉,要选瘦肉部分,控制食用量,不同烹饪方式有影响,特殊人群食用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患者注意烹饪软烂,年轻患者结合运动调整,合并肾脏疾病者按肾功能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量。 不同烹饪方式对高血压患者食用牛肉的影响 清炖牛肉:采用清炖的方式烹饪牛肉,相对较为健康。在清炖过程中,牛肉中的大部分脂肪会浮在汤的表面,食用时可以撇去表面的浮油,这样既能摄入牛肉中的优质蛋白等营养成分,又能减少脂肪的摄入。 红烧牛肉:红烧牛肉在烹饪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油脂和调味料,如酱油、糖等,这些都会增加牛肉的热量和钠含量。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食用红烧牛肉,可能会导致钠摄入过多,进而引起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同时也会增加热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应尽量避免过多食用红烧牛肉这类烹饪方式的牛肉。 高血压患者食用牛肉的量的控制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牛肉的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比较合适。可以将牛肉作为蛋白质的一个来源,与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类等搭配食用,保证蛋白质摄入的多样性。例如,一周可以吃2-3次牛肉,每次的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特殊人群高血压患者食用牛肉的注意事项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食用牛肉时应注意烹饪得更加软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如果合并糖尿病,还需要考虑牛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对血糖的影响,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更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年轻高血压患者:年轻高血压患者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经常久坐、缺乏运动等,在食用牛肉时除了注意选择瘦肉和控制量外,还应结合自身的运动情况来调整。如果平时运动较多,能量消耗大,可以适当增加牛肉的摄入量,但也不能过量;如果运动较少,则更要严格控制牛肉的食用量,避免体重增加。 合并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果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肾脏疾病,尤其是出现肾功能不全时,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此时牛肉的食用量需要根据肾功能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因为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而牛肉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这类患者要特别谨慎对待牛肉的食用量。

    2025-10-15 13:45:10
  • 三尖瓣轻度返流原因

    三尖瓣轻度返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包括年龄相关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正常变异;病理性因素有心脏疾病(瓣膜病变、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等)和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心脏病等)。发现三尖瓣轻度返流需结合情况综合评估,生理性且无症状者定期随访,病理性者针对基础病治疗,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或积极控病。 正常变异:部分健康人群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发现有三尖瓣轻度返流,这可能是心脏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一种变异情况,心脏本身的代偿机制能够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 瓣膜病变相关:某些心脏瓣膜疾病可能会累及三尖瓣导致轻度返流。例如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活动可能会侵犯三尖瓣,引起瓣膜的炎症、粘连等病变,影响三尖瓣的正常关闭,从而出现轻度返流。另外,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可能会破坏三尖瓣的结构,导致其关闭不全,出现轻度返流情况。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心脏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三尖瓣的正常运动和关闭,进而出现三尖瓣轻度返流。研究表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三尖瓣轻度返流的发生率有一定比例。 肺动脉高压: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会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进而导致三尖瓣环扩张,引起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出现轻度返流。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的肺部疾病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容易继发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三尖瓣轻度返流的发生风险。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三尖瓣轻度返流相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影响心脏的代谢和功能,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三尖瓣轻度返流。还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心脏结构异常,可能会伴随三尖瓣轻度返流的情况。 对于发现有三尖瓣轻度返流的人群,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来综合评估。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且无明显症状,通常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随访观察;如果是病理性因素相关,则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更加密切关注心脏功能的变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三尖瓣返流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2025-10-15 13:44:06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胸骨后等部位的压榨性等胸痛且多不缓解、24-48小时后约38℃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常见的室性等心律失常、疼痛时血压下降严重时的休克表现以及最初几天或好转阶段的左心甚至右心衰竭,老年患者等人群症状可能不典型或更严重凶险。 一、疼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可能疼痛症状不典型,疼痛可能较轻或不明显。 二、全身症状 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系坏死物质吸收引起,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持续约1周。同时可有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等表现。年龄较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坏死物质吸收的反应可能更突出。 三、胃肠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心肌缺血刺激了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蠕动增强和痉挛。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加重原有胃肠道不适。 四、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心律失常,但老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相对更高,且可能更难纠正。 五、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发作时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且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老年人本身血压调节功能可能较差,发生休克时病情往往更凶险,预后相对更差。 六、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右心衰竭。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2025-10-15 13:43: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