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胡信群,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留学日本,法国,美国学习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率先在全国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抽吸,率先在湖南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冠脉内超声、旋磨、IMR等技术。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延迟支架植入策略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6部,参与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得中南大学,省卫生厅及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展开
个人擅长
复杂疑难冠心病及先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房颤,心肌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展开
  • 高血压180会爆血管吗

    血压达180mmHg属重度高血压,此时血管破裂风险显著升高,不同人群情况有别,一般人群需立即降压,老年人群风险更高且需密切监测,有基础病史人群风险进一步加大,必须尽快控压以降血管破裂概率。 一、血压180mmHg时血管面临的风险机制 当血压高达180mmHg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大幅增加。正常情况下,血管壁有一定的弹性和承受范围,过高的血压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使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影响血管的正常调节功能。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加速,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进一步增加血管破裂的可能性。例如,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容易引发脑血管破裂出血,即脑出血;也可能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一般人群: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一般人群,血压突然升至180mmHg需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血压,如休息、服用降压药物等,以减轻血管压力,防止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老年人群:老年人血管本身弹性较差,更易受高血压影响。血压180mmHg时,老年人群发生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除了及时降压外,还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无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表现,因为老年人群血管破裂后可能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迅速。 有基础病史人群:若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血压180mmHg时血管破裂风险进一步加大。比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同时损伤血管和神经,在高血压的协同作用下,血管更容易受损破裂,这类人群需要更积极且谨慎地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方案来保护血管。 血压达到180mmHg是比较危险的情况,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必须尽快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血压,以最大程度降低血管破裂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2025-10-15 12:31:30
  • 房颤主要症状

    房颤会引发心悸、气短、乏力、头晕或晕厥等症状,心悸表现为心房跳动不规则且频率快致心脏跳动紊乱心慌,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感受及诱因;气短因心脏泵血受影响致肺部淤血,有基础心肺疾病及老年人更易加重或出现;乏力是心脏泵血不足致器官供血供氧减少,不同人群表现有别;头晕或晕厥是心房颤动致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减少引发脑供血不足,有脑血管基础疾病及老年人风险更高。 气短 房颤发作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肺部淤血,从而引起气短症状。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活动耐力下降。比如轻度活动后就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合并房颤时气短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他们原本就存在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房颤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会使这种气短情况雪上加霜;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肺功能本身逐渐衰退,发生房颤时也更容易出现气短表现。 乏力 由于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器官组织供血供氧相对减少,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没有精神。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的房颤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不过年轻患者如果平时身体较为健康,突然出现乏力可能更容易引起重视,而老年患者可能会将其归因于衰老等因素而忽视。生活方式不健康且有房颤的人群,如长期吸烟又饮酒的人,乏力症状可能会因为其身体整体机能受影响而更为明显。 头晕或晕厥 房颤时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甚至晕厥。尤其是心室率很快的房颤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发生房颤导致脑供血不足时,头晕或晕厥的风险更高,可能会加重脑血管方面的问题;老年人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发生房颤时也更易出现头晕或晕厥现象。

    2025-10-15 12:30:24
  • 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是多少

    不同人群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不同,成人单人心肺复苏为30:2;儿童单人心肺复苏30:2、双人心肺复苏15:2;婴儿单人心肺复苏30:2、双人心肺复苏15:2,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心肺复苏也需严格遵循相应比例,以保证有效抢救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避免操作不当造成额外损伤。 儿童(1岁-青春期前)心肺复苏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儿童心肺复苏时,若为单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同样是30:2;若为双人心肺复苏,比例则为15:2。儿童的心肺解剖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差异,经过大量儿科心肺复苏相关研究确定了这样的比例。比如,相关儿科急救指南指出,遵循15:2或30:2的比例能更好地适应儿童的生理需求,保证心肺复苏过程中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 婴儿(1岁以下)心肺复苏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婴儿心肺复苏时,单人心肺复苏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是30:2,双人心肺复苏比例为15:2。婴儿的心肺功能更为脆弱,在进行心肺复苏时,严格按照相应比例操作至关重要。大量针对婴儿心肺复苏的研究显示,合理的按压通气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婴儿的心肺功能,例如通过模拟婴儿心肺复苏的实验模型研究发现,遵循既定比例能更有效地促进婴儿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人,其心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要严格遵循上述按压通气比例,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对其预后影响较大;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心肺复苏时,准确应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是关键,能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尽量轻柔且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额外损伤。

    2025-10-15 12:29:26
  • 喝什么茶叶能降血压

    绿茶可辅助降血压但严重高血压人群不能仅靠它且儿童、孕妇需谨慎;普洱茶对血压有一定调节作用但高血压患者不能当作主要降压手段,老年人、患胃溃疡者需谨慎;罗布麻茶有降压作用,肝肾功能不全及正在服其他降压药者饮用需谨慎。 一、绿茶 绿茶中含有儿茶素等成分,研究表明儿茶素能够帮助扩张血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降低血压。例如有相关研究发现,长期适量饮用绿茶的人群,其血压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小。不过,对于患有严重高血压的人群,不能仅依赖绿茶来降压,还需遵循正规的医疗治疗方案。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建议饮用绿茶,因为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孕妇也需谨慎饮用,避免因咖啡因摄入过多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 二、普洱茶 普洱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而脂质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有研究显示,适当饮用普洱茶有助于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同样,高血压患者不能将普洱茶作为主要的降压手段。对于老年人来说,饮用普洱茶时要注意浓度和饮用量,避免因过浓或过量饮用导致心率过快等不适;对于患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饮用普洱茶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病情,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三、罗布麻茶 罗布麻茶是一种传统的具有降压作用的茶饮。现代研究发现,罗布麻茶中含有芸香苷等成分,能够发挥类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起到降压效果。不过,在饮用罗布麻茶时,要注意其质量和来源,确保安全。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饮用罗布麻茶前应咨询医生,因为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需要通过肝肾代谢,避免加重肝肾负担;对于正在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的人群,饮用罗布麻茶可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也需要谨慎。

    2025-10-15 12:28:19
  • 血压高的严重后果

    血压高会对心脑血管系统、肾脏、眼底及外周血管产生损害。对心脏可致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对脑血管可引发脑出血、脑梗死及神经系统后遗症;对肾脏会使肾小球动脉硬化、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对眼底可致动脉硬化、出血等影响视力;对外周血管可致外周动脉硬化、出现间歇性跛行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相关损害,有高血压病史人群风险更高。 对脑血管的影响:血压高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同时,还会使脑血管发生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引起脑梗死。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血压高引起的心脑血管损害都可能发生,而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肾脏损害 长期血压高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早期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血压高对肾脏的损害,而有高血压病史且不注意控制血压的人群,肾脏损害的风险明显增加。 眼底病变 血压高会影响眼底血管,导致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血压高引起的眼底病变概率不同,一般来说,高血压病史较长的人群发生眼底病变的可能性更大。 对外周血管的影响 血压高会使外周动脉发生硬化,影响四肢血液供应。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肢体末端缺血坏死。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加重外周血管的损害,而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外周血管病变的风险高于常人。

    2025-10-15 12:26: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