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卢医生肺爱之家发起人 国际肺癌联盟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精准分子治疗学组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华慈善总会肺癌注册医生 中国癌症基金会审核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擅长: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 专业方向:肺癌的疑难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 2010年-2011年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深造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展开
  • 胃腺癌一般多久才转移

    胃腺癌转移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肿瘤病理特征(分化程度、大小和浸润深度)、患者机体状况(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治疗干预情况(是否及时治疗),分化低、恶性高、体积大、浸润深、患者年老体弱、基础病多、未及时治疗的胃腺癌更易较早转移,反之则转移时间较晚,应尽早规范诊治以延缓转移。 肿瘤的病理特征 分化程度:高分化胃腺癌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相对较小,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转移发生通常较晚;低分化胃腺癌肿瘤细胞分化差,侵袭性强,更容易突破原发部位的组织屏障发生转移,转移时间相对较早。例如,相关研究发现低分化胃腺癌患者在确诊后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肿瘤体积较大、浸润深度较深的胃腺癌,肿瘤细胞更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淋巴管等,从而增加了转移的风险,转移时间可能相对提前。当肿瘤浸润到胃壁深层甚至超出胃壁侵犯周围邻近器官时,就更易发生转移。 患者的机体状况 年龄:年轻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细胞的扩散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不过相对而言,年龄不是决定胃腺癌转移时间的唯一关键因素,但年轻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老年患者机体各方面功能包括免疫功能等相对衰退,肿瘤细胞可能更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转移时间可能相对较早,但这也不是绝对固化的,还与肿瘤本身特性等综合相关。 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机体整体状态较差,可能影响身体对肿瘤的防御等功能,使得胃腺癌更容易转移,转移时间可能会提前。而身体状况较好、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相对来说对肿瘤转移的抵抗能力可能稍强,转移时间可能相对延后,但这都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治疗干预情况 是否及时治疗:如果胃腺癌能够在早期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如手术切除等,那么可以有效地去除原发肿瘤,阻止肿瘤进一步进展和转移,从而推迟转移发生的时间;如果发现较晚,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肿瘤就可能更快地出现转移。例如,早期胃腺癌通过手术切除后,转移的概率相对较低,转移时间也会大大延后。 胃腺癌转移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胃腺癌患者,应尽早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以尽量延缓肿瘤转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同时,不同个体情况差异较大,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2025-09-25 11:12:36
  • 全胃切除后的生存期有多长

    全胃切除后的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50%-70%,进展期30%-50%。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年龄、营养状况)、治疗方式及辅助治疗(手术情况、辅助化疗等)均影响生存期,患者需密切随访、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肿瘤分期:肿瘤处于早期时,病灶局限,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等情况,通过全胃切除等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生存期较长;若肿瘤已处于进展期,存在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全胃切除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较高,生存期会受到较大影响。例如,一项对大量胃癌患者的研究显示,Ⅰ期胃癌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Ⅳ期胃癌患者。 患者身体状况 年龄: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手术的耐受性可能更强,在全胃切除后恢复相对较快,而且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肿瘤免疫等能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长生存期;而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影响生存期。比如,老年患者全胃切除后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可能高于年轻患者,进而影响预后。 营养状况:术前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全胃切除后身体恢复更快,更能耐受后续的辅助治疗等,有利于延长生存期;而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差,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影响生存期。研究表明,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全胃切除后的预后往往不如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 治疗方式及辅助治疗 手术情况:手术是否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是否阴性等对生存期有重要影响。如果手术能完整切除肿瘤且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那么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存在肿瘤残留等情况,复发转移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辅助治疗:全胃切除后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辅助化疗可以杀死体内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概率。例如,术后采用氟尿嘧啶类等药物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相比不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生存期可能会有所延长。 全胃切除后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调整饮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年轻患者则要注重长期的健康管理和定期复查。

    2025-09-25 11:09:35
  • 胃癌如何确诊

    确诊胃癌的检查手段包括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取组织活检,活检是金标准,检查前有禁食要求,紧张患者可适当用镇静剂但需考虑年龄等因素)、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胃形态等,不能耐受胃镜者可替代但准确性低;CT检查助了解病变侵犯深度、转移等;MRI检查对胃部病变有价值,需考虑体内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和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诊断但特异性等不高,需考虑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 病理活检的意义 病理活检能够明确病变组织的病理类型,是区分胃癌是腺癌、鳞癌等不同病理类型的关键,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治疗和预后上可能有所不同,通过病理活检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可以观察胃的形态、蠕动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充盈缺损等。患者需要口服钡剂,然后进行X线摄片。对于一些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X线钡餐检查是一种替代选择,但它的准确性相对胃镜下的病理活检要低一些。比如对于一些早期胃癌,X线钡餐检查可能容易漏诊,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在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好准备,如空腹等,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情况,若患者有严重的胃肠道梗阻等情况可能不适合进行该检查。 2.CT检查:有助于了解胃癌病变侵犯胃壁的深度、有无胃外转移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等。CT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胃镜难以观察到的胃外转移病灶,对于肿瘤分期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需要根据其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辐射剂量,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尤其是儿童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更要谨慎。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胃部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考虑患者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如有金属心脏起搏器等则不能进行MRI检查,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患者在检查前都需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身情况。 血液检查 一些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帮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但这些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是很高,不能单独依靠血液检查来确诊胃癌,通常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在进行血液检查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等因素,比如患者如果有肝脏疾病等可能会影响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需要综合分析。

    2025-09-25 11:08:31
  • 肝癌脑转移的症状有哪些

    肝癌脑转移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精神状态改变如认知障碍、性格改变;眼部症状如视力障碍;还有颅内压增高的其他表现如视神经乳头水肿,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有肝癌病史者出现相关症状需高度警惕脑转移。 呕吐:通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当肿瘤导致颅内压升高时,会刺激呕吐中枢,引发呕吐。儿童患者若发生肝癌脑转移,呕吐可能是较突出的表现,因其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呕吐可能更频繁,且需与其他儿科常见疾病引起的呕吐相鉴别。 癫痫发作:部分肝癌脑转移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等。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不同年龄段患者癫痫发作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具多样性,成人则相对典型一些。有肝癌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要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偏瘫,若脑转移病灶影响到运动中枢等部位,会导致相应肢体出现运动障碍。女性患者在出现此类症状时需结合自身肝癌病史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增加神经系统受损的风险,对于有肝癌病史者更应重视。 精神状态改变 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情况。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肝癌脑转移会加重这种情况,比如老年肝癌脑转移患者可能会忘记熟悉的事情、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等。不同性别在认知障碍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情感方面对认知障碍的感受更敏感。 性格改变: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可能变得孤僻、沉默寡言,原本温和的人可能变得暴躁等。这与肿瘤对大脑相关神经区域的影响有关,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压抑环境等可能会影响性格改变的表现,有肝癌病史者出现性格突然改变需排查脑转移。 眼部症状 视力障碍:可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等。肿瘤压迫或侵犯视神经等结构会导致视力问题。儿童患者视力障碍可能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需及时发现和诊断,女性患者在关注自身健康时若出现视力异常要结合肝癌病史排查脑转移。 其他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其他表现:如视神经乳头水肿,可通过眼底检查发现,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等。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之一,不同年龄患者眼底改变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表现,有肝癌病史者出现相关眼部体征变化要考虑脑转移可能。

    2025-09-25 11:06:29
  • 肝癌术后会复发吗

    肝癌术后存在较高复发可能性,小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约40%-60%,大肝癌更高;复发与肿瘤特征(如血管侵犯、分化差)、患者自身状况(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需定期监测(AFP、影像学检查),针对基础肝病积极抗病毒、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有高危因素者考虑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复发的相关因素 肿瘤特征:如果术前肿瘤已经存在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差等情况,术后复发风险明显增加。例如,肿瘤侵犯门静脉等大血管时,癌细胞更容易通过血管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术后复发。 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下降,对肿瘤的监视和清除能力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年轻患者如果身体基础状况较好,免疫功能相对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复发风险,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吸烟会影响肺部等器官的功能,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全身的代谢和免疫状态;酗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不利于术后肝脏的恢复,也容易促进肿瘤细胞的复发。 病史:如果患者有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病毒持续活跃复制,会持续损伤肝脏组织,增加肝癌术后复发的几率。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在体内不断破坏肝细胞,即使进行了肝癌手术,残留的肝细胞仍可能受到病毒影响而发生癌变复发。 复发的监测与预防 监测:肝癌术后需要定期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以及肝脏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一般建议术后1-2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情况逐渐延长复查间隔,但至少每3-6个月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迹象。 预防:对于有乙肝、丙肝等基础肝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同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对于存在血管侵犯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辅助性的治疗手段,如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制定。 总之,肝癌术后复发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了解复发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2025-09-25 11:02: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