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卢医生肺爱之家发起人 国际肺癌联盟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精准分子治疗学组组长 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江苏省免疫学会生物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华慈善总会肺癌注册医生 中国癌症基金会审核专家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擅长: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 专业方向:肺癌的疑难诊断与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 2010年-2011年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深造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展开
  • 直肠癌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直肠癌的检查方法包括直肠指检,可初步了解直肠内情况,是初筛重要方法;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最可靠方法;影像学检查中的盆腔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肿瘤累及范围等,腹部CT可了解有无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癌胚抗原对监测病情变化等有参考价值,各年龄段人群根据情况可进行相应检查,部分检查有特定注意事项。 粪便隐血试验 操作及意义: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可作为直肠癌的初步筛查手段。若试验结果呈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生活方式不影响该检查,但有肠道疾病史等情况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结肠镜检查 操作及意义: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直肠、结肠,能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病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直肠癌最可靠的方法。各年龄段均可进行,但对于儿童,需根据具体病情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若有肠道不适等症状则需及时评估。 影像学检查 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在盆腔内的累及范围、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进行,无特殊生活方式禁忌,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影响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 腹部CT:主要用于了解直肠癌有无肝脏等远处转移情况。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检查前需注意空腹等要求,有肾脏疾病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 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虽然CEA不是直肠癌特异的标志物,但在监测直肠癌患者病情变化、复发等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检测,其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肠道炎症等,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2025-09-25 09:54:25
  • 肝癌最多能活多久呢

    早期肝癌经有效治疗部分有较长生存可能中期肝癌预后较早期差经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约三成生存时间受肿瘤等因素影响晚期肝癌预后差多已转移失去手术机会主要靠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一年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早期肝癌的预后情况 早期肝癌若能通过手术切除等有效治疗手段干预,部分患者有较长生存可能。例如,经过规范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50%-70%左右,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甚至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生存期可超过10年等,这主要得益于早期肿瘤较小,未发生广泛转移,手术等治疗能较好地清除病灶。 二、中期肝癌的预后情况 中期肝癌患者的预后相对早期要差。此时肿瘤已有一定进展,但尚未发生远处转移或转移较局限,经过综合治疗(如手术、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患者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30%左右,患者的生存期多在2-5年不等,具体生存时间受肿瘤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等因素影响,若肿瘤较大、有血管侵犯等情况,预后会更差。 三、晚期肝癌的预后情况 晚期肝癌患者预后较差,多已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此时主要依靠综合治疗来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一般在1年左右,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在积极治疗下生存6-12个月,而少数患者可能因身体状况较好、对治疗反应佳等因素存活超过1年,但总体来说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影响晚期肝癌生存期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肝功能状况、肿瘤负荷、是否能接受有效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反应等,例如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较好的患者相对预后稍好,而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反应不佳的患者生存期可能更短。

    2025-09-25 09:53:11
  •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肠梗阻症状和全身症状,但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感。随着病情发展,病灶增大,可侵犯肛管括约肌,导致肛门失禁。 2.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性状改变可表现为大便变细、变形,有凹槽、血迹等。此外,大便习惯改变还可能与痔疮、肛裂等疾病混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3.腹痛、腹胀 直肠癌患者也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4.肛门直肠疼痛 肛门直肠疼痛是直肠癌的另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坠痛、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甚至下肢。 5.肠梗阻症状 当直肠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肿瘤堵塞肠腔,可导致肠梗阻,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 6.全身症状 直肠癌早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也可能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对于年龄较大、有直肠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直肠指诊、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 总之,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癌筛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5-09-25 09:51:11
  • 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概率是多少

    膀胱癌术后复发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率约50%-70%,5年可达60%-70%,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也有较高复发转移率;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老年患者复发概率相对高)、性别(无显著差异但男性发病率高)、生活方式(长期吸烟、接触化学物质者复发概率高)、病史(多次复发史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复发概率升高)。 影响复发概率的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这会影响身体对肿瘤细胞的监控和清除能力,从而可能导致膀胱癌术后复发概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身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抵御能力较年轻患者弱。 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概率有显著差异,但男性膀胱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男性一些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不过这并不直接决定复发概率,而是发病率基础不同。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膀胱黏膜等组织,增加膀胱癌复发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吸烟患者膀胱癌术后复发概率比不吸烟患者高。另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从事染料、橡胶等行业的人群,术后复发概率也可能增加,因为这些化学物质会持续对膀胱产生刺激和损伤。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多次膀胱癌复发史,那么再次复发的概率会进一步升高。此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和免疫功能,从而影响膀胱癌术后的复发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术后对肿瘤细胞的控制,可能导致复发概率增加。

    2025-09-25 09:50:14
  • 肝癌异常凝血酶原升高是什么原因

    肝癌异常凝血酶原升高主要与肝癌细胞自身合成异常及维生素K缺乏相关,肝癌细胞自主合成致其代谢紊乱产生大量异常凝血酶原,肝癌患者常伴维生素K代谢障碍,如组织影响其吸收、利用,肝功能受损影响相关凝血因子合成致异常凝血酶原相对增多,基础肝病、年龄大、长期用影响维生素K代谢药物的肝癌患者更易出现该情况。 肝癌细胞自身合成异常:肝癌细胞能够自主合成异常凝血酶原。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导致其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使得凝血因子合成过程出现异常,从而产生大量的异常凝血酶原。有研究表明,肝癌细胞内的某些基因异常表达会影响凝血因子的正常合成途径,进而促使异常凝血酶原的生成增加。 维生素K缺乏相关:肝癌患者常伴有维生素K代谢障碍。一方面,肝癌组织可能会影响维生素K的摄取、转运和利用。例如,肝癌组织的生长可能会压迫胆管等结构,影响胆汁的分泌,而胆汁是维生素K吸收所必需的,胆汁分泌异常会导致维生素K吸收减少;另一方面,肝癌患者肝功能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肝脏是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肝功能受损会影响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包括正常凝血酶原的合成,同时也使得异常凝血酶原的产生相对增多。对于患有基础肝脏疾病(如肝硬化等)进而发展为肝癌的患者,其维生素K代谢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突出。在年龄较大的肝癌患者中,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可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维生素K相关的异常凝血酶原升高情况。而对于长期使用某些影响维生素K代谢药物的肝癌患者,也会进一步加重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异常凝血酶原升高。

    2025-09-25 09:49: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