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晔,男,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组青年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如何缓解腱鞘炎疼痛

    腱鞘炎的综合处理包括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冰敷、过后热敷,佩戴合适支具或护具,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超声波、激光等物理治疗,病情缓解后适度康复锻炼,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冰敷 急性期(通常在发病后的48-72小时内)可以使用冰敷来缓解疼痛。用冰袋或毛巾包裹的冰块敷在疼痛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且要确保冰袋与皮肤之间有隔层。 热敷 在急性期过后(一般发病72小时后),可以改用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准,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人,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防止烫伤。 佩戴支具或护具 根据腱鞘炎发生的部位佩戴相应的支具或护具。例如,手部屈肌腱腱鞘炎可佩戴手指支具,限制患病手指的活动,为炎症部位创造休息的环境,减轻疼痛。儿童佩戴支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舒适且不影响正常发育。 药物辅助(非甾体抗炎药外用) 可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通过局部涂抹发挥抗炎、止痛作用。这类药物能缓解腱鞘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使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谨慎,儿童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孕妇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物理治疗 1.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超声波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生操作,儿童进行超声波治疗时要注意能量参数的调整,避免对儿童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2.激光治疗:低强度激光能够刺激细胞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同样需要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参数有所不同。 康复锻炼 病情缓解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例如,手部腱鞘炎可以进行手指的屈伸轻度活动锻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家长引导下进行,确保锻炼安全且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加重疼痛。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

    2025-10-15 13:40:18
  • 韧带拉伤能自愈吗

    韧带拉伤能否自愈分情况,轻度拉伤部分可自愈,受年龄、生活方式影响,中重度拉伤通常需医疗干预,受年龄、病史等影响。 轻度韧带拉伤有自愈可能 一般情况:当韧带拉伤程度较轻,如仅为少量纤维撕裂时,通过休息、制动等一般处理,身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有可能使拉伤的韧带逐渐愈合。例如,日常生活中偶尔的运动性轻度韧带拉伤,在休息1-2周左右,避免受伤部位的过度活动,局部的血液循环等会促进损伤韧带的修复,有自愈的可能性。 年龄因素影响:年轻人身体代谢活跃、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韧带拉伤自愈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包括韧带修复能力下降,轻度韧带拉伤自愈的时间可能会延长,且自愈后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状态的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 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轻度韧带拉伤的自愈,比如营养状况良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组织修复;保持规律作息,也有利于身体自身修复机制发挥作用。相反,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营养不良、熬夜等,会影响韧带自愈。 中重度韧带拉伤通常需医疗干预 一般情况:当韧带拉伤较严重,如出现大部分纤维断裂甚至完全断裂时,仅靠自身自愈往往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进行医疗干预。例如,严重的运动损伤导致韧带完全断裂,会出现受伤部位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此时需要进行手术修复等治疗措施,单纯依靠自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中重度韧带拉伤后由于其骨骼、韧带等还在发育阶段,中重度韧带拉伤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相比成年人更需要及时规范的医疗干预来保证韧带正常修复;老年人中重度韧带拉伤后,除了韧带自身修复能力下降外,还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更需要专业医疗手段来处理韧带拉伤问题,以避免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影响韧带修复的病史,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组织修复,韧带拉伤后自愈困难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在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进行针对韧带拉伤的医疗干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可能会影响韧带修复过程,也需要专业医疗手段来处理韧带拉伤情况。

    2025-10-15 13:38:33
  • 如果胳膊脱臼还能动吗

    胳膊脱臼后一般不能正常活动但可能有部分异常活动,脱臼致关节正常结构破坏,受疼痛、关节结构异常等影响患者活动受限,不同类型脱臼活动差异明显,特殊人群胳膊脱臼后活动情况各有特殊性,如肩关节、肘关节脱臼有不同表现,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活动情况也具特殊性。 一、胳膊脱臼后的活动特点 胳膊脱臼后,由于关节头脱离了正常的关节窝,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也受到牵拉或损伤,会导致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正常情况下,胳膊可以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但脱臼后这些动作会因为疼痛而不敢做,或者无法完成正常的动作幅度,并且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等表现,如肩关节脱臼时可能出现方肩畸形等,此时试图活动胳膊会引发更剧烈的疼痛,而且活动的范围和形式与正常情况大不相同。 二、不同类型胳膊脱臼的活动差异 肩关节脱臼:肩关节脱臼较为常见,脱臼后胳膊除了不能进行正常的抬举、旋转等活动外,还会伴有肩部明显的肿胀、疼痛,患者会本能地保持胳膊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不敢随意活动,即使尝试活动也会受到极大限制,且能明显感觉到关节的异常状态。 肘关节脱臼:肘关节脱臼时,胳膊的屈伸功能会严重受限,患者无法正常弯曲或伸直胳膊,同时肘关节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畸形,活动胳膊时疼痛剧烈,根本无法像正常那样进行灵活的活动。 三、特殊人群胳膊脱臼后活动情况的特殊性 儿童:儿童胳膊脱臼相对常见,如桡骨头半脱位,虽然孩子可能还会试图活动胳膊,但活动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以哭闹等方式表现出疼痛和活动异常,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胳膊的姿态和活动情况来判断是否脱臼。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胳膊脱臼后可能疼痛相对不如年轻人剧烈,但活动受限同样明显,而且老年人本身关节退变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对脱臼后活动异常的感知,但仍能感觉到胳膊活动与正常时不同,比如肩关节脱臼的老年人,想抬手等动作会难以完成。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力量异常的患者,胳膊脱臼后活动情况可能会因为肌肉力量的基础问题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会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受限,且疼痛可能因为基础病史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特点,但根本上还是脱臼导致的活动异常。

    2025-10-15 13:37:36
  • 尾巴骨骨折是什么感觉

    尾巴骨骨折有明显疼痛,定位在尾巴骨区域,活动时加剧,局部可肿胀、淤血,还会致活动受限,儿童与成年人表现有差异,儿童哭闹等表达不适且护理需细致,成年人能清晰描述情况,康复要遵医嘱调整活动量。 疼痛的定位与特点 疼痛的定位比较明确,主要集中在尾巴骨区域。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会在活动时加重,例如翻身、坐立、行走时,因为这些动作会牵扯到尾巴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进而刺激骨折部位引起疼痛加剧。在休息时,疼痛可能会相对减轻,但也可能仍然存在。 局部表现 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尾巴骨周围的皮肤可能会有淤血、青紫的表现,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皮下所致。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肿胀和淤血可能会相对更明显,而且儿童的自我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尾巴骨骨折的可能。成年人则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局部的异常表现。 活动受限 尾巴骨骨折会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例如坐下时会因为疼痛而不敢用力坐下,行走时可能会采取特殊的步态,尽量避免压迫到尾巴骨部位。儿童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愿意翻身、站立或行走;成年人则会自觉减少与尾巴骨相关的活动,以减轻疼痛。在进行一些涉及腰部和臀部活动的动作时,如弯腰、扭转身体等,也会受到明显限制,因为这些动作都会影响到尾巴骨部位。 不同人群的差异表现 儿童 儿童尾巴骨骨折时,除了上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外,由于其不会准确表达疼痛的具体位置,可能会通过哭闹、拒绝被触碰尾巴骨区域等来传达不适。而且儿童的骨骼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在受伤后的护理和观察上需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治疗和康复措施,家长需要格外注意保持儿童受伤部位的相对固定,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成年人 成年人尾巴骨骨折后,相对儿童来说能更清楚地描述疼痛的性质和程度等。在康复过程中,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地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休息、康复训练等,但也要注意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来调整活动量,避免过早进行剧烈活动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等情况。 总之,尾巴骨骨折会带来疼痛、局部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多方面的感受,不同人群在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2025-10-15 13:35:53
  • 股神经牵拉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查股神经是否受损的方法,操作时医生通过被动拉伸大腿前部来检测股神经功能。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股神经的传导功能,正常情况下应无疼痛等异常感觉。虽然该试验有一定局限性,但仍是诊断股神经损伤或病变的常用方法。 1.什么是股神经牵拉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是通过被动拉伸大腿前部,来检测股神经功能的一种方法。 2.股神经的作用是什么? 股神经主要支配大腿前部和小腿内侧的肌肉,以及大腿和小腿的皮肤感觉。 3.股神经牵拉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股神经的传导功能是否正常,以帮助诊断股神经损伤或病变。 4.股神经牵拉试验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患者通常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生将大腿被动向前拉伸,使髋关节处于伸展状态,同时向外旋转小腿。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大腿前部的肌肉收缩、小腿内侧的感觉变化以及是否有疼痛等。 5.股神经牵拉试验的结果如何判断? 正常情况下,股神经牵拉试验应该是阴性的,即患者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大腿前部的肌肉也会正常收缩。如果患者在试验中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等异常感觉,或者大腿前部肌肉收缩无力,可能提示股神经受损或病变。 6.股神经牵拉试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患者应放松身体,配合医生的操作。 医生在进行试验时,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拉伸。 如果患者有髋关节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疾病,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应提前告知医生。 对于儿童,股神经牵拉试验的应用相对较少,因为儿童的髋关节和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试验结果可能不太可靠。 7.股神经牵拉试验的局限性是什么? 股神经牵拉试验虽然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试验结果可能受到患者合作程度、肌肉紧张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总之,股神经牵拉试验是一种简单但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股神经损伤或病变。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结果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其他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对股神经牵拉试验或相关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

    2025-10-15 13:33: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