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晔,男,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组青年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腰椎间盘突出饮食多吃

    富含膳食纤维、钙、维生素D、蛋白质的食物对不同年龄层人群维持腰椎等骨骼健康及身体正常功能有益,如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牛奶等富含钙,深海鱼类等富含维生素D,瘦肉等富含蛋白质。 富含钙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腰椎等骨骼健康有重要意义。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大约含有104毫克的钙,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除此之外,豆制品如豆腐,每100克北豆腐中钙含量约为138毫克,虾仁每100克中钙含量也较高。儿童处于骨骼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钙来支持骨骼生长,可多喝牛奶、吃豆腐等;成年人日常饮食中保证足够的钙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老年人钙流失较多,更应注重从食物中摄取钙,预防骨质疏松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风险。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中维生素D含量约为375国际单位,蘑菇在经阳光照射后也含有较多维生素D,例如香菇,每100克香菇中维生素D含量相对可观。儿童可适当接触阳光促进自身维生素D合成,也可通过食用三文鱼等获取;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食用深海鱼类或蘑菇来补充维生素D;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需要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来辅助钙的吸收,维持骨骼健康。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瘦肉如牛肉,每100克牛肉中蛋白质含量约为20克左右,鸡蛋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1个鸡蛋约含有6-7克蛋白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足够蛋白质支持身体各器官发育;成年人日常活动需要蛋白质维持肌肉等组织功能;老年人保证蛋白质摄入可维持肌肉质量,避免因肌肉萎缩等情况加重腰椎负担。

    2025-10-15 12:32:35
  • 脚趾头畸形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锤状趾表现为中节趾骨屈曲且趾间关节屈曲,多与长期穿不合适鞋子、足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或神经疾病等相关,儿童足部发育异常亦可致;槌状趾是远节趾骨屈曲且远侧趾间关节屈曲,常见于鞋子挤压、创伤或神经肌肉病变,老年人因足部软组织退变易发生;爪状趾为跖趾关节过伸而近远侧趾间关节屈曲形似爪子,多因神经肌肉疾病致足部肌肉无力或痉挛有关,也可由长期不良行走姿势或穿鞋不当诱发,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问题需留意;拇外翻是大脚趾向外侧偏斜且第一跖骨内翻,拇指跖趾关节内侧可有骨赘,局部伴疼痛红肿等,女性更易发生,与长期穿不合适高跟鞋等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足部关节退变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一、锤状趾 表现为中节趾骨呈屈曲畸形,趾间关节处于屈曲状态,跖趾关节通常无明显异常。多与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头过窄、鞋跟过高)、足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相关,儿童若足部发育异常也可能出现此类畸形。 二、槌状趾 远节趾骨呈现屈曲畸形,远侧趾间关节呈屈曲状态,近侧趾间关节可能正常或有轻度屈曲。常见于长期受鞋子挤压、创伤或神经肌肉病变等情况,老年人因足部软组织退变也易发生此类畸形。 三、爪状趾 跖趾关节处于过伸状态,近侧趾间关节和远侧趾间关节均呈屈曲状态,形似爪子。多与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脑瘫等)导致的足部肌肉无力或痉挛有关,长期不良的行走姿势或穿鞋不当也可能诱发,儿童若有神经系统发育问题需特别关注。 四、拇外翻 大脚趾向外侧偏斜,第一跖骨向内翻,拇指的跖趾关节内侧可能出现骨赘(俗称“大脚骨”),局部可伴有疼痛、红肿等表现。女性相对更易发生,与长期穿着高跟鞋、尖头鞋等不合适的footwear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足部关节退变也会增加拇外翻的发生风险。

    2025-10-15 12:30:34
  • 高一男生的脚部是否会继续发育

    高一男生脚部发育与骨骼生长板状态密切相关,生长板通常青春期后期渐闭且有个体差异,受遗传、营养健康、激素水平影响,可观察生长板闭合初步判断,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有疑虑可咨询医生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 一、骨骼生长板与脚部发育的关系 高一男生通常处于青春期阶段,脚部的发育与骨骼生长板的状态密切相关。骨骼生长板是长骨两端的软骨结构,负责骨骼的纵向生长。一般而言,男生的骨骼生长板会在青春期后期逐渐闭合,而闭合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多数男生的骨骼生长板闭合时间大约在18~20岁左右。若高一男生的骨骼生长板尚未闭合,脚部仍有继续发育的潜力;若已闭合,则脚部发育基本停止。 二、个体差异的影响 1.遗传因素:脚部发育的早晚及持续时间受遗传影响较大。若家族中长辈脚部发育持续时间较长,该男生脚部继续发育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2.营养与健康状况:充足的营养摄入(如富含钙、蛋白质等促进骨骼发育的营养素)及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有助于维持骨骼生长板的活跃性,可能延长脚部发育的时间;反之,营养不良或患有影响骨骼发育的疾病可能导致生长板提前闭合,限制脚部发育。 3.激素水平:青春期时雄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对骨骼生长起重要作用,激素分泌水平的个体差异会影响骨骼生长板的闭合进程,进而影响脚部发育的持续时间。 三、温馨提示 对于高一男生,可通过观察自身骨骼生长板是否闭合来初步判断脚部是否还能继续发育。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支持骨骼健康发育;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篮球等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骨骼损伤。若对脚部发育情况有疑虑,可咨询专业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观察骨骼生长板的状态来明确情况。

    2025-10-15 12:28:45
  • 脚踝骨骨裂有什么特征

    脚踝骨裂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行走按压加剧、肿胀有紧绷感、皮下淤血呈青紫、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显著,严重时可能有轻微畸形,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细心观察,老年人恢复慢常伴基础病且需关注其他慢性疾病对愈合的影响。 一、疼痛表现 脚踝骨裂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当进行行走、按压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这种疼痛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以及局部组织损伤所引起。二、肿胀情况 受伤的脚踝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使得脚踝部位肿胀,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三、淤血状况 骨折部位周围的皮下会出现淤血,表现为皮肤呈现青紫等颜色,这是由于骨折处的血管损伤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所致。四、活动受限 患者会发现脚踝的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无法正常进行屈伸、行走等活动,因为骨折后脚踝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被破坏,导致活动功能障碍。五、局部压痛显著 用手按压脚踝骨裂的部位时,会有显著的压痛感,这是骨裂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按压可以明确骨折的大致位置。六、可能存在轻微畸形 严重的脚踝骨裂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畸形,不过相较于完全骨折,骨裂的畸形程度通常较轻,但仍可通过外观观察到一定的异常改变。七、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儿童脚踝骨裂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疼痛、肿胀等表现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仍需关注其是否有不愿活动受伤脚踝、局部稍有肿胀等情况,因其表述能力有限,需家长及医护人员细心观察。2.老年人:老年人脚踝骨裂后恢复相对缓慢,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骨裂后需更加注意休息与康复,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对骨折恢复的影响,如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骨裂愈合。

    2025-10-15 12:27:02
  • 崴脚能喝酒吗

    崴脚后不建议喝酒,因酒精会致肿胀加重、干扰修复等,崴脚后急性期应冷敷,恢复期可热敷、休息、抬高肢体,严重时需就医,要遵循正确处理方式促进康复。 对恢复的不利影响 崴脚后机体处于修复损伤的状态,此时喝酒会影响炎症反应的正常进程。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炎症反应来清除损伤部位的异物、启动修复机制,但酒精会使炎症反应变得紊乱。而且,酒精会影响营养物质向损伤部位的运输,因为它会干扰血液循环的正常调节,而损伤部位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进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崴脚后喝酒的不利影响类似,但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受酒精的影响可能更明显,比如老年人身体代谢酒精的能力下降,崴脚后喝酒更不利于恢复,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崴脚后喝酒会进一步加重相关基础疾病的负担,因为酒精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会增加肝脏的代谢压力,对于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刺激,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情况。 崴脚后的正确处理方式 1.急性期处理:崴脚后的急性期(通常是24-48小时内)应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崴脚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这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肿胀和出血。 2.恢复期处理:急性期过后可以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崴脚部位继续受力,可以将崴脚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如果崴脚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难以缓解、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等,以排除骨折等严重损伤。 总之,崴脚后喝酒不利于损伤的恢复,应该遵循正确的处理方式来促进崴脚部位的康复。

    2025-10-15 12:25:1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