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晔,男,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组青年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男的做完腰疼怎么回事

    男性腰疼的原因多样,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的运动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的肾结石、尿路感染,还有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腰部受凉或劳损等。运动损伤与运动强度、热身不充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受年龄、职业、姿势影响;肾结石由尿液成分、饮水饮食决定;尿路感染涉卫生习惯;强直性脊柱炎与遗传免疫相关;腰部受凉或劳损和环境、姿势有关。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运动损伤 原因:男性如果进行了剧烈运动,如打篮球、举重等,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拉伤或韧带损伤。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突然的转身、跳跃等动作可能使腰部肌肉承受过大的拉力,从而引起损伤。从解剖学角度看,腰部肌肉丰富,运动时若姿势不当或用力过猛,肌肉纤维容易撕裂,韧带也可能受到过度牵拉。 影响因素:运动强度、运动前热身不充分等。年轻人运动较多,若运动前未充分热身,腰部肌肉和韧带处于相对紧张且柔韧性不足的状态,更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腰椎间盘突出 原因:腰椎间盘的退变是基础,男性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椎间盘的髓核逐渐退变,纤维环部分破裂,在腰部受到扭转、挤压等外力时,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疼。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腰部长期承受较大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较高。 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如长期久坐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姿势等。30-50岁的男性相对更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长期久坐的办公室男性,由于腰部缺乏运动且姿势不良,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易导致退变。 二、泌尿系统相关原因 1.肾结石 原因: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相对较高,当尿液中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时,会形成晶体沉积,逐渐形成结石。结石在肾脏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引起腰部疼痛。例如,饮水过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因素都可能促进肾结石的形成。 影响因素:饮水情况、饮食结构等。夏季出汗多若饮水少,尿液浓缩,容易形成结石;喜欢吃菠菜、动物内脏等富含草酸或嘌呤的食物的男性,患肾结石风险增加。 2.尿路感染 原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尿路,如尿道炎、膀胱炎等,炎症刺激可引起腰部疼痛。男性尿路感染可能由不洁性生活、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例如,不洁性生活可能将细菌带入尿道,引发感染,炎症向上蔓延可能影响肾脏周围组织,导致腰疼。 影响因素:个人卫生习惯、性生活卫生等。不注意生殖器卫生、性生活前后不清洁等,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三、其他可能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 原因: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部位。男性发病率相对女性稍高,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炎症逐渐侵蚀脊柱关节,可导致腰部疼痛,且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影响脊柱活动度。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免疫功能紊乱等。 2.腰部受凉或劳损 原因: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腰部肌肉、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起腰疼。另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引发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男性,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出现慢性劳损性腰疼。 影响因素:环境温度、工作姿势等。冬季不注意腰部保暖,或长期从事弯腰、久坐工作的男性,更易出现腰部受凉或劳损导致的腰疼。

    2025-10-10 12:22:35
  • 手麻与颈椎病的关系

    手麻与颈椎病关系密切,颈椎病因颈椎间盘退变等致相邻组织受刺激或压迫会引发手麻,神经根型颈椎病手麻常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脊髓型颈椎病手麻伴下肢等症状且有运动障碍;年龄增长使颈椎病及手麻风险增加,长期低头、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易引发,有颈椎外伤史或其他颈椎基础疾病史者手麻与颈椎病关联更易发生,需了解相关影响以早期发现预防。 一、颈椎病导致手麻的机制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当颈椎发生病变时,如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可能会压迫支配手部的神经。例如,颈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进而引起手麻。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功能出现障碍,表现为手部麻木,这种麻木可能会伴有疼痛、无力等症状。 二、不同类型颈椎病与手麻的关联 1.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70%。由于颈椎退变导致神经根受压,患者会出现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手麻是常见症状之一,麻木区域往往与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肤区域一致。例如,颈6神经根受压时,手麻可能出现在拇指、示指部位;颈7神经根受压时,手麻可能涉及中指等。 2.脊髓型颈椎病:该型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类型,除了手麻外,还可能伴有下肢麻木、行走不稳、踩棉感等症状。脊髓受到压迫后,会影响神经传导,导致手部感觉异常出现麻木,但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手麻往往是双侧对称或不对称的,且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 三、年龄、生活方式对颈椎病及手麻的影响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发生颈椎病的风险增加。中老年人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手麻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常见。例如,50-60岁年龄段的人群,由于颈椎长期劳损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颈椎病变导致手麻。而儿童和青少年相对较少发生颈椎病及手麻,但如果有不良的姿势习惯等,也可能逐渐引发颈椎问题。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低头:现代人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会使颈椎处于前屈状态,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曲,增加颈椎间盘的压力,加速颈椎退变,从而容易引发颈椎病及手麻。例如,每天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娱乐的人群,患颈椎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姿势工作的人群。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颈部肌肉力量减弱,对颈椎的稳定性支撑作用下降,容易导致颈椎病变。比如,长期伏案工作且不进行颈部锻炼的人,更容易出现手麻等颈椎病相关症状。 四、病史对手麻与颈椎病关系的影响 有颈椎外伤病史的人群,发生颈椎病的风险较高。例如,曾经有过颈部骨折、脱位等外伤的患者,在后续的生活中,由于颈椎结构已经受到破坏,颈椎退变可能会加速,更容易出现手麻等颈椎病症状。另外,有其他颈椎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如先天性颈椎发育异常等,也会增加手麻与颈椎病相关联的可能性,因为原本的颈椎结构异常会使颈椎对神经等组织的压迫风险增加。 总之,手麻与颈椎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颈椎病导致手麻的机制、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表现以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手麻相关的颈椎病问题。一旦出现手麻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措施。

    2025-10-10 12:20:30
  • 手背骨裂多久能完全恢复

    手背骨裂完全恢复时间受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法、患者自身状况影响,恢复过程中需定期复查,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1.骨折严重程度 轻度的手背骨裂,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通常需要4-6周左右初步恢复,3个月左右可基本完全恢复。 若手背骨裂较为严重,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初步恢复可能需要6-8周,完全恢复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 2.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手背骨裂,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一般固定4-6周后可拆除外固定进行初步的功能锻炼,完全恢复通常需要3个月左右。儿童由于自身修复能力强,可能恢复时间相对较短,而成人可能需要稍长。 手术治疗: 如果手背骨裂需要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恢复时间会相对长一些。一般术后2-3周伤口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骨折端有一定程度的愈合,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有关,年轻且身体状况好的患者恢复相对快,年老体弱者恢复慢。 3.患者自身状况 年龄: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强,手背骨裂恢复相对较快;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质代谢缓慢,恢复时间会延长。例如,儿童手背骨裂可能3个月左右基本完全恢复,而老年人可能需要6个月甚至更久。 营养状况: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身体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支持骨折的修复,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钙、蛋白质等与骨骼修复相关的营养成分,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康复锻炼: 早期积极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手背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如果患者能按照康复计划及时进行适当的手指屈伸等功能锻炼,恢复会相对顺利;反之,若过早或过度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延迟愈合等情况,延长恢复时间。例如,在骨折固定期间,积极进行手指的小范围活动,可防止手指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骨折恢复。 手背骨裂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 骨折后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通过X线了解骨折端的对位对线、骨痂生长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2.生活方式调整 固定期间:石膏或支具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固定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同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避免固定部位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康复锻炼期: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暴力活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范围。例如,刚开始进行手指屈伸锻炼时,幅度要小,力量要轻,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大幅度和力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手背骨裂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固定情况,防止孩子搔抓固定部位或不配合导致固定松动。同时,要鼓励孩子积极配合康复锻炼,但要注意锻炼的趣味性和安全性,避免孩子因为不理解而抗拒锻炼。 老年人:老年人手背骨裂后,除了关注骨折愈合外,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在康复锻炼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损伤加重。同时,要保证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增加钙和蛋白质的摄入,可通过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

    2025-10-10 12:19:02
  • 颈椎病严重的后果

    颈椎病严重时会引发多种不良后果,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脊髓损伤相关后果、少数情况下影响心肺功能以及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颈部及上肢肌肉无力、萎缩等;感觉异常是受压神经根分布区域出现麻木、疼痛等;脊髓型颈椎病严重未及时治疗会致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等;少数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会影响心肺功能;严重影响生活后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运动功能障碍 颈椎病严重时可能导致颈部及上肢的运动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若病情加重,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会逐渐出现无力、萎缩等情况,患者可能无法完成精细的手部动作,如拿筷子、写字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影响了神经传导,使得肌肉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长期如此会导致肌肉功能进行性减退。对于有长期不良姿势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运动功能障碍,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本身的退变基础上,颈椎病加重会加速运动功能的恶化。 二、感觉异常 神经根型颈椎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感觉异常。受压神经根分布区域会有麻木、疼痛等感觉,且这种感觉异常可能会从手部逐渐向上蔓延至手臂、肩部甚至颈部。例如,手部可能会有触电样的麻木感,在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功能紊乱,使得感觉信号的传递出现异常。对于女性,尤其是长期从事精细手工劳作又有颈椎病的情况,感觉异常会更明显地影响其日常操作;而对于有颈椎外伤病史的人群,原本就存在的颈椎病基础上,感觉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三、脊髓损伤相关后果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若病情严重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二便失禁。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对脊髓造成直接压迫或损伤,影响了脊髓的传导功能和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老年人,本身脊髓等组织有一定退变,颈椎病加重时更易引发脊髓损伤相关严重后果;有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的人群,发生脊髓损伤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脊髓本身处于相对狭窄的空间,轻微的颈椎病变就可能对脊髓造成明显压迫。 四、影响心肺功能 少数严重颈椎病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严重时,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类似心脏病或肺病的症状,但实际上是由颈椎病引起的。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对于本身有基础心肺疾病风险因素(如吸烟、有家族心肺疾病史等)的人群,颈椎病加重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肺功能的异常,需要特别关注。 五、心理问题 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后,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运动功能、感觉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例如,因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自理困难而感到沮丧、自卑等。这种心理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患者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女性,可能更易受心理因素影响,而对于性格较为内向、本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群,在颈椎病严重时心理问题会更突出,需要家人、社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2025-10-10 12:17:24
  • 自己如何治疗颈椎病的

    为预防和缓解颈椎病,需注意姿势调整,包括保持正确日常坐姿与睡眠姿势;进行颈部锻炼,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等;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适度牵引;同时注意生活方式,避免颈部受寒、适度运动,儿童、孕妇颈椎病各有注意事项,严重症状者需及时就医。 一、姿势调整 (一)日常坐姿 保持正确坐姿至关重要,应使头部保持中立位,双眼平视电脑屏幕,肩部放松,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向座椅背部,让脊柱处于正常生理曲度。对于长时间伏案工作人群,建议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避免颈椎长期处于前屈姿势,因为长期这种姿势会增加颈椎椎间盘压力,导致颈椎周围肌肉劳损。 (二)睡眠姿势 睡眠时选择合适枕头很关键,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8-10厘米)为宜,材质应柔软且有一定支撑性。睡眠姿势一般建议仰卧或侧卧,仰卧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有助于放松颈部肌肉;侧卧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导致颈椎扭曲。 二、颈部锻炼 (一)颈部前屈后伸 缓慢将头部向前屈曲,尽可能让下颌接近胸部,然后再缓慢向后伸展,回到正常位置,每次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此动作可增强颈部伸肌和屈肌力量,改善颈椎活动度。 (二)颈部左右侧屈 将头部缓慢向一侧屈曲,尽量让耳朵贴近肩部,然后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每次侧屈保持5-8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有助于拉伸颈部侧方肌肉,缓解肌肉紧张。 (三)颈部旋转 缓慢将头部向一侧旋转,观察对侧肩膀,然后再向另一侧旋转,旋转时要缓慢平稳,每次旋转保持5-8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能增加颈椎旋转活动范围,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三、物理治疗 (一)热敷 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颈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但对于皮肤感觉减退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二)牵引 轻度颈椎牵引可在家中进行,选择合适的颈椎牵引器,牵引重量一般从2-3公斤开始,牵引时间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牵引有助于拉开颈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但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若牵引后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四、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一)避免颈部受寒 注意颈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可佩戴围巾等保暖物品,防止颈部肌肉血管收缩,加重肌肉紧张和疼痛。 (二)适度运动 除颈部锻炼外,可进行一些全身性运动,如游泳,游泳时头部始终处于中立位,对颈椎有很好的锻炼和保护作用;还可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增强全身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整体状况,间接对颈椎起到保护作用。 对于儿童颈椎病,多与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平板等)有关,家长应引导儿童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于孕妇颈椎病,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和体重增加,颈椎负担加重,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颈部放松运动,避免自行盲目使用药物或高强度治疗。而对于有严重颈椎病症状(如上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人群,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2025-10-10 12:16: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