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晔,男,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组青年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下雨天膝关节痛原因是什么

    膝关节疼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膝关节本身的骨关节炎(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病史因素)、环境因素(湿度、气压变化)、既往膝关节损伤史以及体质因素等,这些因素在下雨天等环境下易引发或加重膝关节疼痛。 一、膝关节本身的病变因素 1.骨关节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更易患病,随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磨损。下雨天时,气温降低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使软骨营养供应进一步减少,同时关节液的黏度增加,流动性下降,关节活动时的润滑作用减弱,从而引发疼痛。例如,一项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者在阴雨天气下膝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雨天。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爬山、上下楼梯等活动的人群,膝关节软骨磨损加剧,更容易患上骨关节炎。这些过度使用膝关节的行为会加速软骨的退变,在下雨天时,因环境因素影响,疼痛症状更易凸显。 2.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因素: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膝关节滑膜等组织,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下雨天时,湿度增加可能使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敏感性升高,炎症介质释放增多,从而引发疼痛。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受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在阴雨天时疼痛往往更明显。例如,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阴雨天气下膝关节疼痛程度较非阴雨天平均增加约30%。 病史因素: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关节已处于受损状态,下雨天时环境变化会诱发或加重关节的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发作。 二、环境因素影响 1.湿度变化 下雨天空气湿度增大,膝关节周围的组织可能会因湿度变化而发生肿胀。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在湿度影响下,弹性和张力改变,使得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疼痛。例如,当湿度从40%左右骤升至80%以上时,一些膝关节有基础病变的人群,疼痛发生率会明显上升。 2.气压变化 下雨天通常伴随气压降低,气压变化会影响关节腔内的压力平衡。关节腔内的压力改变可能刺激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对于本身有关节病变的人来说,这种气压变化带来的刺激更容易导致膝关节疼痛发作。 三、其他可能因素 1.既往膝关节损伤史 若既往有膝关节骨折、韧带损伤等病史,即使损伤已愈合,在下雨天时也可能出现疼痛。因为受伤后的膝关节结构可能存在微小的异常,如软骨修复不完全、关节面不平整等,下雨天的环境因素会诱发疼痛。例如,曾经有过膝关节韧带撕裂的患者,在阴雨天时膝关节疼痛的概率比无既往损伤者高约2倍。 2.体质因素 部分体质偏寒的人群,膝关节对寒冷、潮湿环境更为敏感。下雨天时,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使膝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从而出现疼痛。这种体质因素在女性中相对更常见,尤其是在经期或产后等特殊时期,体质偏寒的女性膝关节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会进一步增加。

    2025-10-10 11:51:22
  • 颈椎曲度反弓严重吗

    颈椎曲度反弓是病理状态,严重程度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症状表现有影响神经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下肢行走不稳等,影响颈部功能致疼痛、活动受限,潜在健康风险有影响心血管致血压波动、影响呼吸致呼吸浅快等,不同人群情况不同,年轻人及时纠正不良姿势病情进展慢,老年人退变加速症状重,特殊职业人群易发病且不改变习惯会加重,需重视及时干预。 症状表现方面 对神经的影响:当颈椎曲度反弓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不同神经受压会有不同表现。若压迫神经根,常见症状为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手臂,严重影响上肢的正常活动功能,例如拿东西无力等。若压迫脊髓,情况相对更严重,可能出现下肢行走不稳,像踩棉花感,还可能伴有四肢的精细动作障碍,如握笔、系纽扣等动作难以完成,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瘫,影响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对颈部功能的影响:颈椎曲度反弓会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容易引发颈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会限制颈部的活动范围,患者转头、低头、抬头等动作都会受到明显限制,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难以正常看书、看电脑屏幕等。 潜在健康风险方面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研究发现,颈椎曲度反弓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因为颈椎部位的神经与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关联,曲度异常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血压波动,尤其是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会使血压控制更加困难,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严重的颈椎曲度反弓可能会影响胸廓的活动度,从而对呼吸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可能导致呼吸浅快,长期如此会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于一些老年人或者本身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年轻人:年轻人若因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玩电脑等导致颈椎曲度反弓,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姿势,通过适当的颈部康复锻炼等,可能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症状相对较轻。但如果不加以重视,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老年人颈椎曲度反弓往往与颈椎的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颈椎的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本身就容易发生,再加上曲度反弓,可能会使颈部的退变加速,症状相对更严重,出现上述神经受压、颈部功能受限等情况的概率更高,而且恢复相对年轻人可能更困难。 特殊职业人群:像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职员、长期低头从事手工劳作的工人等,由于职业因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更容易出现颈椎曲度反弓。这类人群如果不改变工作中的不良姿势习惯,病情会持续进展,颈椎曲度反弓会逐渐加重,引发更严重的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总之,颈椎曲度反弓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干预,如改善不良姿势、进行适当的颈部康复锻炼等,必要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治疗。

    2025-10-10 11:50:27
  • 孩子运动后膝关节疼是怎么回事

    儿童膝关节疼痛可能由生长痛、运动损伤、滑膜炎等原因引起,生长痛是因生长发育快致骨骼肌肉生长不平衡,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缓解;运动损伤包括软组织拉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需停止运动冷敷后就医;滑膜炎与感染、过度运动有关,需针对病因处理,家长要关注孩子运动前后膝关节情况,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强度适中,常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并保证孩子营养。 一、生长痛 1.发生机制:孩子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骨骼生长速度比肌肉快,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周围的疼痛,一般是双侧膝关节疼痛,疼痛程度较轻,多在夜间发生。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约30%-40%的孩子会出现生长痛,尤其常见于3-12岁的儿童,这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不平衡有关。 2.应对措施: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热敷、按摩膝关节来缓解疼痛,同时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需求。 二、运动损伤 1.常见类型及原因 软组织拉伤:孩子运动时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拉伤。比如在跑步、跳绳等运动中,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引起疼痛、肿胀。 半月板损伤:对于喜欢剧烈运动的孩子,如频繁进行球类运动,半月板可能会受到损伤。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软骨结构,运动中的扭转、挤压等动作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甚至活动受限。 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有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等,运动中的意外碰撞、过度伸展等可能引起韧带损伤,常见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孩子会感到膝关节疼痛、不稳定。 2.应对措施:如果孩子运动后膝关节疼痛怀疑有运动损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冷敷,减少肿胀。然后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损伤情况,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半月板损伤较轻时可采取保守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三、滑膜炎 1.发生原因:孩子膝关节滑膜炎可能与感染、过度运动等因素有关。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或病毒可能累及膝关节滑膜,引起滑膜炎;或者孩子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 2.应对措施: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滑膜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过度运动导致的,要让孩子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同时可以进行局部的理疗等。一般经过适当处理,滑膜炎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会逐渐缓解。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运动后的膝关节情况,在孩子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运动后膝关节疼痛,或者疼痛持续不缓解、伴有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状况,保证骨骼等的正常发育,降低生长痛等情况的发生风险。

    2025-10-10 11:47:48
  • 骨折特有的体征有哪些

    骨折特有的体征包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畸形是骨折端移位致患肢外形改变,儿童骨骼可塑性强、老年人骨质疏松致畸形表现有差异;异常活动是骨折破坏骨骼连续性致骨折端出现不正常活动,儿童及老年人表现有不同;骨擦音或骨擦感是骨折端相互摩擦产生,儿童不完全骨折等情况表现不明显,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更易触及或听到,特殊人群检查需注意方式方法。 产生机制: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例如长骨骨折时,骨折段移位可能导致肢体长度缩短,与对侧相比明显变短;或者骨折处出现异常角度,呈现成角畸形,这是由于骨折端的错位导致骨骼的正常排列遭到破坏。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可塑性较强,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骨折后出现的畸形可能在生长过程中有一定的自我矫正潜力,但仍需要密切观察和适当处理。比如儿童的青枝骨折,骨折处成角畸形可能相对容易在生长中部分纠正,但也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特殊人群注意: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且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在处理畸形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是否伴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异常活动 产生机制:正常情况下,肢体的某个部位在受到外力时不会出现活动,但骨折后,骨折端之间会产生不正常的活动。这是因为骨折破坏了骨骼的连续性,当对骨折部位施加外力时,骨折的两断端会出现相互摩擦、移动等异常的活动情况。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骨骼柔韧性较好,异常活动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例如儿童的不完全骨折,可能异常活动不明显,但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仍可发现异常。而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后骨骼的强度进一步下降,异常活动可能相对更容易被察觉,但也可能因为疼痛等原因导致患者不敢活动,需要医生仔细检查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检查异常活动时要更加轻柔、谨慎,避免因检查操作不当给患儿带来额外的痛苦和损伤。同时,要结合患儿的病史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及异常活动情况。 骨擦音或骨擦感 产生机制:骨折后,骨折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当医生用手触摸骨折部位时,可以感觉到骨端之间的摩擦感,或者听到骨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体征之一。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的不规则表面相互摩擦而产生的。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骨折如果是青枝骨折等不完全骨折,骨擦音或骨擦感可能不明显。而在老年人中,由于骨质疏松,骨折端可能更加不规整,骨擦音或骨擦感相对更容易被触及或听到,但同样需要注意检查的力度和方式,避免加重患者的损伤。 特殊人群注意:在对婴幼儿进行检查时,要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患儿不适,可通过轻柔的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骨擦音或骨擦感。同时,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儿,如曾有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检查时要更加谨慎,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因素。

    2025-10-10 11:46:20
  • 长期劳累引起的骨膜炎

    长期劳累可引发骨膜炎,其病因是长时间过度劳累致骨膜受刺激发炎,常见于特定人群;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康复包括休息、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及药物治疗;预防要合理运动劳作、保持正确姿势、运动前后适当热身放松。 一、定义与病因 长期劳累引起的骨膜炎是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导致骨膜受到反复牵拉、摩擦等刺激,引发骨膜的炎症反应。常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运动训练强度过大或姿势不正确的人群,如长时间跑步的运动员、长期进行重体力劳作的工人等。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受累部位出现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酸痛,在劳累后疼痛往往会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反复发作。例如长期跑步的人,小腿部位骨膜炎发作时,跑步后小腿疼痛明显,休息时疼痛可减轻,但再次活动又会疼痛。 2.肿胀:炎症反应可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现肿胀现象,肿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受累部位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影响正常的肢体运动功能,如长期劳累引起的足部骨膜炎患者,行走会受到影响。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累部位进行检查,触摸是否有压痛、肿胀等情况,还会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可能会发现骨膜增厚等改变,有助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膜的炎症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与康复 1.休息:让受累部位充分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继续过度劳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例如长期劳累引起小腿骨膜炎的患者,应减少跑步等剧烈运动。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疼痛、肿胀较明显时,可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3-4次,能减轻炎症反应。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炎症消退,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预防措施 1.合理运动与劳作:运动或劳作时要注意适度,逐渐增加强度,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或重体力劳作。例如运动员训练要遵循科学的训练计划,工人劳作要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时间。 2.正确姿势: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运动还是日常劳作,都要注意姿势的正确性,减少对骨膜的不良刺激。比如跑步时要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避免过度内八或外八等。 3.适当热身与放松: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使身体各部位适应即将进行的运动;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等,帮助缓解肌肉疲劳,减少骨膜损伤的风险。

    2025-10-10 11:43: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