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晔,男,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对于关节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兼任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组青年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访问学者,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对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和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防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展开
  • 路走多了脚跟疼怎么办

    路走多了脚跟疼可通过休息减少负重、物理治疗(冷敷、热敷)、选合适鞋子、拉伸锻炼缓解,若自我处理无明显缓解需就医检查治疗,特殊人群更要重视。 具体做法: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让脚跟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完全停下,可适当坐下休息,将双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脚跟的肿胀和疼痛。 物理治疗 冷敷: 原因:在路走多了后的24-48小时内,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充血和肿胀,缓解疼痛。这是因为冷敷能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感觉。 具体做法: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足跟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和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 热敷: 原因:48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物质的代谢和吸收,有助于缓解脚跟的疼痛。此时热敷能让足跟部的肌肉和筋膜放松,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 具体做法: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足跟,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选择合适的鞋子 原因:不合适的鞋子会加重脚跟的负担,导致疼痛。合适的鞋子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减少行走时对脚跟的压力。 具体要求:选择鞋底较软、有良好缓冲功能的鞋子,同时要有合适的足弓支撑。例如,运动鞋就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在行走时分散脚跟所受的压力。对于女性来说,应避免穿高跟鞋,因为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移,增加脚跟的压力;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其足部发育阶段的鞋子,避免过早穿不合适的鞋子影响脚跟发育。 拉伸锻炼 原因:通过拉伸锻炼可以增强足跟周围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减少脚跟疼痛的发生。比如小腿肌肉的拉伸,能间接缓解脚跟的压力。 具体动作: 坐姿小腿拉伸:坐在椅子上,伸直一条腿,将毛巾绕过足底,双手握住毛巾两端,缓慢拉向身体方向,感觉小腿后侧有拉伸感,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条腿重复。 站姿跟腱拉伸:面对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膝盖伸直,后腿膝盖弯曲,保持脚跟贴地,身体向前倾,感受跟腱的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只脚重复。 就医检查与治疗 原因:如果经过上述自我处理后脚跟疼痛仍无明显缓解,可能存在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来明确病因。如果是跟腱炎,可能会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等方法;如果是足底筋膜炎,可能会进行康复理疗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脚跟疼痛,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就医检查能更好地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脚跟疼痛可能与足部发育异常等有关,及时就医能避免影响足部正常发育。

    2025-10-15 14:59:18
  • 腰椎错位每天躺着能自愈吗

    腰椎错位通常指腰椎小关节错位或腰椎滑脱等情况,一般单纯每天躺着不太可能自愈,腰椎小关节错位时,其正常对合关系改变,仅躺着难自行恢复对位,年轻人轻度错位躺着可缓解但也需配合康复锻炼,老年人因基础问题自愈可能性更低;腰椎滑脱时,滑脱椎体不会因躺着自行复位,儿童腰椎滑脱需专业治疗,孕期女性也不能仅靠躺着让错位自愈,总体腰椎错位后多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康复理疗、手法复位甚至手术等相应治疗,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制定合适方案。 一、腰椎小关节错位 1.机理:腰椎小关节错位多因姿势不当、外伤等引起,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改变。躺着时腰椎处于相对放松状态,但仅靠躺着无法使错位的小关节自行恢复对位。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因错位处于紧张或异常牵拉状态,若不进行适当干预,错位很难自行纠正。例如,有研究表明腰椎小关节错位后,关节囊的卡压等情况需要通过特定的复位手法或康复治疗来解除。 2.不同人群差异: 年轻人:若因偶尔姿势不良导致的轻度腰椎小关节错位,躺着休息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一般也需要配合适当的康复锻炼等才能促进恢复,单纯躺着很难让错位完全自愈。因为年轻人身体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腰椎小关节错位后自身恢复的动力不足,需要外界干预来帮助复位。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腰椎退变等基础问题,腰椎小关节错位后自愈的可能性更低。由于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关节退变等因素,躺着时错位的关节更难自行恢复,往往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如推拿复位等。 二、腰椎滑脱 1.机理: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躺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相对减轻,但滑脱的椎体不会自行复位。滑脱程度较轻时,躺着可能会缓解一些疼痛等症状,但无法使滑脱的椎体恢复到正常位置。例如,退变性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退变、小关节紊乱等原因导致,躺着不能让已经发生移位的椎体自行回到原来的位置关系。 2.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儿童腰椎滑脱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躺着一般不能自愈,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佩戴支具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腰椎结构还在不断变化,需要专业干预来处理错位情况。 女性孕期: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腰椎相关的问题,如腰椎错位倾向增加,但躺着也不能让错位自愈。孕期女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措施,因为孕期身体状况特殊,不能采用不当的复位等操作,要以保证母婴安全为前提进行合理干预。 总体而言,腰椎错位后单纯每天躺着通常不能自愈,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腰椎错位类型、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康复理疗、手法复位甚至手术治疗等。如果出现腰椎错位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单纯依赖躺着。

    2025-10-15 14:58:10
  • 小腿抽筋应如何有效治疗

    小腿抽筋急性可通过伸直膝关节勾脚掌拉伸或揉捏按摩抽筋部位缓解,预防要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保持良好睡姿、均衡饮食摄入钙镁、适度运动,老年人需检测血钙补维D缓慢活动,孕妇增钙避免久站久坐,运动员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合理休息补水及调整电解质补充量、运动后充分拉伸来减少抽筋发生风险。 一、急性缓解措施 1.拉伸肌肉:当小腿抽筋发生时,可立即伸直膝关节,同时用力将脚掌向头部方向勾,通过拉伸小腿后侧肌肉来缓解抽筋。例如,坐姿时伸直腿,用手握住前脚掌缓慢向身体方向拉;站立时一脚伸直,身体前倾,双手下压前脚掌也能起到拉伸效果,一般坚持15-30秒可有效缓解抽筋症状。 2.按摩放松:用双手揉捏抽筋部位的小腿肌肉,从脚踝向膝盖方向进行轻柔的揉捏、按压,通过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减轻抽筋带来的不适。 二、预防措施 1.补充水分与电解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出汗较多时,及时补充水分和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等,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因电解质紊乱引发小腿抽筋。因为钠、钾、镁等电解质对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起重要作用,缺乏时易导致抽筋。 2.保持良好睡姿:睡眠中避免长时间压迫小腿,可选择合适的睡姿,如仰卧时在脚下垫薄枕微微抬高下肢,侧卧时两腿之间夹薄枕,防止小腿肌肉处于过度受压状态而引发抽筋。 3.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钙、镁的食物,钙是维持肌肉正常收缩的重要元素,奶类、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是钙的良好来源;镁有助于调节肌肉收缩,坚果、全麦食品等富含镁。一般成年人每日钙的适宜摄入量约为800毫克,镁约为300-400毫克,通过合理饮食可满足需求。 4.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增强小腿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例如,慢跑、跳绳等运动可提升小腿肌肉耐力,通过瑜伽、拉伸运动等可增加肌肉柔韧性,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引发抽筋。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加快,易出现低钙性小腿抽筋。应定期检测血钙水平,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同时可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的吸收。日常活动时要缓慢起身、行走,避免突然的肌肉收缩。 2.孕妇:孕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钙,孕妇易出现小腿抽筋。要注意增加钙的摄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建议下补充钙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睡觉时可在脚下垫小枕头保持小腿轻微抬高状态。 3.运动员或高强度运动人群:这类人群运动强度大,更易发生小腿抽筋。除遵循一般预防措施外,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中合理安排休息和补水时间,根据运动强度和环境及时调整电解质补充量,运动后进行充分的拉伸放松,减少抽筋发生风险。

    2025-10-15 14:57:20
  • 肌腱拉伤能自己恢复吗

    肌腱拉伤能否自己恢复与拉伤严重程度、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轻度肌腱拉伤部分人可自己恢复,中重度肌腱拉伤通常难自己恢复,需医疗干预,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恢复情况有差异,拉伤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轻度肌腱拉伤 恢复情况:如果是轻度的肌腱拉伤,损伤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的撕裂等情况,通过适当的休息、制动等措施,一般是可以自己恢复的。例如,在受伤后的急性期进行冷敷,减少局部的肿胀和疼痛,然后在恢复期进行适当的热敷、轻度的康复锻炼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一般经过数周的时间可逐渐恢复正常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那些平时运动强度适中、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的人群,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肌腱拉伤恢复的可能性较大。 年龄影响:年轻人身体代谢快,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轻度肌腱拉伤自己恢复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而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衰退,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轻度肌腱拉伤自己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且恢复效果可能不如年轻人理想。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健康、经常运动锻炼且肌肉力量较好的人,轻度肌腱拉伤后自己恢复的能力相对更好;而长期缺乏运动、身体机能较差的人,轻度肌腱拉伤自己恢复的难度可能会增加。 中重度肌腱拉伤 恢复情况:中重度的肌腱拉伤,如肌腱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撕裂,通常很难自己恢复。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进行医疗干预,比如保守治疗中的支具固定、药物辅助等,或者是手术治疗来修复受损的肌腱。例如,完全撕裂的肌腱如果不进行手术修复,可能会导致肌腱功能严重障碍,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对于中重度肌腱拉伤的情况,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恢复情况也有差异。年轻人相对来说可能更适合手术修复等积极的治疗方式来促进恢复,而老年人可能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但一般自己恢复的可能性较小。 年龄影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于中重度肌腱拉伤的修复能力和恢复后的功能恢复都相对较差,自己恢复的可能性很低,往往需要更专业的医疗干预来帮助恢复;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中重度肌腱拉伤也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较好恢复,自己恢复的难度较大。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身体基础较差的人,中重度肌腱拉伤后自己恢复的概率更低,需要更规范的医疗治疗来促进恢复;而生活方式健康、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在经过合适的治疗后可能恢复相对较好,但自己完全恢复的难度仍然较大。 总之,肌腱拉伤后是否能自己恢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拉伤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如果肌腱拉伤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损伤程度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4:56:06
  • 老年人晚上睡觉腿抽筋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晚上睡觉腿抽筋可由寒冷刺激、肌肉疲劳、血钙浓度降低、血液循环不良、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引起,可通过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疲劳、补充钙剂、改善血液循环、合理用药等预防缓解,频繁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一、寒冷刺激 1.影响机制:老年人在晚上睡眠时若腿部保暖不佳,腿部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就容易发生痉挛。比如在寒冷的冬夜,腿部暴露在较冷的环境中,肌肉会因低温而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抽筋。 2.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寒冷的耐受能力较差,所以相较于年轻人,更易因寒冷刺激出现腿抽筋情况。 二、肌肉疲劳 1.产生原因:老年人白天如果长时间行走、站立或者进行剧烈运动,腿部肌肉会产生较多的乳酸等代谢产物,且肌肉容易疲劳。到了晚上休息时,肌肉仍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就可能引发抽筋。例如老年人长时间逛街后,腿部肌肉疲劳,晚上睡觉就可能出现抽筋现象。 2.生活方式影响:老年人如果日常活动量较大但又未及时休息调整,肌肉疲劳积累,腿抽筋的几率会增加。 三、血钙浓度降低 1.相关原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钙吸收能力下降,而钙流失增加,容易出现血钙偏低的情况。血钙降低会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肌肉痉挛,表现为腿抽筋。例如老年人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者患有一些影响钙代谢的疾病时,更易出现血钙降低引发的腿抽筋。 2.年龄与病史因素:老年人本身钙代谢功能减退,若有骨质疏松等疾病,会进一步加重血钙降低的情况,从而增加腿抽筋的发生风险。 四、血液循环不良 1.发生机制:老年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血液循环不畅,腿部肌肉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当晚上睡眠时,腿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局部血液循环如果不能及时满足肌肉的代谢需求,就容易引发抽筋。比如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腿部血液循环差,更易出现腿抽筋。 2.年龄与疾病因素:老年人血管老化是普遍现象,若同时患有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重血管病变,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使腿抽筋的可能性增大。 五、药物副作用 1.部分药物影响:某些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可能会有导致腿抽筋的副作用。例如一些利尿剂等药物,可能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从而诱发腿抽筋。 2.用药情况影响:老年人往往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了出现药物副作用导致腿抽筋的风险。在用药时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出现腿抽筋等不适,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老年人晚上睡觉腿抽筋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了解这些因素后,老年人可通过注意腿部保暖、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补充钙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合理用药等方式来预防和缓解腿抽筋情况。如果腿抽筋频繁发生且严重影响生活,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10-15 14:53: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