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杉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胃癌、肺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高能聚焦超声刀、射频热疗等无创治疗肿瘤措施。对精准化的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熟悉抗肿瘤治疗的各项新药的临床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同杉,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胃癌、肺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高能聚焦超声刀、射频热疗等无创治疗肿瘤措施。对精准化的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熟悉抗肿瘤治疗的各项新药的临床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胃癌、肺癌、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高能聚焦超声刀、射频热疗等无创治疗肿瘤措施。对精准化的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熟悉抗肿瘤治疗的各项新药的临床研究。展开
  • 肝癌手术后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肝癌手术后饮食需注意:要营养均衡全面,摄入充足蛋白质、适量碳水化合物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老年患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且营养足、食物细软,年轻患者要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控碳水、遵糖尿病饮食原则,高血压患者限盐摄入。 一、营养均衡全面 肝癌手术后患者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以促进身体恢复。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有研究表明,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和伤口愈合能力。同时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像米饭、面条、土豆等主食,为身体提供能量。脂肪的摄入要适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深海鱼类等。 二、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由于肝癌手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可能暂时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建议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可分为5-6餐进食,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肠胃负担。这样既能保证身体有持续的能量供应,又能让肠胃逐步消化吸收,例如早上可以吃少量的全麦面包和低脂牛奶,上午10点左右吃一些水果,中午吃清淡易消化的粥和蔬菜,下午3点左右吃一些坚果类的小零食,晚上再吃少量的清淡菜肴和米饭等。 三、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身体修复和提高免疫力,例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而便秘可能会增加腹压,不利于术后恢复。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蔬菜水果,比如如果患者有糖尿病,要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蔬菜水果。 四、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加重肠胃负担,而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五、根据特殊人群调整饮食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且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清淡、易消化,同时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可能需要进一步将食物做得更细软,如将肉类剁成肉末、蔬菜切成细丝等。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平时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术后要严格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对身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加重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并密切监测血糖情况;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要注意饮食中盐分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2025-09-25 11:44:40
  • 女性肝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女性肝癌早期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肝区不适(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等)、乏力消瘦(因肿瘤消耗营养及影响代谢)、发热(多为低热,少数高热)、黄疸(皮肤巩膜发黄等),有相关高危因素的女性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体检。 1.消化道症状 女性肝癌早期可能出现消化道方面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这是比较常见的表现,患者可能会感觉对食物没有以往的兴趣,进食量减少。还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肝癌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研究表明,约有1/3的肝癌患者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对胃肠道的压迫或肝脏功能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等出现紊乱。 2.肝区不适 肝区疼痛或不适也是女性肝癌早期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胀痛等。肝脏位于右上腹,当肝脏出现肿瘤时,肿瘤生长可能会牵拉肝包膜,从而引起肝区的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会感觉右上腹有隐痛、钝痛等情况,这种疼痛可能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但容易被忽视,因为很多人可能会将其误以为是普通的肠胃不适或劳累所致。 3.乏力、消瘦 早期肝癌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的症状,感觉身体疲倦,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同时,还可能伴有消瘦,体重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在体内生长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肿瘤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患者机体营养吸收和利用出现障碍,从而出现乏力和消瘦的表现。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减肥等情况下,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需引起重视。 4.发热 部分女性肝癌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发热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致热物质,或者是肿瘤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等。不过,发热并不是肝癌特有的症状,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发热,所以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5.黄疸 少数女性肝癌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这是因为肝癌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黄疸。黄疸出现时,患者可能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等表现。但黄疸症状相对出现较晚一些,但也是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 对于女性来说,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有肝炎病史、长期酗酒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脏超声、甲胎蛋白(AFP)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肝癌,争取更好的治疗预后。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

    2025-09-25 11:42:55
  • 肝癌晚期打嗝有危险吗

    肝癌晚期打嗝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从多方面考量,如膈神经受刺激可能提示肿瘤进展且影响患者状态,电解质紊乱反映病情复杂严重,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老年患者耐受差需更积极评估处理,年轻患者病情也严重需重视,总之肝癌晚期打嗝要结合多因素判断危险并及时评估处理。 一、可能的原因及潜在风险 1.膈神经受刺激相关 肝癌晚期肿瘤可能侵犯或压迫膈神经,导致膈肌不自主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打嗝。如果肿瘤侵犯范围较广,可能提示病情处于较严重的进展阶段,肿瘤负荷大,这种情况下身体整体状况较差,患者预后通常不佳,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定危险。例如,有研究发现肝癌晚期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时,往往提示肿瘤可能已广泛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情进展迅速。 另外,若打嗝频繁,会影响患者的休息、进食等,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的整体机能状态。长期无法良好进食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而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肝癌晚期患者来说可能是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 2.电解质紊乱相关 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这也可能引发打嗝。电解质紊乱本身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当钾离子等电解质水平异常时,会干扰膈肌等相关肌肉的神经调节,导致打嗝发生。而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反映出患者机体的内环境失衡,说明病情较为复杂和严重,可能预示着患者的肝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进一步受损,这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有不良影响,从这个层面讲打嗝伴随电解质紊乱时存在一定危险。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1.老年患者 老年肝癌晚期患者本身各脏器功能衰退,出现打嗝时更需要密切关注。因为老年患者耐受能力差,打嗝引起的身体机能紊乱可能更快地影响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例如,频繁打嗝可能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加重心肺负担,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等风险。所以对于老年肝癌晚期打嗝患者,需要更积极地评估和处理,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2.年轻患者 相对而言,年轻肝癌晚期患者身体基础状况可能稍好一些,但打嗝同样需要重视。年轻患者可能更希望通过积极的处理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舒适度。然而,年轻患者的肝癌晚期病情往往也是较为严重的,打嗝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病情变化,如肿瘤的快速进展等,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全面评估病情,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打嗝带来的影响。 总之,肝癌晚期打嗝不能忽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其是否有危险,并且要及时进行相关评估和适当处理,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状况。

    2025-09-25 11:41:49
  • 小肠腺癌化疗药物是什么

    小肠腺癌少见,化疗是重要治疗手段,常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FU,铂类药物如奥沙利铂、顺铂,伊立替康,靶向药物相关化疗药物如雷替曲塞,不同药物有不同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用药。 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小肠腺癌的基础药物之一,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发挥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表明,5-FU单药化疗在小肠腺癌的治疗中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等。其作用机制是在体内转变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对于一般患者可采用静脉输注等方式给药,但对于老年患者,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因为其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影响药物代谢;对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要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铂类药物 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与5-FU联合组成的FOLFOX方案在多种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奥沙利铂通过与DNA结合,形成交叉联结,阻碍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奥沙利铂联合5-FU等药物治疗小肠腺癌可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在使用奥沙利铂时,要注意其神经毒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异常等,这在老年患者中可能更为敏感,需要加强监测;同时,奥沙利铂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对于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顺铂:也是常用的铂类药物,通过与DNA结合,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使其不能正常复制和转录。顺铂在小肠腺癌化疗中也有应用,但可能存在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水化、利尿等措施来预防肾损伤,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 伊立替康 伊立替康是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Ⅰ,阻止DNA复制及转录。在小肠腺癌的治疗中,伊立替康也可发挥一定作用,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使用伊立替康时需注意其可能导致的迟发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一旦出现腹泻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靶向药物相关化疗药物 雷替曲塞:是一种叶酸拮抗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从而阻止DNA的合成。雷替曲塞在小肠腺癌的化疗中也有应用,其作用相对较为特异,不良反应相对有一定特点,在使用时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肝肾功能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考虑。例如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更密切监测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025-09-25 11:40:16
  • 哪些因素会导致直肠癌

    直肠癌的发生受遗传、饮食、肠道慢性炎症、年龄、吸烟、肥胖等多种因素影响,约10%患者具遗传背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过量饮酒等饮食因素易致患癌风险升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慢性炎症会增加风险,5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吸烟、肥胖也会提升患病几率。 饮食因素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油炸食品等,会使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转化为致癌物质。同时,低纤维饮食会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直肠癌的风险比均衡饮食人群高出2-3倍。 过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酒精进入人体后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天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天饮酒相当于50g酒精以上),患直肠癌的几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人群。 肠道慢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较长,若病情反复发作,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修复状态,肠道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基因突变的概率增加,从而增加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一般病程超过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直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升高10-20倍,而且病程越长,风险越高。 克罗恩病: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可累及肠道全层,肠道黏膜反复受损、修复,也会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直肠癌的发生可能性。 年龄因素 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一般来说,50岁以上人群是直肠癌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肠道黏膜逐渐老化,肠道的免疫功能、修复功能等逐渐下降,肠道内的致癌物质更容易积累,基因突变等情况更易发生,从而导致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吸烟因素 吸烟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例如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代谢,同时烟雾中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等会增加肠道细胞发生癌变的几率。有研究发现,吸烟者患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5-2倍。 肥胖因素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组织增多,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尤其是女性),雌激素对肠道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肥胖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情况,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会促进肠道细胞的增殖,增加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据统计,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人群患直肠癌的风险明显高于BMI正常人群。

    2025-09-25 11:38: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