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感冒引起喉咙沙哑如何恢复
感冒引起喉咙沙哑可通过多方面调节来改善,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用嗓,多喝温水,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润喉食物,持续不缓解或有严重症状及时就医,还需调节室内适宜湿度,优先用非药物干预,严重时遵医嘱用药。 一、休息与嗓音保护 充足休息:感冒时身体较为虚弱,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也利于喉咙沙哑的改善。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一般幼儿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等。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 避免过度用嗓:感冒引起喉咙沙哑时,要尽量减少说话,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对于儿童来说,要避免其哭闹过度等情况,因为过度用嗓会加重喉咙的负担,不利于恢复。例如,儿童在感冒喉咙沙哑时,家长要引导其少哭闹,减少与他人不必要的长时间交谈。 二、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温水:饮用温水可以湿润喉咙,缓解沙哑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每天的饮水量有所不同。儿童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摄入100-150毫升水,例如一个30公斤的儿童,每天需摄入3000-4500毫升水,分多次饮用。成人一般每天需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温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如每隔1-2小时喝100-200毫升。充足的水分摄入能保持喉咙黏膜的湿润,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对缓解喉咙沙哑有积极作用。 三、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感冒喉咙沙哑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等会刺激喉咙,加重炎症和沙哑情况;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过冷过热食物会对喉咙造成不良刺激。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其饮食,避免给儿童食用辣条等辛辣零食以及过于油腻的油炸食品等。成人也应自觉规避这类食物。 多吃润喉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润喉作用的食物,如梨,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润燥的功效。梨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煮成梨汤饮用。例如,将梨切块加冰糖煮水,对于感冒喉咙沙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儿童如果喜欢吃梨,可以适量食用,成人也可多吃。此外,蜂蜜也有一定润喉作用,但1岁以下婴儿不宜食用蜂蜜,以防肉毒杆菌中毒。对于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饮用稀释后的蜂蜜水来缓解喉咙沙哑。 四、就医与药物辅助(非药物干预优先) 及时就医评估:如果感冒引起的喉咙沙哑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1周仍未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判断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情况。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带儿童就医。 药物辅助(非首要选择):一般来说,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但如果喉咙沙哑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引起的严重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使用药物。不过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例如对于低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五、环境因素调节 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加重喉咙沙哑,可使用加湿器等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对于儿童房间,要注意合理使用加湿器,避免湿度不适宜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冬季使用暖气时,可配合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适宜,有利于儿童感冒喉咙沙哑的恢复。成人所处环境也应保持适宜湿度。
2025-10-16 14:22:51 -
打呼噜能治吗
打呼噜可通过一般治疗、器械治疗、手术治疗来改善。一般治疗包括减肥、调整睡眠姿势、避免睡前饮酒及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器械治疗有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和口腔矫治器;手术治疗有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针对儿童)和腭咽成形术(针对成人咽部结构异常者),具体治疗方法需综合患者病情等多因素选择。 一、一般治疗 1.减肥:肥胖是引起打呼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打呼噜的情况。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能会使打呼噜的严重程度得到缓解。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及增加运动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2.睡眠姿势调整:尝试改变睡眠姿势,尽量采取侧卧位睡眠。因为仰卧位时舌根后坠容易堵塞气道,而侧卧位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轻度打呼噜的人,调整睡眠姿势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例如,在睡衣背部缝一个小口袋,放入一个网球,当仰卧时会感到不适,从而不自觉地转为侧卧位。 3.避免睡前饮酒、服用镇静催眠药物:酒精和镇静催眠药物会使咽喉部肌肉松弛,加重气道堵塞,导致打呼噜加重。所以应尽量避免在睡前饮酒,以及避免服用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尤其是一些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器械治疗 1.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通过给气道提供一个持续的正压气流,保持气道开放。这是目前治疗中重度打呼噜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患者需要佩戴一个面罩,在睡眠时使用。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C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打呼噜和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血氧饱和度。对于不同体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合适的压力参数。 2.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打呼噜且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口腔矫治器通过调整下颌和舌头的位置,使气道保持通畅。其原理是将下颌向前牵拉,从而扩大咽部气道。临床研究显示,合适的口腔矫治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打呼噜的症状,但需要患者经过专业的评估来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类型。 三、手术治疗 1.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儿童打呼噜,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如果儿童存在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厚度超过鼻咽腔宽度的2/3)和/或扁桃体Ⅲ度肥大,且打呼噜严重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等情况,可考虑行腺样体及扁桃体切除术。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术后多数儿童打呼噜的症状会明显改善。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等因素。 2.腭咽成形术:适用于成人打呼噜且存在咽部结构异常(如软腭过长、扁桃体肥大、咽腔狭窄等)的情况。通过切除部分软腭、扁桃体等组织,扩大咽腔,从而减轻气道堵塞。该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咽部病变情况进行个体化操作,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恢复等情况。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咽部狭窄复发等,需要患者在术前充分了解。 总之,打呼噜是可以治疗的,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年龄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选择。对于儿童打呼噜要尤其关注其生长发育等情况,优先考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成人则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改善打呼噜、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25-10-16 14:20:59 -
耳机带久了耳朵痛怎么办
为保护耳部健康,选择合适耳机类型,控制使用时间,保持耳部清洁卫生,调整使用姿势与环境,若耳朵疼痛等异常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 入耳式耳机:如果使用入耳式耳机,要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一般来说,应选择与耳道贴合但不产生过度压迫的耳塞。可以通过尝试不同尺寸的耳塞来找到最适合自己耳道的,确保耳塞插入耳道的深度适中,既不会太浅导致声音泄漏,也不会太深对耳道造成过度挤压。对于有耳部疾病史的人群,如中耳炎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机容易在耳道内形成密闭空间,不利于耳部通风,可能加重耳部不适。 控制使用时间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耳机,都不建议长时间连续使用。一般建议每使用耳机1-2小时,就摘下耳机让耳朵休息10-15分钟。例如,对于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打电话的人群,要养成定时休息的习惯。在工作或学习间隙,利用这短暂的休息时间活动一下头部和颈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对于儿童,由于其耳部组织还在发育中,更要严格控制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使用不宜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1-2小时,并且要选择合适的音量,避免因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对耳部造成损伤。 保持耳部清洁与卫生 在使用耳机前后,要注意清洁耳部。使用前,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的外部,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以免损伤耳道黏膜。使用后,同样可以用干净的棉签擦拭耳机与耳部接触的部分,防止细菌滋生。对于经常戴耳机的人群,要定期清洁耳朵,保持耳部的清洁卫生。如果耳朵有分泌物或出现瘙痒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过度清理耳道,以免破坏耳道的正常菌群和黏膜屏障。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耳部感染的风险较高,更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和卫生,使用耳机时要格外小心,一旦出现耳部不适要及时处理。 调整使用姿势与环境 调整姿势:使用耳机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要让头部处于放松状态,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耳机对耳部压迫加剧。例如,坐着使用耳机时,要保持脊柱挺直,头部自然端正;躺着使用耳机时,不要将耳机长时间挤压在耳朵上,可以将耳机放在枕头旁边适当的位置,减少对耳部的局部压力。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保持正确的使用耳机姿势,防止因姿势不正确引起耳部疼痛。 改善环境:在使用耳机的环境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干扰,这样可以避免因周围环境噪音大而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如果周围环境噪音较大,即使将耳机音量调得很高也可能听不清声音,而过高的音量会对耳部造成损伤。例如,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尽量选择安静的地方使用耳机,或者使用降噪功能较好的耳机来降低外界噪音的影响。对于有听力障碍风险的人群,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工作的人,使用耳机时更要注意环境的选择和音量的控制。 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耳朵疼痛仍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或者出现耳部红肿、流脓、听力下降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如耳镜检查等,以明确耳部是否存在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可能是耳部感染、外耳道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使用耳机后的耳部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6 14:20:07 -
呼噜声太大怎么办
减轻呼噜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变睡眠姿势,尝试侧卧位睡眠,儿童需家长帮助调整,成年人睡前有意识调整;保持鼻腔通畅,通过生理盐水洗鼻,儿童注意洗鼻压力和温度,严重时就医;控制体重,合理饮食运动,儿童避免过度喂养,成年人控制BMI在健康范围;就医检查治疗,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根据病因治疗,如腺样体肥大儿童可能手术,成年人可选择CPAP等;调整生活习惯,睡前不饮酒吸烟,保证充足睡眠,不同年龄段保证相应睡眠时间。 一、改变睡眠姿势 睡眠姿势可能影响呼噜声大小,仰卧时舌根后坠易阻塞气道引发呼噜。尝试侧卧位睡眠,可有效减少舌根后坠,降低气道阻塞几率,从而减轻呼噜声。不同年龄段人群侧卧位的适应情况略有不同,对于儿童,家长可在其睡眠时适当帮助调整至侧卧位;成年人则可在睡前有意识地调整睡姿。 二、保持鼻腔通畅 鼻腔疾病如鼻炎、鼻窦炎等会导致鼻腔堵塞,引起呼吸不畅从而加重呼噜。可通过生理盐水洗鼻来保持鼻腔通畅,生理盐水洗鼻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肿胀。儿童进行生理盐水洗鼻时要注意控制洗鼻的压力和温度,避免造成不适;成年人洗鼻相对更灵活,但也需注意正确方法。此外,若存在鼻息肉等结构性问题导致鼻腔堵塞严重,可能需要就医评估是否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 三、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人群颈部脂肪堆积,容易压迫气道,导致呼噜声增大。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例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长和强度。对于儿童,要避免过度喂养,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活动量;成年人则要关注体重指数(BMI),将其控制在健康范围内(18.5~23.9kg/m2)有助于减轻呼噜情况。 四、就医检查与治疗 1.睡眠呼吸监测:如果呼噜情况持续且较严重,应考虑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该监测可以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呼吸、血氧饱和度、脑电图等多项指标,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配合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确保监测的顺利进行;成年人则要遵循监测机构的相关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针对病因治疗:如果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儿童呼噜情况,可能需要考虑腺样体切除手术;对于成年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根据病情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等方式,通过佩戴呼吸机保持气道通畅,减轻呼噜及相关不适症状。 五、生活习惯调整 避免睡前饮酒、吸烟等,因为饮酒会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噜;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水肿,加重气道堵塞。儿童应远离二手烟环境;成年人要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至少1~2小时内避免饮酒和吸烟等可能加重呼噜的行为。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咽部肌肉松弛,更容易出现呼噜情况,不同年龄段对睡眠时间的要求不同,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促进生长发育,成年人也应保持7~8小时的良好睡眠。
2025-10-16 14:17:43 -
耳朵突然发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朵突然发烫可能由生理、环境、疾病因素导致。生理因素中情绪或运动可致血管扩张从而耳朵发烫;环境因素里温度变化或太阳照射使耳部血管扩张引发发烫;疾病因素包含耳部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及全身性发热性疾病继发耳部反应,若耳朵发烫持续久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生理因素导致耳朵突然发烫 (一)情绪因素影响 当人处于紧张、害羞、兴奋等强烈情绪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如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扩张,包括耳部的血管,从而导致耳朵突然发烫。例如,在公众场合发言前感到紧张,可能会出现耳朵发烫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受情绪影响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在面对陌生环境或与陌生人接触时因情绪波动出现耳朵发烫,而成人在工作中的人际冲突等情境下也易出现该现象。 (二)运动因素影响 剧烈运动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泵血输出量增加,耳部血管也会相应扩张以适应血液循环的变化,进而引起耳朵发烫。比如长跑后,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耳部血管扩张就可能导致耳朵发烫。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后的反应有所不同,儿童运动强度相对较小,运动后耳朵发烫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成年人运动强度较大时,耳朵发烫可能更明显。 二、环境因素导致耳朵突然发烫 (一)温度变化因素 从寒冷环境突然进入温暖环境时,耳部血管会因温度升高而扩张,导致耳朵发烫。例如,在寒冷的室外待久了,进入温暖的室内,耳部血管适应温度变化而扩张,出现耳朵发烫。不同性别在温度变化时的耳部反应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温度变化时更易出现耳朵发烫等反应。 (二)太阳照射因素 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耳部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从而引起耳朵发烫。比如在户外活动时未做好耳部防晒,长时间被太阳照射后耳朵会发烫。不同年龄人群对太阳照射的耐受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长时间暴晒后耳朵发烫可能更严重,且更易损伤耳部皮肤。 三、疾病因素导致耳朵突然发烫 (一)耳部感染性疾病 1.外耳道炎:当外耳道发生感染时,局部炎症刺激会导致耳部血管扩张,出现耳朵发烫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外耳道疼痛、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外耳道炎的发生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挖耳等不良习惯引发,而成人可能因游泳等导致外耳道进水引发感染。 2.中耳炎:中耳炎患者中耳腔存在炎症,炎症可能波及耳部周围组织,引起耳部血管扩张,出现耳朵发烫,还可能伴有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中耳炎的表现有差异,儿童中耳炎可能还会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而成人中耳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二)其他疾病继发耳部反应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耳朵突然发烫,比如发热性疾病,在体温上升阶段,身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耳部血管扩张,可出现耳朵发烫。不同年龄人群发热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不同,儿童发热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而成人发热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但都可能伴随耳朵发烫的表现。 如果耳朵突然发烫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4:1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