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鼻子堵了怎么办
鼻塞诱因与处理分情况,急性上感致鼻塞可生理盐水冲洗等自愈伴全身症状就医,过敏性鼻炎需规避过敏原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鼻腔结构异常轻的暂观察重的手术,儿童禁含麻黄碱滴鼻剂严重及时就医,老年人用减充血剂谨慎优先洗鼻查肿瘤,鼻塞超两周、伴剧烈头痛高热等情况立即就医做鼻内镜等检查针对性治疗。 一、常见诱因与基础处理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鼻塞: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首先可通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来清理鼻腔分泌物,维持鼻腔通畅,同时需保证充足休息与水分摄入,一般7-10天可逐步自愈,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根据情况就医评估是否需辅助用药。 2.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需尽快明确并规避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外出时佩戴口罩。可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缓解鼻黏膜炎症肿胀,减轻鼻塞症状,此类喷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3.鼻腔结构异常相关鼻塞: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轻度鼻中隔偏曲无明显症状时可暂观察,若鼻塞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则需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矫正;鼻息肉引发的鼻塞通常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多需手术切除。 二、特殊人群应对要点 1.儿童鼻塞:严禁自行使用含麻黄碱等成分的滴鼻剂,以防引起不良反应。可通过生理盐水滴鼻软化分泌物后再用吸鼻器清理,若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吃奶或睡眠,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排除鼻腔异物等情况。 2.老年人鼻塞: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使用含血管收缩成分的减充血剂需格外谨慎,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优先选择生理盐水洗鼻等温和的非药物方法缓解鼻塞,同时需关注是否存在鼻腔肿瘤等老年高发疾病相关表现,如鼻塞进行性加重、伴涕中带血等要及时就医排查。 三、需紧急就医的情况 当鼻塞伴随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鼻塞持续超过2周无缓解;伴有剧烈头痛、面部压痛、高热;出现鼻出血且难以止住;鼻塞同时伴视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神经受累表现;儿童鼻塞伴单侧鼻腔恶臭分泌物等。医生会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4 14:41:18 -
鼻孔痒是怎么回事
鼻孔痒可因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致免疫应答释放组胺刺激鼻黏膜、鼻腔干燥因空气干燥等致黏膜水分丢失、感染因素中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刺激、刺激性物质接触吸入刺激气体或粉尘直接刺激而起,儿童鼻孔痒需避免抠鼻可引导轻柔擦拭并关注其他相关症状,过敏体质人群应远离已知过敏原,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影响必要时就医评估。 一、过敏反应导致鼻孔痒 当人体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刺激鼻黏膜神经,从而引发鼻孔痒,常伴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在花粉传播季节或处于过敏原环境(如家中有宠物、居住环境灰尘多)时易高发,儿童及过敏体质人群更易受影响。 二、鼻腔干燥引起鼻孔痒 空气干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或饮水不足等情况,会使鼻腔黏膜水分丢失,导致黏膜干燥,进而引发鼻孔痒,此情况在秋冬季节或长期待在暖气房间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三、感染因素导致鼻孔痒 1.病毒感染:如感冒初期,病毒感染引发上呼吸道炎症,刺激鼻黏膜可出现鼻孔痒,常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因病毒感染出现鼻孔痒。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导致鼻窦炎等疾病时,炎症刺激鼻黏膜,也会引起鼻孔痒,可能伴有鼻塞加重、流涕颜色改变(如黄绿色脓涕)等表现。 四、刺激性物质接触引发鼻孔痒 吸入刺激性气体(如香烟烟雾、化学刺激性气味)、接触刺激性粉尘等,会直接刺激鼻孔周围及鼻腔黏膜,引发痒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如工业污染区、装修未完全散味的室内)的人群风险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鼻孔痒时需避免儿童频繁用手抠鼻,以防损伤鼻黏膜,家长可引导儿童通过轻柔擦拭等方式缓解不适,同时关注儿童是否有其他过敏或感染相关症状。 过敏体质人群:应尽量远离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季减少外出、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防尘等。 老年人:需关注基础疾病影响,若患有糖尿病等,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状态,出现鼻腔不适时应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必要时就医评估。
2025-10-24 14:35:42 -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配方中白色小药片的作用是什么
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中的白色小药片为抗组胺药,通过特异性拮抗组胺H受体抑制过敏反应以缓解症状,儿童用需谨慎优先非药物干预仅病情需要时在医生评估下用且关注不良反应,孕妇用需医生权衡利弊依病情孕周等判断,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代谢受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监测身体反应。 一、抗组胺作用核心机制 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配方中的白色小药片多为抗组胺药物,其主要通过特异性拮抗组胺H受体发挥作用。在过敏性鼻炎发生时,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等会释放组胺,组胺与鼻黏膜等部位的H受体结合,引发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一系列过敏症状。而白色小药片中的抗组胺成分能竞争性阻断组胺与H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如减轻鼻黏膜的水肿、减少分泌物的分泌等,从根本上阻断过敏反应的初始环节,这一机制有大量临床研究及药理学实验为依据,例如多项体外细胞实验证实抗组胺药物可显著抑制组胺与H受体的结合。 二、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使用含抗组胺成分白色小药片时需谨慎。由于其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风险增加,所以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仅在非药物干预无效且病情需要时,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且要密切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出现的嗜睡等情况。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群体,部分抗组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因此孕妇使用含相关成分白色小药片时需由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孕周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药物,以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白色小药片中的抗组胺成分代谢可能受影响,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可能延长,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如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所以老年人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其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相关事宜,密切监测用药后的身体反应。
2025-10-24 14:34:47 -
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是怎么样的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季节性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变应原刺激产生特异性IgE,再次接触促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炎症,症状包括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诱发因素是季节性暴露花粉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过敏体质成人、既往病史者有相应应对,还会影响生活质量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需早期干预管理。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季节性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变应原进入致敏者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于鼻黏膜肥大细胞等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发鼻黏膜炎症反应。 二、症状表现 1.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即刻发作。 2.清水样涕:鼻腔流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3.鼻痒: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常伴眼痒、耳痒、咽痒。 4.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也可呈交替性。 三、诱发因素 主要因季节性暴露于花粉等变应原,不同地区季节性变应原种类及出现时间有差异,如北方常见豚草花粉多在秋季,南方某些地区春季可见树木花粉等。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儿童人群: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影响,症状可能干扰生活学习。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专业抗过敏口罩等。 过敏体质成年人:花粉季节应减少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洁鼻腔、更换衣物等。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人群:相应季节需加强防护,密切监测症状变化,出现不适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导致睡眠障碍;还会使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工作效率,需重视早期干预与管理。
2025-10-24 14:31:27 -
晕车的人能开车吗
晕车的人能否开车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轻度晕车在短距离简单路况可谨慎短时间驾驶但需警惕不适加重,中度及重度晕车绝对不能开,儿童、老年人、有相关病史者晕车时更不能开,因其不适会影响驾驶安全或加重自身状况。 一、晕车对驾驶的影响 晕车时人体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驾驶者对车辆的操控能力和对道路状况的判断能力,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例如,晕车导致的头晕可能使驾驶者无法精准把控方向盘,恶心呕吐可能分散其注意力,进而影响对周围车辆和路况的及时反应。 二、不同晕车程度下的驾驶可行性 轻度晕车:若只是有轻微的头晕、不适,但还能勉强保持清醒且不适症状未明显影响身体协调和对车辆的控制,在短距离且路况相对简单、交通流量小的情况下,可谨慎考虑短时间驾驶,但仍需高度警惕自身状态变化,一旦不适加重应立即停车休息。比如在周边无复杂路况的小区内短距离移动,且自身晕车症状较轻时。 中度及重度晕车:当晕车症状达到中度或重度,出现明显的头晕目眩、严重恶心呕吐、身体乏力难以维持正常坐姿和对车辆的操作时,绝对不可以开车。此时驾驶极易因身体不适而引发交通事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例如出现剧烈呕吐导致视线受阻,或头晕到无法正确判断车速和车距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晕车时的不适反应可能更为强烈,且儿童在驾驶过程中无法像成人一样有效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应对突发状况,所以儿童晕车时绝对不能让其开车,家长要做好看护,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晕车引发的身体不适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症状,同时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相对较差,晕车时驾驶风险极高,应避免老年人在晕车状态下开车。 有病史者:本身有前庭功能障碍等与晕车相关疾病病史的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晕车反应,这类人群在晕车时坚决不能开车,以免因身体不适导致交通意外。
2025-10-24 14:2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