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个人擅长
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展开
  • 治疗鼻窦炎的常用药

    鼻窦炎治疗药物包括抗生素类需医生据病情判断使用且儿童要考虑年龄体重等因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抗炎抗水肿作用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黏液溶解促排剂可促进鼻腔和鼻窦分泌物排出不同年龄段需遵医嘱、抗组胺药适用于伴过敏因素者且孕妇哺乳期女性使用需咨询医生老年人需关注肝肾功能。 一、抗生素类药物 细菌感染是鼻窦炎常见病因,当明确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其对常见引起鼻窦炎的病原菌有较好抗菌活性,但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使用,避免滥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需考虑年龄及体重等因素,严格遵医嘱。 二、鼻用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可通过局部作用缓解鼻窦炎相关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评估用药风险与收益。 三、黏液溶解促排剂 可促进鼻腔和鼻窦分泌物排出,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该类药物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对改善鼻窦炎患者的分泌物引流有帮助,不同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但具体剂量等需遵医嘱。 四、抗组胺药 对于伴有过敏因素的鼻窦炎患者适用,如氯雷他定。过敏可加重鼻窦炎症状,抗组胺药能缓解过敏相关的鼻痒、流涕等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咨询医生,评估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因药物代谢可能受影响。

    2025-10-24 13:33:45
  • 哪种鼻炎喷剂适用于筛窦炎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可用于筛窦炎治疗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炎症反应与水肿改善引流缓解症状不同年龄需合理使用并注意长期使用潜在风险,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属减充血剂可收缩鼻腔黏膜血管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一般不超七天儿童及有基础病史者使用需谨慎。 一、糖皮质激素鼻喷剂 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可用于筛窦炎的治疗,其通过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筛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与水肿,从而改善鼻窦的引流情况。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能有效缓解筛窦炎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状,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需考虑年龄差异对药物代谢及耐受性的影响),在合理使用前提下可减轻炎症相关不适,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的局部刺激等潜在风险,尤其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 二、减充血剂鼻喷剂 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属于减充血剂,可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腔肿胀,缓解筛窦炎引发的鼻塞症状。但此类药物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对于儿童群体,因儿童鼻腔黏膜更娇嫩,使用减充血剂鼻喷剂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症状较轻可通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若必须使用减充血剂,需严格遵循低剂量、短疗程原则,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避免因长期或不当使用导致鼻腔黏膜损伤等不良后果。同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时也需谨慎评估,防止药物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025-10-24 13:32:08
  • 鼻出血时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是什么

    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有:让患者坐位前倾用手指捏两侧鼻翼并配合冷水浸湿棉球敷前额或后颈部的指压法适用于大部分轻度情况;使用含麻黄碱、肾上腺素等成分药物浸湿棉球填塞鼻腔的局部药物止血法可针对性收缩血管止血;出血较剧或初步处理仍反复出血时采用前鼻孔填塞,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物物理压迫止血,儿童指压需轻柔,老年人鼻出血要密切关注血压,初步处理无效需及时送医进一步处理。 一、指压法 让患者保持坐位,身体稍向前倾,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配合用冷水浸湿的棉球敷在前额或后颈部,通过压迫鼻翼血管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大部分轻度鼻出血情况。 二、局部药物止血 可使用含有麻黄碱、肾上腺素等成分的药物浸湿棉球,填塞于鼻腔出血部位,利用药物收缩血管的作用来止血,此类方法能针对性收缩局部血管以减少出血。 三、前鼻孔填塞 对于出血较剧或经初步处理仍反复出血的情况,可采用前鼻孔填塞。使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物填充鼻腔,通过物理压迫的方式压迫出血部位达到止血效果。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进行指压法时需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老年人鼻出血时要密切关注血压等状况,若初步处理无效应及时送医进一步处理。

    2025-10-24 13:26:42
  • 流鼻血的快速处理方法

    流鼻血时让患者坐下或站立且身体稍前倾头部不后仰平躺,儿童需安抚情绪,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取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前额或颈部,儿童处理要轻柔频繁流鼻血排查鼻腔异物,老年人常流鼻血考虑高血压等基础病初步处理后就医,按压冷敷10分钟仍出血不止则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一、保持正确姿势 让患者坐下或站立,身体稍向前倾,头部不要后仰或平躺,防止血液倒流至咽部引发不适,儿童需安抚其情绪以避免因紧张加剧出血。 二、按压止血 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通过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达到止血目的,按压时力度要适中。 三、冷敷辅助 取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前额或颈部,利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鼻部血流量从而帮助止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处理时需更轻柔,避免孩子剧烈哭闹,若频繁出现流鼻血情况,需排查是否存在鼻腔异物等问题并及时就医。 老年人:若经常流鼻血,需考虑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影响,经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持续出血情况:若采取上述按压、冷敷等措施10分钟后仍出血不止,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防止因大量失血引发不良后果。

    2025-10-24 13:25:44
  • 耳瘘管发炎排脓要多久

    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受感染轻重、自身抵抗力、是否正确处理等因素影响,儿童排脓时间相对复杂不配合或感染扩散会延长,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等排脓时间通常较长,女性特殊生理期用药受限等可能影响排脓时间男性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延长,排脓期间要注意局部护理保持清洁卫生、饮食清淡多吃有益食物增强抵抗力、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耳瘘管发炎排脓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如果感染较轻,经过及时有效的局部清洁、消毒等处理,可能在数天内开始逐渐好转,排脓情况得到改善,大约1-2周左右可能基本不再有明显排脓现象。但如果感染较重,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比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等情况,排脓时间可能会延长,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久,有的可能还会反复发作,导致排脓时间持续较长。另外,如果耳瘘管发炎后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比如自行挤压等不当操作导致感染扩散,会使排脓时间大大延长,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周围组织的蜂窝织炎等,此时排脓时间就难以预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不同人群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的特点 儿童:儿童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可能相对复杂,因为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有一定限度,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的局部护理,如在医生指导下用生理盐水等清洁瘘管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由于儿童新陈代谢相对较快,可能排脓时间相对较短,一般1-3周左右可能改善,但如果儿童不配合治疗,比如经常搔抓耳瘘管周围导致感染加重,排脓时间就会延长。而且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出现感染扩散情况,需要家长更加细心观察,及时带儿童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通常较长,因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恢复。一般可能需要2-4周甚至更久,而且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进一步影响伤口愈合和感染控制,导致排脓时间延长,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规范治疗耳瘘管发炎。 女性和男性:在没有基础疾病差异的情况下,一般男性和女性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差异不大,但如果女性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用药会受到限制,治疗方式可能相对保守,可能会影响排脓时间,需要在保证母婴安全等前提下进行治疗,排脓时间可能会比非特殊时期稍长一些;男性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也会影响身体抵抗力,导致耳瘘管发炎排脓时间延长。 耳瘘管发炎排脓期间的注意事项 局部护理:无论哪个人群,在耳瘘管发炎排脓期间都要注意保持耳瘘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沾水,防止二次感染。可以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周围的脓液等分泌物,但动作要轻柔。 饮食方面: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感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于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炎症反应,延长排脓时间。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耳瘘管周围受到碰撞等,影响排脓和恢复。

    2025-10-23 15:01: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