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个人擅长
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展开
  • 慢性中耳炎能彻底治愈吗

    慢性中耳炎可通过合适治疗手段达临床治愈,但具体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药物治疗在急性发作期用抗生素等,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可控炎;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效果不佳者,如鼓膜修补术等,但受年龄(儿童结构未熟、成年有基础病影响)、生活方式(吸烟、耳部卫生差不利恢复)、病史(多次发作、有基础耳部疾病增治疗难度)等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采取个体化方案提高治愈成功率。 一、治疗方法及治愈情况 1.药物治疗 对于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通过规范使用抗生素,多数患者可以控制感染,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但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耐药情况或病情较为复杂,可能治疗效果会受影响。 局部用药方面,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然后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能有效控制中耳炎症,促进恢复。 2.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有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等。例如,鼓膜穿孔的患者通过鼓膜修补术,多数可以恢复鼓膜的完整性,从而改善中耳通气引流,达到治愈目的。但手术效果也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操作是否成功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中耳病变较为广泛,手术难度会增加,术后恢复情况也可能存在差异。 二、影响治愈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儿童的中耳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慢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其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而且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好地配合,如按时用药、定期复诊等。如果儿童慢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会影响中耳功能的正常发育,如导致听力下降等,进而影响最终的治愈效果。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相对儿童来说,身体的各方面机能相对稳定,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相对较好。但如果成年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导致感染难以控制,从而影响慢性中耳炎的治愈。 2.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会影响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导致中耳的通气引流受到影响,不利于慢性中耳炎的恢复。吸烟患者在治疗慢性中耳炎过程中,即使规范用药和手术,病情也更容易反复,增加了治愈的难度。 耳部卫生:不注意耳部卫生,如经常污水进入外耳道等,会导致中耳炎症反复感染。例如,游泳爱好者如果在游泳后没有及时清理外耳道,就容易使污水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复发,影响慢性中耳炎的治愈。 3.病史因素 既往多次发作慢性中耳炎:如果患者既往慢性中耳炎多次发作,中耳结构可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如听小骨粘连、鼓膜广泛穿孔等。这种情况下,治疗难度会增加,治愈的可能性相对单次发作的患者会降低。例如,多次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的复杂程度更高,术后恢复也可能不如首次发病的患者理想。 存在基础耳部疾病:如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中耳畸形等基础耳部疾病,会影响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先天性中耳畸形会导致中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异常,在治疗慢性中耳炎时,需要同时考虑畸形对治疗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案,且治愈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总之,慢性中耳炎通过规范的治疗有较大可能达到彻底治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患者的治愈情况会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的成功率。

    2025-10-20 16:00:23
  • 儿童慢性咽炎怎么除根

    儿童慢性咽炎需综合多方面长期管理干预来“除根”,要明确其定义及常见诱因,通过改善生活环境(空气清洁湿度调节、避刺激性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声、饮食调理、口腔护理)、针对基础疾病处理(如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尤其婴幼儿童要精细护理,因个体差异治疗干预方案需遵医嘱。 一、明确儿童慢性咽炎的定义及常见诱因 儿童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等。其常见诱因包括: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如空气中有较多的粉尘、化学气体等;用声过度,如儿童长时间大声喊叫、哭闹等;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改善生活环境 1.空气清洁与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适宜,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加重咽部不适,而湿度过高又可能滋生细菌,所以需精准调控湿度。 2.避免刺激性因素:让儿童远离吸烟人群,减少二手烟对咽部的刺激。同时,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因为过敏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咽炎。 (二)调整生活方式 1.合理用声:教导儿童正确用声,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例如,在儿童进行歌唱、朗读等活动时,要控制时间,遵循适度原则,防止用声过度导致咽部损伤。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要注意引导其避免过度哭闹。 2.饮食调理:给予儿童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胡萝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咽部黏膜的健康。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咽部黏膜,加重炎症。例如,过多食用辣条等辛辣食品可能使儿童咽部不适症状加重。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让儿童多喝温水,保持咽部黏膜湿润,但要注意避免给儿童饮用过烫的水,以免烫伤咽部黏膜。 (三)口腔护理 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于幼儿,家长可帮助其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细菌在咽部的滋生,降低慢性咽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刷牙不彻底可能导致食物残渣残留,滋生细菌,进而刺激咽部引发炎症。 三、针对基础疾病的处理 如果儿童慢性咽炎是由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引起,如鼻窦炎,需要积极治疗鼻窦炎。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减少分泌物倒流对咽部的刺激。对于患有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儿童,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等,因为腺样体肥大也常常会导致分泌物刺激咽部引发慢性咽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留意儿童咽部不适的表现,如是否频繁清嗓、咽部有异物感的相关异常行为等。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精细,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咽部产生刺激的不当护理方式。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优先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密切观察儿童对各种干预措施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慢性咽炎的“除根”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长期的管理和干预,通过改善生活环境、调整生活方式、处理基础疾病等多管齐下的方式,最大程度缓解儿童的症状,促进咽部黏膜的康复,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儿童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治疗和干预方案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10-20 15:58:45
  • 扁桃体增生怎么办

    扁桃体增生需观察不同年龄病情及病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进行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对单纯增生效果有限,儿童和成人手术有不同指征,且儿童和成人在处理扁桃体增生时各有特殊需注意之处。 一、观察病情与评估 1.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扁桃体增生,需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婴幼儿扁桃体增生可能更易影响呼吸,要留意呼吸频率、有无打鼾、憋气等情况;学龄儿童则需观察是否影响吞咽、发音等。比如,幼儿呼吸频率正常范围是20-30次/分钟,若超过且有张口呼吸等表现需重视。 2.病史考虑:若既往有反复扁桃体发炎病史,此次增生情况需重点评估。若曾因扁桃体增生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要更细致观察当前呼吸等状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一般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易刺激扁桃体,加重增生相关不适。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于成人,同样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刺激扁桃体。 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很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防止口腔细菌滋生感染扁桃体,加重增生。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做好口腔清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牙膏。 2.增强免疫力 运动锻炼:根据不同年龄进行适当运动。儿童可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跑步、跳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成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对扁桃体增生的改善可能有一定帮助。 休息睡眠:充足的休息睡眠对身体恢复很关键。儿童每天需要保证10-14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力提升。成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状态,利于扁桃体增生情况的改善。 三、医疗干预情况 1.药物治疗局限性:一般来说,单纯扁桃体增生若无明显感染等并发症,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但如果有炎症感染,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尤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避免不恰当用药。 2.手术干预指征 儿童情况:当儿童扁桃体增生导致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生长发育,如出现智力发育受影响、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或者反复发生扁桃体周围脓肿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儿童睡眠中频繁憋醒,经多导睡眠监测等检查明确有严重呼吸暂停,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成人情况:成人扁桃体增生若导致吞咽困难严重影响进食,或反复出现扁桃体炎导致全身并发症,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经评估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比如成人因扁桃体增生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影响营养摄入,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在处理扁桃体增生时,非药物干预是首要考虑。在医疗干预方面要格外谨慎,手术需严格把握指征。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饮食上要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正常饮食,且要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如出血、疼痛等表现,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更需家长细心观察。 2.成人:成人在面对扁桃体增生时,也要综合自身情况,如年龄较大可能有基础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身体状况。例如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成人,在考虑手术等治疗时,要评估手术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2025-10-20 15:57:56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与耳石症的区别

    美尼尔氏综合症是特发性内耳疾病,病理为膜迷路积水,发病机制不明,30-50岁多发,症状有发作性眩晕等,检查有听力等检查,治疗发作期对症,间歇期改善循环等,预后有波动性易复发;耳石症是耳石脱离致眩晕,任何年龄可发,女多,表现为头位变化相关眩晕,检查有变位试验等,治疗主要是复位,多数预后好,少数复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美尼尔氏综合症: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多发生于30-5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史者患病几率相对较高。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耳石脱离原来位置,移位到半规管内,当头部位置变化时,引起内淋巴流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头晕发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相对多见,头部外伤、耳部手术、内耳疾病等可诱发耳石症。 二、临床表现 美尼尔氏综合症:典型症状为发作性眩晕,通常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同时伴有耳鸣、耳胀满感,早期多为单侧耳鸣,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双侧耳鸣,听力下降早期多为低频听力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高频听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耳石症:主要表现为与头部位置变化相关的短暂性眩晕,眩晕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常因卧位翻身、坐起、床上点头等头部位置改变而诱发,不伴有耳鸣、耳胀满感及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在眩晕发作时可伴有眼震。 三、检查方法 美尼尔氏综合症: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可见低频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蜗电图可显示SP-AP复合波增宽,SP/AP比值增加。 前庭功能检查:发作期可观察到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查早期可表现为前庭功能减退,发作间歇期部分患者前庭功能可恢复正常。 甘油试验:口服甘油后,听力可改善,有助于诊断。 耳石症: 变位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主要检查方法,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观察是否诱发眩晕和眼震来判断耳石所在的半规管,如Dix-Hallpike试验可用于诊断后半规管耳石症,Roll试验可用于诊断外半规管耳石症。 眼震电图检查:可记录到变位时的眼震特征,辅助诊断。 四、治疗方法 美尼尔氏综合症: 发作期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使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同时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减轻膜迷路积水,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减轻内耳水肿。 间歇期治疗:可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生活方式上建议低盐饮食,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 耳石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将耳石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常用的复位方法有Epley法、Semont法等,复位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者经一次或多次复位后可治愈,复位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对于复位后仍有头晕等不适的患者,可辅助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五、预后情况 美尼尔氏综合症:病情有波动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控制发作,但易复发,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听力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度耳聋。 耳石症:多数患者经复位治疗后预后良好,可完全治愈,少数患者可能复发,复发后可再次进行复位治疗,一般不影响听力等功能。

    2025-10-20 15:56:44
  • 小儿鼻窦炎好的治疗方法

    小儿鼻窦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鼻腔护理(冲洗、保湿)和体位引流;药物治疗分抗生素(判断细菌感染后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黏液溶解促排剂(促分泌物排出);手术适用于规范药物无效、有鼻息肉或腺样体肥大等情况,手术需评估安全,术后加强护理,且小儿治疗要遵儿童用药特点、轻柔操作、关注病情变化与生活护理。 一、一般治疗 1.鼻腔护理 对于小儿鼻窦炎,可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使用专门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较大儿童可学习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自行操作。鼻腔冲洗能够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腔通气。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需注意冲洗时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的干燥,缓解鼻塞等症状。 2.体位引流 根据小儿鼻窦炎病变鼻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引流。例如,上颌窦炎时,可让患儿取侧卧低头位,患侧向上;额窦炎或筛窦炎时,可采取正坐位引流等。通过体位引流,利于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排出,减轻炎症。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 若考虑有细菌感染,如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但需注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且要足疗程使用,一般疗程为10-14天左右。不过,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窦炎,抗生素无效,所以需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2.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的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2岁以上儿童可使用)等。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将药物喷入鼻腔,双侧鼻腔各喷1-2下,每天1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的引流。 3.黏液溶解促排剂 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可促进鼻窦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改善纤毛运动功能,有助于鼻窦炎症的消退。一般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服用时可用少量水送服,注意应在饭前半小时用凉开水送服,避免影响药物效果。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对于经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无效,或存在鼻息肉、腺样体肥大严重阻塞呼吸道等情况的小儿鼻窦炎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腺样体肥大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主要有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手术能够改善鼻窦的引流,去除病变组织,从而缓解鼻窦炎的症状。 2.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小儿患者,要充分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的鼻腔出血情况、疼痛情况等,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鼻腔换药等处理,促进术腔恢复。 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小儿鼻窦炎时需特别注意。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例如,避免使用具有严重不良反应且儿童使用风险较高的药物。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小儿娇嫩的鼻腔黏膜。同时,要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是否缓解、有无新的症状出现等,定期带小儿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且要注意小儿的生活护理,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小儿鼻窦炎的康复。

    2025-10-20 15:55: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