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耳蜗怎么植入的
术前需筛选合适患者评估听力损失等情况并做耳部及影像学检查,手术时取仰卧位耳后切口暴露乳突骨质放置植入体基座并固定,经圆窗等插入电极并电生理监测,术后初期密切观察护理,儿童专人照顾防损伤,成人儿童均需术后调试电极并开展康复训练,不同患者康复训练有别。 一、术前评估 1.患者筛选 对于儿童患者,需考虑其年龄一般在12个月-6岁左右(不同医学中心可能略有差异),要评估其听力损失程度,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植入的适应证。对于成人患者,同样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且药物等其他治疗无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耳部疾病史、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不适合植入,因为术后康复可能受影响;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评估其手术耐受性。 进行详细的耳部检查,包括耳内镜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排除耳部的急性炎症等情况。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颞骨CT,了解耳蜗的结构,包括耳蜗的形态、大小等,排除耳蜗发育畸形等不适合植入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评估其言语发育情况等,以判断术后康复的预期。 二、手术过程 1.切口与暴露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耳后做一个切口,长度一般根据患者耳部情况而定,通常在2-3厘米左右。然后分离软组织,暴露乳突骨质。 2.植入体放置 在乳突区制备一个骨槽,将耳蜗植入体的基座部分放置在骨槽内,通过骨螺丝固定。植入体的基座要牢固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 3.电极植入 通过圆窗或鼓阶进入耳蜗,将电极缓缓插入耳蜗内。电极的插入深度和位置需要精确控制,这是保证术后听力恢复效果的关键步骤。一般会在术中进行电生理监测,如用听性脑干反应(ABR)监测,以确保电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能够有效刺激耳蜗神经。 三、术后康复 1.初期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耳部情况,包括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其术后的舒适感,避免患儿抓挠耳部。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使用广谱抗生素短期应用。 对于儿童患者,要安排专人照顾,防止其意外损伤植入体相关部位。术后早期要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 2.电极调试与康复训练 一般在术后2-4周进行电极的调试。根据患者的听力反应等情况调整电极的参数。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要尽早开始言语康复训练,训练环境要安静、适合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言语识别、发音练习等,训练频率一般每周数次,每次训练时间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从10-15分钟逐渐增加。成人患者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听力康复训练,训练方式包括听力练习、言语理解练习等。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训练过度而加重基础疾病的负担;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要注重趣味性,以提高其参与度。
2025-10-23 14:33:37 -
耳鸣治疗仪真的管用吗
耳鸣治疗仪主要通过声音干预发挥作用,掩蔽型对噪声暴露等致轻度耳鸣有一定概率减轻感知但严重器质性病变需治原发病,声治疗型对功能性耳鸣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有辅助作用,适用轻度功能性耳鸣患者、部分慢性耳鸣无严重器质性病变中老年人群,儿童出现耳鸣不建议优先自行用需遵儿科医生,有基础耳部疾病人群用前需咨询耳鼻喉科医生,长期暴露噪声人群用还需改善环境配合。 一、耳鸣治疗仪的作用机制及部分研究依据 耳鸣治疗仪主要通过声音干预来发挥作用,常见的如掩蔽疗法,利用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干扰大脑对耳鸣信号的感知,从而达到缓解耳鸣的效果。例如,相关研究表明,部分采用合适声音疗法的耳鸣治疗仪对轻度功能性耳鸣(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耳鸣)患者有一定帮助,通过外界声音的掩蔽,降低患者对耳鸣的关注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耳鸣带来的不适。但需注意,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并非对所有耳鸣患者都能产生相同程度的作用。 二、不同类型耳鸣治疗仪的效果差异 1.掩蔽型耳鸣治疗仪:通过发出与患者耳鸣频率相近或相关的声音来掩蔽耳鸣声,对于因噪声暴露等因素导致的轻度耳鸣,有一定概率减轻患者对耳鸣的感知。不过,若耳鸣是由严重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中耳炎引发的严重内耳损伤等)引起,单纯依靠掩蔽型耳鸣治疗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声治疗型耳鸣治疗仪:利用特定的声音组合刺激,调节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对于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功能性耳鸣,声治疗型耳鸣治疗仪在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时,可能对缓解耳鸣有辅助作用,但效果程度因个体精神状态、耳鸣持续时间等不同而有区别。 三、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1.适用人群范围 轻度功能性耳鸣患者:如因短期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因素引发的耳鸣,使用合适的耳鸣治疗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部分慢性耳鸣且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中老年人群: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合适的耳鸣治疗仪,并配合其他健康管理措施。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耳部处于发育阶段,耳鸣成因相对复杂,若出现耳鸣不建议优先自行使用耳鸣治疗仪,应先由儿科医生排查是否存在耳部器质性病变等情况,在医生专业指导下再考虑是否使用相关设备,避免因不当使用影响耳部正常发育。 有基础耳部疾病人群:如患有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耳部疾病的患者,使用耳鸣治疗仪前需咨询耳鼻喉科医生,因为耳部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耳鸣治疗仪的使用效果,甚至可能因设备使用不当加重耳部不适,需先针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再结合病情评估是否可辅助使用耳鸣治疗仪。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人群:这类人群使用耳鸣治疗仪时,除关注设备对耳鸣的缓解外,还需注意避免进一步的噪声暴露,尽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中的噪声状况,配合耳鸣治疗仪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025-10-23 14:32:23 -
耳朵后部出现小肉包是什么情况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发育时第一、二鳃弓鳃裂残余所致,多数无症状,部分挤压有白色黏稠臭味分泌物,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皮脂腺囊肿因耳朵后部皮肤皮脂腺导管堵塞致分泌物潴留形成,通常为圆形边界清晰小包,继发感染有红肿疼痛化脓等;淋巴结肿大多因耳朵周围组织感染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致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可推动有压痛;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多无症状;肿瘤虽罕见需警惕,如耳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转移至耳后淋巴结时肉包质地硬活动度差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为胚胎发育时第一、二鳃弓鳃裂残余所致,多数无症状,部分挤压有白色黏稠臭味分泌物,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化脓等;皮脂腺囊肿因耳朵后部皮肤皮脂腺导管堵塞致分泌物潴留形成,通常为圆形边界清晰小包,继发感染有红肿疼痛化脓等;淋巴结肿大多因耳朵周围组织感染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致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可推动有压痛;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多无症状;肿瘤虽罕见需警惕,如耳部良性或恶性肿瘤转移至耳后淋巴结时肉包质地硬活动度差等。 一、先天性耳前瘘管 1.形成机制:是胚胎发育时期第一、二鳃弓的鳃裂残余所致,为先天性发育异常。 2.临床表现:多数无症状,部分人挤压时可见少量白色黏稠分泌物,有臭味;若发生感染,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表现,感染消退后可能遗留瘢痕。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与遗传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导致其出现,但感染可能因局部卫生不佳等诱因引发。 二、皮脂腺囊肿 1.形成原因:因耳朵后部皮肤的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 2.表现特点:通常为圆形、边界清晰的小肉包,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化脓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中皮肤清洁不到位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病史方面若有皮肤反复炎症等情况可能与该囊肿形成相关。 三、淋巴结肿大 1.常见诱因:多因耳朵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炎症刺激导致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 2.表现特征:肿大的淋巴结可推动,有压痛,其大小、质地等随原发病变化而改变。各年龄段均可出现,若本身有耳部或头颈部感染病史则更易出现,生活中免疫力低下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进而诱发淋巴结肿大。 四、其他可能情况 1.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一般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具体发病机制与脂肪代谢等因素相关,生活方式等对其影响相对不直接。 2.肿瘤:虽然罕见,但也需警惕,如耳部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转移至耳后淋巴结等情况,此时肉包可能质地硬、活动度差等,需进一步检查明确,不同人群发生肿瘤的风险因素不同,如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风险。
2025-10-23 14:29:22 -
干耳屎怎么清理
清理干耳屎可自行用干净棉签轻擦耳道口浅处,或遵医嘱用滴耳液软化后就医清理,需就医的情形包括自行清理困难及出现耳部不适症状,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儿童勿随意清理,成年人注意力度深度及告知耳部病史,老年人有基础病应告知医生后就医清理。 一、自行清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可在耳道口较浅的位置,用干净、柔软的棉签轻轻转动,将表面可见的干耳屎清理出来。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深入耳道过深,因为儿童外耳道皮肤娇嫩,成年人若操作不当也可能损伤耳道黏膜。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外耳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格外小心,一般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儿童用棉签深入清理,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2.使用滴耳液软化后清理:若干耳屎较硬不易清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门的滴耳液软化干耳屎。比如可以使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按照说明书要求滴入耳道,一般每次3-5滴,每日3次左右,浸泡数天后,干耳屎会软化,然后再就医由医生用专业器械清理,或者自己用温水缓慢冲洗耳道将软化后的耳屎冲出,但自己冲洗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耳道。不过对于儿童,若干耳屎情况较复杂,不建议自行用滴耳液后冲洗,应及时就医。 二、就医清理的情况及流程 1.需要就医的情形:当自行清理干耳屎困难,或者出现耳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干耳屎堵塞较严重,或者已经引发了耳部炎症等情况,自行处理可能会加重损伤或病情。例如,儿童如果耳道内干耳屎较多且难以自行清理,同时伴有哭闹、抓耳等异常表现,就需要尽快带其到医院就诊。 2.医院清理流程:医生一般会先通过耳镜检查明确干耳屎的位置和堵塞情况。如果干耳屎较软,可能会直接用耳镊等器械取出;如果干耳屎较硬已软化,可能会用生理盐水等进行冲洗将其冲出。在整个就医清理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耳部健康状况等采取合适的清理方法,确保安全有效。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1.儿童:儿童的外耳道比较狭窄,皮肤也更娇嫩,家长不要随意给儿童清理干耳屎,尤其是不能用尖锐的工具。如果发现儿童耳道内有干耳屎,且儿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因为儿童可能无法配合自行清理,而且不当操作容易损伤儿童耳道。 2.成年人:成年人如果自己清理干耳屎时要格外注意力度和深度。如果本身有耳部疾病史,如中耳炎等,在清理干耳屎前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在清理时采取更谨慎的操作,避免引发耳部炎症加重等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耳部耵聍腺功能变化等情况,干耳屎的清理也需要谨慎。如果老年人自行清理困难,应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清理,同时老年人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告知医生,因为耳部清理后的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对糖尿病病情产生影响。
2025-10-23 14:28:14 -
中耳炎能治愈吗
中耳炎可以治愈,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多由感染引起,及时药物治疗多数数天到几周可愈;慢性中耳炎需根据类型采取不同治疗,部分可愈,不同人群中耳炎治愈有特点,儿童要早发现早治,成人有基础病需兼顾,老年人因身体状况治愈相对慢且用药需谨慎。 一、急性中耳炎 病因与症状: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儿童相对更为多见,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比如感冒后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发炎症。 治疗与治愈情况:对于急性中耳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病原体情况合理选用)来控制感染。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在数天到几周内可治愈。例如,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及时应用合适抗生素治疗的急性中耳炎患者,症状大多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缓解,炎症消退,听力恢复等。 二、慢性中耳炎 病因与症状:往往是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彻底治疗、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能与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症状包括长期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 治疗与治愈情况:治疗相对复杂些,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是单纯型慢性中耳炎,可通过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对于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修复鼓膜等,术后也有较高的治愈几率,能改善耳流脓、听力等情况,但手术效果因个体病情差异有所不同。 不同人群中耳炎治愈的特点 儿童:儿童中耳炎相对常见,由于儿童咽鼓管短、宽、直,更容易发生中耳炎。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安全性,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合理用药。儿童急性中耳炎经过规范治疗多数能治愈,但如果家长忽视病情或治疗不及时,容易转为慢性中耳炎,影响听力发育等,所以对于儿童中耳炎要早发现早治疗。例如,幼儿患中耳炎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家长需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 成人:成人中耳炎相对儿童来说,在治疗上药物选择相对更灵活些,但也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病史等合理用药。如果成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中耳炎的治愈过程,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容易迁延不愈,所以这类患者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中耳炎的治愈。 老年人:老年人中耳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耳部退行性病变等情况,治愈相对可能更慢些。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等能力减弱,在用药时需要更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老年人患中耳炎时,使用抗生素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中耳炎能够顺利治愈。
2025-10-23 14:1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