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擅长: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个人擅长
擅过敏性鼻炎、嗅觉障碍、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鼻-颅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以及成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展开
  • 鼻窦炎的症状有哪些

    鼻窦炎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头痛或局部疼痛,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儿童有特殊表现即症状不典型且易有呼吸道以外表现及影响鼻窦发育,老年人则症状较轻、易迁延不愈且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及加重基础疾病病情。 流涕:鼻窦炎患者常流黏脓涕或脓涕,前组鼻窦受累时,鼻涕可从前鼻孔流出;后组鼻窦受累时,鼻涕多经后鼻孔流至咽部。儿童的鼻腔和鼻窦黏膜较为娇嫩,流涕可能会刺激鼻前庭皮肤,导致局部皮肤发红、糜烂等。 嗅觉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由于嗅区黏膜受炎症刺激或阻塞所致。儿童若长期存在嗅觉障碍,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食物的味觉,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心理发育。 头痛或局部疼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常伴有头痛或局部疼痛,其疼痛具有一定的时间和部位规律。例如,急性上颌窦炎可表现为面颊部疼痛,并可放射至头顶部;急性额窦炎则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后开始加重,中午最为剧烈,午后逐渐减轻。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鼻窦炎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甚至可能引发惊厥。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活动减少、嗜睡等情况。 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儿童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儿童鼻窦炎的症状往往不如成人典型,除了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以外的表现,这是因为儿童的鼻窦与鼻腔相通,炎症容易蔓延至下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且儿童的鼻窦尚未发育完全,炎症可能会影响鼻窦的正常发育,导致鼻窦畸形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鼻窦炎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情容易迁延不愈,且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鼻窦炎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

    2025-10-23 12:44:32
  • 耳朵老有耳屎的原因是什么

    外耳道耳屎增多的原因有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外耳道慢性炎症刺激、外耳道狭窄或畸形、不当的挖耳习惯,前者因耵聍腺分泌功能旺盛等致耳屎多,后者因炎症刺激耵聍腺等使耳屎增多,再者因影响耵聍正常排出致耳屎积聚,还有因刺激耵聍腺分泌或损伤外耳道皮肤使耳屎增多。 外耳道的耵聍腺会持续分泌耵聍(也就是耳屎),如果个体的耵聍腺分泌功能比较旺盛,就会导致耳屎产生较多。例如,一些人天生耵聍腺分泌活跃,相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耳朵老有耳屎的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受此影响,儿童期耵聍腺也会正常分泌,若分泌旺盛同样会导致耳屎增多;成年人耵聍腺分泌功能稳定,若本身分泌偏多,也会出现耳屎较多的现象。 外耳道慢性炎症刺激 当外耳道存在慢性炎症时,如慢性外耳道炎,炎症会刺激耵聍腺分泌增多,同时炎症还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脱落,与耵聍混合在一起,从而使耳屎增多。不同性别都可能发生外耳道慢性炎症,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有粉尘、刺激性气体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引发外耳道慢性炎症,进而出现耳屎增多情况;有外耳道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炎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也更易出现耳朵老有耳屎的状况。 外耳道狭窄或畸形 外耳道狭窄或畸形会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使得耵聍容易堆积在耳道内,导致耳屎积聚。比如先天性外耳道狭窄的人群,耵聍排出不畅,就会出现耳朵老有耳屎的情况。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外耳道畸形,随着年龄增长,耵聍分泌后难以排出,耳屎会逐渐堆积;成年人若因外伤等原因导致外耳道狭窄,也会影响耵聍排出,造成耳屎增多。 不当的挖耳习惯 经常用不洁净的工具或者手指频繁挖耳,会刺激耵聍腺分泌,并且容易将原本靠近耳道深部的耵聍推向更深处,或者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更多的上皮细胞脱落与耵聍混合,从而使耳屎增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因为不当挖耳习惯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耳部清洁习惯,经常被家长用不恰当方式挖耳,也容易导致耳屎问题;成年人中一些有频繁挖耳习惯的人,更易出现耳朵老有耳屎的现象。

    2025-10-23 12:43:09
  • 耳病有哪些及其症状

    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皮肤红肿疼痛等常因进水感染引发游泳爱好者易患;急性中耳炎突然耳痛伴发热等小儿哭闹抓耳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儿童发病率高;慢性中耳炎有长期耳流脓等诱因同急性儿童高发;突发性耳聋突然单侧听力下降伴耳鸣等病因不明中老年多见;耳硬化症是进行性听力减退多双侧发病15至45岁发病因内耳骨迷路变化致;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好发30至50岁中青年人。 一、外耳道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外耳道皮肤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可伴有瘙痒感。病情严重时会出现耳道分泌物,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听力减退。该病症常因外耳道进水、感染等因素引发,游泳爱好者等经常接触水的人群更易患病。 二、中耳炎 (一)急性中耳炎 多为突然发作的耳痛,可伴随发热症状,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频繁抓耳等。随后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情况,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穿孔等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易诱发该病,儿童因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慢性中耳炎 有长期反复的耳流脓、鼓膜穿孔、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可伴有耳鸣症状,同样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易诱发,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三、突发性耳聋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眩晕症状。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血管病变、病毒感染等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 四、耳硬化症 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听力减退,多为双侧发病,发病年龄一般在15-45岁,可伴有耳鸣,部分患者在头部活动时耳鸣加重。这是由于内耳骨迷路发生局灶性吸收并被富含血管和细胞的海绵状新骨所替代所致。 五、梅尼埃病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眩晕多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听力下降多为波动性,发作次数越多听力下降越明显,耳鸣多为低频的嗡嗡声,在眩晕发作前多已存在但常被忽视,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病因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

    2025-10-23 12:41:28
  • 急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急性中耳炎有耳部局部耳痛、听力下降等表现,全身多有发热,耳部检查可见鼓膜从松弛部充血到紧张部膨出等变化,婴幼儿表现不典型,儿童成人表现有差异,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伴其相关症状。 一、症状表现 1.耳部局部症状 耳痛: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症状之一,多为突然发生的耳内疼痛,儿童患者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婴儿可能因无法表达而出现抓耳、摇头等行为。成人患者耳痛较为明显,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或牙齿,当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可缓解。 听力下降:患者可感觉听力减退、耳鸣,部分患者在改变头位时听力可暂时改善,这与中耳腔内积液位置变化有关。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婴幼儿患者体温波动较大,可能表现为突发高热,甚至出现惊厥等情况;儿童及成人患者体温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升高,可伴有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耳部体征表现 1.鼓膜变化 早期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充血,随着病情进展,鼓膜紧张部也出现充血、肿胀,表现为鼓膜向外膨出,正常的鼓膜标志(如光锥等)消失。当鼓膜穿孔时,可见穿孔处有脓液搏动性流出,最初脓液较稀薄,之后可变为黏稠的脓性分泌物。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耳部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咽鼓管短、宽且平直,感染易通过咽鼓管累及中耳。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除上述耳痛、发热等表现外,可能更突出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部分患儿可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需家长及医护人员仔细观察辨别。 2.儿童及成人:儿童相对成人症状表现虽有相似,但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耳痛等局部症状可能通过行为表现体现;成人则可较清晰表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稍轻,但仍需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 四、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表现,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随后出现耳部症状。

    2025-10-23 12:39:34
  • 游泳时耳朵进的水可用什么方法排出

    单脚跳跃法利用重力让进水耳朵向下单脚跳跃使水流出,牵拉耳廓法通过牵拉耳廓改变外耳道形状促水流出,棉签吸取法用干净棉签轻柔深入外耳道吸取水,侧卧引流法让耳朵向下靠重力使水自然流出,若采用以上方法后仍有明显不适或自行处理困难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引发耳部感染等问题尤其是儿童耳部免疫系统弱要注意及时处理耳部进水情况。 原理:利用重力作用,让进水的耳朵向下,通过单脚跳跃使水流出。 操作方法:将头偏向进水耳朵一侧,然后单脚原地跳跃,每次跳跃保持数秒,重复多次,一般跳跃5-10次左右,水可能会逐渐流出。对于儿童,家长可辅助其进行单脚跳跃动作,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孩子摔倒。 牵拉耳廓法 原理:通过牵拉耳廓改变外耳道的形状,促使水流出。 操作方法:如果是成人,可将同侧的耳廓轻轻向后上方牵拉,并且左右转动头部,一般持续牵拉几秒钟到十几秒钟,重复几次,水可能会流出;对于儿童,牵拉耳廓的力度要轻柔,因为儿童外耳道比较娇嫩,可将耳廓轻轻向下牵拉,同时转动头部。 棉签吸取法 原理:利用棉签的吸水性将耳道内的水吸取出来。 操作方法:选择干净的棉签,轻轻将棉签深入外耳道,但不要过深,然后缓慢地将棉签旋转并轻轻取出,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道黏膜。对于儿童,更要谨慎操作,尽量由家长协助进行,防止孩子乱动导致棉签损伤耳道。 侧卧引流法 原理:让耳朵向下,依靠重力使水自然流出。 操作方法:将头偏向进水耳朵一侧,使耳朵向下,然后保持这个姿势静止片刻,一般等待3-5分钟,水可能会慢慢流出。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保持侧卧姿势,防止孩子乱动而影响引流效果,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确保孩子舒适。 如果采用以上方法后耳朵仍有明显的异物感、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或者自行处理困难,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因水在耳道内停留过久引发耳部感染等问题。例如,长期有水在耳道内可能会滋生细菌,导致外耳道炎等疾病,尤其是儿童的耳部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要注意及时处理耳部进水的情况。

    2025-10-23 12:38: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