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咽喉疱疹能自愈吗
咽喉疱疹部分可自愈,这与病情轻重、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病情轻、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有自愈可能,而病情重、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者需干预,需依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出现需干预情况应及时就医。 一、常见能自愈的情况 1.病情较轻的普通病毒感染 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由普通病毒引起的轻度咽喉疱疹,如一些自限性的病毒感染,身体的免疫系统有能力对抗病毒。例如,一些肠道病毒引起的轻度咽喉疱疹,在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多饮水的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逐步清除病毒,咽喉疱疹有自愈的可能。一般病程可能在1-2周左右。 从年龄因素看,儿童如果免疫力正常,轻度的咽喉疱疹也有自愈倾向。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在不断发育完善过程中,对于轻度病毒感染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无基础疾病的成年人 身体健康、没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感染引起咽喉疱疹的病毒后,自身的免疫调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进程。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细胞的作用,病毒逐渐被清除,咽喉疱疹相关的症状如疼痛、疱疹等会逐渐缓解并自愈。 二、需要干预的情况 1.病情较重时 当咽喉疱疹症状严重,如疼痛剧烈难以进食、伴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高于38.5℃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疱疹范围广泛且不断加重等情况时,多提示病毒感染较严重,自身免疫系统难以有效控制,一般需要进行干预。例如,由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果疱疹破溃后合并细菌感染,出现局部化脓等情况,就需要进行相应治疗,而不能等待自愈。 从年龄角度,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咽喉疱疹时如果病情发展较快,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也不能等待自愈,需要及时就医干预。因为婴幼儿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相对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2.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对于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咽喉疱疹后自身自愈的能力下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后难以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咽喉疱疹可能会持续不愈或者加重,需要积极干预治疗来控制病毒感染和缓解症状。 总之,咽喉疱疹部分情况可以自愈,但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患者年龄及身体基础状况等来综合判断,当出现需要干预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2025-10-20 13:37:11 -
嚼槟榔感觉喉咙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长期嚼槟榔可通过机械性、化学性刺激及引发炎症反应、黏膜病变等导致喉咙有东西堵着的异物感,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有咽喉部基础疾病人群受其影响更甚,需注意避免嚼槟榔及积极应对相关情况。 一、机械性刺激因素 槟榔纤维粗硬,长期咀嚼时,槟榔纤维会反复摩擦咽喉部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从而可能让人感觉喉咙有东西堵着。研究发现,长期咀嚼槟榔的人群,咽喉部黏膜的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咀嚼槟榔的人群,炎症会导致局部黏膜充血、肿胀,进而产生异物感。例如,有长期大量嚼槟榔史的人群,经喉镜检查可发现咽喉部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粗糙、充血表现。 二、化学性刺激因素 槟榔中含有槟榔碱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刺激性,会刺激咽喉部的神经末梢,引发不适感觉。槟榔碱等物质可改变咽喉部的局部环境,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使得人体产生异物梗阻的主观感受。有研究检测了嚼槟榔后口腔及咽喉局部化学物质的变化,发现相关化学物质浓度升高与咽喉异物感的产生相关。 三、炎症反应 长期嚼槟榔可引发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如慢性咽炎等。慢性咽炎会导致咽喉部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咽后壁可有颗粒状隆起,这些病理改变会使患者自觉喉咙有异物堵着。临床上观察到,很多长期嚼槟榔的慢性咽炎患者,其病情往往与嚼槟榔的习惯密切相关,在戒除嚼槟榔后,病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趋势。 四、黏膜病变 嚼槟榔还可能导致咽喉部黏膜发生病变,如黏膜白斑等。黏膜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可能表现为喉咙有异物感。有文献报道,嚼槟榔是口腔黏膜白斑及咽喉部相关黏膜病变的重要诱因之一,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病变黏膜的异常细胞形态等改变。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咽喉部更为娇嫩,嚼槟榔对其咽喉部的刺激更大,更容易出现喉咙异物感等不适,且长期嚼槟榔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应坚决避免儿童及青少年嚼槟榔。 女性:女性在生理周期等特殊时期,咽喉部的敏感性可能会有所不同,嚼槟榔对咽喉的刺激可能更易引发异物感等不适,且女性若有备孕、孕期等情况,嚼槟榔还可能对胎儿等产生潜在不良影响,应特别注意。 有咽喉部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慢性咽喉炎、咽喉部息肉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嚼槟榔会加重原有病情,使喉咙异物感等症状更加明显,这类人群应严格戒除嚼槟榔,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2025-10-20 13:36:08 -
一立秋就犯鼻炎怎么治
立秋后预防鼻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浓度高时减少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用空气净化器;进行鼻腔冲洗,每天1-2次,儿童用合适冲洗器;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缓解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但儿童等要遵医嘱;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还要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均衡饮食、增减衣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更需关注病情并谨慎处理。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立秋后空气中过敏原增多,如花粉等。过敏体质者需留意天气变化,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挡过敏原进入鼻腔。例如研究表明,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能显著降低花粉等过敏原进入鼻腔的量,从而减轻鼻炎症状。同时,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 二、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鼻腔冲洗剂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鼻腔黏膜。鼻腔冲洗能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长期坚持鼻腔冲洗可有效缓解鼻炎症状。 三、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可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年龄限制,6岁以下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2.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能减轻鼻腔炎症反应。但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的使用疗程和可能的副作用。 四、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和疗程要求,需要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 五、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诱发鼻炎发作。 对于有过敏病史的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鼻炎发作时更需谨慎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5-10-20 13:34:52 -
扁桃体发炎要输液吗
扁桃体发炎是否输液需综合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自身状况及治疗效果评估来判断。轻度症状且适合口服等治疗的可不输液,重度、儿童病情重或成人病情重及口服药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输液。 一、病情严重程度 1.轻度扁桃体发炎:若患者症状较轻,仅表现为轻度咽痛,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体温通常<38.5℃),咽部扁桃体轻度充血等,一般无需输液治疗。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局部含漱药物(如复方硼砂溶液等)等方式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等。例如,对于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度扁桃体发炎,多可通过上述对症支持治疗逐渐恢复。 2.重度扁桃体发炎:当患者出现高热不退(体温持续≥38.5℃,且经口服退热药物等处理后体温仍难以下降)、咽痛剧烈难以吞咽、扁桃体肿大明显伴化脓、存在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乏力等)时,可能需要输液治疗。此时口服药物往往难以迅速控制感染,通过静脉输注抗生素等药物能更快地使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控制感染。比如,部分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重度扁桃体发炎患者,静脉输注青霉素类药物等可能是更合适的治疗方式。 二、患者自身状况 1.儿童患者:儿童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较快。如果儿童扁桃体发炎病情较重,如出现高热、精神状态差等情况,相较于成人更倾向于考虑输液治疗,因为儿童口服药物可能依从性较差,且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通过输液能更及时地控制感染。但对于儿童扁桃体发炎,也会优先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适治疗方式,若必须输液,会严格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儿童的反应。 2.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如果自身基础状况较好,轻度的扁桃体发炎可以先尝试口服药物等治疗;但如果成人扁桃体发炎病情较重,如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表现等,也需要考虑输液治疗。同时,成人患者的用药选择也会根据其自身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情况进行调整。 三、治疗效果评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口服药物等治疗后,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体温持续升高、咽痛加剧等,则需要考虑改为输液治疗,以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感染。例如,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2-3天后,体温仍未下降,扁桃体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评估是否需要改为静脉输液治疗。
2025-10-20 13:34:01 -
婴儿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疗
婴儿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方式应对,婴儿年龄小器官功能未全,治疗要注意安全,症状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婴儿过敏性鼻炎首先要明确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如尘螨,要保持婴儿居住环境清洁,勤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寝具等;室外过敏原如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婴儿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这是因为婴儿接触过敏原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通过避免接触能从源头上减少鼻炎发作的频率。 二、鼻腔冲洗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用专门的婴儿鼻腔冲洗器,将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缓慢注入婴儿一侧鼻孔,使其从另一侧鼻孔流出或经口吐出,每天可进行数次。鼻腔冲洗能够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改善鼻塞等症状。由于婴儿鼻腔较为娇嫩,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三、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婴儿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婴儿鼻腔对药物的吸收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要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和剂量等相关限制。 抗组胺药:对于缓解婴儿过敏性鼻炎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如西替利嗪等,但同样需要在医生评估后使用,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适用及合适的用药方案。 四、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 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儿,在符合相关条件时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并且治疗过程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反应。 特殊人群提示 婴儿年龄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安全性。避免自行给婴儿使用未经医生许可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使用各种治疗措施后的反应,如鼻腔冲洗后是否有不适,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如果婴儿过敏性鼻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如呼吸急促、发热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带婴儿就医,进一步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0 13:3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