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全副鼻窦炎严重吗
全副鼻窦炎严重性体现在症状表现(严重鼻塞、大量脓涕、明显头痛)、对身体功能影响(可向眼眶、颅脑蔓延引发严重并发症)、对生活质量长期影响(影响精神状态、儿童影响面部发育及生长发育、成人影响工作社交),治疗一般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不同人群治疗需注意不同点。 从对身体功能的影响而言,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鼻窦与眼眶、颅脑等相邻,全副鼻窦炎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炎症可能向周围组织蔓延。比如向眼眶蔓延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等,出现眼部红肿、疼痛、视力受影响等情况;向颅脑蔓延可能引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这会危及生命。 在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面,长期的鼻塞、头痛、脓涕等症状会使患者精神状态不佳,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儿童患者若患有全副鼻窦炎,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因为儿童的鼻窦与面部骨骼发育密切相关,长期的炎症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等问题。而且儿童还可能因鼻塞影响呼吸,进而影响睡眠中的氧气摄入,对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的全副鼻窦炎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社交活动,因为身体的不适会让人难以集中精力,同时也会因为流涕等症状在社交场合带来不便。 在治疗方面,一般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腔炎症反应,减少鼻黏膜水肿;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全副鼻窦炎)等。但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镜等方式清除鼻窦内的病变组织,恢复鼻窦的正常引流。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需要注意的点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进行治疗时,要考虑身体的特殊状况;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哮喘等疾病的全副鼻窦炎患者,在治疗时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这些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全副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2025-10-20 12:44:14 -
看扁桃体炎挂什么科
看扁桃体炎首先考虑挂耳鼻喉科,儿童扁桃体炎需关注其生理特点,成人反复发作扁桃体炎耳鼻喉科医生会考虑手术及多学科会诊等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方案。 一、普通门诊情况 1.耳鼻喉科 扁桃体炎是发生在扁桃体部位的炎症,而扁桃体属于人体的耳鼻喉部位的器官,所以看扁桃体炎首先考虑挂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医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对扁桃体炎进行诊断和治疗。例如,通过检查患者的扁桃体外观,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等情况,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儿童扁桃体炎,耳鼻喉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合适的处理,儿童扁桃体炎可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关,耳鼻喉科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特殊情况考虑 1.儿童扁桃体炎的特殊情况 如果是儿童扁桃体炎,除了常规挂耳鼻喉科外,还需要考虑儿童的身体特点。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扁桃体炎可能会反复发生。在就诊过程中,耳鼻喉科医生会密切关注儿童扁桃体炎的严重程度,如是否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医生会更加谨慎地选择检查和治疗手段,以确保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影响。例如,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检测方式和指标解读。 2.成人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情况 对于成人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耳鼻喉科医生除了进行常规的局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外,还会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等。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等,在耳鼻喉科就诊时,医生会与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因为扁桃体炎可能与一些全身性疾病有关联。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可能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而扁桃体炎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常见感染部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学科会诊对于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025-10-20 12:43:17 -
室友打呼噜睡不着怎么办
为改善室友打呼噜状况,可从调整睡眠环境、建议就医检查、给予生活方式建议三方面着手。调整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睡眠位置(如助室友侧卧)和使用隔音设施(如耳塞);建议排查肥胖、腺样体肥大等健康问题并就医检查;生活方式上要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加适度运动)、避免睡前刺激(如饮酒、吸烟、服镇静药)。 使用隔音设施:可以使用耳塞来降低外界声音包括打呼噜声的干扰,选择合适的耳塞能有效阻隔部分噪音,让室友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入睡。对于听力正常的人群耳塞选择较宽泛,但如果有耳部疾病等特殊情况则需谨慎选择合适的耳塞类型。 建议就医检查 排查健康问题:打呼噜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表现,如肥胖、腺样体肥大、鼻炎、扁桃体肥大等。如果室友长期打呼噜且情况较严重,建议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比如耳鼻喉科检查鼻腔、咽喉等部位的情况,做睡眠监测等评估睡眠呼吸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引发打呼噜的常见病因有所差异,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成年人肥胖、鼻炎等情况相对多见。 生活方式建议 控制体重:如果室友存在超重或肥胖情况,建议其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方面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运动方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对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运动强度和饮食调整需个体化,比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基础上的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节食等影响生长发育。 避免睡前刺激:提醒室友睡前避免饮酒、吸烟以及服用镇静类药物等,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打呼噜。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咽喉部肌肉松弛,加重气道阻塞;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炎症水肿,加重打呼噜情况;镇静类药物也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加重呼吸不畅。不同人群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比如老年人可能对药物的抑制作用更敏感,需特别注意。
2025-10-20 12:42:12 -
急性鼻窦炎可以自愈吗
急性鼻窦炎有一定自愈可能,但受年龄、感染病原体类型、自身免疫力状况等因素影响,若不能自愈需采取相应治疗,细菌性急性鼻窦炎需用抗生素等,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成人患者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时也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影响急性鼻窦炎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来说,急性鼻窦炎自愈的概率相对较低,而且儿童患急性鼻窦炎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鼻窦的正常发育等。而成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部分轻度急性鼻窦炎有一定自愈可能,但也不是绝对的。 感染病原体类型:如果是病毒引起的轻度急性鼻窦炎,部分人有自愈可能;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窦炎,一般很难自愈,需要进行抗感染等治疗。比如细菌性急性鼻窦炎,细菌会持续繁殖,引发鼻窦的炎症反应,若不干预,炎症难以自行消退。 自身免疫力状况:自身免疫力较强的人,相对更容易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控制急性鼻窦炎的病情,从而实现自愈;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急性鼻窦炎自愈的可能性较小,且病情更容易加重。 不能自愈时的应对措施 如果急性鼻窦炎没有自愈,就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细菌性急性鼻窦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要注意儿童使用需谨慎;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的炎症水肿等。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儿童急性鼻窦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高热不退、头痛剧烈、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护理儿童急性鼻窦炎患者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对于成人患者,如果急性鼻窦炎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如严重鼻塞影响睡眠、头痛剧烈等,也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以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带来更多不良影响。
2025-10-20 12:39:04 -
挖耳朵一般多久一次
健康人群一般每周挖耳1-2次,儿童不建议家长频繁挖耳,耵聍无明显不适可不特意挖,有不适就医处理;老年人耵聍排出慢也不建议频繁挖耳,有问题遵医嘱;常处灰尘多环境人群可适当增加频率但不超每周3次且注意工具等;有耳部疾病史人群挖耳频率严格遵医嘱,过度挖耳会有不良影响。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的外耳道比较狭窄,皮肤娇嫩。一般不建议家长频繁给儿童挖耳朵,因为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儿童的耵聍如果没有引起明显不适,如耳朵疼痛、听力下降等,通常不需要特意去挖,耵聍大多可自行排出。但如果发现儿童耳朵耵聍较多且引起了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医生会采用合适的方法安全地取出耵聍,避免自行挖耳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老年人:老年人的外耳道皮肤可能会出现松弛等情况,耵聍排出相对缓慢一些,但也不建议频繁挖耳。老年人如果发现耵聍堵塞影响听力等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频繁挖耳可能会诱发其他问题。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的注意事项 经常处于灰尘较多环境的人群:如果长期处于灰尘较多的环境中,外耳道可能会更容易积聚耵聍,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挖耳的频率,但也不宜过于频繁,一般每周不超过3次。不过即使这样,也需要注意挖耳工具的清洁和使用方法,避免造成外耳道损伤。例如在煤矿工作的人群,由于工作环境灰尘大,耵聍积聚相对较快,需要根据自身耳朵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挖耳频率,但要始终以不损伤外耳道为前提。 有耳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果本身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等耳部疾病,那么挖耳朵的频率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这类人群的外耳道皮肤或中耳黏膜处于较为敏感的状态,过度挖耳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外耳道皮肤已经有炎症反应,再频繁挖耳会进一步刺激炎症部位,导致炎症加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025-10-20 12:3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