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致力于鼻-鼻窦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疗,在嗅觉障碍、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睡眠呼吸障碍等的诊治方面均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嗅觉障碍,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鼻内镜微创手术、视神经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手术。 社会兼职:山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鼻内镜分会委员。 科研教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过敏性鼻炎、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科研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5部。
展开-
药片卡在喉咙怎么办
发现药片卡喉咙时,立即停止进食饮水,能轻微咳嗽可尝试咳嗽排出,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立位时施救者环绕腹部冲击),1岁以下婴儿用拍背和按压交替法,若上述方法无效或出现严重情况立即就医,送医途中持续观察,儿童送医要告知相关情况。 尝试咳嗽排出 如果还能轻微咳嗽,可尝试通过用力咳嗽来利用气流冲击将药片排出。因为咳嗽时胸腔和气管内会产生气流,有一定机会将卡在喉咙的药片咳出。但要注意咳嗽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其他损伤。对于儿童,家长要保持冷静,安抚儿童情绪,帮助其尝试咳嗽动作,但需格外小心,避免因儿童不配合或过度挣扎造成二次伤害。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 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站立位: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每秒约1次,重复操作直至药片排出。 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另一手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过来,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5次,交替进行拍击和按压,直至药片排出。对于婴儿操作要轻柔,力度需精准把握,避免损伤婴儿身体。 及时就医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药片排出,或者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不止、面色发紫等严重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喉镜等设备将卡在喉咙的药片取出。在送往医院途中,要持续观察患者状况,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等情况,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对于儿童,家长要全程陪伴,向医护人员详细告知药片卡在喉咙的时间、药片种类等情况,以便医生快速采取合适的救治措施。
2025-10-20 12:28:09 -
治疗鼻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鼻息肉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与随访。药物治疗中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线药物,口服用于短期重患,抗组胺药对伴变应性因素者有辅助作用;手术主要是鼻内镜手术,儿童和老年手术需评估;综合治疗要避免诱因,随访分术后和药物治疗后,不同年龄随访有差异。 抗组胺药:对于伴有变应性因素的鼻息肉患者,抗组胺药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其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主要外科手段,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息肉较大影响呼吸、嗅觉等功能的患者。手术在鼻内镜下进行,能清晰暴露鼻腔结构,精准切除息肉组织,同时尽量保留鼻腔正常黏膜,以减少复发。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手术对鼻腔鼻窦发育的影响,术前需与家长充分沟通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 综合治疗与随访 综合治疗: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戒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对于变应性鼻息肉患者,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年龄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营造无过敏原的生活环境,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以远离过敏原。 随访: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都需要定期随访。术后随访主要是观察术腔恢复情况,有无息肉复发等,一般术后短期内需要频繁随访,随着时间推移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药物治疗的患者也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和具体检查项目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关注生长发育相关指标,老年人则要关注药物副作用相关指标。
2025-10-20 12:26:05 -
鼻窦炎的症状是什么呢
鼻窦炎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全身症状有头痛或局部疼痛、全身不适,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症状更不典型且病情变化快,需密切关注。 流脓涕:鼻腔内会有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难以擤尽,脓涕中可带有少量血液。成年人擤鼻涕时可能会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排出,儿童由于不会正确擤鼻涕,可能会出现鼻涕倒流至咽部,引起咳嗽等表现。 嗅觉减退:一是由于鼻塞导致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不能有效到达嗅区黏膜;二是嗅区黏膜本身受到炎症累及。成年人可能会自觉闻到的气味不如以前清晰,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常见气味的反应不如以往敏感,比如对家长呼唤的反应不及时等。 全身症状 头痛或局部疼痛:急性鼻窦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或局部疼痛。例如急性上颌窦炎常表现为前额部疼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额窦炎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晚间可完全消失;急性筛窦炎疼痛一般较轻,多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部;急性蝶窦炎表现为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和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儿童头痛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烦躁不安等。 全身不适:急性鼻窦炎患者常有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症状,体温可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儿童的全身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哭闹不止等情况,还可能伴有畏寒等表现。慢性鼻窦炎患者也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鼻窦炎症状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由于身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表现,一旦怀疑有鼻窦炎,应及时就医。
2025-10-20 12:22:58 -
腺样体肥大的症状有哪些
腺样体肥大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耳部症状,全身症状有睡眠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发育不良,儿童时期3-5岁高发且有相应表现特点,婴儿时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及呼吸音异常。 流涕:肥大的腺样体可刺激鼻咽部,导致分泌物增多,引起流涕,多为黏脓性涕,且不易擤出。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中耳炎,出现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据统计,约30%-50%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会并发分泌性中耳炎。 全身症状 睡眠障碍:由于鼻塞、呼吸不畅,患儿睡眠时可出现打鼾、睡眠不安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 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因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等,且病程较长,不易痊愈。 营养发育不良:长期的鼻塞、呼吸不畅导致患儿夜间睡眠质量差,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影响食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发育不良,表现为身材矮小、消瘦等。 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特点 儿童:儿童时期腺样体增生较为活跃,3-5岁是腺样体肥大的高发年龄段。此阶段儿童的症状主要以局部和全身的呼吸道相关表现为主,如明显的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且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睡眠及呼吸情况。例如,有的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鼻塞,但会在睡眠中频繁翻动身体、打呼噜等。 婴儿:婴儿腺样体肥大时,可能主要表现为喂养困难,因为鼻塞会导致婴儿在吃奶时无法顺利呼吸,从而出现拒奶、哭闹不安等情况。同时,婴儿的呼吸音可能较重,家长可发现婴儿呼吸时伴有异常声响。
2025-10-20 12:22:01 -
咽炎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咽炎有不同症状表现,急性咽炎初期干燥灼热后疼痛明显、可累及吞咽及放射耳部、有全身症状(尤儿童易发热),慢性咽炎多为咽部不适、疼痛轻、有咳嗽(晨起明显),儿童咽炎易发热、影响进食,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需兼顾基础病管理,免疫力低下人群咽炎易反复、症状重病程长。 疼痛症状 急性咽炎时疼痛较为明显,可累及吞咽时,疼痛会加重,甚至可放射至耳部;慢性咽炎一般疼痛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微的咽部隐痛等。 咳嗽症状 咽炎患者常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急性咽炎时,炎症刺激呼吸道可引起咳嗽;慢性咽炎由于咽部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也会出现咳嗽症状,尤其在晨起时可能较为明显,有时还会伴有少量咳痰。 全身症状 部分急性咽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这多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尤其是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全身反应。而慢性咽炎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咽炎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发热,且体温可能较高,这是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感染后体温波动较大。同时,儿童咽炎还可能影响进食,因为咽部疼痛会导致儿童不愿进食,需要家长特别关注其营养摄入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咽炎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全身症状可能较轻,但局部咽部不适等症状可能持续存在,且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咽炎可能会影响其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在治疗咽炎时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咽炎可能会反复发生,且症状可能较为严重,病程较长,因为其自身免疫力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炎症难以消退。
2025-10-20 12: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