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陈军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肺癌、食管癌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陈宇,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肺癌、食管癌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肺癌、食管癌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肺腺癌5.7cm×2.1cm是几期

    肺腺癌肿瘤大小5.7cm×2.1cm时需结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用TNM分期系统判断分期,T分期符合T3部分特征,N分期依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N0-N3,M分期分M0和M1,不同分期治疗方案不同,生活方式上患者要戒烟、健康饮食、适当运动,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身体耐受性及基础疾病控制。 一、T分期相关情况 仅根据肿瘤大小5.7cm×2.1cm,在T分期中,T3是指肿瘤最大径大于5cm且≤7cm,或肿瘤侵犯胸壁、膈肌、纵隔胸膜、心包,或肿瘤位于主支气管内且距隆突<2cm但未累及隆突等情况,所以此肿瘤大小符合T3的部分特征。 二、N分期情况 N分期是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判断,N0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同侧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包括原发肿瘤直接侵犯的淋巴结,N2表示转移至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N3表示转移至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如果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则为N0,有转移则根据转移部位分为N1、N2、N3等不同情况。 三、M分期情况 M分期是根据有无远处转移来判断,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综合T、N、M分期来确定最终的临床分期,比如如果肿瘤大小5.7cm×2.1cm(T3),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0),无远处转移(M0),则临床分期为ⅢA期;如果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N3)或者有远处转移(M1),分期会相应更晚。 对于肺腺癌患者,不同分期的治疗方案不同,早期患者可能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可能需要综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戒烟,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运动(根据身体状况)等。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以减少对基础疾病的不良影响等。

    2025-10-17 10:58:00
  • 肺癌转移途径

    肺癌主要通过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扩散,直接蔓延可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淋巴转移包括区域和远处淋巴结转移,不同病史人群有不同影响;血行转移可至脑、骨骼等器官并引发相应症状,不同状况人群血行转移情况各有特点。 一、直接蔓延 肺癌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例如肿瘤向支气管周围及肺组织浸润,然后可侵犯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像侵犯胸膜时可引起胸腔积液,侵犯胸壁可导致胸壁肿块等。对于有长期吸烟史且年龄较大(通常5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肺部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肿瘤直接蔓延的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淋巴转移 1.区域淋巴结转移:肺癌首先会转移到肺门淋巴结,然后可以转移到纵隔淋巴结等区域淋巴结。淋巴转移是肺癌较为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生长繁殖。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肺部淋巴系统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功能状态改变,更易受肺癌细胞转移影响。 2.远处淋巴结转移:还可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等远处淋巴结,一旦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往往提示病情已处于相对晚期阶段。不同性别在淋巴转移方面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如果有长期接触二手烟等情况,可能会增加肺部相关病变风险,进而影响淋巴转移的发生发展。 三、血行转移 1.转移至其他器官:肺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器官,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脑、骨骼、肝、肾上腺等。例如转移到脑部时可引起头痛、呕吐、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转移到骨骼时会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对于有肺癌病史且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进而影响癌细胞的血行转移过程及转移后的生长环境。年轻患者如果本身身体状况较好,但患有肺癌,其身体的免疫等功能状态也会影响血行转移的速度和范围,一般来说年轻患者身体修复和免疫相对较好,但肺癌细胞增殖可能也较为活跃,血行转移情况需密切关注。

    2025-10-17 10:57:20
  • 女左胸后背疼是什么原因

    女性左胸后背疼可能是心脏疾病、肺部疾病、骨骼肌肉问题、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病变或心理因素等引起,也可能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人群尤其要警惕,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女性左胸后背疼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左胸后背疼痛。这些情况通常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寒冷等因素有关,疼痛可能会向左肩、左臂甚至颈部放射。 2.肺部疾病:肺炎、肺栓塞、肺癌等肺部疾病也可能引起左胸后背疼。此外,胸膜炎、气胸等也可能导致胸部和后背的疼痛。 3.骨骼肌肉问题:肋骨骨折、肋软骨炎、胸椎疾病等骨骼肌肉问题可能导致左胸后背疼。这些问题通常与外伤、过度使用或姿势不良有关。 4.消化系统问题:胃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时也会引起左胸后背疼。这些疼痛可能与进食、饮酒或油腻食物有关。 5.神经病变: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等神经病变也可能导致左胸后背疼。带状疱疹通常会在疼痛区域出现皮疹。 6.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引起胸部和后背的不适感。 如果女性出现左胸后背疼,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疼痛的原因。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女性,更应警惕左胸后背疼的可能,并及时就医。此外,长期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左胸后背疼的发生概率。 在就医之前,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休息: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尽量休息。 2.避免诱因:避免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诱因。 3.记录症状:记录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总之,左胸后背疼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症状,也可能是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引起的。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025-10-17 10:57:00
  • 中央型肺癌如何算晚期

    中央型肺癌晚期通过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判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判定标准一致但治疗管理有差异,有吸烟史、相关病史患者判定时要结合其影响,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患者在晚期治疗等方面有不同考量。 肿瘤局部侵犯:肿瘤可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侵犯纵隔内的大血管(如主动脉、上腔静脉等),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及上肢肿胀、颈静脉怒张等;侵犯气管、食管等,可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区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较广,除了肺门淋巴结转移外,还包括纵隔内及锁骨上淋巴结等的转移。例如纵隔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范围较广时,提示病情进展到晚期。 远处转移:出现远处器官的转移是中央型肺癌晚期的重要标志。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有脑、骨、肝等。若转移至脑部,可引起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转移至骨骼,可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中央型肺癌患者,晚期的判定标准是一致的,但在治疗和管理上可能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更多基础疾病,在评估晚期病情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心、肺、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情况;女性患者在一些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可能有其特点,但判定晚期的核心依据仍是肿瘤的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生活方式方面,有吸烟史的患者,其肺癌晚期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长期吸烟导致的肺部损伤等因素相关,在判定晚期时要结合其吸烟史对肺部功能等的影响来综合判断。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其他慢性疾病,在判断中央型肺癌晚期时需要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身体整体状况的影响,以便更全面地制定诊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面对中央型肺癌晚期时,要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维持,在治疗决策上要充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选择相对温和且能改善症状的治疗方式;女性患者在晚期治疗中要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特殊不良反应等。

    2025-10-17 10:55:43
  • 右肺隐痛会是肺癌吗

    右肺隐痛不一定是肺癌但肺癌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可致右肺隐痛,如肺炎、胸膜炎、肋软骨炎等,肺癌致右肺隐痛有特点且可伴其他症状,出现右肺隐痛需及时就医检查,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儿童、女性等特殊人群也需综合考虑相关情况来明确病因。 肺癌引发右肺隐痛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肺癌导致的右肺隐痛往往有一些特点,比如可能会持续存在,且随着病情进展有加重趋势。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吸烟人群、有肺癌家族史者等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出现右肺隐痛时更需警惕肺癌可能,但也不能仅凭右肺隐痛就判定是肺癌。肺癌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气短或喘鸣、发热、体重下降等。 其他可导致右肺隐痛疾病及鉴别要点 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除右肺隐痛外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等表现来辅助诊断。 胸膜炎通常有胸膜炎病史或引发胸膜炎的病因,如结核杆菌感染等,胸痛往往与呼吸运动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胸部查体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部影像学检查能发现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情况。 肋软骨炎好发于青壮年,疼痛部位多在胸壁局部,有压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隐痛,活动上肢时可能会使疼痛加重,一般通过查体即可初步判断,胸部影像学检查多无明显异常。 当出现右肺隐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是较为常用且能清晰显示肺部情况的检查方法)、痰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对于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如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等。如果是儿童出现右肺隐痛,要考虑是否有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等情况,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病因。女性患者出现右肺隐痛时,也要考虑是否与乳腺疾病等放射痛有关等多种情况,需全面排查。

    2025-10-17 10:54: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