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各期痔疮,尤其擅长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同减张离断术治疗治疗重度痔疮、环状痔、嵌顿痔等。各型肛瘘、肛周脓肿,尤其擅长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复发及难治性肛瘘与肛周脓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丽华,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获得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称号。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治疗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肛肠病学》等学术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各期痔疮,尤其擅长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同减张离断术治疗治疗重度痔疮、环状痔、嵌顿痔等。各型肛瘘、肛周脓肿,尤其擅长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复发及难治性肛瘘与肛周脓肿。展开
  • 肛周脓肿如何坐浴

    肛周脓肿坐浴需先做好物品和环境准备,物品有坐浴盆、温水、药物等,环境要温暖私密安全;操作时调整姿势,坐姿或协助卧床、儿童等放入盆中,坐浴15-20分钟,每天1-2次,过程中轻柔清洁肛周;坐浴后擦干保持干燥,可涂药膏,观察肛周情况,异常及时就医,不同人群注意调整细节以达良好效果。 一、坐浴前准备 1.物品准备 准备专用的坐浴盆,可选择带有坐浴功能的盆具,一般容量在1000-2000ml左右,便于容纳臀部和水。 准备适量的温水,水温一般控制在40-45℃左右,可使用水温计测量。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温度范围比较舒适,能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洁等作用;对于儿童,由于皮肤娇嫩,水温可适当降低至37-40℃,避免烫伤。 如果有需要,可准备一些药物,如高锰酸钾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锰酸钾一般配制成1:5000的溶液,颜色为淡粉红色即可。 2.环境准备 选择一个温暖、私密且安全的环境,避免受凉。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要确保周围有可扶持的物体,防止跌倒。 二、坐浴操作过程 1.姿势调整 患者可采取坐姿,将臀部慢慢放入坐浴盆中,使肛周完全浸泡在水中。对于卧床患者,可协助其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侧卧,将臀部靠近坐浴盆,让肛周浸入水中。儿童坐浴时,可由家长协助,轻轻将儿童臀部放入水中,注意固定儿童身体,防止滑落。 坐浴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但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病情较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30分钟。 2.清洁与护理 在坐浴过程中,可轻轻用手或清洁的纱布对肛周进行轻柔的清洗,去除分泌物和污垢,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肛周皮肤。对于儿童,更要注意力度,防止造成皮肤损伤。如果使用了药物坐浴,要确保药物在水中均匀分布,使肛周充分接触药物。 三、坐浴后的注意事项 1.肛周护理 坐浴完毕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肛周皮肤,保持局部干燥。对于儿童,擦干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摩擦皮肤。 可适当涂抹一些促进肛周皮肤修复的药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2.观察与后续处理 密切观察肛周的情况,如是否有红肿加重、疼痛加剧等异常表现。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坐浴后更要注意观察肛周皮肤的愈合情况,防止感染加重。儿童坐浴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肛周有无不适反应,如哭闹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总之,肛周脓肿坐浴需要在正确的准备、操作和后续护理下进行,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相关细节,以达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2025-10-14 15:09:51
  • 拉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

    大便出血原因涉及肛门直肠疾病(内痔无痛性便血等、外痔伴症状等、肛裂排便剧痛少量鲜血、直肠息肉儿童无痛性便血、直肠癌暗红血混黏液脓液伴大便习惯改变等)、结肠疾病(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结肠息肉无痛性便血、结肠癌暗红或鲜红血伴腹痛肿块消瘦等)、肠道感染性疾病(细菌性痢疾黏液脓血便伴发热里急后重、阿米巴痢疾暗红色果酱样便伴腥臭味等)、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便血、血友病有家族史出血不止致肠道出血等),不同人群中儿童需警惕直肠息肉、老年人要重视直肠癌、女性生理期注意局部刺激、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服抗凝药人群出血风险高需结合基础病史判断。 一、肛门直肠疾病相关原因 1.痔疮:内痔较为常见,多表现为无痛性便血,排便后可见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血颜色鲜红,一般与粪便不混合;外痔有时可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若发生血栓性外痔也可能出现便血。 2.肛裂:排便时会有剧烈疼痛,便血特点为少量鲜血,常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可见,便血颜色鲜红。 3.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有时息肉可脱出肛门外。 4.直肠癌:患者多有便血,便血颜色暗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还可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消瘦等症状。 二、结肠疾病相关原因 1.溃疡性结肠炎: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痛、腹泻,病情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2.结肠息肉:可出现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多为间歇性出血,部分息肉较大时可能随粪便脱出肛门。 3.结肠癌:患者有便血,便血颜色可为暗红或鲜红,常伴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大便习惯和性状也可能发生改变。 三、肠道感染性疾病相关原因 1.细菌性痢疾: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粪便多为黏液脓血状。 2.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腥臭味,同时可伴有腹痛、腹泻等,便血是由于阿米巴滋养体侵袭肠黏膜导致。 四、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外,还可能有便血症状,多为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的一部分,血小板计数通常降低。 2.血友病:有家族遗传病史,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可出现肠道出血导致便血,出血时间延长,凝血功能检查异常。 不同人群中,儿童出现拉大便出血需警惕直肠息肉等情况;老年人则要高度重视直肠癌的可能;女性生理期可能因局部刺激导致肛门直肠疾病出血;有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人群,出血风险相对较高,更易出现便血情况,需结合自身基础病史综合判断。

    2025-10-14 15:08:35
  • 肛门坠胀,大便不成型,吃得多拉得少怎么办

    可能导致肛门坠胀、大便不成型且吃得多拉得少的原因包括肠道功能紊乱、肠道炎症性疾病、直肠肛门局部病变等。不同原因有其相应特点,如肠道功能紊乱与年龄、生活方式相关;肠道炎症性疾病有既往病史及特定病症表现;直肠肛门局部病变涉及多种局部病变情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出现该症状需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大便常规、肠镜、肛门指检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比如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情绪紧张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等引发。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过度摄入辛辣油腻食物等)都可能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肛门坠胀、大便不成型且吃得多拉得少。例如长期久坐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应对措施: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肠道炎症性疾病: 病史因素:有肠道炎症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如既往患有结肠炎等疾病。 具体病症: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有大便不成型、肛门坠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克罗恩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病情活动时肠道炎症反应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吃得多但排便少的情况。 应对措施:需要进一步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大便常规等明确诊断,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 直肠肛门局部病变: 年龄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一些疾病可能有特定好发情况。 局部病变:如直肠炎、直肠息肉、痔疮等。直肠炎会导致直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出现肛门坠胀感,同时影响大便的性状;直肠息肉可能会堵塞直肠腔,影响大便的排出,从而出现吃得多拉得少且大便不成型的情况;痔疮较为严重时,也可能导致肛门坠胀不适,影响排便。 应对措施:需到肛肠科就诊,通过直肠指检、肛门镜等检查明确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如直肠炎可进行抗炎等治疗,直肠息肉可能需要内镜下切除等。 就医建议 特殊人群:儿童出现此类症状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且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需及时就医排查肠道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等情况;老年人出现该症状也应及时就诊,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肠道问题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伴随表现或自身肠道功能衰退导致。 就医检查:一般需要进行大便常规、肠镜、肛门指检等检查,以全面了解肠道及肛门局部的情况,从而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025-10-14 15:08:08
  • 肛周脓肿的症状表现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局部症状有疼痛、红肿、波动感,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乏力,不同部位肛周脓肿有特殊表现,且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长期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等人群易发病且症状受影响。 局部症状: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初期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在排便、行走或受压时疼痛加剧。例如,患者行走时因臀部肌肉活动可能会牵拉到肛周脓肿部位,从而使疼痛明显加重;排便时粪便刺激脓肿部位也会引发较剧烈疼痛。 红肿:脓肿所在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病变处皮肤温度升高。可看到肛周皮肤有隆起的肿块,边界不清,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比如,发病初期可能仅肛周某一小区域轻度红肿,之后红肿范围可能蔓延至较大区域。 波动感:脓肿形成后,用手触摸可感觉到有波动感,这是脓肿较典型的体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深部的肛周脓肿波动感可能不明显。 全身症状: 发热:炎症较重时可出现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这是因为机体对感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例如,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患肛周脓肿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寒战:有的患者会伴有寒战,多在发热之前出现,是由于细菌毒素等致热物质进入血液,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乏力:患者可感觉全身疲倦、乏力,精神状态较差,这与感染引起的身体消耗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 不同部位肛周脓肿的特殊表现: 肛周皮下脓肿: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疼痛,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 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局部症状也较严重,表现为患侧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为明显跳痛,坐立不安,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直肠指诊可触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甚至有波动感。 骨盆直肠窝脓肿:全身症状较重,如高热、寒战、乏力等,局部症状相对不明显,仅有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等,直肠指诊可在直肠壁上触及肿块、压痛及波动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肛周脓肿的症状表现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多以哭闹等方式表现出不适;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肛周脓肿的症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感染容易扩散,肛周脓肿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且愈合相对较慢。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肛周脓肿,症状可能会因这些因素而加重或影响恢复。

    2025-10-14 15:07:00
  • 上厕所大便有血是什么原因

    大便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是因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肿大致排便时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溃疡致便血伴剧痛,青中年人及便秘人群易患;结直肠息肉是黏膜表面赘生物受粪便摩擦出血;结直肠癌多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略高,有不良生活方式风险;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致黏液脓血便,各年龄均可发病;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蛔虫感染可致肠道出血,儿童易感染,发现大便有血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痔疮 1.成因:是引起大便出血较常见的原因。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排便时粪便擦破痔核表面黏膜,就会引起出血,通常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合,可表现为便后滴血、手纸上带血等。 2.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久坐、久站、便秘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肛裂 1.成因: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小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导致出血,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出血特点为便血少量,鲜血附于粪便表面。 2.年龄性别因素:多见于青中年人,便秘人群更易发生,女性相对男性在月经期等特殊时期因局部充血等因素也可能更易出现肛裂出血情况。 三、结直肠息肉 1.成因: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当息肉受到粪便摩擦时,容易引起出血,血色鲜红,量一般不多,可间断出现。 2.年龄性别因素: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有家族息肉病史者患病风险更高。 四、结直肠癌 1.成因:肠道内细胞发生恶变形成肿瘤,肿瘤组织质脆,容易出血,便血颜色可为暗红色,常伴有黏液,还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消瘦等症状。 2.年龄性别因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几率。 五、溃疡性结肠炎 1.成因: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炎症、溃疡导致出血,多为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 2.年龄性别因素: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15-30岁和50-70岁,女性发病率与男性无显著差异,自身免疫等因素参与发病。 六、肠道寄生虫感染 1.成因:如钩虫感染,钩虫吸附在肠道黏膜上,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出血,多为慢性小量出血,可伴有贫血等表现;蛔虫感染严重时也可能出现肠道出血情况。 2.年龄性别因素:儿童因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感染肠道寄生虫,男女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如果发现上厕所大便有血,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直肠指诊、结肠镜等以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5:05: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