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各期痔疮,尤其擅长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同减张离断术治疗治疗重度痔疮、环状痔、嵌顿痔等。各型肛瘘、肛周脓肿,尤其擅长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复发及难治性肛瘘与肛周脓肿。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丽华,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获得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称号。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治疗与临床应用研究。近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肛肠病学》等学术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各期痔疮,尤其擅长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同减张离断术治疗治疗重度痔疮、环状痔、嵌顿痔等。各型肛瘘、肛周脓肿,尤其擅长采用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复发及难治性肛瘘与肛周脓肿。展开
  • 肛门怎么上药

    肛门上药需先清洁双手,准备好药物等用品,选择侧卧屈膝位或蹲位等体位,以栓剂为例,要去除外包装、可选涂润滑剂后轻轻推入肛门适当深度,上药后休息片刻并观察反应,按步骤操作并关注不同人群特点确保顺利治疗。 一、准备工作 1.清洁双手:上药前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肛门及药物。这对于所有人群都很重要,包括儿童、成人等,因为不洁的双手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等情况。比如儿童在自己上药或者成人协助上药时,都要先保证手部清洁。 2.准备好药物和相关用品:常见的有药膏、栓剂等药物,以及卫生纸等。根据药物剂型的不同,准备相应的取用工具,如软膏可以用干净的小勺等。 二、体位选择 1.侧卧屈膝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侧卧屈膝位是比较常用的体位。侧卧在床上,双腿尽量向腹部屈曲,这样可以使肛门充分暴露,方便上药。儿童也可以采用类似的侧卧屈膝位,家长协助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让儿童感到不适。成人如果行动方便也可采用此体位,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成人,可以在床上适当调整姿势来达到侧卧屈膝位。 2.蹲位:如果是在卫生间,也可以采取蹲位。蹲位时肛门部位会自然松弛,有利于药物的放入。但蹲位对于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容易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三、上药操作步骤(以栓剂为例) 1.去除栓剂外包装:小心撕开栓剂的包装,注意不要污染栓剂。 2.涂抹润滑剂(可选):如果栓剂比较干燥,为了减少放入时的不适感,可以在栓剂的顶端涂抹少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温和润滑剂,避免刺激儿童娇嫩的肛门黏膜。 3.放入栓剂:轻轻地将栓剂的顶端朝向肛门,然后慢慢将栓剂推入肛门内。一般来说,对于成人,栓剂需要推入约2-3厘米左右;儿童则要根据年龄和体型适当调整推入深度,通常儿童推入约1-2厘米即可。推入时要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肛门疼痛或损伤。推入后可以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周围,防止栓剂滑出。 四、上药后注意事项 1.休息片刻:上药后最好平卧休息几分钟,避免立即起身活动,让药物在肛门内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让其保持安静的状态,减少活动。 2.观察反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疼痛加剧、出血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如剧烈疼痛、大量出血等,要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肛肠疾病且病情不稳定的人,更要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必要时联系医生。 总之,肛门上药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上药过程顺利且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5-10-21 13:07:41
  • 怀孕了痔疮犯了怎么办

    孕妇易因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致静脉回流受阻而更易患痔疮,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及饮酒,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局部护理(便后温水清洗、坐浴,用合适局部药物),若症状严重及时就医,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来减轻痔疮不适。 一、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类食物,膳食纤维能软化粪便,减少便秘,从而减轻痔疮症状。一般来说,成人每天应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孕期也需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但要注意逐渐增加,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引起肠胃不适。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会刺激直肠肛门部位的血管,加重痔疮充血、水肿。同时要减少饮酒,酒精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痔疮症状。 2.排便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最好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此时结肠反射较为活跃。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久蹲厕所。如果有便秘情况,可在排便时适当使用坐垫,将双脚垫高,有助于排便。 避免用力排便,当有便意时要缓慢用力,若排便困难,可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 二、局部护理 1.清洁 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可使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擦拭损伤肛周皮肤。温水坐浴也有助于缓解痔疮症状,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时间10-15分钟。温水坐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痔疮的水肿和疼痛。 2.缓解不适 可以使用痔疮膏等局部药物缓解症状,但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痔疮膏能起到消肿、止痛、止痒的作用。同时,可使用痔疮栓等直肠给药的药物,不过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就医咨询 1.及时就诊 如果痔疮症状严重,如大量出血、剧烈疼痛、痔疮脱出不能回纳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痔疮的症状、发作时间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医生可能会进行肛门指诊等检查来明确痔疮的情况,孕期进行肛门指诊一般是安全的,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影响。 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后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更容易发生痔疮。而且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使得痔疮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在整个孕期都要注意上述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局部护理,以尽量减轻痔疮带来的不适。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为痔疮带来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情绪,因为焦虑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间接加重痔疮症状。

    2025-10-21 13:07:26
  • 肛窦炎是不是痔疮

    肛窦炎与痔疮是不同肛肠疾病,解剖位置与病变部位、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均有区别,不同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规范诊治,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 肛窦炎是肛窦、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肛窦位于直肠末端与肛管相连处,呈半月形,开口向上,易积存粪便或被分泌物堵塞,引发感染。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混合存在。 症状表现 肛窦炎:主要症状为肛门部不适,肛管下坠感,排便时因粪便刺激肛窦,可出现灼痛,疼痛还可放射至臀部及尾骨处,部分患者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自肛门流出。 痔疮:内痔常见症状是便血,便血可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还可出现痔核脱出,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伴有疼痛。 发病原因 肛窦炎:多因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肛窦,且肛窦的特殊解剖结构易存积粪便等异物,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导致炎症发生。另外,腹泻、便秘等排便异常情况,也易引发肛窦炎。 痔疮:与多种因素相关,久坐、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妊娠等可导致肛管直肠部位静脉回流受阻,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此外,肛管慢性炎症等也可诱发痔疮。 诊断方法 肛窦炎:医生肛门指检时可发现肛窦处有压痛、凹陷,有时可摸到硬结或脓性分泌物,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肛门瓣充血、水肿,肛窦加深,有脓性分泌物。 痔疮:通过肛门视诊,可观察到外痔情况,对于内痔,肛门指检一般不易摸到,但肛门镜检查可直接看到痔核的大小、位置及形态等。 治疗原则 肛窦炎:急性期可采用温水坐浴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也可局部应用消炎栓剂等药物;若病情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肛窦切开术等。 痔疮:无症状的痔疮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疮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坐浴、应用痔疮膏或栓剂等缓解症状;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久坐职业者(男女都可能)患痔疮风险相对较高,而腹泻、便秘等情况可能在各年龄、性别人群中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出现。对于肛窦炎和痔疮,一旦出现相关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断与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遵循更谨慎的治疗原则。

    2025-10-21 13:07:25
  • 拉屎有血

    便血可能由肛肠疾病(如内痔便后滴血、外痔伴疼痛肿物脱出、肛裂排便剧痛后滴血、直肠息肉无痛性便血、直肠癌伴大便习惯改变等)、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伴腹泻腹痛、克罗恩病脓血便伴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性疾病影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致便血)引起,需及时就医的情况为便血量大伴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伴随严重持续不缓解腹痛、出现持续体重下降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及老年人首次便血,预防需保持良好排便习惯、饮食均衡多摄入膳食纤维保证水分,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警惕直肠息肉、老年人是结直肠肿瘤高发人群要重视检查、孕期女性便血多考虑痔疮需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等。 一、可能的病因分析 1.肛肠疾病: 痔疮:内痔较为常见,表现为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外痔可能伴有肛门疼痛、肿物脱出等。 肛裂:排便时出现剧烈疼痛,随后有滴血,血液多附着在粪便表面。 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通常为无痛性便血,息肉较大时可脱出肛门外。 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常伴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消瘦等症状。 2.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常伴有腹泻、腹痛,病情可能反复发作。 克罗恩病:也可出现脓血便,同时伴有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表现。 3.全身性疾病影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皮肤瘀点、瘀斑外,可出现便血,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血友病:因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便血,多有家族遗传病史相关表现。 二、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1.便血量大,短时间内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 2.伴随严重腹痛且持续不缓解。 3.出现持续体重下降、大便习惯明显改变。 4.老年人首次出现拉屎有血,需高度警惕直肠癌等严重疾病。 三、预防建议 1.保持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久坐,缩短排便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 2.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控制病情发展对肠道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拉屎有血需警惕直肠息肉等,家长应密切观察便血情况及儿童一般状态,及时带儿童就医排查。 2.老年人:老年人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发人群,出现拉屎有血时更应重视,尽早进行肛肠指检、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3.孕期女性:孕期出现拉屎有血多考虑痔疮相关,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保持肛周清洁,必要时就医评估,同时避免自行滥用药物,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2025-10-21 13:07:02
  • 痔疮脱出摁进去又脱出怎么办

    痔疮脱出摁进去又脱出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不同分期处理不同。可通过一般治疗如饮食调整、坐浴、避免久坐久站改善,病情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痔疮脱出摁进去又脱出这种情况应尽快前往肛肠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明确痔疮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痔疮分为四期,脱出后能自行回纳为Ⅰ-Ⅱ期,脱出后需用手回纳为Ⅲ期,脱出后不能回纳为Ⅳ期。不同分期的处理方式不同。 二、非手术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会加重痔疮脱出。例如,每天保证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和缓解痔疮相关症状。 坐浴:每天用温水坐浴1-2次,每次15-20分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和脱出症状。水温一般控制在40-45℃,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且坐浴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加重痔疮。应定时起身活动,对于上班族,每坐1小时左右起身活动5-10分钟;对于学生等群体,课间也应适当走动。 三、手术治疗情况 若病情较为严重,如Ⅲ-Ⅳ期痔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剥内扎术等。手术的选择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只有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会谨慎评估后考虑手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痔疮相对较少见,若出现痔疮脱出情况,多与不良排便习惯等有关。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定时排便,排便时不长时间蹲坐。同时,儿童坐浴时要注意家长协助把控水温,避免儿童自行操作发生危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痔疮脱出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控制血压、血糖在平稳范围,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术中出血风险增加,高血糖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优先考虑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容易发生痔疮脱出。此时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饮食上要合理调整,坐浴等一般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母婴安全。

    2025-10-21 13:06:4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