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阑尾炎严重后果有哪些
阑尾炎严重的后果一般是阑尾炎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内、外瘘形成,化脓性门静脉炎;以及阑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如粘连性肠梗阻、肠瘘;个别严重患者可能出现死亡。 阑尾炎并发症。 第一,腹腔脓肿,这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压痛性肿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 第二,内、外瘘形成,如果阑尾周围脓肿未及时引流,可能会向小肠或大肠穿破,亦可向膀胱阴道或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 第三,化脓性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及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延肠系膜上静脉到门静脉,导致化门静脉炎,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疸等 阑尾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相对较高,其次也有少见的肠瘘,比如阑尾残端的结扎线脱落、盲肠组织水肿脆弱术中缝合时裂伤都能诱发。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出现穿孔或者是感染性休克,有可能短期内死亡。
2025-04-01 02:09:52 -
阑尾炎术后五天菜谱是什么
阑尾炎术后第1天一般食用流食、第2天使用面食、第3天使用半流食、第4天第5天即可逐渐恢复到术前饮食。 1.第1天若有排气,考虑胃肠功能有所恢复,一般食用流食,如饮水鱼汤等,但是不可以使用牛奶和豆浆,如果存在不良感觉则立刻停止进食,询问医生。若术后第1天未排气,则暂不进食,等待医生评估。 2.第2天使用面食:第1天没有不良感觉则第2天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发面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等,还可以配咸菜、榨菜。 3.第3天使用半流食:第3天则可以进行一些半流食的食物如面条,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蔬菜,如芹菜、韭菜等,观察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4.第4天第5天:如果第3天不存在不良反应则第4天第5天就可以普通的进食,多食用一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多食用蔬菜水果。 术后需排气后才可考虑进食,建议术后待医生查房后再决定是否进食,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诊。
2025-04-01 02:09:51 -
低温烫伤如何处理
低温烫伤的处理方法包括院前处理,如冷水冲洗、送往医院等,以及院内处理,如消毒、包扎、使用药物等。低温烫伤主要是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质,如电热毯、暖水袋等,造成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深处的各组织,渐进性地损害,引起的烫伤。 1.院前处理:当发生低温烫伤以后,首先需要使身体脱离低温物质或低温环境,然后剪开烫伤部位的衣物,使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烫伤部位,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降低温度。然后及时紧急求助或送往医院急救。 2.院内处理:烫伤患者到了医院以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消毒、包扎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烫伤膏治疗,如磺胺嘧啶银等,外用抗菌药治疗,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必要时,还需采取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平时避免长期接触低温物质,或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以免发生低温烫伤。发生低温烫伤后,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2025-04-01 02:09:51 -
烫伤发烧会持续几天
烫伤发烧会持续几天,一般因人而异。 因为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外界的危险,所以会发生烫伤,尤其是在冬天多用热水的时候。如果患者烫伤后没有感染,这些坏死物质在吸收过程中也会散发热量。通常发热程度相对较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如1到2天。如果患者烫伤面积大而深,并伴有细菌感染,发烧通常持续很长时间。有些患者可能发烧一两周,如果烫伤后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发烧,症状比较轻,经过抗感染治疗,一般两三天烧就会退掉。 建议患者注意多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平时多摄取强筋壮骨的食物。 出现发热症状,多与感染因素有关,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宝贝有烫伤病史,出现高热多与皮肤感染有关,注意观察烫伤部位有无红肿、渗出等炎症表现。需引起重视,密切监测体温,一旦达到38点5度以上,需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退热治疗,低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退热处理。同时需注意烫伤部位清洗、消毒,保证处理,防止感染。
2025-04-01 02:09:51 -
直肠息肉如何去除
首先应该作出详细的检查,确定病症的严重程度以及具体发病位置。对于小于一厘米的良性息肉,可以使用结肠镜下直接切除; 对于体积较大,基底较大,距离肛门小于七厘米的,可以进行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对于多发性的息肉,也可以在肠镜下进行切除; 对于特别严重的,甚至有癌变危险发生的病症,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直肠息肉因为是一种管状腺瘤,有癌变的可能,所以一般发现直肠息肉一定要进行切除。一般都讲究比较完整的给它切除下来,切除下来以后,做病理组织学切片来确认它的结构。 最后如果确认是管状腺瘤,每年还需要再复查一次,看看它有没有复发。 因为管状腺瘤的复发率是非常高的,一旦它再发生、再长出来,还必须要赶紧切除,要不然它有癌变的可能,所以它的危害还是很大。 直肠息肉切除以后,还要进行每年一个复查,千万不能忽略这个问题。一旦忽略,息肉再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定期复查很关键。
2025-04-01 02: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