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毅

江苏省人民医院

擅长:胆道外科疾病诊治,特别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管结石等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熟练掌握各种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石毅,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16年。擅长胆道外科疾病诊治,特别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管结石等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熟练掌握各种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胆道外科疾病诊治,特别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管结石等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熟练掌握各种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胆道镜治疗。展开
  • 脂肪瘤 胆结石关系大

    脂质代谢紊乱可致脂肪异常堆积成脂肪瘤并使胆汁胆固醇升高析出成胆结石,临床有部分脂肪瘤患者伴胆结石情况,肥胖及老年人群出现两者关联时需重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来改善脂质代谢以缓解两者。 一、脂质代谢关联机制 脂肪瘤的形成与脂肪细胞过度增殖相关,而胆结石中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键在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盐、卵磷脂比例失调。当机体存在脂质代谢紊乱时,如血脂异常,会影响脂肪的分解代谢等过程。一方面,脂质代谢紊乱可导致脂肪在皮下等部位异常堆积形成脂肪瘤;另一方面,会使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升高,超出胆盐等的溶解能力,进而析出形成胆结石。此机制有多项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支持,例如相关医学研究显示,脂质代谢异常人群中脂肪瘤与胆结石的并发率高于脂质代谢正常人群。 二、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 临床中通过对大量病例的统计分析发现,部分脂肪瘤患者同时存在胆结石情况,且随着对患者脂质代谢指标等的检测,能更清晰看到两者在代谢层面的关联。对于特殊人群,如肥胖的脂肪瘤合并胆结石患者,肥胖本身加剧脂质代谢紊乱,需更关注饮食控制等非药物干预措施,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对两者可能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老年人群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发生两者关联情况时,更要谨慎评估,在处理上优先考虑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手段。

    2025-08-19 16:28:00
  • 舌下脂肪瘤什么样

    舌下脂肪瘤边界清晰呈圆或类圆形、颜色近正常舌下黏膜且表面光滑无炎症,质地柔软似面团样有弹性,生长缓慢,儿童期相对少见家长需关注肿块变化及时就医,成年期相对常见应留意口腔异常肿块及时至口腔科经专业检查判断性质及处理。 一、外观表现 舌下脂肪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颜色多与正常舌下黏膜相近,呈淡黄色或浅粉色,表面光滑,一般无明显红肿等炎症表现。 二、质地特征 质地柔软,用手指触摸时有类似面团样的弹性感,这是由于脂肪瘤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其内部组织结构决定了这种柔软且有弹性的质地特点。 三、生长特性 生长较为缓慢,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但若持续存在且有逐渐增大趋势时,需引起重视,因为长期存在的脂肪瘤可能会对口腔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例如影响说话、咀嚼等。 四、不同人群差异 儿童群体:儿童时期发生舌下脂肪瘤相对较少,若儿童出现此类情况,家长需密切关注肿块变化,由于儿童自身对身体不适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成年群体:成年人发生舌下脂肪瘤相对常见,成年人应留意自身口腔内是否出现异常肿块,若发现舌下有上述表现的肿块,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如超声等)辅助判断肿块性质,以明确是否为脂肪瘤及后续处理方案。

    2025-08-19 16:24:11
  • 如何治疗淋巴肿大

    治疗淋巴肿大因病因而异,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手术等)、对症治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热敷、冷敷等)和其他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病因治疗: 感染:对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淋巴肿大,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的淋巴肿大,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恶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肿大,可能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 2.对症治疗: 疼痛缓解:如果淋巴肿大引起疼痛,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镇痛药进行缓解。 消肿:可以使用局部热敷、冷敷等方法促进消肿。 3.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如超声、磁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淋巴肿大,如淋巴瘤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淋巴肿大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淋巴肿大持续不愈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025-08-19 16:21:42
  • 脖子淋巴结在什么位置

    脖子淋巴结分布广泛,分颈前和颈后淋巴结,颈前包括颏下和颌下淋巴结,颈后沿颈外静脉分布,与颈部血管、神经、肌肉等相邻,不同年龄段位置相似,儿童易触及属正常,有特殊病史者可能异常,日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异常需就医。 颈前淋巴结 位于颈前部,包括颏下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等。颏下淋巴结位于颏下三角内,收集颏部、下唇中部和下颌切牙区的淋巴;颌下淋巴结位于颌下三角内,收纳面部、口腔底、下颌牙齿等处的淋巴。 颈后淋巴结 位于颈后部,沿颈外静脉分布,收集头皮后部和项部的淋巴。 从解剖位置上来说,颈部淋巴结群与头颈部的很多结构相邻,例如与颈部的血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等)、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以及肌肉(胸锁乳突肌等)等关系密切。不同年龄段人群脖子淋巴结的位置基本是相似的,但儿童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淋巴结可能相对更易触及,但这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比如曾有头颈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其淋巴结可能会出现肿大等异常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病史进一步评估淋巴结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淋巴结等免疫系统相关结构的正常功能,但如果发现淋巴结异常肿大、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疾病问题。

    2025-08-19 16:19:24
  • 脂肪瘤有红色吗

    脂肪瘤正常颜色多与周围皮肤相近呈黄色或肤色,若发生感染因炎症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会呈现红色,感染可由局部皮肤破损等引起,儿童出现疑似红色皮下肿块需警惕,成人发现脂肪瘤区域变红应留意相关表现必要时就医排除病理状况。 一、正常脂肪瘤的颜色特征 脂肪瘤是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其典型外观通常为皮下可触及的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颜色多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一般为黄色或肤色,与皮肤本身的色泽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其主要构成成分是脂肪细胞,未发生炎症等特殊改变时颜色无明显异常。 二、脂肪瘤呈现红色的特殊情况 当脂肪瘤发生感染时,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脂肪瘤局部可呈现红色。感染可能由局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等因素引起,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使得原本肤色或黄色的脂肪瘤区域出现红色改变。此外,若脂肪瘤处于皮肤较薄部位,本身色泽可能因皮下血管等因素稍有差异,但一般非感染情况下不会呈现明显红色。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儿童脂肪瘤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疑似红色的皮下肿块,需警惕是否为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成人若发现脂肪瘤区域变红,应留意是否有疼痛、肿胀加剧等表现,必要时进行医学检查以排除感染等病理状况。

    2025-08-19 16:15:1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