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全性肠梗阻怎么治疗
对不完全性的肠梗阻的治疗,一般目前没有松解药物的特效药,所用的一些药物只能对症治疗,可用匹维溴铵等解除肠道痉挛,简称腹痛的药物。 同时可以运用乳酸菌、双岐杆菌等调节菌群的药物减轻腹胀,同时可以用中医针灸进行理疗,没有治疗肠梗阻的特效药。如果一旦出现很明显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明显时,应该首先禁食补液,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如胃肠减压、灌肠等。 同时,肠粘连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能进食硬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同时不吃冷食、不吃冷饮,尽量多吃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达到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在短时间内进入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糜并没有完全的消化,容易进入不完全梗阻的部位,导致肠道的通畅受阻引起肠梗阻的症状。 同时肠粘连不完全肠梗阻的患者,在饮食之后可以采用卧位。采用卧位的好处,可以使有食物的肠管与没有食物的肠管处于同一水平面,有利于食物通过粘连的部位来减轻肠梗阻的发生。 还有不完全肠梗阻的病人,应该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一次吃的太多就容易使食物积聚,积聚到梗阻或狭窄的部位,通过肠道时就容易引起肠梗阻。 同时肠梗阻的患者应该避免进豆类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引起肠胀气,胀气容易加重气体进入梗阻部位而引起梗阻的症状。如果患者肠梗阻的症状持续不缓解,会出现长时间的腹痛、呕吐等情况,需要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2025-04-01 02:10:58 -
急性颈部淋巴结炎
颈淋巴结炎分为急性颈淋巴结炎和慢性颈淋巴结炎。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咽炎、口腔炎、外耳道炎等炎症引起,通过淋巴引流途径引起颈部淋巴结感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慢性淋巴结炎常因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不彻底,原发灶未解除或机体抵抗力差演变而来。 病因 由淋巴引流区内器官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及食欲减退等。 2、原发感染病灶症状 可有咽痛、吞咽疼痛、喉痛、咳嗽、牙痛等。 3、局部症状 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质中,表面光滑,可活动。肿大淋巴结数目及大小不一,多为蚕豆到拇指大小。急性淋巴结炎局部常有红肿、发热、疼痛。 慢性淋巴结炎急性发作时症状同急性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缩小,但仍可摸到,可活动,无压痛。 检查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颈部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淋巴引流区内的器官有急性炎症,全身可有畏寒、发热等症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颈部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转移性恶性肿瘤鉴别。必要时作淋巴结穿刺或切除活检。 治疗 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抗感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2025-04-01 02:10:58 -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应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加,可作为评估结核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增多,血红蛋白略有下降。 三、血浆蛋白,近20例患者出现蛋白血症。 四、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1:10000试验显示阳性反应,具有参考价值。腹部平片,肠系膜,特别是回肠末端,有分散的钙化阴影。 六、钡餐造影,若合并肠结核可见肠运动过速,病变段受刺激收缩,充盈不佳,病变侵及小肠时,钡餐通过可有激惹现象,小肠动力加强,出现狭窄现象。 七、胸片。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 八、涂片与培养从浆膜腔液中找到抗酸杆菌,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但阳性率低,仅为20%到30%。 九、结核杆菌抗体实验,过去用天然抗原ppd等检测抗体(PPD-IgG、PPD-IgM),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差,由于制备了结合杆菌的纯化和半纯化的抗原,使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有了显著进展,常用的纯化抗原有结合蛋白抗原重组38kDa结合蛋白。 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于检测结核病人血清、脑脊液、浆膜腔中的液体,抗结核抗体可作为辅助诊断标准。 十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合免疫电泳技术,是辅助诊断各种结核病的血清学方法。 十二、结核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反向被动血清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体液中结核抗原。 十三、混合淋巴细胞和培养干扰素的测定,通过上述检查可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2025-04-01 02:10:58 -
怎样才能预防和减少腹透时腹膜炎的发生
引起腹膜炎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导管腔内感染:大多数导管腔内感染发生在接口时的意外污染,如手接触的污染、透析管接口脱开,使细菌进入透析管。随着Y型管路和钛接头的应用,管腔内感染已大大减少; ②导管周围感染:导管出口感染或者皮下隧道感染时,细菌可沿导管周围感染的皮下组织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③肠穿壁性感染:如果腹透液培养出厌氧菌或多种细菌,要怀疑感染来自肠道内的细菌,多见于肠缺血性疾病或肠憩室。肠憩室是粪便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 ④血源性感染: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变伴腹水的患者可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极少数患者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可发生草绿色链球菌性腹膜炎,血培养阳性; ⑤外环境感染:患者洗澡时,水从出口处进入腹腔可发生腹膜炎。透析液如能培养出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一般是水进入腹腔所致。如果能有效地避免各种感染因素,腹膜炎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①在更换液体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不可有任何疏忽。 ②尽量避免在透析液袋里加入药物,如果必须加药,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注意导管出口处的清洁护理。 ④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更换衣服。洗澡时要注意防止导管口进水,应洗淋浴,绝对不能洗盆浴。 ⑤一旦发现出口处皮肤发红、疼痛和有分泌物,要马上积极处理。 ⑥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冒。 ⑦加强通便,防止便秘,不吃生冷及不洁饮食,预防肠道感染。
2025-04-01 02:10:58 -
切除阑尾后有哪些负面影响
切除阑尾(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少,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并发症,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术后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切口红肿、疼痛,甚至发热等症状。如果发生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出血:虽然阑尾切除术通常出血量较少,但仍有可能因为切口周围血管损伤导致出血。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以控制出血。 3.愈合延迟:部分病患的切口愈合速度较慢,可能与年龄、免疫力、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这会导致术后康复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 4.组织损伤: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 inadvertently 损伤周围组织,如肠道、膀胱、血管等。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治疗或再次手术干预。 5.腹腔粘连:手术后部分个体可能出现腹腔粘连,即腹腔内的组织互相粘连在一起。此症状可能导致肠梗阻、疼痛等问题。 6.阑尾残留:手术中可能未能完全切除阑尾,导致阑尾炎再发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提到的负面影响并不是每位切除阑尾的患者都会经历,它们只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手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的病情和风险,以及术后要遵循的注意事项,能够帮助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发生。如有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2025-04-01 02: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