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肿瘤等及各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俊杰,男,副主任医师,主要诊治涉及颞下颌关节的各类疾病,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及颞下颌关节脱位、外伤、骨折、强直、炎症、畸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肿瘤等及各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正常门牙的特征是什么

    正常门牙牙冠外形有特定特征,位置关系需中线对齐、邻接正常且排列整齐,色泽质地呈颜色均匀、质地坚硬光滑状,功能上可正常参与口腔功能且牙周组织健康。 一、外观形态特征 正常门牙的牙冠外形具有特定特征,上颌中切牙牙冠近似梯形,切缘较薄,近远中径大于唇舌径,唇面光滑且有正常的生理凸度,从牙颈部向切缘逐渐突出;下颌中切牙牙冠相对窄小,形态较为对称,切缘平直,近远中径与唇舌径比例协调,整体外观符合正常的美学形态标准,与牙弓的弧度相匹配,展现出整齐、匀称的视觉效果。 二、位置关系特征 1.中线对齐:上颌左右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应基本对齐,且与面部中线保持一致,这是面部美观的重要体现,正常情况下中线偏差一般小于2mm;2.邻接关系正常:与相邻牙齿(如侧切牙等)的邻接关系紧密,接触点位置恰当,既不会过松导致食物嵌塞,也不会过紧造成邻牙移位等问题,维持牙列的完整性和稳定性;3.排列整齐:门牙在牙弓中排列有序,无明显的扭转、倾斜等异常情况,上下门牙之间的咬合关系正常,上颌门牙覆盖下颌门牙的程度(覆合)及水平向的覆盖(覆盖)均处于正常范围,覆合一般为上颌切牙覆盖下颌切牙冠长的1/3以内,覆盖一般为3mm左右。 三、色泽质地特征 1.色泽:牙体颜色均匀,呈现正常的淡黄色或乳白色,这是由牙釉质的半透明性及牙本质的颜色共同决定的,且无异常的变色情况,如灰色、黑色等,若出现异常色泽可能提示牙髓等组织存在病变;2.质地:牙釉质坚硬光滑,表面有光泽,用探针检查时质地均匀一致,无缺损、裂纹等情况,牙本质质地坚实,整体牙齿结构稳固,能够承受正常的咀嚼压力等功能负荷。 四、功能相关特征 正常门牙能够正常参与口腔的基本功能,在咀嚼过程中可辅助切割食物,发音时对某些语音的准确发出起到重要作用,且与对颌牙齿的咬合接触稳定,不会出现过早接触、咬合干扰等异常情况,同时牙周组织健康,牙龈无红肿、出血,牙槽骨高度正常,X线片显示牙周膜宽度均匀,无牙槽骨吸收等病变,保证牙齿在口腔内处于稳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口腔功能和整体健康。

    2025-10-14 13:34:22
  • 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是继承恒牙已萌出相应乳牙未按时脱落的现象,病因包括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恒牙胚位置异常、乳牙牙根吸收不足,临床表现有乳牙松动或未松且牙龈稍隆起、恒牙多异位萌出,诊断靠口腔临床检查结合X线片,治疗是尽早拔除滞留乳牙为恒牙提供萌出空间,预防需定期口腔检查、鼓励儿童食富含纤维食物避免长期食细软食物,儿童时期要关注口腔健康、监督刷牙漱口、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并避免不良口腔习惯。 一、定义 乳牙滞留是指继承恒牙已经萌出,而相应位置的乳牙未能按时脱落的现象。 二、病因 1.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恒牙萌出路径受阻,无法正常顶压乳牙牙根,导致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而滞留。 2.恒牙胚位置异常:恒牙胚位置偏离正常萌出路径,使乳牙牙根吸收延迟,进而出现乳牙滞留。 3.乳牙牙根吸收不足:乳牙牙根生理性吸收过程受阻,致使乳牙无法按时脱落。 三、临床表现 1.乳牙状态:可见乳牙松动或未松动,局部牙龈可能稍有隆起,提示下方恒牙已萌出。 2.恒牙萌出情况:恒牙多从乳牙的舌侧或唇侧异位萌出,影响恒牙排列整齐度。 四、诊断 通过口腔临床检查直观观察乳牙与恒牙萌出状况,结合X线片检查,明确恒牙胚位置及乳牙牙根吸收情况,以此确诊乳牙滞留。 五、治疗原则 尽早拔除滞留的乳牙,为恒牙提供正常萌出的空间,促进恒牙回归正常牙列位置。 六、预防措施 1.定期口腔检查: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乳牙滞留等口腔问题。 2.引导乳牙正常脱落:鼓励儿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通过咀嚼动作促进乳牙生理性脱落;避免儿童长期进食过于细软的食物,减少乳牙牙根吸收延迟的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 儿童时期是乳牙滞留的高发阶段,家长需高度关注儿童口腔健康。要监督儿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若发现儿童乳牙未按时脱落且恒牙已萌出,应及时带儿童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避免儿童养成长期吮指、咬唇等不良口腔习惯,这些习惯可能增加乳牙滞留的发生风险。

    2025-10-14 13:32:50
  • 女性睡觉流口水的原因

    女性睡觉流口水可能因睡姿不当如趴着睡致唾液吞咽平衡打破,也可由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刺激唾液分泌或影响吞咽,还因神经系统疾病像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调控吞咽受影响,某些药物副作用致唾液分泌异常,睡前食刺激性食物使唾液分泌增而吞咽少,孕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唾液分泌多,老年女性因面部肌肉张力下降、吞咽功能减弱致唾液不能及时吞咽。 一、睡姿不当 部分女性习惯趴着睡,这种睡姿会压迫面部肌肉,影响唾液的正常吞咽功能,进而导致睡觉流口水。例如,长期保持趴着睡的姿势,面部肌肉处于受压迫状态,使得唾液的分泌与吞咽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流口水现象。 二、口腔疾病影响 1.龋齿与牙周炎:当女性患有龋齿时,龋洞内的细菌会刺激牙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发炎,也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同时炎症可能影响口腔的正常吞咽功能,使得睡觉时唾液无法正常吞咽而流出。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口腔疾病患者中睡觉流口水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神经调节障碍 1.神经系统疾病:像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神经对吞咽反射的调控。面神经麻痹可能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失调,帕金森病则会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减退,从而出现睡觉流口水的情况。例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会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进而引发流口水现象。 四、药物因素影响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如部分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会干扰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使得唾液腺分泌功能异常,从而增加睡觉时流口水的可能性。 五、饮食因素作用 睡前食用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如果在睡前摄入这类食物,唾液分泌量增加,而睡眠中吞咽动作减少,就容易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六、特殊人群特点 1.孕期女性: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多,进而增加睡觉流口水的几率。 2.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女性的面部肌肉张力下降,吞咽功能逐渐减弱,使得唾液不能及时吞咽,容易在睡觉时流口水。

    2025-10-14 13:32:25
  • 嘴唇干裂怎么办

    嘴唇干裂多因环境、水分、维生素、习惯及全身性疾病等致,可通过选无香料无色素润唇膏频繁涂抹、保证水分摄入、调整含维A、B、C食物摄入、纠正舔咬唇及减少干燥环境时间等非药物干预,儿童用专用润唇膏防误食,孕妇选天然无刺激润唇膏,老年人加强保湿并排查全身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且保湿监测。 一、明确嘴唇干裂常见诱因 嘴唇干裂多因环境因素(如干燥、寒冷气候)、水分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维生素A等)、不良习惯(舔唇、咬唇)、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等导致。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保持唇部湿润 选择无香料、无色素的润唇膏,频繁涂抹以锁住唇部水分,尤其在进食后、外出前及睡前涂抹;若唇部已出现轻度脱皮,可先用干净棉签轻轻去除死皮后再涂抹润唇膏。 (二)保证水分摄入 每日饮用1500~2000ml水,维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改善唇部干燥状况。 (三)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南瓜)、维生素B(如奶类、绿叶蔬菜)、维生素C(如橙子、猕猴桃)的食物摄入,这些营养素对维持唇部黏膜健康有益。 (四)纠正不良习惯 避免舔唇、咬唇,因唾液蒸发会带走唇部更多水分,加重干裂;同时减少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风吹等干燥环境的时间,必要时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应选择儿童专用润唇膏,其成分更温和,避免儿童误食;家长需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唇部护理习惯,如不随意舔唇。 (二)孕妇 选用成分天然、无刺激的润唇膏,避免使用含未知化学添加剂的产品,以防影响胎儿健康;日常注意保证水分和营养摄入,维持身体状态稳定。 (三)老年人 因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更需加强唇部保湿,可选择含凡士林等强效滋润成分的润唇膏;同时关注整体健康状况,若唇部干裂长期不缓解,需排查是否与全身疾病相关。 (四)糖尿病患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因高血糖可能影响唇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修复,在加强唇部保湿的基础上,需密切监测血糖并遵循糖尿病诊疗规范,确保血糖稳定以利于唇部恢复。

    2025-10-14 13:29:37
  • 牙口不整齐的原因是什么

    牙列不齐受遗传因素影响约占一定比例,还与乳牙期或替牙期异常如乳牙过早缺失、滞留、恒牙萌出顺序异常相关,不良口腔习惯中吮指、吐舌、偏侧咀嚼会引发,疾病方面腺样体肥大致口呼吸影响及全身性疾病间接影响牙齿发育等造成牙列不齐。 一、遗传因素 牙齿的形态、大小、数目等受遗传基因控制较为明显。若父母存在牙列不齐的情况,子女发生牙列不齐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牙列不齐的影响约占30%-40%,父母牙齿发育的遗传特征会传递给子代,导致子代牙齿在形态、排列等方面出现相似的不齐表现。 二、乳牙期或替牙期异常 1.乳牙过早缺失:乳牙因龋齿等原因过早脱落,会使邻牙向缺牙间隙移位,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空间,导致恒牙萌出时位置不足,进而引发牙列不齐。 2.乳牙滞留:乳牙到了替换时间却未按时脱落,会阻碍恒牙的正常萌出路径,致使恒牙错位萌出,造成牙列不齐。 3.恒牙萌出顺序异常:恒牙萌出顺序不符合正常生理规律时,可能导致相邻牙齿的位置被打乱,引发牙列不齐现象。 三、不良口腔习惯 1.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吮指,尤其是长期吮拇指,会使上前牙受到向前的压力,而下前牙受到向后的压力,从而导致上前牙前突、下前牙拥挤等牙列不齐表现。 2.吐舌习惯:经常吐舌会使前牙受到向外的力量,长期如此可造成前牙开颌(上下前牙在咬合时无法接触),属于牙列不齐的一种类型。 3.偏侧咀嚼习惯:长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会导致咀嚼侧的牙齿承担过多咀嚼功能,发育过度,而非咀嚼侧牙齿使用较少,发育不足,最终造成面部左右不对称及牙列不齐。 四、疾病因素 1.腺样体肥大:儿童腺样体肥大时,常因鼻腔通气不畅而出现口呼吸习惯。长期口呼吸会使气流冲击硬腭,导致硬腭变形,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进而引发牙列不齐。 2.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等,可能会间接影响牙齿的发育过程。例如,内分泌失调可能干扰牙齿发育所需的激素平衡,导致牙齿在形态、排列上出现异常,但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需结合具体疾病情况综合判断。

    2025-10-14 13:29: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