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肿瘤等及各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俊杰,男,副主任医师,主要诊治涉及颞下颌关节的各类疾病,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以及颞下颌关节脱位、外伤、骨折、强直、炎症、畸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肿瘤等及各类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牙结石口臭怎么治疗

    牙结石会因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致口臭,非手术治疗有正确刷牙、用牙线、含漱液,手术治疗包括超声波洁牙和手动刮治,还需通过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定期口腔检查来预防,以维护口腔健康减少口臭。 一、牙结石导致口臭的原因 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细菌等钙化形成的坚硬物质,会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细菌分解产生有异味的物质,从而引发口臭。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一)口腔清洁 1.正确刷牙: 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教导其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可有效清除牙齿表面部分菌斑和软垢。例如,3-6岁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刷牙,6岁以上儿童逐渐学习自主正确刷牙。 成年人则要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保证刷牙方法正确,能清除牙齿邻面、咬合面等部位的污垢。 2.使用牙线: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儿童在家长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牙线,成年人可常规使用牙线。牙线能清除刷牙难以清洁到的牙缝间的牙结石和菌斑,减少细菌滋生,从而改善口臭。 (二)使用含漱液 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含漱液,如氯己定含漱液等。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含漱液,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含漱液。使用含漱液时,按照说明书要求含漱一定时间,能辅助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生长,减轻口臭,但含漱液不能替代刷牙和洁牙等治疗。 三、手术治疗方法 (一)超声波洁牙 1.原理: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这是清除牙结石的常用方法。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般成年人可适用超声波洁牙,但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特殊人群要谨慎。儿童若有较多牙结石且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在家长陪同下可考虑在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超声波洁牙,但要注意操作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避免儿童产生恐惧心理。 超声波洁牙后,牙齿可能会有短暂的敏感,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注意口腔卫生维护。 (二)手动刮治 当牙结石较顽固,超声波洁牙不能完全清除时,可能会采用手动刮治的方法,用特殊的器械刮除牙齿根面的牙结石等。手动刮治相对超声波洁牙更精细,能更彻底地清除一些顽固的牙结石,但操作相对复杂,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四、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纤维性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表面。儿童要避免过多食用糖果、碳酸饮料等,成年人也应控制糖分摄入,预防牙结石形成。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每6-12个月)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尤其是有牙结石形成趋势或已出现口臭等情况的人群。儿童也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问题并处理,预防牙结石积累。 总之,对于牙结石导致的口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维护口腔健康,减少口臭的发生。

    2025-10-14 15:47:30
  • 为什么口臭严重

    口臭成因涉及口腔局部因素如菌斑牙石堆积致细菌发酵产异味、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引发;全身性疾病因素有消化系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呼吸道的鼻窦炎、扁桃体炎;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与节食、口腔卫生习惯不佳;特殊人群中儿童因清洁不到位或龋齿、孕妇因激素变化及口腔卫生松懈、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全身性病及唾液分泌少易致口臭。 一、口腔局部因素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的菌斑和牙石会吸附食物残渣,细菌在其中发酵分解,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等有异味的物质,从而引发口臭。例如,牙石表面粗糙,更易附着细菌和食物碎屑,长期积累会明显加重口臭。 2.口腔疾病影响: 龋齿:龋洞内残留的食物残渣被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和异味气体,导致口臭。 牙周炎:牙周袋内存在大量致病菌,这些细菌代谢产生吲哚、硫化氢等具有臭味的物质,同时炎症引起的组织破坏也会加重口臭情况。 二、全身性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等有异味的物质,部分可通过反流至口腔引发口臭。研究表明,约半数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存在口臭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其中的酸性物质会刺激口腔,同时反流物中的成分可导致口腔异味产生。 2.呼吸道疾病: 鼻窦炎: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潴留,其中的细菌繁殖产生异味,可经后鼻孔倒流至口腔引起口臭。 扁桃体炎:扁桃体隐窝内易积存细菌、食物残渣等,细菌感染发炎时,隐窝内的物质分解产生臭味,导致口臭。 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饮酒: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酒精会使口腔黏膜干燥,降低口腔的自洁能力,两者共同作用易引发口臭。 2.不合理饮食与节食:长期节食减肥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食物残渣更易在口腔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过多食用葱、蒜、韭菜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可能导致暂时性口臭。 3.口腔卫生习惯不佳:长期不刷牙、不漱口,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厌氧菌,会分解口腔内的有机物产生臭味,这是引发口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四、特殊人群特点及相关情况 1.儿童:儿童口臭多与口腔清洁不到位有关,如未能有效刷牙,食物残渣易残留;此外,龋齿也是儿童口臭的常见原因,需家长督促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孕妇: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口腔环境,加之部分孕妇口腔卫生维护可能有所松懈,易出现口臭。建议孕妇保持口腔清洁,适当增加口腔护理频率。 3.老年人:老年人常存在口腔疾病(如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同时可能伴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且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这些因素均易导致口臭,需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及全身状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2025-10-14 15:46:13
  • 孩子换牙期间注意事项

    为保障孩子换牙期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着手。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至少早晚刷牙,可用儿童牙线辅助,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帮忙用;注意饮食营养,摄入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控制甜食;定期带孩子检查牙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有特殊病史的孩子进行口腔相关操作时要特别告知医生病史,家长要细心照顾孩子换牙期口腔及全身健康。 一、保持口腔清洁 1.刷牙频率:孩子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换牙期间口腔环境更易滋生细菌,良好的刷牙习惯能有效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例如,使用软毛儿童牙刷,按照正确的巴氏刷牙法进行清洁,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2.辅助清洁工具: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牙线,在牙齿缝隙较大时帮助清理食物残渣。但要注意使用方法,避免损伤牙龈。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使用牙线。 二、注意饮食营养 1.富含钙的食物:钙是牙齿发育的重要物质,应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钙,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例如,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的牛奶摄入,能为牙齿发育提供充足的钙源。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D等对牙齿健康也很重要。维生素C可以增强牙龈的韧性,如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孩子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通过阳光照射合成维生素D,也可以从深海鱼类、蛋黄等食物中获取。 3.控制甜食摄入:过多的甜食容易导致龋齿,应减少孩子食用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例如,每天食用甜食的次数最好不超过1次,且食用后要及时漱口。 三、观察牙齿生长情况 1.定期检查: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到口腔科检查牙齿,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牙齿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乳牙滞留、恒牙异位萌出等情况。 2.异常情况处理:如果发现乳牙迟迟不脱落,而恒牙已经萌出,属于乳牙滞留,应及时就医拔除滞留的乳牙,为恒牙腾出正常的生长空间;如果恒牙萌出位置异常,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处理。 四、纠正不良习惯 1.吮指习惯:3岁以后孩子仍有吮指习惯可能会影响牙齿排列,导致牙齿不齐等问题。家长要及时引导纠正,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其他安抚物,如安抚奶嘴(在合适阶段使用并及时戒除)等方式帮助孩子改掉吮指习惯。 2.口呼吸习惯:长期口呼吸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上颚高拱等问题。如果孩子有口呼吸习惯,要及时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等鼻腔疾病,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以纠正口呼吸习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孩子,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在换牙期间进行口腔清洁或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例如,在进行牙齿清洁或可能有创的口腔操作前,需要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医生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更加细心地照顾,确保孩子在换牙期间的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2025-10-14 15:44:26
  • 普通的漱口水是否有用

    普通漱口水分为抗菌类、抗敏感类、清洁型,抗菌类含氯己定等能显著减少有害细菌数量、抑制菌斑形成但长期用可能致菌群失调,抗敏感类含硝酸钾等可缓解牙齿敏感,清洁型起物理清洁作用;儿童6岁以下应避免含酒精或高浓度药物成分漱口水,建议选儿童专用温和清洁型并成人监护,孕妇需谨慎选成分,优先简单安全的,口腔疾病患者中患牙周炎者抗菌类漱口水可作辅助治疗但不替代正规治疗,佩戴正畸矫治器者用清洁型漱口水助清洁且选不腐蚀材质的。 一、普通漱口水的分类及基本作用 普通漱口水可分为抗菌类、抗敏感类、清洁型等。抗菌类漱口水含如氯己定等成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显著减少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有害细菌数量,抑制菌斑形成,对牙龈炎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抗敏感类漱口水含硝酸钾等成分,通过作用于牙本质小管,可缓解因牙本质暴露导致的牙齿敏感,相关研究显示使用后能降低牙齿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清洁型漱口水主要起物理清洁作用,能稀释口腔内食物残渣、部分软垢等,但抗菌、抗炎等针对性作用相对较弱。 二、不同类型漱口水的循证依据 抗菌类漱口水: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含0.12%氯己定的抗菌漱口水,连续使用一定疗程后,能使菌斑指数降低约30%-50%,对牙龈炎患者的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有改善效果,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等问题,需谨慎使用时长。 抗敏感类漱口水:研究发现,含有5%硝酸钾的抗敏感漱口水,使用者在使用4周后,牙齿敏感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可降低约40%-60%,表明其对缓解牙齿敏感有较好的循证支持。 清洁型漱口水:有研究通过对比使用清洁型漱口水与不使用的人群口腔卫生状况,发现使用清洁型漱口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口腔中浮游细菌数量,但相较于抗菌类漱口水,其对特定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主要是起到辅助清洁口腔环境的作用。 三、特殊人群使用普通漱口水的注意事项 儿童:低龄儿童(如6岁以下)因吞咽功能不完善,应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高浓度药物成分的漱口水,防止误吞后引起不适甚至中毒等情况,建议选择儿童专用、成分温和的清洁型漱口水,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孕妇:孕妇使用漱口水时需谨慎选择成分,应避免使用含有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成分的产品,优先选择成分简单、经临床验证安全的漱口水,如含天然植物提取物且无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水,使用时遵循正确方法,避免过度频繁使用。 口腔疾病患者:患有牙周炎等较严重口腔疾病的人群,使用抗菌类漱口水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不能替代正规的牙周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使用过程中要关注口腔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对于佩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使用清洁型漱口水可帮助清洁矫治器周围及口腔内残渣,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选择不会腐蚀矫治器材质的漱口水。

    2025-10-14 15:43:35
  • 舌头尖有小红点是什么原因

    舌头尖出现小红点的原因多样,局部刺激因素包括儿童和成人因饮食过烫、辛辣及机械刺激如牙齿不整齐等导致;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儿童和成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不同表现)和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全身性疾病表现有维生素缺乏(儿童和成人因不同饮食情况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出现相关症状)、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凝血异常出现小红点;还有各年龄段因接触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出现小红点。 一、局部刺激因素 饮食方面: 儿童:儿童若常进食过烫、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吃了刚出锅的麻辣烫、辣条等,高温和辛辣成分会刺激舌头尖部黏膜,导致出现小红点。儿童消化系统和口腔黏膜较为娇嫩,对刺激性食物的耐受度低,容易受到损伤。 成人:成年人长期大量食用过烫食物,像频繁饮用滚烫的茶水、咖啡等,或者经常吃辛辣食物,如过量食用辣椒,会使舌头尖部黏膜受到刺激,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小红点。 机械刺激: 各年龄段:牙齿不整齐,有锐利的牙尖、残根、残冠等,会反复摩擦舌头尖部,造成局部黏膜损伤,出现小红点。例如有智齿萌出位置不正,经常摩擦舌头;或者长期佩戴不合适的义齿,不断刺激舌头尖。 二、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儿童:儿童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时,可能会在舌头尖出现小红点,随后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病毒,且感染后传播较快。 成人:成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如复发性单纯疱疹,也会在舌头尖出现小红点、水疱等症状,一般与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比如劳累、感冒等诱因下容易复发。 细菌感染: 各年龄段:舌头尖部受到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引起局部炎症,出现小红点,可能还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比如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发局部感染。 三、全身性疾病表现 维生素缺乏: 儿童:儿童缺乏维生素B时,除了舌头尖有小红点,还可能出现口角炎、唇炎等。儿童如果挑食、饮食结构单一,容易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 成人:成年人长期偏食、节食等导致维生素B、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舌头黏膜的正常代谢,出现舌头尖小红点。例如长期只吃精米面,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容易缺乏维生素。 血液系统疾病: 各年龄段: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会表现为舌头尖有小红点,同时皮肤可能有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舌头尖部微小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形成小红点样改变。 四、过敏反应 各年龄段: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芒果、海鲜等)、药物(青霉素等)、口腔接触的橡胶类物质等,可引起舌头尖部过敏反应,出现小红点,还可能伴有瘙痒、肿胀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对某些辅食、玩具材料过敏,成人可能对新更换的牙膏、口香糖等过敏。

    2025-10-14 15:42:5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