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1、擅长皮肤美容激光诊治,如痤疮疤痕,各类色斑,面部年轻化,血管瘤/痣,疤痕,脱毛,皮肤肿瘤等。 2、擅长免疫性皮肤病诊治,如白癜风,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庆,女,皮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已从事皮肤病性病工作30多年。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免疫亚专业负责人,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免疫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激光学组成员,中国中西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痤疮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展开
个人擅长
1、擅长皮肤美容激光诊治,如痤疮疤痕,各类色斑,面部年轻化,血管瘤/痣,疤痕,脱毛,皮肤肿瘤等。 2、擅长免疫性皮肤病诊治,如白癜风,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等。展开
  • 脸部过敏怎么治

    脸部过敏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用冷毛巾等冷敷舒缓、遵医嘱用抗组胺类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包括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易致敏食物多吃蔬果保证睡眠,儿童勿自行用药需就医用专用品避过敏原,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药就医,老年人注重保湿关注基础病就医详告状况。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要明确可能导致脸部过敏的物质,如某些特定的化妆品成分、花粉、尘螨等,尽量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更换无刺激的护肤产品、在花粉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等,从源头阻断过敏加重的因素。二、冷敷舒缓不适可使用冷毛巾或专门的冷敷贴轻柔敷于脸部,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冷敷能够通过降低局部皮肤温度,收缩毛细血管,从而减轻脸部过敏引起的红肿、瘙痒等症状,需注意冷敷时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皮肤。三、药物干预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这类药物能通过拮抗组胺受体,缓解过敏引发的瘙痒、红肿等症状,常见的有西替利嗪等,但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格外谨慎,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四、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脸部清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加重过敏。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有助于皮肤修复。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良好的恢复状态,利于皮肤过敏情况的改善。五、特殊人群注意1.儿童:儿童脸部过敏时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护理措施及药物。日常要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护肤品,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某些儿童玩具上可能残留的刺激性物质等。2.孕妇:孕妇脸部过敏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合理冷敷等缓解症状,若需用药必须就医,向医生明确告知孕期情况,由医生权衡用药风险后谨慎选择药物。3.老年人:老年人脸部过敏时要注重皮肤保湿,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同时需关注自身是否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皮肤的恢复及药物的使用,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

    2025-10-29 11:52:34
  • 指甲上长白斑怎么回事

    指甲白斑成因包括营养缺乏致角质蛋白合成代谢受影响、日常微小外伤使甲母质受影响致白斑可随指甲生长消失、真菌感染性疾病如甲癣破坏指甲结构致白斑、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致指甲白斑、儿童因生长发育可能有暂时性白斑而成年人长期白斑伴异常需就医排查。 一、营养缺乏因素 指甲的正常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参与,当机体缺乏钙、锌等微量元素时,可能影响指甲角质蛋白的合成与代谢,从而导致指甲上出现白斑。例如,有研究表明,锌元素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裂及核酸、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若体内锌摄入不足,会干扰指甲的正常生长状态,引发白斑等改变;钙是维持骨骼和指甲等组织正常结构的重要元素,缺乏钙时也可能影响指甲的健康状况,出现白斑表现。 二、外伤因素 日常生活中,指甲受到微小的创伤较为常见,比如手指被挤压、碰撞到硬物等,这些轻微的外伤会使甲母质(指甲生长的源头部位)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局部指甲生长出现暂时的异常,进而表现为指甲上出现白斑。这种情况通常是偶尔发生,一般随着指甲的生长,白斑会逐渐消失。 三、疾病相关因素 1.真菌感染性疾病:如甲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指甲引起,真菌会破坏指甲的正常结构和角质层,使得指甲表面出现白斑、凹陷、增厚等改变。甲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等方式传播。 2.其他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指甲的状态出现白斑,例如银屑病累及指甲时,可能导致指甲表面出现点状凹陷、白斑等表现;还有些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身体整体健康状况不佳,营养吸收或代谢受到影响,也可能反映在指甲上出现白斑。 四、其他生理因素 对于儿童而言,其指甲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指甲白斑,这可能与儿童阶段身体生长迅速,营养相对需求较多但有时未能完全充分供应等生理特点有关,一般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营养状况改善,白斑多可自行消退。而成年人如果指甲白斑长期存在且伴有指甲变形、变色加重、疼痛等异常情况时,则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2025-10-29 11:51:28
  • 毛发红糠疹

    毛发红糠疹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初期有毛囊性小丘疹顶端有角质栓等表现好发多部位可伴掌跖角化等,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并可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辅助,治疗分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制剂及系统用维A酸类药物或重症用免疫抑制剂,儿童需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哺乳期需权衡药物对母婴风险谨慎选方案,老年用药要考虑基础病及机体耐受性。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初期常表现为毛囊性小丘疹,顶端有角质栓,中央有黑色角栓,剥去角栓可见微小凹陷,丘疹可融合成淡红色或黄红色斑块,表面覆有细小鳞屑,好发于头皮、颈部、躯干、四肢伸侧等部位,同时可伴有掌跖角化过度、指甲改变等表现。 二、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如上述毛囊性丘疹、斑块及鳞屑等特征性表现。进一步可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辅助诊断,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角化过度、毛囊口角栓、棘层肥厚等特征性改变。 三、治疗方式 (一)外用药物治疗 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改善炎症症状,维A酸类外用制剂有助于调节表皮角化。 (二)系统药物治疗 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是常用治疗药物,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对于病情较重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但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患毛发红糠疹时需格外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加强皮肤保湿等,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系统维A酸类药物,因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带来潜在不良反应风险,用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此类人群用药需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风险,一般需权衡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影响与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必要时可延迟药物治疗直至哺乳期结束。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老年患者的机体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

    2025-10-29 11:50:29
  • 小儿荨麻疹能自愈吗

    小儿荨麻疹有一定自愈可能,但其自愈情况受年龄、过敏原接触、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影响,家长需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若病情有加重趋势要及时就医,不能仅等待自愈。 一、影响小儿荨麻疹自愈的因素 1.年龄因素:婴幼儿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相对来说,一些轻度的、由短暂过敏因素引起的小儿荨麻疹可能更有机会自愈;而年龄稍大些的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更成熟,但如果是慢性、由复杂因素引起的荨麻疹,自愈概率则较低。例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因接触少量过敏原引发的轻度荨麻疹,部分可能在脱离过敏原后自行好转。 2.过敏原接触情况:如果能明确过敏原并及时让小儿脱离过敏原,那么自愈的可能性会增加。比如小儿因食用某种特定食物引起荨麻疹,一旦停止食用该食物,部分患儿的荨麻疹可能会逐渐消退自愈。但如果持续接触过敏原,如小儿对尘螨过敏,始终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荨麻疹往往难以自愈,还可能反复发作。 3.病情严重程度:如果小儿荨麻疹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少量零散的风团,瘙痒不明显,那么自愈的几率相对较高。但如果症状较重,出现大片风团融合,伴有明显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自愈的可能性就很小,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二、小儿荨麻疹自愈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病情变化: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荨麻疹风团的变化情况,包括风团的数量、大小、颜色以及小儿的一般状况,如有无发热、呼吸是否平稳等。如果风团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增多,且小儿一般情况良好,可继续观察。 2.护理措施:要保持小儿皮肤清洁,避免小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给小儿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要让小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自身修复。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小儿病情有加重趋势,如风团增多、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能再等待自愈,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小儿荨麻疹有自愈的可能,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儿病情,必要时及时采取医疗干预措施。

    2025-10-29 11:49:08
  • 有效去黑眼圈方法

    去黑眼圈可通过保证充足睡眠、严格防晒及增加富含维生素C、E食物摄入来调整生活方式,使用含维生素K、咖啡因眼霜并冷敷护理,还能进行激光或填充等医疗干预,孕妇要选温和无刺激眼霜,老年人有眼部疾病先咨询眼科医生再选合适去黑眼圈方法。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应维持7~9小时高质量睡眠,儿童及青少年需根据年龄调整,如儿童10~14小时、青少年8~10小时,充足睡眠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恢复,减轻黑眼圈。 2.严格防晒:紫外线会加重黑眼圈形成,日常外出时应使用防晒指数(SPF)合适的防晒霜,避免眼部皮肤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导致色素沉着加重。 3.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维生素E(如坚果)的食物摄入,此类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眼部肌肤状态,减轻黑眼圈。 二、护肤方法 1.使用特定成分眼霜:选择含维生素K、咖啡因成分的眼霜,维生素K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血管扩张导致的黑眼圈;咖啡因能收缩血管、消肿,每日早晚取适量轻柔涂抹于眼周肌肤。 2.冷敷护理:用冷毛巾或冰袋敷眼,每次10~15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通过低温刺激收缩眼部血管,减轻肿胀与黑眼圈程度,但需注意避免冻伤眼部皮肤。 三、医疗干预 1.激光治疗:利用特定波长激光刺激眼部皮肤胶原蛋白再生,改善黑眼圈状况,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儿童及皮肤敏感人群需谨慎评估后再考虑,因其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的不良反应风险。 2.填充治疗:对于泪沟型黑眼圈,可通过注射玻尿酸等填充剂改善,但同样需专业医疗人员操作,且需充分考虑年龄等因素,低龄人群一般不建议采用此类有创性医疗干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应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眼霜,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产品,以防影响自身及胎儿健康。 2.老年人:若合并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需先咨询眼科医生,再根据自身眼部状况选择合适的去黑眼圈方法,避免因不当操作加重眼部病情。

    2025-10-29 11:48: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