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1、擅长皮肤美容激光诊治,如痤疮疤痕,各类色斑,面部年轻化,血管瘤/痣,疤痕,脱毛,皮肤肿瘤等。 2、擅长免疫性皮肤病诊治,如白癜风,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郭庆,女,皮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已从事皮肤病性病工作30多年。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免疫亚专业负责人,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免疫学组组长,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激光学组成员,中国中西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痤疮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等。先后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论文50多篇。展开
个人擅长
1、擅长皮肤美容激光诊治,如痤疮疤痕,各类色斑,面部年轻化,血管瘤/痣,疤痕,脱毛,皮肤肿瘤等。 2、擅长免疫性皮肤病诊治,如白癜风,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天疱疮等。展开
  • 湿疹怎么食疗?

    湿疹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脂肪酸、维生素、锌的食物及清淡易消化食物来缓解症状,如深海鱼类含Omega-3脂肪酸有抗炎作用,胡萝卜等富维生素A可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柑橘类等富维生素C有抗炎作用,坚果等富锌可调节免疫,还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 一、富含脂肪酸的食物 来源及作用: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对于湿疹患者可能有助于减轻皮肤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发现,摄入充足Omega-3脂肪酸的人群,湿疹相关的皮肤炎症程度相对较轻。一般建议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消化系统和身体代谢特点,在选择深海鱼类时,要确保鱼肉新鲜,避免因食用不新鲜鱼类导致胃肠道不适等问题,同时要注意刺多的情况,防止卡喉。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A相关食物:胡萝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有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相关,而补充维生素A可以改善皮肤屏障,对湿疹的缓解有一定帮助。成人每天可通过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一般胡萝卜每天可食用100-150克左右,菠菜每天50-100克左右。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摄入量,比如幼儿每天胡萝卜摄入量可控制在50克左右,菠菜可在30-50克左右,避免过量摄入导致维生素A中毒等情况。 维生素C相关食物: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等)、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抗炎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以帮助减轻过敏反应相关的炎症,对湿疹患者的皮肤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成人每天可摄入柑橘类水果2-3个,草莓100-150克左右。儿童患者食用时要注意适量,防止过量食用引起胃肠道不适,比如幼儿每天柑橘类水果可吃1个左右,草莓50-100克左右。 三、富含锌的食物 来源及作用:坚果(如核桃、腰果等)、瘦肉(如牛肉、猪肉等)富含锌,锌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功能调节等。有研究表明,锌缺乏可能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关,补充锌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湿疹的缓解有一定帮助。成人每天可摄入坚果10-15克,瘦肉50-100克左右。儿童患者食用坚果时要注意避免呛噎,可将坚果研磨成粉末后添加到辅食中,瘦肉则要确保烹饪熟透,一般幼儿每天坚果摄入量控制在5克左右,瘦肉20-50克左右。 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作用及选择:对于湿疹患者,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很重要,可减少胃肠道负担,避免因消化不良等情况加重湿疹相关症状。例如小米粥、山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小米粥易于消化吸收,成人每天可食用1-2碗,山药可每天食用50-100克左右。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更加注重易消化,小米粥可根据年龄适量增加或减少,幼儿每次可食用30-50毫升左右的小米粥,山药可做成泥状,每次食用10-30克左右。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皮肤,加重湿疹症状。

    2025-11-04 14:20:05
  • 长火疖子的原因是什么

    火疖子形成与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细菌也可致)、皮肤卫生状况不佳(污垢积聚、多汗利于细菌滋生)、机体免疫力低下(儿童老人及患基础疾病者易受影响)、毛囊及皮脂腺分泌旺盛(青春期人群高发且饮食生活习惯可影响)相关。 1.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因:火疖子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这种细菌常常寄居在人的皮肤表面,当皮肤受到损伤时,比如擦伤、抓伤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容易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进而形成火疖子。例如,儿童如果玩耍时不小心擦伤了皮肤,就增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成年人若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皮肤容易受到摩擦损伤,也较易长火疖子。 2.其他细菌感染: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表皮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也可能导致火疖子的发生。不同人群因生活环境、个人卫生状况等因素,感染的细菌种类可能有所差异。比如,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感染其他条件致病菌引发火疖子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皮肤卫生状况不佳 1.污垢积聚利于细菌滋生:如果不注意皮肤清洁,皮肤表面会积聚污垢、油脂等物质,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长期不洗澡、不更换衣物的人,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了长火疖子的几率。例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且较少清洁皮肤的人群,皮肤卫生状况差,更容易长火疖子。 2.多汗环境促进感染:多汗的人皮肤表面经常处于潮湿状态,这也有利于细菌的滋生。比如,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厚,更容易出汗,而且皮肤褶皱处通风较差,容易潮湿,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运动员在大量运动后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清洁皮肤,也容易长火疖子。 机体免疫力低下 1.儿童及老年人易受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力相对较低,所以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长火疖子。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身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弱,也较易发生火疖子。例如,幼儿在感冒发烧等免疫力暂时降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长火疖子的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免疫力低下,长火疖子的风险也会增加。 2.基础疾病影响免疫力: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艾滋病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引发火疖子。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有利于细菌生长,且伤口不易愈合,一旦皮肤有损伤就容易感染长火疖子;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抗感染能力极低,更容易反复出现火疖子等感染性疾病。 毛囊及皮脂腺分泌旺盛 1.青春期人群高发:处于青春期的人群,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毛囊及皮脂腺分泌旺盛。过多的皮脂分泌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堵塞毛囊口,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从而容易长火疖子。比如,青春期的青少年,面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容易出现火疖子。 2.饮食生活习惯影响: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的人,也会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加。例如,经常吃油炸食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皮肤油脂分泌会增多,毛囊堵塞的几率增大,进而增加长火疖子的可能性。

    2025-11-04 14:18:47
  • 脚气什么药管用

    脚气即足癣由皮肤癣菌引起,治疗主要靠抗真菌药物分局部和系统用药,局部有咪唑类、丙烯胺类等,系统用药适用于外用不佳等严重情况,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非药物干预可通过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辅助治疗。 脚气即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治疗主要依靠抗真菌药物,分为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 咪唑类:如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局部用药可缓解症状,治愈率可达70%-80%左右,常见剂型有乳膏、溶液等,一般每日外用1-2次,连续使用2-4周。 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能特异性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抗菌活性较强,起效较快,治愈率与咪唑类相当,剂型同样有乳膏等,每日外用1次,疗程2-4周。 其他:如阿莫罗芬,为吗啉衍生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导致真菌死亡,对皮肤癣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每周外用1-2次,疗程4-6周。 系统抗真菌药:对于外用药物疗效不佳、反复发作、角化过度型等严重足癣患者可考虑系统用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伊曲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采用间歇冲击疗法,疗效较好,治愈率约80%以上,但需注意其对肝脏有一定影响,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且有基础肝脏疾病患者慎用;特比萘芬为丙烯胺类口服抗真菌药,作用机制同外用制剂,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每日口服1次,疗程2-4周,安全性相对较好,但也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需谨慎用药 儿童:儿童患脚气时,应优先选择相对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如低浓度的特比萘芬乳膏等,由于儿童皮肤薄嫩,药物吸收相对较快,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防止药物过量吸收引起不良反应,且儿童用药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孕妇:孕妇患脚气一般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尽量避免系统用药,因为系统用药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可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外用制剂,如克霉唑乳膏等,使用时应遵循适量、短期原则。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变化,外用药物相对更安全,若需使用系统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并加强肝肾功能监测。 非药物干预辅助治疗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洗完后及时擦干,尤其是脚趾间,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如棉质袜子和布鞋等,保持足部处于干燥环境,可抑制真菌生长繁殖,降低脚气复发几率,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更换一次袜子,每2-3天更换一次鞋子。 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生活用品,脚气患者的生活用品应定期消毒,可通过阳光暴晒或使用消毒剂浸泡等方式消毒,防止真菌传播给他人或自身其他部位感染,如手癣、体癣等。

    2025-11-04 14:17:43
  • 白砂糖洗脸对痘痘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白砂糖洗脸对痘痘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清洁表面污垢且可能短暂改善皮肤外观坏处是会损伤皮肤屏障、加重毛孔堵塞、引发过敏反应且不利于痘痘针对性治疗有痘痘人群不建议用白砂糖洗脸应选科学合适护理方法严重时遵医嘱治疗不同人群痘痘护理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白砂糖洗脸对痘痘的好处 1.清洁表面污垢 白砂糖颗粒有一定的摩擦性,洗脸时可以在皮肤表面起到物理清洁作用,能去除皮肤表面附着的灰尘、油脂等污垢。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物理清洁有助于减少皮肤表面污垢对毛孔的堵塞风险,而毛孔堵塞是引发痘痘的一个常见因素。但这种清洁作用比较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痘痘产生的内在问题。 2.可能短暂改善皮肤外观 在清洁后,皮肤表面污垢去除,可能会让皮肤看起来相对更清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皮肤状态有所改善的感觉。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改善,对于痘痘的炎症、内部的毛囊皮脂腺异常等问题并没有实际的治疗作用。 二、白砂糖洗脸对痘痘的坏处 1.损伤皮肤屏障 白砂糖颗粒比较粗糙,频繁用白砂糖洗脸会过度摩擦皮肤,破坏皮肤的角质层。皮肤屏障受损后,皮肤的保湿、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细菌等微生物的入侵,反而可能加重痘痘的炎症反应。例如,皮肤屏障受损后,皮肤的免疫力降低,原本潜伏在皮肤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等可能会大量繁殖,导致痘痘加重。 2.加重毛孔堵塞 虽然白砂糖有一定清洁作用,但它无法像专业的清洁产品那样精准清洁毛孔内部。而且,在洗脸过程中,白砂糖颗粒可能会残留在毛孔周围,进一步堵塞毛孔。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有毛孔堵塞倾向的皮肤,使用白砂糖洗脸会使毛孔堵塞情况恶化,从而促进痘痘的生成或加重原有痘痘。 3.引发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可能对白砂糖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使用白砂糖洗脸后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刺痛等过敏症状。对于有痘痘的皮肤来说,过敏反应会加重皮肤的炎症,不利于痘痘的恢复,甚至可能使痘痘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例如,过敏引起的皮肤炎症会干扰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过程,导致痘痘难以消退。 4.不利于痘痘的针对性治疗 使用白砂糖洗脸不能针对痘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处理,如调节皮脂腺分泌、改善毛囊口角化等。而痘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单纯用白砂糖洗脸会耽误对痘痘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痘痘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例如,对于因雄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而引发的痘痘,白砂糖洗脸无法解决雄激素相关问题,不能从根源上改善痘痘状况。 对于有痘痘的人群,不建议使用白砂糖洗脸来处理痘痘问题。如果有痘痘相关困扰,应选择科学、合适的皮肤护理方法,如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皮肤,对于痘痘情况较严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外用药物等。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痘痘护理上也有不同注意事项,例如青少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痘痘发生率较高,更要注意皮肤护理的科学性;油性皮肤人群本身皮脂腺分泌旺盛,更需谨慎选择清洁方式,避免加重皮肤问题。

    2025-11-04 14:15:52
  • 药疹的症状是什么,药疹的症状有哪些

    药疹症状多样,常见红斑丘疹型由青霉素等引起表现为红斑丘疹对称分布;荨麻疹型似荨麻疹由血清制品等引起出现风团瘙痒明显;固定型药疹由磺胺类等引起呈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愈后留色素沉着重复出现;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严重由磺胺类等引起起病急骤有大疱及全身症状;剥脱性皮炎型由长期服药引起初期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后全身潮红肿胀剥脱伴全身症状,需据用药史等综合判断,疑药疹应停可疑药物及时就医。 药疹的症状表现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类型: 1.红斑丘疹型 表现:较为常见,多由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引起。皮疹主要为红斑、丘疹,大小不等,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片,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一般对称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等部位。例如,使用某种抗生素后,皮肤逐渐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可伴有轻度瘙痒。在儿童中,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可能对药物反应更为敏感,红斑丘疹可能出现得更为迅速且皮疹形态可能相对更明显。 2.荨麻疹型 表现:类似荨麻疹的表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瘙痒明显。可由血清制品、呋喃唑酮等药物引起。风团可突然出现,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发生,儿童由于皮肤血管反应性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风团的形态和消退速度可能有一定差异,且儿童瘙痒感可能更明显,需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3.固定型药疹 表现: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红斑,边界清楚,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每次用药后在同一部位可重复出现皮疹,皮疹大小可从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例如,患者服用某种解热镇痛药后,口唇周围出现圆形红斑,下次再服用同类药物时,该部位又会出现相同表现的皮疹。对于儿童,由于皮肤面积相对较小,固定型药疹的皮疹可能相对更集中在某些部位,家长需特别留意孩子用药后的皮肤变化。 4.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表现:是较为严重的药疹类型,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等引起。起病急骤,全身皮肤广泛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可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皮松解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类似二度烧伤。这种类型病情凶险,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需高度重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5.剥脱性皮炎型 表现:多由长期服用巴比妥类、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引起。初期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逐渐加重并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以后皮肤呈大片状剥脱,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等。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皮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药疹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药疹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临床中需根据患者的用药史、皮疹特点及全身症状等综合判断。一旦怀疑药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2025-11-04 14:15: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