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有一些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兴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有一些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展开
个人擅长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还有一些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体化治疗。展开
  • 肾病综合症几大并发症

    肾病综合症可引发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感染因免疫球蛋白等丢失、免疫力下降等致,儿童更易且影响生长,不良生活方式、既往感染史会增加风险;血栓栓塞因血液高凝,老年、长期卧床等易发生,既往有血栓病史者风险高;急性肾损伤由有效血容量不足等致,儿童表现不典型,脱水等加重风险,既往有肾脏基础病者更易;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因大量蛋白尿等,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高热量高脂饮食加重,既往有代谢病病史者更严重。 年龄因素:儿童肾病综合症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较于成人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其感染情况。 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较差、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肾病综合症患者需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加强营养。 病史影响: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再次发生感染的几率可能更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预防感染措施的落实。 血栓、栓塞并发症 发生机制: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主要与尿中丢失大量抗凝血酶Ⅲ,以及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等因素有关。当血液高凝时,容易形成血栓和栓塞,常见的有肾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 年龄性别: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等因素,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较年轻患者更高;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妊娠等可能会影响血栓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运动量过少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促进血栓形成,因此肾病综合症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进行活动。 病史影响:既往有血栓病史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再次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需要在治疗中采取更积极的抗凝等预防措施。 急性肾损伤 发生机制:肾病综合症患者可能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大量蛋白尿导致肾小管堵塞等原因引起急性肾损伤。 年龄因素:儿童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且儿童的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更精细地观察和及时处理。 生活方式:脱水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所以肾病综合症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病史影响:既往有肾脏基础疾病的肾病综合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发生机制:大量蛋白尿丢失蛋白质,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增加,可引起蛋白质代谢紊乱;同时脂质代谢也会出现异常,表现为高脂血症等。 年龄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表现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生活方式: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会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因此肾病综合症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 病史影响:既往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肾病综合症患者,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能会更加严重,需要综合管理代谢相关问题。

    2025-10-16 13:54:02
  • 女性有肾这个器官吗

    女性有肾,肾脏是重要排泄器官,有结构和功能,不同年龄女性肾脏有特点,女性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肾脏健康,注意预防相关疾病并定期监测肾功能。 肾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结构方面: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等部分组成,肾实质又分为皮质和髓质。肾脏有丰富的血管供应,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等功能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排出代谢废物等。例如,肾小球就像一个滤过器,将血液中的废物、多余的水分等滤出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肾小管等部位经过重吸收等过程,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功能方面: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女性来说,和男性一样,肾脏正常工作才能保证身体代谢的正常进行,保障身体健康。如果肾脏出现问题,比如肾炎等疾病,会影响到身体的水盐代谢、酸碱平衡等,进而出现水肿、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 不同年龄女性肾脏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期女性:儿童时期肾脏还在不断发育完善中,相对于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等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在这个阶段,女性儿童如果有肾脏相关疾病,比如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等,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其肾脏功能的监测,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代谢、电解质平衡等,进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间,肾脏的负担会加重。因为妊娠时身体的血容量增加,肾脏需要过滤更多的血液来满足身体代谢等需求。此时要注意肾脏功能的监测,一些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可能会影响肾脏,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能导致肾脏受损等情况。同时,育龄期女性如果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在妊娠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管理,因为肾脏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妊娠的结局以及自身的健康。 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出现生理性衰退。肾小球滤过率会逐渐下降,肾脏对水、电解质调节等功能也会有所减弱。中老年女性相对更容易出现肾脏相关疾病,如慢性肾炎进展、肾动脉硬化等。在生活中需要更加注意保护肾脏,比如避免过度劳累、合理控制血压血糖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加速肾脏功能的衰退。 女性肾脏健康的相关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方面:女性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肾脏健康。比如适量饮水,保证充足的尿量,有助于肾脏排出代谢废物;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加重肾脏负担,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引起肥胖等问题,也不利于肾脏健康;适度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肾脏功能的维持有一定好处,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疾病预防与监测方面:女性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影响肾脏的疾病。如果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影响肾脏。同时,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尤其是有家族肾脏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更要加强对肾脏功能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并及时干预。

    2025-10-16 13:53:44
  • 由肾脏排泄的体内毒素有哪几种

    由肾脏排泄的体内毒素主要有尿素、肌酐、尿酸,尿素排泄情况反映肾脏滤过功能且不同人群有差异,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重要指标且不同性别、年龄有差异,尿酸是嘌呤代谢终产物且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不同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等会影响其代谢和排泄。 一、尿素 来源与代谢: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之一,蛋白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最终生成尿素。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转化为尿素,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由肾脏滤过排出体外。 意义与影响:尿素的排泄情况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例如,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滤过尿素的能力下降,血液中尿素氮的水平会升高。一般通过检测血清尿素氮来评估肾功能,对于判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肾功能发育或衰退情况不同,血清尿素氮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肾脏功能尚在发育中,成人随着年龄增长肾功能也会逐渐减退,所以不同年龄段正常尿素氮水平不同;生活方式中高蛋白饮食会使尿素生成增多,可能影响尿素的排泄评估;有肾脏病史的人群尿素排泄更易出现异常。 二、肌酐 来源与代谢:肌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摄入的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肌肉组织中肌酸的代谢终产物。肌酐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也不分泌肌酐。 意义与影响:血清肌酐浓度可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因为肌酐的生成相对稳定,在肌肉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清肌酐水平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血清肌酐才会明显升高。不同性别之间由于肌肉量不同,血清肌酐正常范围有差异,男性肌肉量通常多于女性,所以男性血清肌酐正常水平一般高于女性;年龄方面,儿童肌肉发育不完善,肌酐生成量较少,成人肌酐生成相对稳定,老年人群肌肉量减少,肌酐生成也会减少,所以不同年龄血清肌酐正常范围不同;生活方式中如果近期食用大量肉类,可能会导致外源性肌酐暂时升高,影响对肾功能的评估;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肌酐排泄会出现异常。 三、尿酸 来源与代谢: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体内的嘌呤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源性嘌呤由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和核酸分解产生,外源性嘌呤则来自食物中嘌呤的摄入。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小部分通过肠道排出。 意义与影响:血尿酸水平异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当肾功能减退时,尿酸排泄减少,会导致血尿酸升高;而高尿酸血症也会损害肾脏,引起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导致痛风性肾病等。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段血尿酸正常范围不同,女性绝经前血尿酸水平一般低于男性,绝经后接近男性水平;年龄增长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老年人群尿酸排泄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血尿酸升高;生活方式中高嘌呤饮食(如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会使尿酸生成增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有肾脏疾病或痛风病史的人群尿酸代谢更容易出现紊乱。

    2025-10-16 13:53:21
  •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诱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可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致大量蛋白尿)、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紊乱致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滤过膜)、遗传因素(部分具遗传倾向,如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症由基因缺陷引起)及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如污染、个体生活方式如劳累睡眠不足等也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阶段需关注生活环境和方式对肾脏健康的影响)。 一、感染因素 感染是小儿肾病综合症常见的诱因之一。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炎,可导致肾病综合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等细菌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引发肾脏的病变,使得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等也可能与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发病相关,乙肝病毒相关的肾炎可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特征,病毒感染后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机制损伤肾脏。 二、免疫因素 小儿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乱在肾病综合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但在肾病综合症患儿中,免疫调节机制出现异常,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使蛋白质滤过增加,出现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症的表现。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的异常反应,导致机体对肾脏组织的免疫攻击,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遗传因素 部分小儿肾病综合症具有遗传倾向。一些遗传性的肾脏疾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类型。比如,先天性肾病综合症中的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NPHS1基因突变引起,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就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肾病综合症的表现。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肾病发生的易感性,若家族中有相关遗传性肾脏疾病的病史,小儿患肾病综合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四、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可能对小儿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肾病综合症的发病几率。例如,接触一些化学毒物、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等,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损伤肾脏的细胞和结构,干扰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引发肾病综合症。 2.个体的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与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发病有关。例如,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可能影响小儿的机体免疫力,使身体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从而增加肾脏受损的风险。而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有助于维持机体良好的免疫状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肾病综合症的发病可能。对于小儿来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患病风险。特殊人群如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更需要关注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肾脏健康的影响,家长应尽量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其健康的生活习惯。

    2025-10-16 13:53:07
  • 老年人肾炎会造成缺钾吗

    老年人肾炎有可能造成缺钾,其机制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功能异常及利尿治疗相关,不同类型肾炎如慢性肾炎、急性肾炎与缺钾关系不同,缺钾会影响老年人心脏、肌肉等系统,老年人患肾炎缺钾时要积极治肾炎、监测血钾,饮食上可增含钾食物,严重时遵医嘱补钾,且要注意用药对钾代谢影响及避免并发症。 一、肾炎导致缺钾的机制 1.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功能异常相关 肾炎时,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也可能出现紊乱。例如,某些类型的肾炎会影响肾小管对钾离子的重吸收。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对滤过的钾离子进行重吸收,以维持体内钾离子的平衡。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时,就会导致钾离子从尿液中过多丢失,从而引起缺钾。 另外,肾炎患者可能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异常。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当RAAS异常时,醛固酮分泌增多,会促使肾小管过多地排钾,进而导致血钾降低。 2.利尿治疗相关 部分老年人肾炎患者可能会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如噻嗪类利尿剂等。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起到利尿作用。但在利尿的过程中,会同时排出较多的钾离子,如果不注意补充钾离子,就容易导致缺钾。 二、不同类型肾炎与缺钾的关系 1.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患者病情迁延,长期的肾脏损伤会逐渐影响肾脏的各种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肾小管间质损害逐渐明显,这会进一步影响钾离子的代谢。慢性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的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尿剂等药物的几率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慢性肾炎患者发生缺钾的风险。 2.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患者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少尿期和多尿期。在多尿期时,肾脏的排尿量增加,此时肾小管对钾离子的重吸收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正常,就容易导致钾离子排出增多,从而引起缺钾。不过急性肾炎患者发生缺钾的情况相对慢性肾炎可能稍少,但也不能忽视。 三、老年人患肾炎缺钾的影响及应对提示 1.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缺钾会对老年人的心脏、肌肉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在心脏方面,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在肌肉方面,会导致肌肉无力、软瘫等,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 2.应对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患肾炎出现缺钾情况时,首先要积极治疗肾炎本身。同时,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如果发现有缺钾迹象,在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土豆等。但如果缺钾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钾剂补充。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对钾代谢的影响,在使用利尿剂等可能影响钾代谢的药物时,更要加强血钾的监测,并且根据血钾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较弱,在补充钾离子等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避免出现高钾血症等其他并发症。

    2025-10-16 13:52: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