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麻勇,教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员,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会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IHPBA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外科专业委员会数字化肝胆胰外伤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促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胆结石做了手术后要吃什么好呢

    胆结石手术后,饮食调整应遵循清流食、流食、低脂、高纤维、适量蛋白质、规律饮食等原则,避免饮酒和吸烟,控制糖分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定期复查。具体饮食可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1.术后早期: 清流食:术后第1天,可饮用清流食,如白开水、糖水等。 逐渐过渡:第2天可改为流食,如米汤、果汁等。 2.术后1周内: 低脂饮食:选择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 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但要避免过量,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高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1周后: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4.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饮酒和吸烟:酒精和尼古丁会影响肝脏功能。 控制糖分摄入: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增加肝脏负担。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 此外,每个人的身体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也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2025-09-17 12:44:53
  • 做胆囊切除手术后饮食注意什么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需注意短期内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正常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和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定期复查。 1.术后短期内(1-2天) 应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食清流食,如米汤、果汁等。 2.逐渐过渡到半流食 术后1-2周,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此时应避免食用油腻、高脂肪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3.恢复正常饮食 术后3-4周,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同时,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4.选择易消化食物 术后应选择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油煎食物。 5.注意饮食卫生 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会受到一定影响,消化功能也会有所下降。因此,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 6.定期复查 胆囊切除后,应定期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胆囊切除手术后的饮食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逐渐过渡,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同时,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5-09-17 12:43:58
  • 胆与肝的相互关系

    肝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在治疗上,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方法常被用于调理肝胆疾病,而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规律等养生方法也对肝胆健康有益。 胆与肝的相互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肝胆相照”,它们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1.生理关系 肝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2.病理关系 肝病可以影响胆的功能,如肝气郁结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出现胁痛、黄疸等症状。 胆病也可以影响肝的功能,如胆腑湿热可下注肝经,导致肝经湿热,出现口苦、目眩等症状。 3.治疗上的相互影响 治疗肝病时,常需兼顾胆的功能,如疏肝利胆。 治疗胆病时,也常需调理肝气,如清热利胆。 4.临床应用 对于一些肝胆疾病的患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中医常常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调理身体时,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规律也有助于维护肝胆的健康。 总之,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关联,在治疗上也相互影响。对于肝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注重整体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志状态。同时,中医的调理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2025-09-17 12:40:22
  • 如何让胆息肉自己消失

    胆息肉一般不能自行消失,目前也没有特效药物消除胆息肉。但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复查、治疗胆囊疾病等方式,可控制息肉生长,预防恶变。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息肉情况综合制定,建议咨询肝胆外科医生。 一般来说,胆息肉是不能自己消失的。因为胆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局限性隆起,是一种实质性病变,不会自行消退。目前,也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消除胆息肉。但是,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治疗,可以控制息肉的生长,预防息肉的恶变。以下是一些建议: 调整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蛋黄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风险。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息肉的大小、形态变化。如果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直径大于1厘米、基底部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等,应及时手术治疗。 治疗胆囊疾病:如果有胆囊炎症、胆囊结石等疾病,应及时治疗,以预防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息肉的治疗,应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如果对胆息肉的治疗有疑问,建议咨询肝胆外科医生。

    2025-09-17 12:36:26
  • 胆囊壁增厚伴有结石应该用什么中成药

    胆囊壁增厚伴有结石从中医角度多与肝胆湿热相关常用具清热祛湿利胆功效的消炎利胆片其成分有清热祛湿利胆作用及抗炎利胆抑菌等药理效应孕妇应谨慎使用老年人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变化有基础病史者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一、相关中成药及作用机制 当胆囊壁增厚伴有结石时,从中医角度多与肝胆湿热等病机相关,常用具有清热祛湿、利胆功效的中成药,例如消炎利胆片,其主要成分包括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等,具有清热、祛湿、利胆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能发挥抗炎、利胆、抑菌等效应,可缓解因肝胆湿热引发的胆囊壁增厚伴有结石相关症状。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由于消炎利胆片中部分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孕妇应谨慎使用该类中成药,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再决定是否选用。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减退,使用涉及肝胆的中成药时,需密切关注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肝肾功能调整用药相关事宜,确保用药安全。 有基础病史者:对于本身患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严重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针对胆囊壁增厚伴有结石的中成药前,应先咨询医生,因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后给出合理用药建议。

    2025-09-17 12:34: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