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麻勇,教授,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会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员,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会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IHPBA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医学外科专业委员会数字化肝胆胰外伤学组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黑龙江省医促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展开
  • 肝胆湿热的症状

    肝胆湿热是一个中医的病证名,指的是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的病证。多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者是嗜酒,或者是过食肥甘辛辣的食物,湿邪内生,瘀久化热所致; 或者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了肝胆而形成了肝胆湿热证。肝胆湿热证临床表现往往表现成肝胆的循行部位,比如说胁内部胀痛、灼热,或者是腹胀厌食,有的患者会表现出口苦、恶心的表现; 小便一般来说是短赤或者是黄赤的,大便是不调,或者是大便干;有的患者会表现出身目发黄,就是黄疸的表现,舌体是偏大的,舌红,舌苔是比较黄腻而燥的,脉象是一个悬数或者滑数的脉相。 对于肝胆湿热证,我们中医一般治疗是应用的是清热利湿、清利肝胆的治法。

    2025-04-01 03:34:11
  • 查肝胆胰脾增强ct好还是核磁好

    查肝胆胰脾增强CT和核磁不存在哪一种好的说法,针对不同的病变组织,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不存在哪种更好。 1.通过增强CT来查肝胆胰脾,需要借助注射造影剂完成,该方法可针对肝胆胰脾可疑部位进行进一步诊断分析,能提高诊断几率。但有些人使用造影剂可能会过敏,易引起不良反应。 2.核磁共振也可用于肝胆胰脾等部位的检查,能够从多平面成像中来判断病变的具体部位,同时也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其分辨力更强。但缺点就是费用高,成像速度慢,有局限性。 若想要检查肝胆胰脾,建议先到当地医院就诊,再结合医生的建议以及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查方式,但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操作。

    2025-04-01 03:34:11
  • 孕妇胆汁淤积的最初症状

    孕妇胆汁淤积的最初症状是皮肤瘙痒,多从脚掌和手掌开始。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是孕期特有的并发症,最初的症状为从脚掌和手掌开始的皮肤瘙痒,没有皮肤破损。随着妊娠的进展,会逐渐向四肢近端蔓延,表现为腹壁、面部瘙痒,还可能会伴有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ICP结合临床表现,还需要通过血清胆汁酸测定、肝功能测定、肝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诊断,需要遵医嘱给予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并加强孕期管理,严格进行胎动计数,并通过超声、胎心监护等来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处理治疗,以保证母婴安全。 孕期应遵医嘱按时产检,如有其他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指导。

    2025-04-01 03:34:09
  • 孕晚期胆汁淤积的症状是什么

    孕期内肝内胆汁淤积(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包括1.瘙痒:无皮肤损伤的瘙痒是此病的首发症状,约80%患者在妊娠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一般开始于手掌、脚掌,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至面部; 2.黄疸:10%~15%患者出现轻度黄疸,一般不随孕周的增加而加重,ICP孕妇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密切相关,有黄疸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显著增加; 3.皮肤抓痕:四肢皮肤因瘙痒所致条状抓痕; 4.一般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少数孕妇出现上腹不适,轻度脂肪痢。

    2025-04-01 03:34:08
  • 胆囊结石就是胆结石吗

    胆囊结石是属于胆结石之中的一种,胆结石从广义方面来讲还包括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 首先对于胆囊结石的患者,如果胆囊结石合并有胆囊炎症的发作,而且经药物治疗之后效果不好,或者炎症出现反复的发作,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另外对于部分胆管结石的患者,需要考虑进行ERCP下胆管内结石的取出。另外部分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手术予以胆管内结石的取出。 对于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如果表现出腹痛的临床症状,而且经服用药物之后效果不好,或者是表现出胆管炎症的反复发作,也要考虑进行积极的治疗。 患者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进行肝脏的部分切除手术。

    2025-04-01 03:34:0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