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虹

北京医院

擅长: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戴虹,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院眼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名誉教授,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眼科学系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院党委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展开
  • 早上起床眼睛干涩睁不开怎么回事

    早上起床眼睛干涩睁不开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用眼过度会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使眼睛泪液分泌减少出现该症状,需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保证睡眠;环境因素中空气干燥或有烟尘会影响眼睛泪膜稳定性,可通过加湿器或戴防护眼镜改善;眼部疾病里干眼症、结膜炎等可引发,干眼症用人工泪液缓解,结膜炎需根据病因用抗炎药物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需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并处理眼睛干涩症状,特殊人群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 一、用眼过度 原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导致用眼过度,会使眼睛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早上起床眼睛干涩睁不开的情况。例如,长期每天盯着手机屏幕超过4小时的人群,相比用眼较少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症状。 应对措施: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每隔20分钟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 二、环境因素 原因:所处环境空气干燥、有烟尘等,会影响眼睛泪膜的稳定性。比如在空调房间待久了,空气湿度低,容易导致眼睛干涩。 应对措施: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若处于烟尘较多的环境中,可佩戴防护眼镜。 三、眼部疾病 原因 干眼症:是常见原因之一,泪液分泌不足、泪液成分异常等都可引发。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泪液分泌减少,更容易患干眼症;长期戴隐形眼镜的人群,也可能因对角膜的影响导致干眼症相关症状。 结膜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结膜炎会导致眼睛不适,出现干涩等症状。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细菌等感染引发结膜炎。 应对措施: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结膜炎则需要根据病因使用相应的抗炎药物等治疗,但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四、全身性疾病 原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眼睛干涩,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眼部。 应对措施: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同时针对眼睛干涩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人工泪液等,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不同疾病对身体的影响,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儿童在治疗全身性疾病及眼部症状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

    2025-10-17 11:28:07
  • 眼球快速发育期在什么时候

    婴儿期(出生-1岁)眼球基本结构渐形成但功能不完善;幼儿期(1-3岁)眼球屈光等状态变化,需提供良好视觉环境;学龄前期(3-6岁)眼球参数完善,要注意用眼卫生;学龄期(6-12岁)眼球接近成人,要保证户外活动和定期检查;早产儿需密切监测眼球发育,有眼部疾病家族史儿童要加强眼部健康管理。 幼儿期(1-3岁) 1-3岁是眼球快速发育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眼球的屈光状态逐渐变化,从出生时的远视状态逐渐向正视方向发展。同时,眼球的结构进一步成熟,眼外肌的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更多地接触外界事物,视觉需求增加,应注意提供丰富的视觉环境刺激,但要避免让幼儿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电子屏幕等,防止眼球发育受到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导致近视等问题的发生。 学龄前期(3-6岁) 3-6岁时,眼球仍处于快速发育期。此阶段眼球的各项参数继续完善,视觉功能也在不断发展,比如视力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用眼机会增多,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等,因为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可能会影响眼球正常发育,增加近视等眼部问题的风险。例如,正确的读写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等,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学龄期(6-12岁) 6-12岁是眼球快速发育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眼球的发育基本接近成人,但仍可能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此阶段儿童学业负担逐渐加重,用眼时间延长,需要更加注意用眼健康。比如,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够降低近视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眼球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早产儿,由于其出生时眼球发育可能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眼球发育情况,因为早产儿发生眼部发育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如视网膜病变等,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而对于有眼部疾病家族史的儿童,在眼球快速发育期更要加强眼部健康管理,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眼部发育异常或眼部疾病发生的几率,要定期检查视力、眼球结构等,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2025-10-17 11:25:08
  • 斜视需要做手术吗

    斜视是否需做手术分情况,非调节性斜视、部分调节性斜视中残余部分及麻痹性斜视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完全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可矫正、轻度不影响视功能的斜视可暂不手术,儿童、成年、老年人斜视需综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手术。 一、需要手术的情况 1.非调节性斜视:对于大部分先天性斜视、恒定性斜视等非调节性斜视,一般建议手术治疗。例如,先天性内斜视如果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且斜视度数较大,通常在18个月左右考虑手术,因为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关键期是0-3岁,尽早手术有助于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部分调节性斜视:这种情况通常先戴镜矫正调节部分的斜视,然后对残余的非调节部分斜视进行手术治疗。比如,患儿存在远视性屈光不正导致的调节性斜视,先通过配镜矫正调节因素后,若仍有部分斜视存在,则需手术矫正剩余的斜视度数。 3.麻痹性斜视保守治疗无效者:当麻痹性斜视经过药物等保守治疗6-12个月以上,斜视度数仍无改善甚至加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由于外伤等原因引起的眼外肌麻痹,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为了改善眼位和外观,可考虑手术。 二、不需要手术的情况 1.调节性内斜视:对于完全调节性内斜视,首先应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因为这类斜视是由于屈光不正(如远视)引起的,通过佩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可完全消失,所以不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患儿存在+5.00D以上的远视,经散瞳验光后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内斜视可矫正。 2.轻度斜视且不影响视功能:如果斜视度数非常小,如小于10三棱镜度,且不影响双眼视功能和外观,也可以暂时观察,不需要手术。比如一些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偶尔出现外斜,斜视度数较小,双眼视功能良好,可定期复查,暂不手术。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是斜视的高发人群,对于儿童斜视,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眼位情况,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婴儿期发现斜视要尽早评估,因为儿童的视功能发育关键期很重要。对于成年斜视患者,如果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斜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手术,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外观需求等因素。老年人斜视如果是由于神经等原因引起,也要综合评估其全身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是否手术。

    2025-10-17 11:23:53
  • 泪道探通术怎样叫成功

    泪道探通术成功判断标准包括症状改善(流泪、溢脓情况缓解)、泪道通畅性检查(泪道冲洗通畅、泪道造影显示通畅)、解剖结构恢复(泪道解剖结构基本正常),儿童患者需考虑生长发育特点及术后随访,成年患者关注复发可能。 流泪症状消失:对于因泪道阻塞导致流泪的患者,术后流泪情况明显减轻直至完全消失是成功的重要表现。例如,原本经常不自觉流泪的患儿,术后不再出现频繁流泪现象,这提示泪道的通畅情况得到了改善。对于成年患者,同样也是流泪症状不再困扰其日常生活。 溢脓情况缓解:若患者存在泪道阻塞合并感染出现溢脓的情况,术后溢脓现象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比如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挤压泪囊区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术后溢脓情况明显改善,甚至不再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泪道通畅性检查方面 泪道冲洗通畅:通过泪道冲洗来判断,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进行泪道冲洗时,液体能够顺利通过泪道进入鼻腔或咽部,没有明显的阻力,也没有液体从原泪小点反流或从对侧泪小点反流等异常情况。例如,冲洗时注射器推动液体顺畅,患者无明显不适,且液体顺利进入鼻腔,说明泪道在探通后处于通畅状态。 泪道造影显示通畅:泪道造影是较为直观判断泪道通畅性的方法。在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下,可见造影剂能够顺利通过泪道系统,没有狭窄、阻塞等异常影像表现。比如造影剂在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等部位连续通过,形态正常,提示泪道结构和功能恢复良好。 解剖结构恢复方面 泪道解剖结构基本正常:通过泪道内镜等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泪道的黏膜情况、管道形态等。探通成功后,泪道的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破损等异常,管道的走行和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没有明显的狭窄、扩张或其他畸形改变。例如泪道内镜下可见泪小管、泪囊等部位黏膜光滑,管道连续且无扭曲等情况。 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泪道探通术时,还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儿童泪道相对较细,在探通过程中要更加轻柔操作。成功的探通术后要注意定期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是否维持稳定,因为儿童泪道可能随着生长发育有一定变化。对于成年患者,要关注术后是否有复发的可能,如再次出现流泪、溢脓等症状时需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2025-10-17 11:22:22
  • 眼睛内斜视怎么治疗

    儿童和成人内斜视可分别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包括屈光不正矫正、弱视治疗、正位视训练;手术需选择合适时机,采用肌肉减弱、加强等方式,术后要定期复查、注意眼部卫生及视功能训练,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眼部情况,成人也需依病情选合适方式并注意术后护理。 弱视治疗:若内斜视患儿合并弱视,需进行弱视治疗。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然后进行遮盖疗法,即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使用,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还可进行精细目力训练等。比如,对于单眼弱视的内斜视儿童,遮盖健眼一定时间,让弱视眼得到更多使用,促进其视力发育,随着弱视眼视力提高,内斜视可能有所改善。 正位视训练:通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增强双眼单视能力,帮助改善内斜视。例如使用同视机进行训练,让患者进行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逐步恢复双眼的协调运动功能,对一些轻度内斜视可能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内斜视影响外观较明显,或双眼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内斜视,若患儿双眼视力相差不大,可在1-2岁时考虑手术;对于调节性内斜视,经戴镜治疗1年以上,残余斜视度较大者,可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及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比如,对于内直肌过度收缩引起的内斜视,可采用内直肌减弱术,如内直肌后徙术;对于外直肌力量不足导致的内斜视,可采用外直肌加强术,如外直肌缩短术等。手术的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平衡,使眼球恢复正位。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眼位恢复情况。患儿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按照医生要求使用眼药水预防感染等。同时,术后可能还需要进行视功能训练,以巩固手术效果,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对于儿童内斜视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情况,早期发现并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和孩子的眼部健康。对于成人内斜视患者,也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同样需要谨慎评估,术后也需要注意眼部护理和视功能的恢复等。

    2025-10-17 11:20: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