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虹

北京医院

擅长: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戴虹,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院眼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名誉教授,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眼科学系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院党委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展开
  • 病毒性角膜炎传染吗

    病毒性角膜炎有一定传染性,不同类型有不同传染性特点,受患者自身病情阶段、机体抵抗力及接触方式频率等因素影响,可通过个人卫生、公共场所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措施预防传染,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需特别注意。 不同类型病毒性角膜炎的传染性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原发感染常见于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口唇或面部疱疹等,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体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发热、过度劳累等,病毒可被激活而复发,复发时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腺病毒性角膜炎:由腺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共用毛巾、水盆等。 影响病毒性角膜炎传染性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病情阶段:在病毒复制活跃期,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时,眼部分泌物中病毒含量较高,传染性相对较强;而在病情稳定期,传染性相对较弱。 机体抵抗力:机体抵抗力较强时,即使感染了病毒,发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且传染性可能相对不那么容易传播;反之,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不仅自身容易发病,而且更容易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接触方式及频率:与患者眼部分泌物接触的频率越高、接触方式越直接,如密切接触患者的眼睛、共用眼部护理用品等,被感染的风险就越高;而偶尔接触被污染物品的感染风险相对较低。 预防病毒性角膜炎传染的措施 个人卫生方面 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电梯按钮等,要及时洗手,防止病毒经手传播到眼部。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帕、洗脸盆等眼部护理用品,个人的眼部护理用品应专人专用,并且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公共场所注意事项 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等,要注意眼部防护,可佩戴护目镜等,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源等。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增强机体抵抗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性角膜炎的感染且在感染后可能传播给他人。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揉眼睛,并且要避免儿童与患有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密切接触。对于老年人,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也需要更加注意预防病毒性角膜炎的传染,要提醒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眼部卫生等。

    2025-09-29 12:22:34
  • 眼睛热怎么回事

    眼睛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眼部感染性炎症(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眼部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结膜炎)、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以及其他原因(眼部外伤、眼部异物),出现眼睛热情况需避免揉眼等不良习惯,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儿童出现相关情况家长要重视,同时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合理用眼、减少接触刺激因素。 一、眼部感染性炎症导致眼睛热 (一)细菌性结膜炎 1.成因:通常是由于不注意眼部卫生,如用手揉眼等,导致细菌感染结膜引起。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结膜后,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得眼部出现发热、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多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儿童可能因玩耍后未及时清洁手部接触眼部而发病。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发病几率可能相对高一些,且儿童发病后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能扩散。 (二)病毒性角膜炎 1.成因:由病毒感染角膜引起,常见的如单纯疱疹病毒等。患者可能有感冒等免疫力下降的情况,病毒趁机感染角膜。眼部会出现发热、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成年人和儿童都可能患病,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感染。 二、眼部过敏反应引起眼睛热 (一)过敏性结膜炎 1.成因: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眼部的免疫细胞会发生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眼部出现发热、瘙痒、红肿等症状,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易发病,儿童可能因接触花粉等室外过敏原而发病。 三、眼部疲劳导致眼睛热 (一)长时间用眼 1.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会使眼部肌肉紧张,眼睛处于疲劳状态。例如成年人长时间加班熬夜使用电脑工作,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都可能导致眼部疲劳,出现眼睛发热、干涩、酸胀等症状,各年龄段长时间用眼人群均可发病,儿童若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易出现眼部疲劳相关症状。 四、其他原因 (一)眼部外伤 1.成因:眼部受到外伤,如撞击、擦伤等,会引起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眼睛发热。不同年龄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碰撞等导致眼部外伤,成年人可能因工作或运动中的意外受伤。 (二)眼部异物 1.成因:眼部进入异物,如灰尘、沙粒等,会刺激眼部组织,引发炎症,出现眼睛发热等症状,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在户外活动时眼部进入异物,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环境中有较多灰尘等情况导致眼部进入异物。 如果出现眼睛热的情况,首先要注意避免揉眼等不良习惯,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于儿童,家长要更加留意其眼部情况,若儿童出现眼睛热且伴有分泌物增多、哭闹不止等情况,应尽快带儿童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合理用眼,减少接触过敏原等可能的刺激因素。

    2025-09-29 12:20:54
  • 眼球上有一层褶皱是为什么

    眼球上出现一层褶皱可能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中眼球表面正常解剖结构可致细微褶皱;病理性因素包括眼部炎症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眼部外伤(如眼球钝挫伤)、眼部退行性病变(如老年性白内障相关),发现眼球有褶皱应及时就医做详细眼部检查,儿童患者家长需重视并及时带其就医。 一、生理性因素 (一)正常眼部结构相关 眼球表面有多层结构,其中角膜等组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能存在细微的褶皱样表现。例如,角膜上皮细胞的排列等情况,在一些个体中可能呈现出类似褶皱的外观,但这属于正常的解剖结构范畴,不影响眼球的正常功能,一般常见于各个年龄段人群,没有性别差异,通常也与生活方式无关,也不存在特定病史相关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一)眼部炎症性疾病 1.结膜炎: 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炎,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结膜组织水肿、充血,进而可能使眼球表面看起来有褶皱样改变。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儿童及成人,儿童可能因不注意手部卫生接触眼部而发病,成人则可能因长期用眼不卫生等因素诱发。病毒性结膜炎可由病毒感染导致,具有一定传染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如密切接触感染者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角膜炎: 角膜炎是角膜的炎症性疾病,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引起。感染性角膜炎如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会导致角膜组织水肿、浸润,从而出现眼球表面的褶皱表现。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炎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发情况,例如真菌性角膜炎在农民等经常接触土壤等环境的人群中相对多见,而病毒性角膜炎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易复发,包括各个年龄段,生活方式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二)眼部外伤 1.眼球钝挫伤: 当眼球受到钝性外力撞击时,可能导致眼球内部结构及表面组织的损伤,引起组织水肿、出血等,进而出现眼球表面的褶皱。这种情况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有明确的眼部外伤病史,比如儿童玩耍时被硬物碰到眼睛,成人工作中意外受伤等情况都可能导致。 (三)眼部退行性病变 1.老年性白内障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晶状体相关的改变,同时可能伴有眼球表面组织的一些适应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表现为眼球表面的褶皱。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和男性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影响眼球表面的状态。 如果发现眼球上有一层褶皱,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更加关注,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眼部问题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2025-09-29 12:19:10
  • 近视引起的白内障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近视引起白内障早期会有视力逐渐模糊(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不符合正常度数增长规律、成年人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高发年龄段出现需重视)、对比敏感度下降(长期从事精细视觉工作人群受影响)、单眼复视或多视(有长期近视病史者需考虑)、眩光现象(夜间开车等强光环境下明显)、色觉改变(从事颜色辨别相关工作人群受影响)等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近视患者,若出现视力逐渐模糊且不符合正常近视度数增长规律的情况,需警惕白内障的可能。因为儿童晶状体代谢活跃,近视引发白内障时变化可能相对更明显。而成年人近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本身晶状体也会发生生理性变化,若近视患者在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高发年龄段出现视力逐渐模糊,更应重视。 对比敏感度下降 具体表现: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区分不同亮度区域之间微小差异的能力。近视引起白内障早期,患者对不同亮度物体之间边界的分辨能力下降。比如在有明暗交替图案的环境中,会感觉图案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像正常时那样清晰分辨不同亮度区域的界限。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长期从事精细视觉工作的人群,如画家、摄影师等,对比敏感度下降会严重影响其工作。他们可能会发现原本能轻松完成的色彩和细节分辨工作变得困难,这可能是近视引起白内障早期的表现之一。 单眼复视或多视 具体表现: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时,会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不一致,导致单眼看到一个物体变成两个或多个影像,即单眼复视或多视。近视患者可能会发现原本单个的物体变成多个,比如看灯光时,会看到多个重叠的光斑。 病史因素影响:有长期近视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要考虑近视引发白内障的可能性。因为长期近视状态下,晶状体长期受到眼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发生混浊变化。 眩光现象 具体表现:在强光环境下,如夜间开车时,对向来车的灯光会使近视患者感觉刺眼,出现眩光,视物不清。这是由于白内障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散射增加,使得进入眼内的光线分散,影响了视觉质量。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眩光现象本身影响不大,但女性近视患者若同时存在内分泌等因素影响眼内环境时,可能在相同白内障程度下更容易出现眩光症状。而男性近视患者若有长期用眼过度等情况,也可能加重眩光带来的不适。 色觉改变 具体表现:晶状体混浊会影响对颜色的感知,近视引起白内障早期,患者可能会感觉物体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例如,原本能准确辨别水果颜色的患者,逐渐发现区分红色和橙色变得困难。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从事与颜色辨别密切相关工作的人群,如纺织工人、画家等,色觉改变会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他们可能会发现原本能轻松完成的颜色匹配等工作出现差错,这可能提示近视引起白内障的早期变化。

    2025-09-29 12:16:50
  • 眼睫毛变白了怎么办

    眼睫毛变白的原因可分为正常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和其他因素。正常生理因素包括年龄增长致毛囊黑素细胞功能衰退及遗传;疾病因素有白化病、白癜风、微量元素缺乏等;其他因素包含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局部外伤或炎症等。发现眼睫毛变白需观察伴随症状,若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正常生理因素导致眼睫毛变白 (一)年龄相关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功能逐渐衰退,产生黑色素减少,眼睫毛就可能变白,这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做好日常眼部护理即可。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尤其40岁以后更常见,这是身体机能自然衰退的表现。 (二)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较早出现毛发变白的遗传倾向,眼睫毛也可能受遗传影响变白,这是由基因决定的,目前医学上对于单纯因遗传导致的眼睫毛变白暂无特殊干预方法,若觉得影响美观,可通过化妆等方式改善。 二、疾病因素导致眼睫毛变白 (一)白化病 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缺乏合成黑色素的酶,导致全身毛发包括眼睫毛等都呈现白色。患者常伴有眼部色素缺乏等表现,需进行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目前主要是做好防晒等对症护理,因为眼部缺乏色素保护易受紫外线损伤。 (二)白癜风 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如果眼部皮肤的黑素细胞受损,也可能导致眼睫毛变白,同时皮肤会出现白斑。需要到皮肤科就诊,通过伍德灯等检查确诊,治疗上可根据病情采用药物、光疗等方法,但眼睫毛变白的恢复相对较难。 (三)微量元素缺乏 当体内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时,可能影响黑素合成,从而导致眼睫毛变白。比如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需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坚果、动物肝脏等,但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补充才可能见到效果。 三、其他因素导致眼睫毛变白 (一)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进而影响毛囊黑素细胞的功能,导致眼睫毛变白。这类人群需要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可通过适当运动、冥想、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来改善,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 (二)局部外伤或炎症 眼部受到外伤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损伤眼睫毛毛囊及周围黑素细胞,导致眼睫毛变白。例如眼部曾受过严重撞击伤,或者患有眼部慢性炎症长期不愈等情况。对于外伤导致的,要根据外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炎症引起的,需积极治疗眼部炎症,控制炎症后观察眼睫毛情况是否能改善。 如果发现眼睫毛变白,首先要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皮肤白斑、眼部不适、身体其他毛发变白等情况。若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原因,再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09-29 12:15: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