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虹

北京医院

擅长: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戴虹,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院眼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名誉教授,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眼科学系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院党委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展开
  • 眼睛散光怎么锻炼恢复

    转眼球、远近交替注视、眨眼等锻炼法可辅助改善散光,但散光度数高影响视力生活需就医通过戴镜或手术矫正,锻炼要适度,儿童需家长关注视力变化定期检查。 一、转眼球锻炼法 1.具体做法:保持身体放松,坐在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然后缓慢地转动眼球,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15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15圈。转动时要尽量让眼球转动到极限位置,这样可以锻炼眼部肌肉,增强眼部肌肉的灵活性,对改善散光可能有一定帮助。 2.原理:通过眼球的转动,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使眼部肌肉得到锻炼,有助于调节眼肌的平衡,对于改善散光的状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儿童在进行时要注意家长在旁看护,避免因转动过快等导致不适;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转动的速度和圈数。 二、远近交替注视锻炼法 1.具体做法:选择一个较远的目标,比如远处的树木、建筑物等,先注视远处目标10-15秒,然后再迅速注视近处的目标,比如自己的手指,近处目标距离眼睛约30厘米左右,注视10-15秒,如此交替进行,重复10-15次。 2.原理:这种方法可以锻炼眼部睫状肌的调节能力。睫状肌的良好调节功能有助于改善眼睛的屈光状态,对于散光的改善可能有一定帮助。儿童进行时要注意控制近处目标与眼睛的距离,避免过近损伤视力;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视力情况调整远近目标的选择和注视时间。 三、眨眼锻炼法 1.具体做法:自然睁眼,然后频繁地眨眼,每分钟眨眼10-15次左右,持续进行3-5分钟。眨眼可以促进泪液分泌,保持眼球表面的湿润,同时也能对眼部肌肉起到一定的放松和锻炼作用。 2.原理:泪液能够滋润眼球,保持角膜的光滑度,而眼部肌肉的适当锻炼有助于维持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儿童在眨眼时要注意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成年人可在工作间隙等时间随时进行眨眼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眼睛散光通过锻炼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散光。如果散光度数较高,影响了正常的视力和生活,应及时就医,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如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或根据医生建议考虑其他矫正方法,如角膜屈光手术等。同时,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用眼导致眼部疲劳等问题。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眼睛散光情况的变化,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

    2025-09-29 11:23:44
  • 视力4.4是近视多少度

    视力4.4不能精确对应近视度数,受年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因素影响,需专业验光检查确定。应尽快进行专业验光,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户外活动时间、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成年人要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等,若有近视按度数采取措施并定期查视力。 影响视力与近视度数对应关系的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眼的调节能力不同,儿童青少年的眼调节能力较强,可能同样的近视度数,视力下降程度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因为调节功能的代偿,视力4.4对应的近视度数可能相对成年人同视力情况的度数要低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仍需专业验光来准确判断。 眼轴长度:眼轴越长,通常近视度数越高,但即使眼轴长度相似,由于角膜曲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视力与近视度数的对应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比如,一个人的眼轴较长,但角膜曲率相对较平,可能视力4.4对应的近视度数可能没有眼轴长且角膜曲率陡的人那么高。 角膜曲率:角膜曲率的变化会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视力和近视度数的对应。角膜曲率较陡的人,可能在相同近视度数下视力下降更明显;而角膜曲率较平的人,相同近视度数下视力相对可能好一些,但这都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必须通过专业验光来精准确定近视度数。 视力4.4的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建议 专业验光检查:对于视力为4.4的情况,应尽快到眼科进行专业的验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等。散瞳验光可以排除眼的调节因素,得到更准确的近视度数。儿童青少年由于眼的调节能力强,通常需要散瞳验光来获取真实的屈光状态。 日常用眼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良的用眼姿势等都容易加重近视。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加深。同时,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要休息10-15分钟。 成年人:虽然眼的调节能力相对稳定,但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不良的用眼环境等也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要注意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既不能过暗也不能过亮。 如果通过验光确定有近视,要根据具体的近视度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佩戴合适的眼镜等。同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视力,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变化,调整用眼习惯和屈光矫正方案。

    2025-09-29 11:21:54
  • 右上眼皮一直跳是怎么回事

    右上眼皮一直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肌肉痉挛(长时间用眼致肌肉疲劳)、眼部炎症因素(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精神因素影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神经系统问题(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受刺激),儿童可能因用眼习惯或精神紧张,老年人需警惕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基础疾病影响,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眼部肌肉痉挛 右上眼皮一直跳,多数情况是眼部肌肉痉挛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用眼,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用眼过度会使眼部肌肉疲劳,从而导致肌肉痉挛,出现眼皮跳动的情况。例如,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电脑操作工作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种眼皮跳的现象。 二、眼部炎症因素 眼部存在炎症也可能导致右上眼皮跳。像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炎症刺激会使眼部肌肉出现异常的收缩反应,进而引发眼皮跳动。如果患有结膜炎,除了眼皮跳之外,往往还会伴有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角膜炎患者可能会有眼睛疼痛、怕光、流泪等表现。 三、精神因素影响 精神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下,人体的神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波及眼部肌肉,导致右上眼皮一直跳。比如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都可能因为精神因素出现这种情况。 四、神经系统问题 一些神经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引发眼皮跳。比如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受到刺激,像颅内血管异常等情况可能会对神经产生压迫,从而导致眼皮不自主地跳动。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右上眼皮跳可能与用眼习惯有关,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要提醒家长注意控制儿童的用眼时间,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是儿童精神过度紧张,比如面临升学压力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眼皮跳,家长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适当进行疏导。 老年人:老年人右上眼皮跳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等问题。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因为身体机能的变化影响神经肌肉功能而导致眼皮跳,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 如果右上眼皮一直跳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视力下降、眼部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09-29 11:20:04
  • 近视200多度严重吗

    近视200多度属于轻度近视,对日常视力有一定影响,眼轴有轻度延长,若不注意会向中高度近视发展,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防控要点不同,儿童青少年要保证户外活动和正确姿势等,老年人出现需警惕其他眼部病变。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远视力方面:200多度近视患者看远处物体时会有一定模糊,比如看黑板上的字可能不如视力正常者清晰,但一般还能大致看清轮廓,对一些不太精细的远距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像在户外看不太清晰远处的风景细节等。不过在一些需要精准视力的场景中会有不便,比如驾驶时,可能对远处交通标识的辨认稍有延迟或不够清晰。 近距离用眼影响: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200多度近视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可能会在近距离用眼时相对更易疲劳,因为眼睛需要更多调节来弥补视力的不足,长期如此可能会加重视疲劳,进而影响学习效率等。 发展趋势及防控要点 发展趋势: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和合理用眼,200多度近视有向中高度近视发展的可能。尤其是青少年时期,身体还在发育,眼轴仍有增长空间,加上学习压力大、近距离用眼时间长等因素,度数很可能逐渐上升。例如一些每天近距离用眼超过6小时且不注意休息的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会相对较快。 防控要点: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尽量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进展,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有助于抑制眼轴延长。同时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读写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0-50分钟就要休息10-15分钟。对于成年人患者,虽然度数相对稳定一些,但也需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等,防止度数进一步波动。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200多度近视更要严格把控用眼环境和习惯。家长要监督孩子的用眼情况,确保学校教室的照明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比如在学校要保证教室光线充足均匀,在家写作业时台灯要选择无频闪、色温合适的灯具。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200多度近视相对较少见,若老年人出现该度数近视,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眼部病变引起的屈光改变,比如晶状体混浊等相关问题,要及时进行眼部检查,排除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导致的视力变化情况。

    2025-09-29 11:16:35
  • 为什么会患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约40%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RB1基因突变为相关抑癌基因),约60%为散发性突变(胚胎发育早期视网膜细胞RB1基因等体细胞突变致生长调控紊乱),特定环境因素(如孕期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可增加基因突变风险,胚胎发育中视网膜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异常也会引发该病。 基因突变 散发性突变:约6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散发性的,即患者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视网膜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RB1基因等发生了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使得视网膜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出现紊乱,正常的细胞凋亡过程不能正常进行,细胞持续增殖,逐渐形成视网膜母细胞瘤。例如,在一些胎儿发育时期,由于受到某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如化学物质、辐射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视网膜细胞内的RB1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引发疾病。 特定环境因素诱发:某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从而间接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例如,孕妇在孕期接触大量的电离辐射,如接受过腹部的放射检查等,辐射可能会损伤胎儿视网膜细胞的DNA,导致RB1基因等发生突变,使胎儿出生后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可能性增大。另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质,虽然儿童接触化学致癌物质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潜在的风险,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干扰视网膜细胞的正常基因表达和调控,引发基因突变。 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如果视网膜的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出现异常,也可能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胚胎时期视网膜的正常发育需要精确的调控机制来保证视网膜细胞形成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出现异常,影响了视网膜细胞的正常分化,使得部分视网膜细胞不能按照正常的发育程序进行分化,而是持续处于未成熟的增殖状态,就可能逐渐发展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例如,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某些生长因子的分泌异常,影响了视网膜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发育,从而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对于胎儿来说,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这些异常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发育进程。

    2025-09-29 11:14: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