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虹

北京医院

擅长: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戴虹,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医院眼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名誉教授,中国医师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眼科学系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院党委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展开
  • 眼睛突然近视是什么原因

    眼睛突然近视可因用眼负荷过重致儿童青少年睫状肌疲劳晶状体变凸屈光增加,也可由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角膜病变或青光眼等改变屈光状态,还受全身性因素如内分泌失调或药物副作用影响,儿童青少年需控近距离用眼时长多户外活动,成年人突然近视要排查眼部疾病和全身状况及时就医检查。 一、用眼负荷过重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眼睛突然近视的常见原因。例如,儿童青少年长时间进行书写作业、观看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脑、平板等),会使眼部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过度疲劳后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从而引发突然近视。这种情况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因其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受用眼负荷影响。 二、眼部疾病影响 某些眼部疾病可致使眼睛突然近视。如视网膜病变,病变可能改变眼内屈光介质的折射率,干扰正常的屈光状态;角膜病变中,圆锥角膜早期可导致角膜形态改变,进而影响光线的聚焦,使屈光度数突然变化,引发近视。此外,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影响眼内压力,间接导致屈光状态改变,出现突然近视的现象。 三、全身性因素影响 全身性因素也可能引发眼睛突然近视。内分泌失调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代谢紊乱可能影响眼部组织的水分含量及屈光特性,导致屈光状态改变;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近视突然发生,如长期使用某些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能引起眼压变化或眼部组织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近视状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需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用眼30-40分钟建议休息10-15分钟,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以降低因用眼负荷过重导致突然近视的风险,因其眼球仍在发育,更需注重用眼健康。 成年人:若突然出现近视,应及时排查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角膜等部位的病变)及全身健康状况(如内分泌、药物使用等情况),尽快就医检查屈光状态、眼部结构及全身相关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29 11:46:49
  • 假性近视一百度如何治疗

    改善用眼习惯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并控制连续用眼时长后休息,增加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改善视觉环境要调整室内光线和规范电子设备使用,儿童需家长监督养成习惯,青少年要平衡学习与用眼休息,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病史人群应严格执行措施优先非药物干预且低龄儿童避免随意用相关药物。 一、改善用眼习惯 1.保持正确读写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眼睛与书本、屏幕保持约33厘米距离,背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减少眼部疲劳。2.控制用眼时长: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远眺(看向5米以外的远景)或做眼保健操缓解眼肌紧张。眼保健操通过按摩眼部攒竹、睛明等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放松睫状肌,对假性近视有改善作用。 二、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延长,对假性近视的缓解有积极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适用,儿童青少年更需保障充足户外时间,以降低近视发生及发展风险。 三、改善视觉环境 1.调整室内光线:室内光线应充足且均匀,避免过强或过暗光线刺激眼睛,可使用无频闪、色温适宜的照明设备。2.规范电子设备使用:使用电子设备时,调整屏幕亮度至舒适水平,同时降低对比度,减少眩光和频闪对眼睛的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需密切监督其用眼行为,帮助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定时提醒休息、纠正不良坐姿等,因儿童眼部发育尚不成熟,良好用眼习惯对假性近视的缓解至关重要。 青少年:需平衡学习与用眼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伏案学习或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定时休息、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放松眼部。 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病史人群:此类人群更应严格执行上述改善用眼习惯等措施,加强眼部休息与调节,防止假性近视进一步发展。需注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仅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谨慎考虑是否使用睫状肌麻痹剂等药物,且低龄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相关药物。

    2025-10-29 11:45:58
  • 视网膜静脉阻塞怎么办

    视网膜静脉阻塞分中央静脉阻塞(CRVO)与分支静脉阻塞(BRVO),CRVO常致视力显著下降且眼底有广泛出血水肿等,BRVO相对局限表现为局部出血水肿等可通过眼底检查等明确分类病情;治疗有药物相关干预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激光治疗封闭无灌注区及手术干预处理严重玻璃体积血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并留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儿童罕见发病要选对视力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并监测相关变化。 一、分类与病情初步判断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CRVO常表现为视力显著下降,眼底可见广泛视网膜出血、水肿等;BRVO相对局限,多表现为局部视网膜出血、水肿等,可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明确分类与病情严重程度。 二、治疗手段 (一)药物相关干预 可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此类药物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视网膜水肿等情况,但需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二)激光治疗 当眼底出现视网膜无灌注区等情况时,采用激光光凝治疗,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无灌注区,减少缺血缺氧引发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风险。 (三)手术干预 若出现严重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情况,需考虑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修复视网膜等,恢复视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因为高血压、高血糖可加重视网膜静脉阻塞病情。在用药时要留意与治疗基础病药物的相互作用,定期监测眼压、眼底等情况,关注视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儿童 儿童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极为罕见,若发生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优先考虑对儿童视力发育影响最小的干预措施,密切监测视力、眼底结构等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治疗对儿童视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2025-10-29 11:43:08
  • 青光眼有哪些特征

    青光眼患者眼压多高于正常且昼夜波动大,高眼压致视神经损害,逐步引发视神经纤维丢失及视神经盘形态改变,早期视野缺损隐匿,进展后有视力下降,部分发病有眼胀眼痛头痛虹视等症状,老年人、孕期更年期女性、有家族病史者易患,长时间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方式增加眼压波动风险。 一、眼压异常 青光眼患者常存在眼压的异常改变,正常眼压范围通常为10~21mmHg,而青光眼患者眼压多高于21mmHg,且可能出现昼夜眼压波动大的情况,高眼压是导致视神经损害的关键危险因素,持续的高眼压会对视神经纤维等眼部结构产生机械性压迫和缺血性损伤。 二、视神经损害 青光眼会逐步引发视神经纤维的丢失及视神经盘的形态改变,通过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神经盘杯盘比增大等典型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视神经损害会不断加重,影响视觉信号的传导功能,进而对视力和视野等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三、视野缺损 这是青光眼重要且常见的特征,早期视野缺损可能较隐匿,不易被察觉,随着病情发展,会依次出现鼻侧阶梯、弓形暗点、管状视野等不同类型的视野缺失,这是因为视神经受损后,视觉信息的传递路径受阻,导致视野范围内能够感知的区域逐渐缩小。 四、视力变化 在青光眼早期,视力可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但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视力下降现象,这是由于视野缺损不断加重以及视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视觉的正常感知功能受到极大影响。 五、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发病时可出现眼胀、眼痛、头痛、虹视(看灯光时出现彩色光环)等症状,尤其是眼压急剧升高时更为明显;而慢性青光眼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另外,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有别,老年人因眼部结构变化等因素更易患青光眼;女性在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眼压可能出现波动,需多加关注;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者发病风险更高;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近距离用眼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眼压波动风险,需特别留意。

    2025-10-29 11:39:58
  • 眼袋肿痛是什么原因

    眼袋肿痛的原因有很多,如睡眠不足、过敏、感染、外伤、年龄增长、疾病、药物副作用、饮食因素等。如果眼袋肿痛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保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姿势、控制盐分摄入等措施来减轻眼袋肿痛。 1.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长期熬夜、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眼袋肿痛。 2.过敏:眼部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眼袋肿痛,同时可能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 3.感染:麦粒肿(睑腺炎)、结膜炎等眼部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眼袋肿痛。 4.外伤: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眼袋肿痛和淤血。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松弛、弹性下降,眶隔脂肪容易脱垂,也可能导致眼袋肿痛。 6.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如肾脏病、心脏病等,可能导致眼袋肿痛。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眼部水肿,导致眼袋肿痛。 8.饮食因素:盐分摄入过多、过度饮酒等可能导致眼部水肿。 如果眼袋肿痛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措施有助于减轻眼袋肿痛: 1.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眼部。 3.避免过度用眼,定期休息。 4.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5.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6.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饮酒。 7.就医治疗原发病,如肾脏病、心脏病等。 对于儿童,眼袋肿痛可能与过敏、感染等因素有关。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有需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同时,应避免孩子过度用眼,保持眼部清洁,避免过敏原。 总之,眼袋肿痛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保健,避免诱因,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29 11:37: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