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颅底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杂症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夏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获华西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山东医科大学耳鼻咽喉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山东医科大学耳鼻咽喉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2-201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工作;2006年美国南加州大学HOUSE耳科研究所访问学者;2007年瑞士苏黎世大学FISCH耳科中心访问学者;2009年开始担任瑞士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特聘讲师。展开
个人擅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颅底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杂症诊治。展开
  • 咽喉炎多久才能好

    咽喉炎恢复时间因类型、人群等因素而异,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轻的1-2周恢复,细菌感染及时用抗生素1周左右好转;慢性咽喉炎难根治且恢复时间不定,儿童、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恢复情况各有不同,儿童病毒感染护理得当1-2周恢复,老年人恢复较长,吸烟酗酒者恢复延长,有基础病史者恢复受影响。 一、急性咽喉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一般来说,病情较轻的情况下,通过休息、多饮水等一般处理,通常1-2周可恢复。例如普通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急性咽喉炎,身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开始发挥作用,清除病毒,炎症逐渐消退。但如果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者,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至2-3周甚至更久。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如果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1周左右可明显好转。比如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炎症得到控制,症状逐渐减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咽喉炎,恢复时间就会延长。 二、慢性咽喉炎 病程特点:慢性咽喉炎很难完全根治,其恢复时间不确定,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反复。例如长期吸烟、饮酒、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患者,由于持续的不良刺激,炎症难以消退,可能会长期有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症状,时轻时重。一些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胃酸反流刺激咽部导致慢性咽喉炎,在控制胃食管反流的基础上,咽部炎症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有所改善,但也容易复发。 在不同人群中,恢复情况也有差异: 儿童:儿童急性咽喉炎相对成人可能发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护理得当,1-2周可恢复,但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如出现高热等情况,恢复时间可能会受影响。而慢性咽喉炎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多与用声过度、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去除相关诱因后,一般数周可改善,但需注意避免再次接触诱因。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咽喉炎,恢复时间都可能较长。急性咽喉炎可能需要2-3周甚至更久,慢性咽喉炎恢复更慢,且容易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反复。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者,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会持续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炎症,使得咽喉炎恢复时间延长,且复发几率高。而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健康的人群,身体免疫力较好,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咽喉炎,恢复相对较快。 有基础病史人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咽喉炎恢复时间可能延长,且容易发生感染加重情况。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咽喉炎的恢复也会受到自身免疫状态的影响,恢复过程可能较为复杂,时间不确定。

    2025-10-13 11:52:45
  • 出鼻血怎么办

    鼻出血时首先要保持正确姿势,站立或坐着时身体稍前倾,躺下时头部垫高;然后进行按压止血,可手指按压鼻翼5-10分钟,效果不佳用棉球填塞;还可冷敷额头或颈部。若出现频繁或大量出血、反复出血、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鼻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保持正确姿势 1.站立或坐着时:身体稍微前倾,头部不要后仰或过度前倾,后仰可能导致血液流入咽喉,引起呛咳等不适;过度前倾也不利于血液流出控制。对于儿童,家长要安抚其情绪,让孩子保持放松状态,平稳坐着或站着,身体微微向前倾。 2.躺下时:如果躺下,可将头部垫高,使头部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能减少鼻腔出血部位的血流量,比如可以在肩部下方垫上枕头等。但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后仰,防止血液流向呼吸道。 二、按压止血 1.手指按压: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一般按压5-10分钟。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持续施加压力。对于儿童,家长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侧鼻翼,因为儿童鼻腔较脆弱,按压力度要轻柔但要保证能起到止血作用。 2.棉球填塞:如果按压止血效果不佳,可以用清洁的棉球或纸巾等填塞鼻腔。将棉球轻轻塞入出血的鼻腔内,然后继续按压鼻翼。选择的棉球要干净,避免造成二次感染。 三、冷敷额头或颈部 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或颈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鼻腔的血流量。例如,可以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额头,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可再次冷敷。儿童皮肤较娇嫩,使用冰袋时要注意避免冻伤,可以缩短冷敷时间并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频繁出血或大量出血: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鼻出血仍不能停止,或者出血量较大,如血液呈喷射状流出、一次性出血量多到浸透数层纸巾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严重后果,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及时处理。 2.反复出血:如果经常出现鼻出血的情况,即使这次出血已经止住,也需要去医院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鼻腔局部的病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可能是血压波动的一个信号,需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特殊人群:儿童反复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时更要重视,因为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身体不适,且自身凝血功能等相对成人有差异;老年人鼻出血要警惕是否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一些潜在疾病可能通过鼻出血表现出来。 总之,当发生鼻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2025-10-13 11:50:29
  • 一揉鼻子就打喷嚏是怎么回事

    引发打喷嚏且可能与揉鼻子相关的情况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原接触鼻黏膜引发免疫反应致打喷嚏,各年龄段可发病,应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血管运动性鼻炎是鼻部受机械刺激致神经调节紊乱引发打喷嚏,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要改善生活环境;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是病毒等感染初期鼻黏膜受刺激致打喷嚏,各年龄段易发生,要注意休息等。 一、过敏性鼻炎 1.发病机制:当鼻子受到揉擦等刺激时,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接触鼻黏膜,引发免疫反应,刺激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鼻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打喷嚏。例如,有研究表明,花粉季节时,接触花粉的人群揉鼻子后更容易出现打喷嚏等症状,是因为花粉作为过敏原触发了鼻腔的过敏应答。 2.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接触宠物毛发、室内灰尘等过敏原而发病,成年人则可能因职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季节性花粉等发病。女性在经期或孕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变化,也可能更易出现过敏性鼻炎相关的揉鼻打喷嚏情况。 3.应对措施: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对于儿童,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成年人则需注意工作环境中过敏原的防护。 二、血管运动性鼻炎 1.发病机制:鼻部受到机械刺激(如揉鼻子)后,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引发打喷嚏。比如,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血管运动性鼻炎,揉鼻子作为一种机械刺激,会加重这种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症状。 2.人群特点: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如污染空气、温度湿度变化大的环境)中的人群更易患病。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熬夜、压力大的人群也可能增加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3.应对措施: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对于儿童,要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则要注意缓解压力,规律生活。 三、上呼吸道感染早期 1.发病机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初期,鼻黏膜受到刺激,揉鼻子时进一步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例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侵犯上呼吸道,导致鼻黏膜炎症,揉鼻子会加重炎症刺激,引发打喷嚏。 2.人群特点: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在季节交替等时期患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揉鼻打喷嚏症状。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也较易在感染初期出现相关症状。 3.应对措施:注意休息,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成年人则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儿童,要加强护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2025-10-13 11:49:01
  • 真菌性鼻窦炎耳鸣

    真菌性鼻窦炎引发耳鸣机制是真菌病原体侵犯咽鼓管区域致炎症激活因子影响其功能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临床表现有鼻窦炎常见症状伴多样耳鸣及中耳功能异常表现,诊断通过病史症状评估、鼻内镜、鼻窦CT、耳科检查,治疗分手术清除病灶和用抗真菌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轻柔选药避影响发育,老年兼顾基础疾病加强康复指导,孕期哺乳期用药权衡母婴安全。 一、真菌性鼻窦炎引发耳鸣的机制 真菌性鼻窦炎时,真菌病原体可侵犯邻近结构,如咽鼓管区域。真菌炎症刺激引发局部炎症反应,激活炎症因子,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进而引发耳鸣。研究显示,真菌性炎症过程会干扰耳部正常生理功能,使中耳内环境失衡,从而出现耳鸣症状。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除具真菌性鼻窦炎常见症状(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外,可出现耳鸣,耳鸣性质多样,可为低调或高调,常伴耳部闷胀感等中耳功能异常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因表述能力受限,需家长留意其耳部闷胀、异常声响等伴随症状;女性孕期或哺乳期发病时,症状可能受特殊生理状态影响而有不同呈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评估:详细询问患者鼻腔及耳部相关病史、症状表现,如鼻塞持续时间、流涕特征、耳鸣出现时间及性质等。 2.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内存在真菌团块等病变表现。 3.影像学检查:鼻窦CT有助于观察鼻窦内真菌病变范围、程度,明确病变与咽鼓管等结构的关系。 4.耳科检查:通过电测听等检查评估中耳听力情况,明确耳鸣相关听力改变,不同年龄患者检查配合度不同,儿童需耐心引导配合。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病灶,恢复鼻窦通气引流,手术方式依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鼻窦病灶清除后部分患者耳鸣可随中耳通气改善而缓解。 2.抗真菌药物应用:选用合适抗真菌药物,但需遵循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的方案,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患者整体状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治疗时手术操作需轻柔,避免对儿童鼻腔及耳部组织造成过度损伤;药物选择需规避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儿童的耐受情况及病情变化。 2.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时需兼顾基础疾病影响,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相关药物需谨慎;老年患者耳部功能随年龄退变,耳鸣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康复指导,关注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 3.女性患者(孕期、哺乳期):发病时用药需权衡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优先选取对母婴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充分评估治疗收益与潜在风险,确保母婴健康。

    2025-10-13 11:47:56
  • 鼻孔只有一个通气交换怎么回事

    鼻孔只有一个通气交换可能由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肿瘤、鼻腔异物等原因引起,鼻中隔偏曲因发育或外伤致鼻中隔偏斜致单侧通气不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外伤史者风险高;鼻息肉因鼻腔鼻窦慢性炎症致鼻黏膜水肿形成息肉致单侧通气障碍,长期吸烟等刺激性物质接触者易患;鼻腔肿瘤不管良性恶性占据空间致单侧通气异常,各年龄段均可能,接触致癌物质等人群风险高;鼻腔异物多见于儿童,因塞入小物体致单侧通气不畅,家长需留意儿童鼻腔情况,发现鼻孔只有一个通气交换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处理。 一、鼻中隔偏曲 1.成因及影响:鼻中隔由多块软骨和骨组成,若发育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或受外伤等,可致鼻中隔偏向一侧,从而引起单侧鼻孔通气不畅。比如儿童时期鼻部受外伤,可能影响鼻中隔正常发育,成年后出现鼻中隔偏曲导致单侧鼻孔通气受限。 2.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男性和女性无明显性别差异,有鼻部外伤史者风险相对较高,生活中经常碰撞鼻部的人群需格外留意。 二、鼻息肉 1.成因及影响: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特征,息肉阻塞鼻腔时可出现单侧鼻孔通气障碍。例如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患者,由于炎症反复刺激,鼻黏膜水肿,逐渐形成鼻息肉,影响通气。 2.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粉尘等刺激性物质的人群更容易患鼻息肉,进而影响鼻孔通气。 三、鼻腔肿瘤 1.成因及影响:鼻腔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占据鼻腔空间,阻碍气流通过,导致单侧鼻孔通气交换异常。像鼻腔乳头状瘤,随着肿瘤逐渐增大,会堵塞鼻腔某一侧,引起通气问题。 2.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有家族肿瘤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增加,需定期进行鼻腔检查。 四、鼻腔异物 1.成因及影响:儿童好奇心强,易将小物体塞入鼻腔,异物长期存留在鼻腔内会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反应,导致单侧鼻孔通气不畅。比如儿童玩耍时将小珠子等塞入鼻腔未及时取出,就会出现单侧鼻孔通气异常的情况。 2.人群差异:主要见于儿童,尤其是3-5岁的儿童,此年龄段儿童鼻腔较窄,且好动易发生异物塞入情况,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看护。 当发现鼻孔只有一个通气交换时,应及时就医,通过鼻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留意孩子鼻腔是否有异常物体,及时发现并带孩子就医;对于成人,若有长期鼻部不适等情况也应尽早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2025-10-13 11:41:3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