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静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血管科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学习间期一直在我院心血管专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此外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十余年,曾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芝加哥大学医院观摩学习,在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承担着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及125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完成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发表十余篇中英文文章,被SCI收录2篇,并参编书籍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展开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能用多少年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使用寿命通常较长,受患者自身情况(年龄、基础疾病)和封堵器相关因素(封堵器类型、封堵效果)影响,规范治疗植入后多数可长期存在,患者需长期随访。 影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使用寿命的因素 患者自身情况 年龄:对于儿童患者,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心脏结构会发生一定变化,但如果封堵器选择合适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一般也能长期维持其功能。青少年及成年患者,身体发育相对稳定,心脏结构变化较小,封堵器更易于长期保持稳定。然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或身体机能衰退等情况,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会直接缩短封堵器使用寿命,但整体健康状况可能间接影响其长期效果。例如,若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增加心脏负担,间接对封堵器周围心脏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但这并非是封堵器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寿命缩短。 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等。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糖尿病会直接导致封堵器使用寿命缩短,但长期高血糖环境可能对心脏周围血管及组织有一定潜在影响,进而间接关联到封堵器的长期稳定性。而对于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封堵器周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情况,这会威胁封堵器的正常功能,虽然这不是直接决定封堵器使用寿命的唯一因素,但会对其长期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封堵器相关因素 封堵器类型:不同类型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在设计和材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一些新型的封堵器在结构设计上更符合心脏内部血流动力学环境,能够更好地适应心脏的运动和血流冲击,相对来说可能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而早期的封堵器类型可能在某些性能上相对有限,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临床使用的封堵器在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其耐久性不断提高。 封堵效果:如果封堵器能够完美地封堵房间隔缺损,使心脏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那么封堵器受到的血流冲击等力学影响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如果封堵效果不佳,存在残余分流等情况,那么封堵器周围会受到异常血流的持续冲击,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封堵器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封堵器移位等情况发生,从而缩短其实际发挥作用的时间。 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植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患者,在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中,封堵器多数可以长期存在,为患者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提供长期保障。但患者需要长期遵循医嘱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4:21:23
  • 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久可以恢复

    心脏神经官能症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个体差异、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一般数周至数月可能恢复,可通过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辅助治疗促进恢复,多数患者能在数周至数月逐步恢复但个体差异大。 影响恢复时间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如果患者病情较轻,仅有轻度的心悸、气短等症状,可能恢复相对较快,可能数周内症状就会明显改善;而病情较重,症状复杂多样,伴有严重焦虑等情况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治疗方式:及时且恰当的治疗能促进恢复。如果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恢复时间会相对缩短。若治疗不规范或患者不配合治疗,恢复时间则会延长。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等存在差异。年轻、身体素质较好且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患者,相对更有利于恢复,可能恢复时间较短;而年龄较大、本身有基础疾病或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患者恢复更快。例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如进行散步、瑜伽等适量运动,有助于身心放松,促进恢复;而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延缓恢复。 促进恢复的措施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一般需要定期进行心理治疗sessions,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引导,逐步调整心态,通常经过数周到数月的心理治疗,部分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儿童患者也需要家长帮助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成年患者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 药物辅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可使用抗焦虑药物等,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关键还是要结合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使用需遵循医生专业建议,不同年龄患者在药物选择上需特别谨慎,儿童一般不轻易使用成人的精神类药物等。 总之,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恢复时间不确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步恢复,但具体恢复时间个体差异较大。

    2025-10-15 14:20:40
  • 心衰晚期临终症状是什么

    心衰晚期会有多方面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因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致肺循环淤血、气体交换受阻,年龄大或长期吸烟患者更重)、意识障碍(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老年或有基础脑血管病患者更易出现)、皮肤表现(苍白因心输出量减少、发绀因缺氧,有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更显著)、循环系统表现(心率加快不规则、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更严重)、消化系统表现(胃肠道淤血致食欲不振等,老年患者更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出现低钠、低钾等,不同患者表现和严重程度有差异)。 机制: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肺循环淤血,气体交换受阻,导致呼吸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肺功能减退的基础,在心衰晚期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其肺部基础状况差,也会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 意识障碍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由于心衰晚期心输出量严重减少,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功能障碍。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脑动脉硬化,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相关的意识改变;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心衰晚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意识障碍的发生风险。 皮肤表现 表现:皮肤可能变得苍白、发绀。苍白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外周组织灌注不足;发绀是由于缺氧,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对于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心衰晚期皮肤的这种改变可能会更加显著,影响皮肤的血氧供应和营养状况。 循环系统表现 表现:心率加快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心率加快是身体的一种代偿机制,但晚期代偿失效,会出现心率紊乱;血压下降是因为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在心衰晚期循环系统的这些表现会更加严重,心肌本身的功能已经受损,进一步加重了循环系统的紊乱。 消化系统表现 表现:出现胃肠道淤血,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淤血是因为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增加,导致胃肠道静脉回流受阻。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在心衰晚期消化系统的这些症状会更加明显,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表现:可能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例如低钠血症可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等;低钾血症可出现心律失常、肌无力等。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比如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2025-10-15 14:19:57
  • 感冒会影响血压吗

    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会通过炎症反应致血管收缩、发热致心率加快等机制影响血压,不同人群感冒后血压变化有特点,普通感冒患者、高血压患者感冒时及特殊人群感冒后有相应应对及注意事项,普通感冒血压轻度波动者休息多喝水血压可随康复调整,高血压患者感冒要严格监测血压、按时服药,老年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儿童感冒后也需关注身体状况。 不同人群感冒后血压变化的特点 一般成人:大部分健康成人感冒后血压可能会有轻度波动,但通常在感冒康复后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过,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基础的成人来说,感冒可能会使血压较平时明显升高,增加血压控制的难度。这类人群在感冒期间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因为血压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老年人群: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感冒时血压波动相对更为明显。一方面,老年人体质较弱,感冒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发热等情况对血压的影响更显著;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感冒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血压不稳定。例如,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感冒后血压可能急剧升高,需要及时就医调整降压治疗方案。 儿童人群:儿童感冒后一般很少直接引起血压的显著变化,但如果儿童感冒引发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脓毒血症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血压。不过儿童的血压调节机制与成人有所不同,相对而言,单纯感冒导致血压明显异常的情况较少见,但仍需密切关注儿童感冒后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任何异常的生理变化都需要引起重视。 感冒后血压变化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普通感冒患者:如果是普通感冒,血压轻度波动且本身无高血压基础的人群,在感冒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促进身体代谢,帮助感冒恢复,血压通常会随感冒康复而自行调整。 高血压患者感冒时: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感冒后更要严格监测血压,按照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因为感冒而擅自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同时,要积极治疗感冒,控制感染,减少炎症对血压的影响。如果感冒期间血压波动过大或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感冒后,除了监测血压和积极治疗感冒外,还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压。对于儿童感冒后,即使血压无明显异常,也需要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感冒康复后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的初步筛查,确保儿童身体恢复良好。

    2025-10-15 14:18:53
  • 高血压能吃西瓜吗能吃香蕉吗

    高血压患者可适量吃西瓜和香蕉,西瓜富含水分、维生素等,含钾能助排钠降血压,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需控量,伴肾功能不全少尿等者慎食;香蕉富含钾等,利于降血压,但伴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及服保钾利尿剂者需谨慎。 一、高血压患者能否吃西瓜 (一)西瓜的营养成分与对血压的影响 西瓜富含水分、维生素C、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其水分含量高,有助于补充身体因出汗等丢失的水分,维持血容量稳定。从对血压的影响来看,西瓜中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钾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参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调节等都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一般来说,适量食用西瓜不会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反而可能通过补充水分和钾等起到一定的益处。但需要注意的是,西瓜中也含有一定的糖分,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过量食用西瓜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间接影响血压等代谢指标,所以这类患者要控制西瓜的摄入量。 (二)高血压患者食用西瓜的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可以适量食用西瓜,建议每次食用量在200-300克左右。如果高血压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时,需要谨慎食用西瓜,因为西瓜含水量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体液平衡的调节。此外,在食用西瓜时要注意选择新鲜的西瓜,避免食用变质的西瓜,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间接影响血压的稳定。 二、高血压患者能否吃香蕉 (一)香蕉的营养成分与对血压的影响 香蕉是一种富含钾的水果,每100克香蕉中钾的含量较为丰富。钾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因为钾可以促进钠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管外周阻力,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香蕉还含有一定量的镁等营养成分,镁也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看,香蕉对高血压患者是比较友好的食物。 (二)高血压患者食用香蕉的注意事项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香蕉,一般建议每天食用1-2根香蕉较为合适。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比如高血压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且出现高钾血症时,就不建议食用香蕉,因为香蕉中较高的钾含量可能会加重高钾血症的情况,对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对于一些服用保钾利尿剂的高血压患者,也需要谨慎食用香蕉,因为保钾利尿剂会减少钾的排泄,此时再大量食用香蕉可能会导致血钾过高,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025-10-15 14:17: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