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静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血管科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学习间期一直在我院心血管专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此外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十余年,曾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芝加哥大学医院观摩学习,在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承担着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及125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完成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发表十余篇中英文文章,被SCI收录2篇,并参编书籍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展开
  • 高血压能吃的性药

    高血压患者不建议自行使用性药,因性药可能致血压波动引发严重心血管事件,有改善性生活质量需求的高血压患者应先平稳控制血压,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调节,老年及女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性药风险更高,需在正规医疗指导下,以控血压和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健康及改善相关生活质量。 性活动本身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一些性药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进一步影响血压。例如某些壮阳类药物可能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影响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对于高血压患者原本就不稳定的血压状态会产生较大冲击。有研究表明,使用不适当性药后,部分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可升高20mmHg以上,舒张压升高10mmHg以上,这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的替代方案 高血压患者若有改善性生活质量的需求,首先应积极控制血压,在血压控制平稳的基础上(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相对较为安全,但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评估),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从而可能对性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帮助。同时,与伴侣保持良好沟通,营造舒适的情感氛围也很重要。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功能更弱,使用性药风险极高。应在医生全面评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后,谨慎考虑是否有必要采取特殊措施改善性生活,且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绝对避免自行使用不明成分的性药。 女性高血压患者:女性高血压患者使用性药同样面临血压波动引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考虑改善性生活相关问题时,也应先以血压稳定为前提,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与医生充分沟通来寻求合适的解决途径,避免因不当使用性药带来严重健康危害。 总之,高血压患者绝不能随意使用性药,应在正规医疗指导下,通过合理控制血压和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护整体健康及尽可能改善相关生活质量问题。

    2025-10-15 13:13:10
  • 降脂灵片可以用于高血脂吗

    降脂灵片具调节血脂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脂质代谢相关环节有关如调节肝脏代谢、影响肠道吸收等;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其可改善高血脂患者血脂指标但临床应用需结合病情;儿童用需极谨慎因缺乏充分安全有效性数据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使用必须用时由专业医生评估权衡利弊;合并其他基础病史者如肝肾疾病患者使用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医生会综合考量是否使用及调整方案。 一、降脂灵片对高血脂的作用机制 降脂灵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脂质代谢相关环节有关。例如,可能通过调节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影响肠道对脂质的吸收等途径来发挥作用。有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成分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干扰脂质在体内的合成、转运等过程,从而对血脂水平产生影响,使得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趋向于正常化范围。 二、临床研究对降脂灵片用于高血脂的支持 临床相关研究显示,部分高血脂患者使用降脂灵片后可观察到血脂指标的改善。比如在一些小规模临床观察中,使用降脂灵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用药前有所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也呈现出降低趋势。这些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降脂灵片在调节高血脂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临床应用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三、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生理结构和代谢功能与成人不同。降脂灵片用于儿童高血脂患者时需极为谨慎,因为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可能与成人存在差异,目前缺乏针对儿童使用降脂灵片的充分安全有效性数据,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使用降脂灵片来治疗高血脂,必须使用时需由专业医生严格评估病情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使用。 (二)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高血脂患者,如合并肝肾疾病的患者,使用降脂灵片时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肝肾等器官进行代谢,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进而可能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来综合考量是否使用降脂灵片以及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15 13:12:23
  • 血压多少算血压高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有相应范围,高血压判定标准因人群而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标准不同,高血压长期不控制会损害重要脏器,早期发现并干预很重要。 不同年龄段人群血压特点及高血压判定差异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的血压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学龄前期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在80~110mmHg,舒张压在50~70mmHg;学龄期儿童收缩压正常范围85~115mmHg,舒张压55~75mmHg。青少年血压正常范围接近成人低限。如果儿童青少年血压持续高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标准,需警惕高血压可能,且儿童高血压可能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比如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上述诊室血压≥140/90mmHg就可判定为高血压,但需要非同日多次测量确认。同时,成年人的血压还受生活方式影响较大,如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较为常见,所以老年人的高血压判定标准略有不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和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则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且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在测量血压时需注意不同体位的血压变化,并且老年人高血压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管理起来更为复杂。 高血压的危害及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例如,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厚、扩大,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会使脑血管发生硬化、破裂出血或狭窄堵塞,导致脑卒中;还会损害肾脏功能,引起肾功能不全等。早期发现高血压非常重要,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能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以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

    2025-10-15 13:11:38
  • 高血压吃利血平好吗

    利血平曾是治疗高血压常用药,但因不良反应多等局限性已非首选。其降压机制是耗竭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递质来降压,局限性有不良反应多、降压效果有限且不平稳、有用药禁忌人群限制。现代高血压治疗有更优药物可选且需个体化,要综合考虑多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医生会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 利血平可以耗竭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递质,使交感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利血平用于高血压治疗的局限性 不良反应较多:可能引起鼻塞、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及出血、抑郁等严重问题,尤其是长期使用时,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利血平的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降压效果相对有限且不够平稳:其降压作用相对不是特别强效和持久,血压波动控制不佳。 存在用药禁忌人群限制:有抑郁病史者禁用利血平,因为它可能会加重抑郁症状;消化性溃疡患者也需慎用,因其可能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情。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选择及考虑因素 更优的降压药物选择:目前有更多安全性更好、降压效果更平稳且对靶器官保护更好的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利尿剂(氢氯噻嗪等)等。这些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往往优于利血平。 个体化治疗考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更关注药物对血压波动的影响以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则需要选择对血糖影响较小或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环节,无论选择哪种降压药物,都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之,利血平由于自身较多的局限性,现在已不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首选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降压治疗方案。

    2025-10-15 13:10:08
  •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是什么意思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是窦性心律失常,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游走不定,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P-R间期渐变,产生机制与自主神经张力改变及窦房结内不同部位不应期和自律性差异有关,对健康人群一般无特殊处理,对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结合情况综合判断,要依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心电图表现特点 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形态、P-R间期会发生逐渐变化。例如,P波的形态可从直立逐渐变为低平、倒置等不同形态,同时P-R间期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这是因为起搏点在窦房结内不同部位,导致心房除极的情况有所不同,从而在心电图上体现出这些变化。 产生机制 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有关。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发生变化时,会影响窦房结内不同部位的自律性。比如,在夜间休息时迷走神经张力较高,可能会促使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游走;而白天活动时交感神经张力升高,也可能导致起搏点的游走情况发生变化。另外,也可能与窦房结内不同部位的不应期和自律性差异有关,使得起搏点在窦房结内移动。 临床意义 对于健康人群:部分健康人也可能出现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尤其是在一些生理情况下,如睡眠状态等。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心电图变化即可。因为这种情况可能是一种生理性的心律失常表现,身体能够适应这种起搏点的游走。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出现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等综合判断。例如,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的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心脏的供血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出现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时更要密切关注,因为可能提示心脏的电活动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加强监测,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心脏病变加重的情况。 总之,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是一种相对较为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观察或进一步检查评估的措施。

    2025-10-15 13:08: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