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静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9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血管科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学习间期一直在我院心血管专业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在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此外作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从事心血管介入治疗十余年,曾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芝加哥大学医院观摩学习,在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承担着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及125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主持完成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发表十余篇中英文文章,被SCI收录2篇,并参编书籍3部。展开
个人擅长
冠心病、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展开
  • 什么叫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成人静息状态下心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成因分生理性(如长期重体力劳动者)和病理性(包括心脏本身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病变等),症状有轻度可无明显表现、严重时出现头晕等不适,儿童出现需警惕先天心脏问题,老年人要密切关注,需通过检查明确病因,生理性无明显症状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则针对原发病治疗或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等干预。 一、定义 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低于正常范围。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当心率持续低于60次/分钟时,即被定义为心动过缓。 二、成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常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运动员),因其心脏功能较好,静息时心率可低于60次/分钟,但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属于机体适应长期运动的正常表现。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本身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电信号传导受阻,也会引起心率降低。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影响机体代谢,导致心率减慢。 3.颅内病变:某些颅内疾病(如肿瘤、出血等)可能影响调节心率的中枢神经,从而引发心动过缓。 三、症状表现 (一)轻度心动过缓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被发现。 (二)严重心动过缓 当心率显著低于正常范围时,可因心脏输出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出现头晕、乏力、黑矇、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四、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新生儿正常心率范围与成人不同,若新生儿出现心动过缓,需警惕先天性心脏问题等,应及时就医评估。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心脏传导系统可能随年龄增长出现退变,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因此老年人出现心动过缓时,需更密切关注,警惕因心率过缓引发的不良事件。 五、评估与干预 对于发现心动过缓的人群,需进一步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若为生理性因素且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为病理性因素,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能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等干预措施。

    2025-10-09 11:16:16
  • 心梗死亡的脸部特征

    心梗死亡的脸部特征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因心脏泵血不足致脸部血液循环减少)、口唇发绀(因氧气供应不足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面部冷汗(因疼痛、紧张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面部表情痛苦(因剧烈胸痛致面部呈现痛苦状)。 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脸部血液循环也会相应减少,导致面色呈现苍白状态。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引发的缺血缺氧状况,使得脸部皮肤的血液灌注量降低,从外观上表现为面色苍白无血色,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由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调节能力下降,心梗时面色苍白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 口唇发绀 心肌梗死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出现口唇发绀现象。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使得口唇部位的皮肤呈现青紫色。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梗时口唇发绀的表现会更加典型,因为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在心梗时更容易出现氧合异常的情况。 面部冷汗 心梗发作时,患者会因为疼痛、紧张等因素出现面部大量冷汗的情况。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出现面部冷汗淋漓的现象。在年轻且平时生活方式较健康的人群中,如果突发心梗,也可能出现面部冷汗的表现,而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的人群,发生心梗时面部冷汗的出现可能提示病情更为危急,因为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已经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损害,心梗时身体的应激反应更为强烈。 面部表情痛苦 心梗发作时剧烈的胸痛会使患者面部表情呈现痛苦状态,眉头紧皱、面部扭曲等。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但都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从而在面部表现出痛苦的神情。在女性患者中,可能由于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方式与男性有所不同,面部痛苦表情的呈现可能更易被察觉,而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有所下降,面部痛苦表情会更加明显,同时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整体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的心梗往往可能症状不典型,但痛苦表情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提示。

    2025-10-09 11:14:08
  • 房间隔缺损有没有杂音

    房间隔缺损部分患者可闻及杂音,杂音特点为一般是Ⅱ-Ⅲ级柔和收缩期杂音,其强度等与缺损大小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杂音可能不典型,老年人杂音表现受多种因素干扰,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房间隔缺损情况。 杂音特点: 收缩期杂音:一般为Ⅱ-Ⅲ级柔和的收缩期杂音。这是因为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出现左向右分流,使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导致右心室收缩期射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延迟,从而在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例如,相关研究显示,约有一定比例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此类型杂音。 杂音强度与缺损大小等因素相关:缺损较小的房间隔缺损,杂音往往较轻;而缺损较大时,分流量大,右心室扩大明显,肺动脉瓣相对狭窄更明显,杂音可能相对较响,但也有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儿童期:儿童时期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杂音表现与缺损情况密切相关。对于小型房间隔缺损,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轻度的收缩期杂音;而中型或大型房间隔缺损,杂音相对较易被察觉。例如,通过心脏听诊等检查手段可发现相应杂音特征。 成年期: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可能会出现右心负荷加重等情况,杂音特点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收缩期杂音特点仍可能存在,但也有部分患者杂音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情况: 婴幼儿:婴幼儿房间隔缺损时,由于其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杂音可能不典型。例如,一些小型的房间隔缺损在婴幼儿时期杂音很轻,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心脏代偿能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复杂,需要结合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老年人:老年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或身体机能衰退,杂音表现可能受多种因素干扰。比如,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冠心病等,心脏杂音的判断需要更全面地考虑整体病情,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情况及杂音产生的真正原因。 总之,房间隔缺损部分患者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但杂音特点受缺损大小、病程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房间隔缺损情况。

    2025-10-09 11:13:29
  •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怎么治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治疗需综合病情等多因素,内科治疗分一般人群定期随访及特殊人群控基础病,外科治疗依中重度及症状等定适应证,方式有修补术和置换术,需专业医生评估个体化治疗,患者积极配合复查。 内科治疗: 一般人群:对于轻度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且无症状的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包括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观察瓣膜情况、心脏大小等指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等,因为感染可能加重瓣膜损害。比如要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特殊人群:老年人若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可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来实现,以减少对心脏瓣膜的进一步影响。儿童患者若出现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评估心脏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中重度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出现明显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或心脏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心脏扩大等情况,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当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或心脏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增大时,往往是手术干预的指征。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瓣膜修补术和瓣膜置换术。瓣膜修补术是尽可能修复病变的瓣膜,保留自身瓣膜,对于一些病变较轻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瓣膜置换术则是用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的瓣膜,人工瓣膜包括机械瓣和生物瓣等。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不需要长期抗凝,但存在一定的衰败率,需根据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等因素综合选择。比如年轻患者预期寿命较长,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而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生物瓣。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5-10-09 11:12:13
  • 偏瘦老年人血压高正常吗

    偏瘦老年人血压高通常不正常,其可能由年龄致血管弹性下降、生活方式不当(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疾病(肾脏、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导致,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需就医评估是否药物治疗,同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可能导致偏瘦老年人血压高的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等情况增多,这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减退,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易引起血压升高。 生活方式因素:即使体型偏瘦,如果存在高盐饮食情况,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也会影响神经调节机制,导致血压升高;缺乏运动也可能使代谢功能下降,影响血管健康和血压调节。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偏瘦老年人血压高,例如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和血压的调节;内分泌疾病,像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会引起钠潴留和血压升高。 偏瘦老年人血压高的危害及应对建议 危害:血压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对于偏瘦老年人来说,血压高同样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长期可能导致心脏肥厚、心力衰竭等;还会损害脑血管,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生几率。 应对建议: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轻度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温馨提示:偏瘦老年人血压高时要更加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因为偏瘦老年人可能存在营养状况等其他问题,在血压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确保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维持身体的基本营养和健康状态,避免因过度限制饮食等导致营养不足等其他健康问题。

    2025-10-09 11:11: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