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欣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连欣,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在纽约大学及特种外科医院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在瑞士达沃斯专门学习上肢创伤的手术治疗。在四肢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骨折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有一定经验。获得专利4项,承担省级课题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多项。兼任中华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区肩肘外科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AO创伤亚太会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山东医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展开
  • 崴脚几天能好

    崴脚几天能好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严重程度,轻度崴脚1-2周可恢复,中度崴脚2-6周,重度崴脚6周以上甚至3个月左右,且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基础病史者恢复时间有差异。 轻度崴脚:如果只是韧带轻度拉伤,没有明显的肿胀和淤血,通过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处理,通常1-2周可以恢复。在这个过程中,要减少活动,让受伤的韧带得到充分休息,一般1周左右疼痛和肿胀会明显减轻,2周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活动,但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强度可能需要3-4周。年龄方面,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时间可能会短一些;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时间可能会稍长。对于有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恢复可能会相对慢些,因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不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中度崴脚:如果韧带部分撕裂,伴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和淤血,可能需要2-6周的时间恢复。受伤后2-3天肿胀会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疼痛也会逐步缓解。在恢复期间需要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之后拆除固定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的时间可能需要2-3周,所以总体恢复时间在2-6周。儿童崴脚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避免过早活动,因为儿童的骨骼和韧带还在发育中,过早活动可能影响正常发育。孕妇崴脚后恢复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身体负担较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恢复时间可能会比普通人稍长,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和康复。 重度崴脚:如果韧带完全撕裂,甚至伴有撕脱骨折等情况,恢复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6周以上,甚至3个月左右。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术后1-2周伤口初步愈合,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老年人重度崴脚后恢复更慢,因为身体的修复能力差,并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崴脚后恢复也会受到影响,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伤口护理和康复训练。

    2025-10-15 13:11:14
  • 小腿骨折吃什么恢复快

    小腿骨折恢复需注意饮食,要摄入蛋白质丰富食物如瘦肉、鱼类、鸡蛋,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猕猴桃、动物肝脏、绿叶蔬菜,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三餐,老年人要控盐、注意饮食易消化性防便秘,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营养合理。 富含钙的食物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能补充一定量的钙。虾皮的钙含量非常高,每100克虾皮中钙含量可达991毫克,不过虾皮含盐量较高,食用时要注意适量,可将虾皮打成粉末加入到粥等食物中食用。豆制品也是钙的丰富来源,像豆腐,每100克北豆腐含钙量约138毫克,患者可以经常食用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来补充钙。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骨折愈合有帮助,而猕猴桃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猕猴桃含维生素C约62毫克。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动物肝脏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比如每100克猪肝含维生素D约26微克。菠菜等绿叶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菠菜每100克含维生素A约292微克、维生素C约32毫克等,适量食用绿叶蔬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进骨折恢复。 其他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小腿骨折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以满足生长和骨折修复的双重需求。要避免儿童过多食用零食,保证三餐规律。对于老年人小腿骨折患者,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因为老年人肾功能有所减退,过多盐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影响骨折部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小腿骨折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例如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像全麦面包等,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骨折修复需求。

    2025-10-15 13:09:19
  • 女性后背肩胛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后背肩胛骨区域疼痛可能由多因引起,肌肉骨骼系统方面姿势不良致肩胛肌肉劳损、颈椎病压迫神经放射痛、肩胛骨本身病变包括骨折和筋膜炎;内脏疾病有肺部病变累及胸膜牵涉痛、心血管疾病发作放射痛;其他因素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致全身骨骼痛及外伤致肩胛骨周围损伤或骨折引发疼痛。 一、肌肉骨骼系统相关原因 1.姿势不良引发:长期伏案工作、低头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姿势,会使肩胛周围肌肉(如斜方肌、菱形肌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肌肉劳损,引发后背肩胛骨区域疼痛。例如,一项针对长期伏案人群的研究发现,约60%的受试者存在肩胛区肌肉劳损相关疼痛。 2.颈椎病影响: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时,增生的骨质或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颈部神经,神经传导受影响,疼痛可放射至后背肩胛骨部位。据临床统计,约30%的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3.肩胛骨本身病变: 肩胛骨骨折:多因外伤(如摔倒、撞击等)所致,骨折部位刺激周围组织会引起明显疼痛,常伴有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 肩胛骨周围筋膜炎:属于无菌性炎症,常因慢性劳损、寒冷刺激等诱发,炎症刺激使肩胛骨周围肌肉、筋膜产生疼痛,疼痛多为酸痛或胀痛,劳累后加重。 二、内脏疾病放射痛 1.肺部疾病:肺炎、肺癌等肺部病变累及胸膜时,炎症或肿瘤刺激可导致后背肩胛骨区域牵涉痛。例如,肺癌患者约10%-20%会出现肩背部放射痛,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胸膜或神经引起。 2.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女性患者尤其需要警惕,因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三、其他因素 1.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减弱,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包括后背肩胛骨区域,且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 2.外伤因素:肩部或背部受到外力撞击、摔倒等外伤,可导致肩胛骨周围软组织损伤或肩胛骨骨折,从而引起疼痛,通常有明确外伤史。

    2025-10-15 13:03:57
  • 两肩胛骨酸痛怎么回事

    肩胛骨酸痛可能因肌肉骨骼相关原因如长期不良姿势致肌肉劳损、颈椎病变致神经受压引发的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症的肩周炎、肩部外伤未彻底恢复所致,还可能由肺部疾病等其他系统原因引起,儿童出现需排查外伤或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老年人要防骨质退变等,女性需注意内衣合适避免受力不均引发酸痛。 一、肌肉骨骼相关原因 1.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会使肩胛骨周围的斜方肌、菱形肌等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肌肉疲劳性损伤,导致酸痛。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因肩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易出现两肩胛骨酸痛。 2.颈椎病: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时,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质可能压迫颈部神经,神经传导受影响,可放射至肩胛骨区域引起酸痛。年龄增长、长期低头等因素会增加颈椎病发生风险,尤其常见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的人群。 3.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炎症可累及肩胛骨区域,除肩部疼痛外,常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易患肩周炎。 4.外伤:肩部曾受到撞击、摔倒等外伤,若恢复不彻底,可能遗留肩胛骨区域酸痛。比如运动时肩部受伤,局部组织未完全修复,会导致长期酸痛。 二、其他系统相关原因 1.肺部疾病:某些肺部疾病,如胸膜炎,炎症刺激胸膜可牵涉至肩胛骨区域引起疼痛。此类情况通常还伴有咳嗽、胸痛等症状,需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两肩胛骨酸痛需排查是否有外伤史,如玩耍时的碰撞等,若无明显外伤,应警惕是否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老年人:老年人易因骨质退变、肌肉萎缩等原因出现肩胛骨酸痛,日常应注意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导致肌肉僵硬,同时可通过适度的肩部锻炼维持肌肉力量。 女性:长期穿着不合适的内衣,可能导致肩部肌肉受力不均,引发肩胛骨酸痛,建议选择合适尺码、支撑性好的内衣。

    2025-10-15 13:02:08
  • 为什么早上起床脚底痛

    早上起床脚底痛的常见原因有:长期行走、跑步、久站等致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发无菌性炎症的足底筋膜炎,跟骨长期受力不均衡、劳损等致跟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的跟骨骨刺,穿着不合适鞋子致足底受力异常的鞋子不合适,前一天运动过量使足底肌肉、筋膜疲劳未充分恢复的过度运动,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足部关节、痛风患者尿酸结晶沉积在足底关节引发炎症的全身性疾病等。 一、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早上起床脚底痛的常见原因。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前足的结缔组织,长期行走、跑步、久站等会使足底筋膜反复牵拉,引发无菌性炎症。夜间休息时,筋膜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晨起活动时筋膜被牵拉,炎症刺激会导致脚底疼痛,尤其以足跟内侧疼痛较为常见,多见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运动爱好者群体。 二、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长期受力不均衡、劳损等因素,导致跟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刺。晨起时足跟部位开始负重,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如筋膜、韧带等),从而引起脚底疼痛,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后又会加重。 三、鞋子不合适 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底过硬、过薄或鞋型不合脚,会使足底受力异常。晨起行走时,足底无法得到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导致局部受力不均,引起脚底疼痛。例如,长期穿高跟鞋会改变足底受力分布,增加足底筋膜和跟骨的压力,易引发晨起脚底痛。 四、过度运动 前一天运动过量,尤其是跑步、跳跃等高强度运动,会使足底肌肉、筋膜疲劳且未充分恢复。夜间休息时,肌肉、筋膜仍处于相对紧张状态,晨起活动时会因牵拉而出现脚底疼痛,这种情况在运动频率突然增加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五、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早上起床脚底痛,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类风湿关节炎会累及足部关节,引起关节炎症,晨起时关节僵硬、疼痛;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结晶沉积在足底关节,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晨起脚底剧烈疼痛,此类情况往往还伴有局部红肿等表现。

    2025-10-15 13:00: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