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欣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连欣,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在纽约大学及特种外科医院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在瑞士达沃斯专门学习上肢创伤的手术治疗。在四肢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骨折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有一定经验。获得专利4项,承担省级课题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多项。兼任中华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区肩肘外科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AO创伤亚太会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山东医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展开
  • 坐骨骨折需要多长时间恢复

    坐骨骨折恢复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约1-2个月为骨折愈合前期,需制动等;中期约2-3个月为骨折愈合期,可渐开展康复锻炼;后期3个月以上为功能恢复阶段,一般成人需3-6个月基本恢复,儿童相对短,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更长,具体依骨折严重程度、治疗及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早期阶段(约1-2个月) 骨折愈合前期:骨折后1-2周内,主要是骨折部位的血肿机化等过程。此阶段骨折断端开始初步连接,但稳定性较差。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需要通过石膏固定等外固定措施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减少进一步损伤。儿童的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在更短时间内进入初步连接阶段,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固定。在生活方式上,需要严格制动,避免骨折部位的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骨折愈合,所以需要积极控制血糖,这对恢复时间有重要影响。 中期阶段(约2-3个月) 骨折愈合期:大约2-3个月时,骨折断端形成原始骨痂,骨折部位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不同年龄的人群康复锻炼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的康复锻炼可以相对积极一些,但也要避免过度。对于女性患者,在康复期间要注意营养均衡,因为骨折恢复需要充足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适当增加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骨折愈合。 后期阶段(约3个月以上) 功能恢复阶段:经过3个月以上的时间,骨折基本愈合,此时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肢体的功能。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功能状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可能需要6个月以上,而且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恢复训练,同时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在生活方式上,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延缓骨折愈合,所以需要戒烟,以促进恢复。 总体而言,坐骨骨折的恢复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需要3-6个月左右基本恢复,儿童可能相对短一些,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具体的恢复时间还需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综合判断。

    2025-10-11 11:23:49
  • 骨膜炎的症状

    骨膜炎症状包括局部和全身,局部有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全身部分严重者会发热,不同年龄、生理时期、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 局部症状 疼痛:是骨膜炎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在运动或受累后加重。不同部位的骨膜炎疼痛表现有所差异,例如胫骨骨膜炎患者在行走、跑步或按压胫骨时会感到疼痛;forearm(前臂)骨膜炎则在手臂活动时疼痛明显。疼痛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的可能仅在特定活动时稍有不适,重度的可能会持续疼痛并影响日常活动。 肿胀:患病部位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肿胀程度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轻度肿胀可能仅能通过触摸感觉到局部组织较饱满,重度肿胀则可能观察到明显的外观改变,皮肤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绷感。 压痛:用手指按压患病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所致。压痛的位置相对固定,与病变的骨膜位置一致。 功能障碍:根据骨膜炎累及部位的不同,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膝关节骨膜炎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会感到困难;踝关节骨膜炎则会影响行走和踝关节的正常活动。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较为严重的骨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发热程度一般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中度发热,体温超过38℃。但并非所有骨膜炎患者都会出现全身发热症状,这与炎症的严重程度、个体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骨膜炎的症状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等组织相对较为娇嫩,骨膜炎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更需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骨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且恢复较慢。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身体的抵抗力等方面可能会有所变化,骨膜炎的症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过度运动、姿势不正确等,更容易引发骨膜炎,且症状可能会相对更为明显。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如曾有过骨骼相关疾病的患者,再次出现骨膜炎时症状可能会与初次发病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进行判断和治疗。

    2025-10-11 11:19:50
  •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在病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临床需综合多方面情况鉴别诊断,治疗时要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一、病因方面 梨状肌综合征:多因梨状肌损伤、炎症等导致,如髋关节过度外展、外旋等动作,或长时间行走、跑步等运动损伤,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时期,骨盆的变化可能影响梨状肌,增加发病风险;长期不良姿势也可能引发梨状肌相关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椎间盘退变,加上劳损、外伤等因素,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年龄增长会使椎间盘退变加剧,男性和女性在体力劳动、久坐等生活方式影响下,发病风险不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人群更易患病。 二、症状表现方面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可放射至下肢,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酸痛等。患者可能出现臀部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等。下肢疼痛一般以臀部及下肢后侧为主,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加时疼痛无明显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是常见症状,同时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沿神经根走行分布,如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足背放射等。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常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三、体格检查方面 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腰部活动受限,可能有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如相应皮肤感觉减退、肌肉力量减弱、膝反射或跟腱反射异常等。 四、影像学检查方面 梨状肌综合征: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可发现梨状肌有无水肿、变性等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X线可观察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等情况,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MRI能更全面地看到椎间盘突出情况以及对神经压迫的程度等。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在病因、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生活方式、病史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都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

    2025-10-11 11:16:04
  • 晚上睡觉颈椎痛怎么办

    改善睡眠相关问题以缓解颈椎痛,可从调整睡眠姿势(选合适枕头、调整睡姿)、改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光线昏暗)、进行颈部放松锻炼(颈部拉伸、颈部旋转),若持续不缓解就医检查治疗(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来入手。 调整睡姿:尽量采取仰卧位,可在颈部下方垫一个薄毛巾卷,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正直,枕头高度要与肩膀宽度相适应,使颈椎与身体在一条直线上。不同年龄人群睡姿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睡姿对颈椎的影响,避免长时间一种睡姿,可适当交替仰卧和侧卧位。 改善睡眠环境 温度适宜:睡眠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较为舒适,过冷或过热都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引发颈椎痛。不同季节温度调节方式不同,夏季可使用空调保持适宜温度,冬季注意保暖但避免颈部直接受冷风吹。 光线昏暗:保证卧室光线昏暗,可使用遮光窗帘等,营造利于睡眠的环境,光线过亮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间接导致颈部肌肉紧张。 进行颈部放松锻炼 颈部拉伸:晨起或睡前进行简单颈部拉伸动作,缓慢将头部向一侧倾斜,用手轻拉头部向倾斜侧,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人群拉伸幅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年轻人可适当加大幅度,老年人则应轻柔进行。 颈部旋转:缓慢转动颈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转动幅度以感觉颈部有拉伸感但不疼痛为宜,每次转动可重复5~10次,每天进行2~3次。对于有颈椎病史的人群,旋转幅度要更小,避免引起不适。 就医检查与治疗 明确病因:如果晚上睡觉颈椎痛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颈椎X线、CT或MRI等,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不同年龄人群颈椎疾病的诱因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有关,老年人则可能与颈椎退变有关。 针对性治疗:若确诊为颈椎病等疾病,可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牵引、按摩、针灸等)。物理治疗中,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等情况,按摩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自行盲目按摩导致损伤。特殊人群如孕妇,颈椎痛时物理治疗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2025-10-11 11:06:15
  • 良性骨肿瘤要紧吗

    良性骨肿瘤是否要紧需综合肿瘤生长部位与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生长速度、对骨骼结构完整性的破坏等多方面判断,儿童、老年、女性患者及有基础病史者需特殊关注相关影响。 良性骨肿瘤的严重程度首先与生长部位密切相关。例如发生在脊柱等重要部位的良性骨肿瘤,即便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但由于脊柱是人体重要的支撑和神经走行结构,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脊髓等重要神经结构,从而导致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引起截瘫等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就比较要紧。而生长在一些相对“宽松”部位的良性骨肿瘤,如四肢长骨的干骺端等,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肿瘤的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大部分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但如果某些良性骨肿瘤生长速度突然加快,也需要引起重视。比如骨样骨瘤,多数生长缓慢,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生长速度异常增快的情况,这可能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变化,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有恶变倾向等情况,也会影响其严重程度的判断。 对骨骼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良性骨肿瘤会对骨骼的正常结构造成破坏。如果破坏程度较轻,骨骼仍能维持基本的力学稳定性,那么相对来说病情可能没那么危急;但如果肿瘤破坏骨骼导致骨骼的强度明显下降,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这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来恢复骨骼的完整性,这种情况就比较要紧。例如股骨近端的良性骨肿瘤,如果破坏严重导致股骨容易骨折,那么对患者的行动等会产生极大影响。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骨骼还在生长发育阶段,良性骨肿瘤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发生在儿童长骨的良性骨肿瘤,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方向,导致肢体不等长等畸形问题,这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老年患者,良性骨肿瘤可能会因为患者本身骨骼质量下降等因素,在肿瘤破坏骨骼的基础上更容易出现骨折等并发症,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女性患者如果良性骨肿瘤发生在骨盆等与生育等相关的部位,还需要考虑对未来生育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骨质疏松等疾病,良性骨肿瘤对骨骼的破坏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重病情。

    2025-10-11 11:00: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