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欣

山东省立医院

擅长: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连欣,医学博士,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在纽约大学及特种外科医院高级访问学者,2012年在瑞士达沃斯专门学习上肢创伤的手术治疗。在四肢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骨折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有一定经验。获得专利4项,承担省级课题3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多项。兼任中华骨科医师学会肩肘外科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区肩肘外科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AO创伤亚太会员,《中华肩肘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山东医药》编委。展开
个人擅长
骨盆及髋臼骨折,骨不连,骨髓炎,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治疗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对肩、肘部位的复杂损伤,肩关节疼痛,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松解治疗,肘关节不稳的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 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肩肘关节置换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展开
  • 落枕怎么治疗

    物理治疗包含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颈部(40-50℃每次15-20分钟可多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专业人员或自行轻柔按揉颈部肌肉、缓慢进行颈部前屈后伸等运动缓解肌肉紧张;辅助治疗方式有贴敷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注意观察皮肤过敏情况)、由正规机构针灸推拿师通过针刺穴位等调整颈部气血;特殊人群中儿童落枕避免强力推拿用轻柔热敷和适当轻柔颈部活动(家长辅助把控力度)、孕妇优先选温和物理治疗如轻柔热敷避免刺激性药物膏药、老年人动作轻柔物理治疗力度轻缓不缓解及时就医。 一、物理治疗 1.热敷: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温度保持在40~50℃,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热敷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2.按摩:可由专业人员轻柔按揉颈部肌肉,从后颈部开始,由上至下、由轻至重进行按揉;若自行操作,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3.颈部活动:缓慢进行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但要避免剧烈、快速的动作,逐步增加颈部活动范围,以缓解肌肉紧张。 二、辅助治疗方式 1.贴敷膏药: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膏药贴于颈部疼痛处,贴敷时需注意观察皮肤状况,若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取下。 2.针灸推拿:由专业针灸推拿师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运用推拿手法来调整颈部气血流通,从而缓解落枕引起的疼痛与不适,但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落枕时应避免强力推拿,可采用轻柔热敷颈部以及进行适当、轻柔的颈部活动来缓解症状,活动时需家长辅助并把控力度,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2.孕妇:孕妇落枕需优先选择温和的物理治疗方法,如轻柔热敷等,应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药物成分的膏药,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落枕时要格外注意动作轻柔,物理治疗时力度需更轻缓,防止因颈部肌肉、骨骼退行性变而加重颈部损伤,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025-10-11 10:35:49
  • 脚骨折手术后多久可以走路

    脚骨折手术后多久能走路受骨折部位、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分为早期(1-6周)、中期(6-12周)、后期(3个月及以后)阶段,各阶段有不同负重及康复情况,走路时间因人而异,需遵医嘱复查并逐步恢复。 早期阶段(术后1-6周):术后1-2周,患者通常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部分负重行走,此时骨折处开始初步愈合,但强度还较低。这期间要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等简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能在术后3-4周左右开始逐步尝试部分负重行走,但要密切关注愈合情况;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度过这个早期阶段,因为老年人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 中期阶段(术后6-12周):大约术后6-12周,骨折处愈合情况进一步好转,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的程度,从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部分负重。此阶段康复训练会加强,包括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简单的步态训练等。如果是年轻且骨折情况不太严重的患者,可能在术后8-10周左右基本可以借助拐杖进行较正常的行走训练;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愈合可能会相对缓慢,需要延长中期阶段的时间,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骨折更好地愈合。 后期阶段(术后3个月及以后):术后3个月,如果骨折愈合良好,患者一般可以逐渐尝试完全负重行走。但具体时间还需通过X线等检查来确认骨折线是否基本消失,骨折处的骨痂生长情况是否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对于运动员等对行走功能要求较高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行走水平;而对于一般人群,在术后3-6个月左右基本可以恢复正常行走,但仍需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防止再次受伤。 总之,脚骨折手术后走路时间因人而异,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计划,定期进行复查,根据自身骨折愈合情况逐步恢复行走功能。

    2025-10-11 10:28:54
  • 游泳可以预防颈椎病吗

    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有作用,其机制是人体水平状态下颈部肌肉放松锻炼且水浮力减轻椎体负重助维持曲度,不同人群游泳预防颈椎病有不同效果及注意事项,如成年人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儿童青少年注意时间姿势、有颈椎病史人群遵医嘱等,且游泳预防颈椎病有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措施且效果个体有差异。 不同人群游泳预防颈椎病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成年人:一般成年人每周进行3-5次游泳锻炼,每次30分钟以上,对预防颈椎病有较好效果。在游泳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泳姿,如仰泳能更好地伸展颈部,自由泳则能全方位活动颈部肌肉。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若游泳后出现颈部不适,应适当调整游泳强度和时间。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处于颈椎发育阶段,游泳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预防颈椎病方式。但要注意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颈部过度劳累。家长应引导儿童青少年正确掌握游泳姿势,选择适合他们身高和体力的泳池环境。例如,儿童在学习游泳时,家长要在旁监督,确保其游泳安全且姿势正确,以促进颈椎的正常发育,降低未来患颈椎病的风险。 有颈椎病史人群:患有轻度颈椎病的人群可以适当游泳,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游泳方式和强度。游泳过程中若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游泳并咨询医生。对于颈椎病情较重,如伴有严重神经根压迫症状等情况的人群,游泳需谨慎,应先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游泳运动。 游泳预防颈椎病的局限性 虽然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有一定帮助,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预防颈椎病的措施。例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仅依靠游泳可能无法完全抵消长时间不良姿势对颈椎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保持正确的坐姿、定时活动颈部等综合措施来更好地预防颈椎病。而且,不同个体的身体状况不同,游泳预防颈椎病的效果也会存在差异,一些身体柔韧性较差或颈部肌肉力量极弱的人群,可能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游泳训练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2025-10-11 10:25:25
  • 左斜方肌筋膜炎症状

    左斜方肌筋膜炎有疼痛(性质多样、程度不一、劳累受凉加重、各年龄段可发、中青年人及长期固定姿势者易患)、肌肉紧张与僵硬感(年龄大且有不良姿势习惯者更明显)、压痛(特定部位明显且慢性者长期存在、复发加重时更显著)、活动受限(肩部及颈部活动范围减小、特定职业人群受影响大)等表现。 左斜方肌筋膜炎有疼痛(性质多样、程度不一、劳累受凉加重、各年龄段可发、中青年人及长期固定姿势者易患)、肌肉紧张与僵硬感(年龄大且有不良姿势习惯者更明显)、压痛(特定部位明显且慢性者长期存在、复发加重时更显著)、活动受限(肩部及颈部活动范围减小、特定职业人群受影响大)等表现 肌肉紧张与僵硬感 患者会感觉左斜方肌部位肌肉紧张,有僵硬感。用手触摸时可发现肌肉较硬,活动颈部或肩部时能明显感觉到肌肉的不灵活。比如转头时,会因左斜方肌的僵硬而感觉转动受限。年龄较大且有长期不良姿势习惯的人群,肌肉僵硬感往往更明显,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弹性等会有所下降,再加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肌肉更容易出现紧张僵硬。 压痛表现 在左斜方肌的特定部位存在明显压痛。用手指按压时,患者能清晰感觉到疼痛点,这些压痛部位往往是筋膜炎发生炎症反应的区域。对于有慢性左斜方肌筋膜炎的患者,这些压痛点可能会长期存在,且在病情复发或加重时压痛会更显著。不同年龄的患者,压痛的敏感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能明确找到压痛部位。 活动受限表现 由于疼痛、肌肉紧张僵硬等因素,患者左肩部及颈部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比如手臂上举、颈部左右转动、前后屈伸等活动范围会减小。例如患者想抬手拿高处物品时,会因为左斜方肌的疼痛和紧张而难以完成动作。生活方式中经常需要大幅度活动肩部和颈部的人群,一旦发生左斜方肌筋膜炎,活动受限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像从事舞蹈、体育教学等职业的人群受影响更明显。

    2025-10-11 10:20:59
  • 腱鞘囊肿会自愈吗

    腱鞘囊肿部分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及儿童青少年的某些情况有自愈可能,但囊肿较大或持续存在引起症状的成人大多数情况需干预,要根据囊肿大小、症状、患者年龄等综合判断,发现后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给合适处理建议。 一、有自愈可能性的情况 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部分比较小的腱鞘囊肿,有可能会自行吸收消退从而自愈。这可能与局部的轻微外伤等因素导致的暂时性滑膜炎症等情况有关,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有可能使囊肿逐渐被吸收。例如一些偶然发现的非常小的腱鞘囊肿,在没有特殊处理的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自行消失。 儿童或青少年的某些情况:儿童或青少年出现的腱鞘囊肿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这可能与他们相对旺盛的组织修复能力以及一些可能的轻微诱因自行去除有关。但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密切观察。 二、需要干预的情况 囊肿较大或持续存在并引起症状的情况:当腱鞘囊肿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酸胀感,或者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此时自愈的可能性较小,需要进行干预。比如囊肿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或肌腱,导致手部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时,一般需要采取措施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挤压破裂法、穿刺抽液并注射药物法、手术切除等。挤压破裂法是通过外力将囊肿挤破,让其内容物逐渐被吸收,但有复发的可能;穿刺抽液并注射药物法是抽出囊液后注入激素类药物等,以促进囊壁粘连闭合;手术切除则是直接将囊肿完整切除,复发几率相对较低,但手术有一定创伤。 成人的大多数情况:对于成年人来说,多数腱鞘囊肿不会自行消失,反而可能会逐渐增大或者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所以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是等待自愈。 对于腱鞘囊肿是否会自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囊肿的大小、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如果发现有腱鞘囊肿,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具体情况并给出合适的处理建议。

    2025-10-11 10:17:2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