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治疗成年人错位畸形的固定矫正、隐形矫正,青少年儿童各类错位畸形的阻断性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艾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医学部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理事。曾留学美国留学两年。从事青少年及成年各类错颌畸形的矫治2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杂志发0表论文30余篇,SCI论文10篇,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级,校级等科研课题多项,主编《口腔正畸学基础培训教材》一部。 展开
个人擅长
治疗成年人错位畸形的固定矫正、隐形矫正,青少年儿童各类错位畸形的阻断性治疗等。展开
  • 口腔真菌感染小苏打

    小苏打水溶液呈弱碱性可改变口腔酸碱平衡以辅助抑制口腔真菌感染,一般采用2%-4%溶液漱口且需控浓度防刺激,儿童用需医生指导,孕妇用应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用要关注血糖并遵综合诊疗建议。 一、小苏打用于口腔真菌感染的作用机制 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其水溶液呈弱碱性,口腔内的酸性环境利于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滋生,而弱碱性环境可抑制真菌生长繁殖,通过改变口腔局部酸碱平衡来发挥对口腔真菌感染的辅助作用,相关研究显示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能降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口腔内真菌菌落数。 二、使用方法 一般采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漱口,每日漱口数次。需注意严格控制溶液浓度,避免浓度过高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腔黏膜较为娇嫩,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时,要确保溶液浓度准确,以防过高浓度刺激口腔黏膜,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口腔真菌感染的病因及病情程度需专业评估后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 孕妇:孕妇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时应咨询医生,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需综合考虑胎儿健康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是否适用及确定具体使用方案。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时,要关注血糖情况,由于高糖环境可能影响真菌生长,而患者自身需控制血糖稳定,使用过程中需留意自身血糖波动,遵循医生针对口腔真菌感染及糖尿病病情的综合诊疗建议。

    2025-08-12 15:43:22
  • 多牙症的特征有哪些

    多牙症具牙齿数目超正常范围且有多生牙、部分多生牙形态与正常牙有差异如过小或形态不规则、有遗传倾向家族成员风险增高、好发上颌前部尤其中切牙之间、可通过口腔X光片清晰显示多生牙具体情况及空间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牙齿数目异常 多牙症最核心的特征是牙齿数目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恒牙列包含28~32颗牙齿,而多牙症患者牙齿数目多于32颗,额外出现的牙齿即为多生牙。 二、牙齿形态变异 部分多生的牙齿形态与正常牙齿存在差异,可能表现为过小牙,其体积较正常对应牙齿明显减小,牙冠形态也可能不规则,与相邻正常牙齿的形态匹配度不佳。 三、遗传因素关联 多牙症具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多牙症患者,其他家族成员发生多牙症的风险相对增高,这与遗传基因的传递有关,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多牙症的易感性。 四、好发部位特点 多牙症好发于上颌前部区域,尤其是上颌中切牙之间的多生牙较为常见,当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区域,但以上颌前部居多,这与颌骨发育的解剖结构特点相关,该区域颌骨发育过程中易出现额外牙胚的分化异常。 五、影像学表现特征 通过口腔X光片可清晰显示多生牙的具体情况,包括额外牙齿的数目、位置,其与周围正常牙齿、牙槽骨及颌骨的空间关系等,X光片能精准定位多生牙,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比如判断多生牙是否影响邻牙的正常萌出、是否与颌骨重要结构相邻等。

    2025-08-12 15:40:57
  • 颌骨囊肿怎么办

    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颌骨囊肿具体情况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较大型颌骨囊肿用开窗减压术,较小或位置局限的行囊肿刮治术,儿童患者选对颌骨发育影响小的术式并强化口腔护理监测恢复,成年患者结合全身健康状态术后休息复查,术后定期行影像学复查观察颌骨恢复及复发状况。 一、诊断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锥形束CT等)明确颌骨囊肿的具体部位、大小、与周围牙齿及颌骨结构的关系,以此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手术治疗 1.开窗减压术:适用于较大型颌骨囊肿,通过开窗使囊肿与口腔相通,逐步缩小囊肿体积,为后续刮治创造条件,该术式对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尤其适合儿童患者颌骨未完全发育时。 2.囊肿刮治术:对于较小或位置较局限的颌骨囊肿,可直接行囊肿刮治术,完整摘除囊肿组织,手术需彻底清除囊壁,以降低复发几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充分考量其生长发育特性,选择对颌骨发育影响小的术式,术后强化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密切监测颌骨恢复状况,保障正常生长发育。 成年患者:结合全身健康状态,若存在基础疾病需在病情控制平稳后再行手术,术后注重休息,促进创口愈合,定期复查观察恢复及复发情况。 四、术后随访 患者需定期开展影像学复查,观察颌骨恢复态势及有无囊肿复发情形,通常术后3~6个月需复查一次,后续可依具体情况适度延长复查间隔。

    2025-08-12 15:38:11
  • 如何治疗小宝宝的兔唇

    唇裂手术修复需综合考量婴儿身体状况确定时机,单侧唇裂通常建议3至6个月进行且体重需达5至10kg、血红蛋白不低于100g/L,双侧唇裂不超1岁,依据具体程度选手术方式,术后要保持唇部伤口清洁防感染、避免抓挠、采用合适喂养姿势保证营养,还需长期随访评估面部发育及语音状况适时干预。 一、手术修复时机 唇裂手术修复需综合考量婴儿身体状况,单侧唇裂通常建议在3~6个月进行,此时婴儿体重大多需达5~10kg,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100g/L,身体能较好耐受手术;双侧唇裂手术时机可适当推迟,但一般不超1岁,以保障婴儿顺利适应手术及后续恢复。 二、手术方式选择 依据唇裂具体程度等因素选手术方式,如单侧唇裂常用旋转推进法等术式,可较好恢复唇部解剖结构与外观;双侧唇裂会依具体情况采用适配手术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唇部形态与功能。 三、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需保持宝宝唇部伤口清洁,遵医嘱用温和消毒液局部清洁防感染;避免宝宝抓挠伤口,可适当采取约束措施;喂养时用合适姿势,如特殊奶嘴等,避伤口受压;保证宝宝充足营养摄入,提供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饮食促伤口愈合。 四、长期随访与评估 术后需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宝宝面部发育,包括唇部外形、鼻畸形矫正效果等,关注语音发育状况,若有语音问题适时行语音治疗等干预,确保宝宝面部形态与功能获良好长期发展。

    2025-08-12 15:34:46
  • 咀嚼肌包括咬肌和颞肌吗

    咀嚼肌包含咬肌与颞肌,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呈四边形起自颧弓下缘及内面肌纤维向下后止于咬肌粗隆主要上提下颌骨实现闭口动作受年龄及长期单侧咀嚼等影响;颞肌起自颞窝肌束扇形向下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冠突主要上提下颌骨并参与前伸侧方运动受年龄及颞颌关节相关病史影响。 一、咀嚼肌包含咬肌与颞肌 咀嚼肌属于头颈部肌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咬肌与颞肌是其关键构成。 (一)咬肌 1.解剖位置与形态:咬肌位于下颌支外侧,呈现四边形形态,起自颧弓的下缘以及内面,肌纤维走向为向下后,止于下颌支外侧面的咬肌粗隆。 2.功能表现:主要功能是上提下颌骨实现闭口动作,在咀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年龄因素来看,年轻人的咬肌通常更为发达有力,而老年人随着机体机能衰退,咬肌力量会有所减弱;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可能致使双侧咬肌发育出现不对称情况。 (二)颞肌 1.解剖位置与形态:颞肌起自颞窝,肌束呈扇形向下会聚,经颧弓的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2.功能表现:主要功能为上提下颌骨,同时还参与下颌骨的前伸以及侧方运动。不同年龄阶段颞肌的发育与功能状态有差异,儿童时期颞肌逐步发育以支撑咀嚼功能,成年后颞肌保持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若存在颞颌关节相关病史,颞肌的运动与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例如颞颌关节紊乱患者可能伴随颞肌功能异常状况。

    2025-08-12 15:32: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