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眼部整形、美容,白内障和角膜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小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工作二十多年,有扎实的临床功底。现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眼整形美容专业组长。美国Wayne州立大学Kresge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专注于眼部整形美容、眼表、角膜结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职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中华眼科装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肿瘤协作组委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2009年和2010年两次参加卫生部健康快车医疗队,奔赴青海和河南等地为1千多例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2016到2017年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医院援疆1年,足迹踏遍南北疆,为边疆各个民族患者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展开
个人擅长
眼部整形、美容,白内障和角膜病。展开
  • 斜视手术有风险吗

    斜视手术存在术中(如出血、眼外肌损伤)和术后(如感染、斜视复发、视力变化、干眼症)等一定风险,但总体在可控范围内,医疗技术进步使安全性提高,医生会评估患者情况权衡利弊,患者尤其是儿童斜视患者需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和随访。 一、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情况。虽然现代眼科手术器械精细,能较好控制出血,但仍有极小概率发生,一般通过手术中的止血措施可处理,但严重时可能影响手术视野及后续操作。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自身凝血机制受限,更容易在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情况。 2.眼外肌损伤:斜视手术是对眼外肌进行操作,若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眼外肌。比如过度牵拉眼外肌可能导致其功能暂时或永久受损,影响眼球运动的控制。儿童由于眼部组织相对娇嫩,眼外肌等结构发育尚不完善,在手术中眼外肌损伤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龄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精细操作来规避。 二、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1.感染:术后眼部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虽然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眼部护理,如按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术后感染风险会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机体抵抗感染,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眼部感染的预防。 2.斜视复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斜视复发的情况。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手术设计不够精准、眼外肌力量调整不合适等。对于一些复杂类型的斜视,如麻痹性斜视术后复发的概率可能相对更高。儿童斜视术后复发还可能与眼部的生长发育变化有关,因为儿童眼部仍在不断发育,眼外肌的力量等可能会有变化,所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3.视力变化:术后可能出现视力暂时下降或波动的情况。这可能与手术引起的眼部炎症反应、眼内环境变化等有关。对于本身存在其他眼部基础疾病,如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眼部基础状况复杂,手术对眼部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4.干眼症:斜视手术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导致干眼症的发生。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本身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干眼症,需要注意术后眼部保湿等护理措施。 斜视手术的风险总体来说在可控范围内,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在决定是否进行斜视手术时,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患者也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相关情况后再做决策。对于儿童斜视患者,家长更要密切配合医生,在术后做好护理和随访,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2025-09-29 12:22:35
  • 一只眼睛看东西扭曲怎么回事

    一只眼睛看东西扭曲可能由多种眼部病变引起,如视网膜病变相关的黄斑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致)、黄斑裂孔(年龄相关性、高度近视致)、黄斑前膜(老年人、眼内手术或外伤后致),还有其他眼部疾病相关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0-45岁男性,与精神紧张等有关)、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牵拉、高度近视、眼外伤等致),出现此症状需及时就医做眼部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不同人群要注意预防相关眼部疾病。 一、视网膜病变相关 1.黄斑水肿:多种原因可引起黄斑水肿,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到黄斑区引起水肿,患者会感觉一只眼睛看东西扭曲。在糖尿病患者中,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视网膜静脉阻塞时,阻塞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也会使视网膜血管通透性改变,引发黄斑水肿导致视物扭曲。 2.黄斑裂孔:年龄相关性黄斑裂孔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高度近视也可能导致黄斑裂孔。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逐渐退变,加上玻璃体对黄斑区的牵拉等因素,可引发黄斑裂孔,患者会出现看东西扭曲、视力下降等症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视网膜相对变薄,更容易发生黄斑裂孔。 3.黄斑前膜:常发生于老年人,也可见于眼内手术、眼外伤等情况后。黄斑前膜是视网膜表面形成的纤维膜,它会牵拉黄斑区视网膜,导致视网膜变形,从而出现视物扭曲。老年人随着机体老化,眼部组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增加了黄斑前膜的发生风险;眼内手术或外伤后,眼内环境改变,也可能促使黄斑前膜形成。 二、其他眼部疾病相关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男性,常常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发病时,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到视网膜下,引起黄斑区水肿,导致视物扭曲、视力下降等。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在生活中面临更多的精神压力等情况,从而更易诱发该疾病。 2.视网膜脱离:部分视网膜脱离患者会出现一只眼睛看东西扭曲的症状,多由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等原因引起。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容易出现变性区和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眼外伤也可能直接导致视网膜脱离。 当出现一只眼睛看东西扭曲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黄斑水肿,可能需要控制血糖、激光治疗等;对于黄斑裂孔,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同时,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预防相关眼部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度近视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等。

    2025-09-29 12:17:57
  • 眼干眼涩怎么办

    改善用眼习惯需控制用眼时长并调整用眼姿势,优化环境要调节室内湿度及控制光线条件,补充水分营养需保证充足饮水并均衡摄入相关营养食物,排查疾病因素时眼干眼涩不缓解等要排查眼部及全身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需监督用眼等,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谨慎,老年人可考虑合适人工泪液。 一、改善用眼习惯 1.控制用眼时长: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如每持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可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对于儿童,需严格限制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学龄前儿童每日累计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且保持合适的用眼距离(33厘米左右)。 2.调整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视物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眼睛与屏幕保持平视,屏幕略低于视线水平,减少眼部疲劳。 二、优化环境因素 1.调节室内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适宜范围,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导致眼表水分蒸发过快。 2.控制光线条件:避免强光直射或过暗环境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适配,减少眩光对眼睛的刺激。 三、补充水分与营养 1.保证充足饮水:每日摄入足够水分,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有助于眼表泪液的正常分泌。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建议1500~1700毫升,可通过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方式补充。 2.均衡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菠菜等)、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如杏仁等)以及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蓝莓等),这些营养成分对维护眼表健康有积极作用。 四、排查疾病因素并就医 1.眼部疾病排查:若眼干眼涩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眼红、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排查眼部疾病,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可通过眼科检查(如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明确诊断。 2.全身疾病排查:某些全身疾病也可能导致眼干眼涩,如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同时伴有口干、关节痛等其他症状,应进一步进行相关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眼干眼涩多与不良用眼习惯相关,家长需严格监督孩子用眼行为,培养正确用眼习惯,同时保证其饮食中营养均衡,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儿童专用的维生素制剂。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此类人群出现眼干眼涩时,用药需谨慎,应先咨询医生,避免自行使用未经临床验证安全性的药物,可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 3.老年人:老年人眼干眼涩可能与年龄相关的泪液分泌减少、睑板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除调整生活方式外,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合适的人工泪液,但需注意选择无防腐剂或低防腐剂类型,减少长期使用对眼表的潜在刺激。

    2025-09-29 12:16:50
  • 干眼症眼睛疼怎么办

    改善干眼症眼睛疼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生活习惯,如控制用眼时间、调整环境湿度;采用物理缓解方法,像眼部热敷、眼睑清洁;进行医疗干预,如使用人工泪液、针对病因治疗;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要避免不适合药物、优先物理及习惯改善,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并遵医嘱。 一、改善生活习惯 1.控制用眼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过度用眼会加重干眼症眼睛疼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等屏幕时间应限制在合理范围,一般不超过1-2小时,成年人也需每隔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每用眼20分钟,应远眺至少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2.调整环境湿度:干燥环境易加剧干眼症,室内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尤其在空调房或暖气房等干燥环境中,不同年龄人群对湿度感受略有差异,但保持适宜湿度对缓解眼睛疼都很重要,比如儿童皮肤娇嫩,干燥环境还可能影响皮肤,合适湿度能同时维护眼睛和皮肤健康。 二、物理缓解方法 1.眼部热敷: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眼,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疼。不同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更敏感,温度不宜过高,时间可适当缩短;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可适当延长时间,但要以眼部舒适为准。 2.眼睑清洁: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眼睛疼,需进行眼睑清洁。可使用无刺激性的眼睑清洁液,用棉签轻轻擦拭眼睑边缘。儿童因配合度问题,家长需轻柔操作;老年人若有眼部疾病史,应先咨询医生再进行清洁。 三、医疗干预措施 1.使用人工泪液:人工泪液可补充泪液,缓解眼睛疼。有不同类型的人工泪液,如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适合长期使用人群,包括各年龄段因干眼症需使用的人群,尤其长期用眼的儿童、长时间在空调环境的上班族等。但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滴眼药水方法,避免瓶口污染眼睛。 2.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全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干眼症眼睛疼,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不同年龄、不同病史的患者治疗原发病的方式和注意事项不同,比如儿童患全身疾病相对复杂,需更谨慎评估治疗方案;老年人有基础病史时,治疗原发病要考虑对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干眼症眼睛疼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采用物理缓解和改善生活习惯的方法,如严格控制屏幕时间、温和进行眼睑清洁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眼部不适表现,及时调整护理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处理干眼症眼睛疼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使用人工泪液等治疗时要遵循医生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环境的调整要适合老年人身体状况。

    2025-09-29 12:14:24
  • 眼球摘除手术的全过程

    眼球摘除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处理。术前要评估患者并做准备;手术时先麻醉,再切开眼睑、分离眼球组织、摘除眼球、处理创口;术后要包扎眼部并观察,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眼部疾病的相关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例如,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若有出血性疾病等,需提前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会对眼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部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眼球的具体病变情况,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进行眼部清洁,通常会使用生理盐水等对眼部周围皮肤进行清洁消毒。还会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患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手术的过程、目的、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情况。 手术过程 麻醉: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用的有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如果是局部麻醉,会在眼部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眼部感觉麻木;如果是全身麻醉,则患者会在睡眠状态下接受手术。 切开眼睑:医生会使用眼科手术器械,将患者的眼睑切开,暴露眼球。这一步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要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 分离眼球组织:接下来要分离眼球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包括分离眼球的肌肉、血管和神经等。例如,要逐步分离眼外肌等与眼球的附着处,小心处理供应眼球血液的血管等结构。 摘除眼球:在充分分离眼球周围组织后,使用专门的器械将眼球完整摘除。这一过程需要轻柔且准确,确保眼球被完整取出,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处理创口:眼球摘除后,会对眼部的创口进行处理。可能会对肌肉等组织进行妥善的缝合或处理,以促进创口的愈合和保持眼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术后处理 眼部包扎:术后会对眼部进行妥善包扎,以保护创口,防止感染和外界因素的刺激。包扎的敷料需要保持清洁干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更换敷料。 术后观察:患者会被安排在病房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眼部情况、生命体征等。医生会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感染等情况,若有异常会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如如何保持眼部清洁、何时进行复诊等。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心特点,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安抚和护理。要尽量营造轻松的环境,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术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情绪和眼部恢复情况,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术后护理指导,确保儿童能够顺利恢复。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可能相对较弱的情况,术后要加强对全身情况的监测,预防可能出现的全身并发症,如心肺方面的问题等,同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促进其眼部创口和身体的恢复。

    2025-09-29 12:11: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