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伟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眼部整形、美容,白内障和角膜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小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工作二十多年,有扎实的临床功底。现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眼整形美容专业组长。美国Wayne州立大学Kresge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专注于眼部整形美容、眼表、角膜结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职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通讯编委;中华眼科装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肿瘤协作组委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2009年和2010年两次参加卫生部健康快车医疗队,奔赴青海和河南等地为1千多例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2016到2017年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医院援疆1年,足迹踏遍南北疆,为边疆各个民族患者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展开
个人擅长
眼部整形、美容,白内障和角膜病。展开
  • 假性近视一般是多少度

    假性近视一般度数在300度以内,儿童、青少年均易出现,其形成与用眼时长、环境、年龄等有关,儿童需家长控制用眼等,青少年要自身注意用眼卫生等防止度数加深。 不同年龄段假性近视度数特点 儿童:儿童时期用眼习惯尚未完全定型,假性近视较为常见。由于儿童的眼睛调节能力较强,轻度的用眼疲劳就可能引发假性近视,度数一般多在100-200度左右,但也有部分可能在300度以内。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容易出现假性近视,度数通常相对较低且有较大的恢复可能。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学业负担较重、用眼时间长的阶段,假性近视的度数同样多在300度以下。不过,随着用眼强度的增加,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假性近视的度数可能会有一定波动,但通过合理的用眼调整仍可恢复。 与真性近视的度数区别 真性近视是由于眼轴变长等不可逆因素导致的近视,度数通常会逐渐加深且多超过300度。而假性近视通过放松眼部后度数可降低甚至恢复正常,这是两者在度数表现上的重要区别。例如,经过散瞳验光等检查手段可以区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散瞳后假性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会明显降低或消失,而真性近视患者的度数则无明显变化。 假性近视形成与度数的关联因素 用眼时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每天连续看书、写作业超过2-3小时且姿势不正确时,青少年儿童更容易出现假性近视,且可能导致度数有上升趋势。比如,每天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玩游戏的青少年,眼部肌肉持续紧张,假性近视的度数可能较快接近300度边缘。 用眼环境: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用眼环境都会增加眼部疲劳,进而促使假性近视度数发展。在昏暗光线下看书,眼睛需要更努力调节,容易导致睫状肌痉挛加重,使得假性近视度数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所上升。例如,在夜晚灯光昏暗时写作业,就可能加速假性近视度数的变化。 年龄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眼部调节能力强,但同时眼部发育尚未成熟,长时间用眼更容易出现假性近视,且相对来说度数恢复的可能性较大但也需及时干预。而随着年龄增长,眼部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假性近视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向真性近视发展,度数可能逐渐接近300度甚至更高。 假性近视度数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用眼情况,控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看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左右的距离,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样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防止假性近视度数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青少年自身要增强用眼卫生意识,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每学习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15分钟,可以远眺、做眼保健操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为眼部的恢复和调节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避免假性近视度数加深向真性近视转变。

    2025-09-29 12:30:08
  • 眼底检查痛苦吗

    眼底检查痛苦程度较低,不同检查方式痛苦感受不同,直接检眼镜等检查有轻微不适但不痛苦;影响痛苦感受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年龄、眼部疾病史、心理状态及检查操作的医生熟练程度、检查环境设备等,多数患者可耐受,检查前医生会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紧张。 直接检眼镜检查:医生通过手持的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一般来说,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感,比如光线照射眼睛时可能会有短暂的光亮感,但通常不会很痛苦。检查时医生会让患者注视某个方向,然后通过调整检眼镜的度数等进行观察,整个过程时间较短。对于配合的患者来说,这种检查带来的不适是比较轻微的。 间接检眼镜检查:需要患者处于卧位,医生通过间接检眼镜进行检查。患者可能会感觉有一些眼部被接触的轻微触感,但总体上痛苦程度也较低。检查时医生会借助透镜等工具来观察眼底,患者主要是需要保持一定的体位配合。 眼底照相检查:这是相对比较舒适的检查方式,患者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痛苦感觉。检查时只需将眼睛对准照相机,按照医生的指示保持不动即可,整个过程就像拍照一样,很快就能完成。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查时仪器会靠近眼睛,但不会有侵入性操作,患者一般只会感觉到眼睛被仪器靠近的轻微感觉,几乎没有痛苦。患者只需要安静地坐着,配合眼睛注视特定位置即可。 影响眼底检查痛苦感受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由于比较紧张、不配合,可能会觉得检查有一定的不适感,但现在也有针对儿童的安抚措施来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比如可以在检查前给予儿童适当的引导和安抚,让他们了解检查过程,减少恐惧。而成年人如果能够较好地配合医生,痛苦感受相对会轻一些。 眼部疾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严重的眼部炎症等情况,在检查时可能会因为眼部的敏感而感觉稍微不适,但这也取决于检查的具体操作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在检查时医生会更加小心操作,避免引起额外的不适。 心理状态:紧张焦虑的患者可能会放大检查时的不适感,而心态放松、能够很好配合医生的患者,痛苦感受会相对较轻。比如可以通过与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像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很安全、时间很短等,帮助患者放松。 检查操作因素 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进行眼底检查时,操作会更加轻柔、迅速,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例如熟练的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更多不适。 检查环境和设备:良好的检查环境和先进、舒适的检查设备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比如光线柔和的检查室环境可以让患者感觉更舒适,先进的设备可能在操作时对眼部的刺激更小等。 总体而言,眼底检查一般痛苦程度较低,大多数患者都能够耐受。在检查前医生会尽量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操作过程也相对较为轻柔,患者不用过于担心眼底检查会有很强烈的痛苦感受。

    2025-09-29 12:29:08
  • 右眼皮跳怎么回事

    右眼皮跳可能由生理、心理及其他因素导致,生理因素包括眼部疲劳和眼部炎症,心理因素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其他因素涉及药物副作用和神经系统问题,偶尔右眼皮跳可自行缓解,频繁、久跳或伴不适需就医,儿童右眼皮跳家长要重视及时带医排查。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右眼皮跳 (一)眼部疲劳 长期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会使眼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眼皮跳动。例如,成年人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眼部肌肉持续收缩,就容易出现右眼皮跳的情况。这是因为用眼过度会导致眼部肌肉疲劳,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眼皮不自主地跳动。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青少年长时间看书学习、成年人长时间从事电脑相关工作、老年人因眼部调节功能下降等,都可能因用眼疲劳出现右眼皮跳。 (二)眼部炎症 眼部存在炎症时,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眼皮肌肉痉挛,出现右眼皮跳现象。比如,患有结膜炎的人,炎症因子会刺激眼部组织,引起眼皮肌肉的异常收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患眼部炎症,儿童可能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等原因患结膜炎,成年人可能因过敏、感染等多种因素引发眼部炎症,老年人则可能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出现眼部炎症相关的眼皮跳。 二、心理因素导致的右眼皮跳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等情绪状态时,也可能出现右眼皮跳。例如,面临重要考试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等,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导致眼皮肌肉出现异常跳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女性可能因情感等方面的压力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青少年可能因学业压力,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老年人可能因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产生心理压力而出现右眼皮跳。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右眼皮跳 (一)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眼皮跳的副作用,如抗精神病药物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药物导致的眼皮跳需要根据具体的用药情况来判断。不同用药情况的人群,使用可能导致眼皮跳副作用的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眼部情况,若出现右眼皮跳应及时咨询医生。 (二)神经系统问题 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如面肌痉挛早期可能表现为眼皮跳,逐渐发展可能累及面部其他肌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需要通过专业的神经系统检查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的人群都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的眼皮跳,老年人相对更需要警惕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眼皮跳情况。 一般来说,偶尔的右眼皮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通过休息、放松心情等方式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右眼皮跳频繁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眼部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出现右眼皮跳,家长应更加关注,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排查潜在问题。

    2025-09-29 12:27:02
  • 眼科手术通常涉及多少个步骤

    术前需核对患者病史等信息并针对性完善,做视力等全面眼部检查以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操作中白内障要切口制作、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要制作滤过通道并调控房水引流,视网膜手术要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复位操作;术后要眼部敷料包扎、用药指导、监测术眼相关情况并给予康复指导。 一、术前准备阶段 1.患者信息核对:需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眼部疾病史(如是否曾患其他眼科疾病、有无眼部外伤史等)、全身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情况)、药物过敏史等,这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基础,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情况的患者需针对性完善相关信息,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病,需更全面评估手术风险。 2.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以明确术前视力水平、眼压测量评估眼内压力情况、验光确定屈光状态、角膜曲率检查了解角膜形态、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等眼底结构状况等,通过全面眼部检查来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儿童患者眼部检查时需更耐心引导配合。 二、手术操作阶段(以常见眼科手术为例) (一)白内障手术 1.切口制作: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合适位置制作角膜或巩膜切口,一般为2-3mm左右的微小切口,为后续操作建立通道。 2.晶状体摘除:通过超声乳化等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吸出,这一步骤需精准操作以避免损伤周边眼部组织。 3.人工晶状体植入:将折叠好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并调整至合适位置,恢复眼部的屈光功能。 (二)青光眼手术 1.滤过通道制作:通过手术方式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如小梁切除术是制作以结膜为基底的巩膜瓣及滤过泡,使房水通过此通道引流以降低眼压。 2.房水引流调控: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对房水引流进行相应调控,保证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三)视网膜手术(以玻璃体切割术为例) 1.玻璃体切割:利用玻璃体切割设备切除混浊或病变的玻璃体,为后续视网膜复位操作创造条件。 2.视网膜复位操作: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激光光凝封闭裂孔、眼内注气使视网膜贴附或硅油填充维持视网膜复位等操作。 三、术后处理阶段 1.眼部敷料包扎:术后根据手术情况进行眼部敷料包扎,保护术眼,减少外界刺激。 2.用药指导:给予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如左氧氟沙星眼药水;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减轻炎症反应,如地塞米松眼药水等,不同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和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儿童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3.术后监测:密切观察术眼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眼部炎症反应等,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更频繁监测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康复指导:根据手术类型给予相应康复建议,如视网膜手术患者需根据眼内填充物质要求进行体位管理(如硅油填充患者需采取俯卧位等),指导患者合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等。

    2025-09-29 12:23:58
  • 斜视手术有风险吗

    斜视手术存在术中(如出血、眼外肌损伤)和术后(如感染、斜视复发、视力变化、干眼症)等一定风险,但总体在可控范围内,医疗技术进步使安全性提高,医生会评估患者情况权衡利弊,患者尤其是儿童斜视患者需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和随访。 一、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情况。虽然现代眼科手术器械精细,能较好控制出血,但仍有极小概率发生,一般通过手术中的止血措施可处理,但严重时可能影响手术视野及后续操作。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自身凝血机制受限,更容易在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情况。 2.眼外肌损伤:斜视手术是对眼外肌进行操作,若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眼外肌。比如过度牵拉眼外肌可能导致其功能暂时或永久受损,影响眼球运动的控制。儿童由于眼部组织相对娇嫩,眼外肌等结构发育尚不完善,在手术中眼外肌损伤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龄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精细操作来规避。 二、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1.感染:术后眼部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虽然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眼部护理,如按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术后感染风险会增加,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机体抵抗感染,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眼部感染的预防。 2.斜视复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斜视复发的情况。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手术设计不够精准、眼外肌力量调整不合适等。对于一些复杂类型的斜视,如麻痹性斜视术后复发的概率可能相对更高。儿童斜视术后复发还可能与眼部的生长发育变化有关,因为儿童眼部仍在不断发育,眼外肌的力量等可能会有变化,所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3.视力变化:术后可能出现视力暂时下降或波动的情况。这可能与手术引起的眼部炎症反应、眼内环境变化等有关。对于本身存在其他眼部基础疾病,如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眼部基础状况复杂,手术对眼部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4.干眼症:斜视手术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导致干眼症的发生。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本身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干眼症,需要注意术后眼部保湿等护理措施。 斜视手术的风险总体来说在可控范围内,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在决定是否进行斜视手术时,医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患者也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相关情况后再做决策。对于儿童斜视患者,家长更要密切配合医生,在术后做好护理和随访,以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2025-09-29 12:22: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